昨天下午15點,在暫停一周更新後,微博熱搜回來了。
我們先回顧一下事情的起因:
針對微博在蔣某事件中幹預網絡傳播秩序以及傳播違法違規信的問題,6月10日,國家網信辦指導北京網信辦,約談新浪微博負責人,責令其立即整改,並暫停更新微博熱搜榜一周以及暫停更新熱門話題榜一周。
在微博熱搜榜暫時「拉閘」的消息傳出後,一時間議論紛紛,很多網友認為,微博如今是獲取網絡獲取熱點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沒有了微博的熱搜,那與社會脫軌又有何區別?
但匣妹兒在這裡想問問大家,在微博熱搜停更的這段日子裡,各位真的有那麼難挨嗎?
答案是:並沒有~
即使沒有了熱搜,但周董的新歌《Mojito》剛一上線,依然霸屏了各大榜單,上線1小時,平臺銷售即突破百萬張,甚至一度造成系統崩潰。
《乘風破浪的姐姐》也如期開播,雖然缺少了微博熱搜的宣傳,但仍然引起了全民關注,節目播放量迅速破億不說,還取得了豆瓣8.5分的口碑。
這一切,其實都預示著微博不再是唯一的宣傳手段,它只是我們了解生活的一種方式,並不是唯一途徑。
而且社會新聞的傳播也並未因為微博熱搜停更而出現傳達滯後。
無論是「北京新增本土案例」還是「浙江油罐車爆炸事故」,都引發了民眾熱議,關注度一直處於高位。
似乎無論是網友還是行業從事者,微博熱搜停更一周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很大的影響。
網際網路世界依舊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吃瓜群眾依舊可以找到一棵同樣繁茂的「大樹」下繼續納涼吃瓜,媒體人也同樣可以在其他平臺上精準地捕捉熱點。
01、從過去的「唯一」到現在的「第一」
微博熱搜雖然仍舊保持著領先,但同時也意味著自己並非是無可取代的。
不能否認的是:微博依然是如今國內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而它的地位更多依託於它的平臺性質:兼顧社交和媒體屬性的公開平臺。
也正是因為其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定位,使得微博能夠在不斷洗牌的網際網路世界中屹立不倒。
而熱搜,就像報紙首頁那般醒目,憑藉其極強的傳播力和關注度,成為了微博的一大王牌。
微博熱搜實效性強、曝光率高,能及時傳播最新消息、跟進事件進展,同時能讓大眾了解到最新的潮流趨勢。
微博熱搜實效性強、曝光率高,能及時傳播最新消息、跟進事件進展,同時能讓大眾了解到最新的潮流趨勢。因此,微博熱搜憑藉著促活用戶和商業變現的強悍屬性,使其成為了其他產品難以攻破的核心壁壘。
「守城易,攻城難」中的「守」,說的不僅僅是微博熱搜這座壁壘雖然難以攻破,同樣代表著其他平臺也可以復刻微博熱搜這樣的高牆。
和微博有著相似輿論氛圍的媒體平臺,幾乎每家都有自己的熱搜體系,如百度的「熱搜風雲榜」、今日頭條的「頭條熱榜」、知乎的「知乎熱榜」等。
更為尷尬的是,這些APP的用戶基數和微博比較起來,並不落下風。
從用戶層面上來看,微博熱搜畢竟是推出時間最早的,而且它的運營得也較為成熟一些,商業價值和傳播價值依然無人能出其右。
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由PC端到移動端的迭代過程中,微博熱搜也在經歷著從「唯一」到「第一」的轉變。
02、野蠻生長的後熱搜時代
新浪微博於2010年加入熱搜功能。微博熱搜,顧名思義,就是新浪微博上最多人搜索的熱詞。而如何能上榜,根據新浪微博官方介紹,微博會基於短時間內可信用戶的行為變化趨勢,計算熱搜內容的熱度。所謂可信用戶,微博會根據用戶使用微博的日常行為和終端情況等進行判定。
然而,給錢就能上微博熱搜早已不是秘密,甚至形成了產業鏈。根據熱搜榜排名不同,收費標準也不統一。例如花三萬五元可以排至前二十,五萬元可以排到前三,甚至有花六十萬包上二十四小時的巨額套餐。「想上什麼榜都可以給你刷上去」已然早已成為不爭事實。
來源:新京報
被商業資本鉗制的微博熱搜,更多的表現在娛樂明星方面的話題霸榜上,隨著「XX瘦了」「XX哭了」等娛樂話題數量增長的愈演愈烈,相關的公共議題被邊緣化,「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逐漸顯現。另一方面,微博熱搜榜的泛娛樂化偏差,相關娛樂話題非自然增張,會使用戶沉迷於媒介所提供的表層信息和通俗娛樂中,即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所認為的「麻醉作用」。
03、這一次更像是小說斷更的感覺
熱搜榜被整頓早已不是新鮮事了。
早在2018年1月,國家網信辦曾就針對新浪微博持續傳播炒作導向錯誤、低俗色情等問題約談負責人責令其整改。微博熱搜榜和熱門話題榜由新浪官方自主下架整改一周。
那一次,很多網友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空虛」,甚至自嘲自己是「山頂洞人」,這也是微博熱搜發展過程中一個極易被忽視的重要節點。
那時的市場上能夠與微博熱搜直接對標的只有百度搜索風雲榜,但因為百度是以搜尋引擎起家,社交功能方面的缺失讓百度很難對微博熱搜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但是在缺失微博熱搜的一周裡,其他平臺產品充分地感受到了用戶對於信息整理的剛性需求,各種「熱搜」、「熱榜」類功能開始在其他平臺生態內落地。
2018年5月,今日頭條增加了一個名為「頭條熱榜」的頁面,並不斷強化其獨特的定位,目前已佔據APP內的一級入口。
2018年7月,抖音也全面上線「熱搜榜單」功能,在此之後,「知乎熱榜」、「微信熱詞」等功能也在各自平臺體系內不斷宣傳強化。
微博方面面對這些「復刻品」的回覆是:「顯然是對標我們,但也平靜看待,要是有做得好的地方我們也借鑑。」
之後微博也的確做出了一些重要的改動,除了新增了「新時代」板塊以外,置頂熱搜也逐漸由娛樂八卦轉向熱點時政、社會民生等主流話題。
這次改動讓微博熱搜安享了兩年的太平時光,但卻因為一出「總裁夫人手撕網紅」的鬧劇,又被責令整改。
如今如果連熱搜這張最後的王牌也不再強勢,那麼微博平臺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又將下降一個檔次。
04
不必把所有重心全放在微博上
最能反映微博熱搜影響力下降的是最近話題度頗高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對於廣告主來說,他們的選擇空間變廣,不必再把寶全押在微博熱搜上,投放其他平臺也能營造出全民熱議的氛圍。
這種案例越多,對於微博熱搜來說就越是不安,一方面要面臨嚴苛的監管條例,一方面又要留住更多的金主。
兩者之間如何達成平衡,又如何共生,恐怕需要微博在商業化方面上做出一些克制。
沒有了微博熱搜的日子裡,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終於浮出水面,那就是在越來越多的平臺接收了更多的網際網路流浪,微博已經不再不可替代。有沒有熱搜,熱點都依然存在。
來源:網絡素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