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保定驢肉火燒,竟然起源於幫會械鬥

2020-10-19 讀萬卷書破萬裡





走在河北保定的街頭,很有特色的一道景觀便是隨處可見的驢肉火燒招牌和小攤。

據保定市下屬的徐水縣《縣誌》記載,徐水小驢肉在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即聞名於世。相傳,宋代時徐水縣漕河鎮碼頭有漕幫和鹽幫兩個幫會。漕幫以運糧為業,鹽幫以運鹽為業。雙方為稱霸碼頭,時常大動幹戈,最終以漕幫大勝收局。漕幫俘獲鹽幫馱貨的毛驢無法處理,便宰殺燉煮,設慶功宴;因為烹煮的驢肉實在太多,於是將肉切碎後夾在當地打制的火燒裡面,吃著更有滋味。

自此,保定驢肉興起。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其後代同室操戈。朱元璋的四兒子燕王朱棣發兵與朱元璋立的繼承人——明建文帝朱允炆開戰。朱允炆派大將李景隆與朱棣鏖戰在白溝河一帶,李景隆兵敗退到徐水漕河鎮。軍中糧食匱乏,李景隆無奈命軍士殺軍馬充飢。當地百姓有吃驢肉的習俗,所以烹飪的馬肉也尤為香。自此烹馬為食也成徐水漕河鎮的習俗,製作出的馬肉味道益美。

清代,康熙重農桑,禁屠戮牛馬,漕河一帶便再次改以食驢肉習俗,並專門養驢食用,搭配上當地烙制、外焦裡嫩的火燒,很快成為聞名遐邇的當地名吃。相傳,康熙皇帝一次微服出北京私訪,來到漕河鎮時覺得肚內飢腸轆轆,見路邊的小飯店都使勁地叫賣驢肉火燒,不知是何物?便好奇地叫隨身太監買驢肉火燒充飢。品嘗後覺得大讚其味道鮮美。回到京城宮中還念念不忘,但宮廷御廚做不出那個鮮美味道,於是特地派人去漕河專買當地的驢肉火燒。自此,徐水漕河的驢肉火燒享譽京城。

相關焦點

  • 吃遍保定 | 驢肉火燒那些事兒
    如果說驢肉火燒是保定美食名片的話,那麼老驢頭就是名片中的名片。在前段時間公布的保定十佳旅遊特色小吃的入圍名單中,老驢頭快餐有限公司赫然在列,這頭「悍驢」正在發展的路上奮力狂奔,把傳統的「保定味道」發揚光大,讓更多人愛上「驢火」、愛上保定。起源傳說:「漕鹽大戰」「要肉的還是板腸的?」「要不要燜子?」「純瘦的還是肥瘦的?」
  • 關於驢肉火燒,是保定的正宗,還是河間的正宗?
    除了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是華北地區極為流行的傳統小吃,起源於保定、河間一帶,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滷好的驢肉伴著老湯汁加入酥脆的火燒裡面。驢肉先以大火後以溫火燉,配以近20種調料,烹煮時間長,熟度透徹,色澤鮮嫩,肉香而不柴,香味綿長,酥軟適口。醫書載驢肉補血、補氣、補虛。
  • 保定驢肉火燒和河間驢肉火燒,到底哪種更好吃?
    在北方,估計大家都吃過驢肉火燒,尤其是在河北的徐水和河間,滿大街的驢肉火燒店,我都懷疑當地還有沒有驢活著,貌似都被吃掉了。店鋪多了,競爭也激烈,商家為了吸引吃客們,也是費盡心機,你看,這個店名就直接叫真驢肉,店前還有驢站崗,以此證明驢肉的貨真價實。
  • 河間火燒裡都夾了「假驢肉」,郭德綱愛吃的保定驢肉火燒還好嗎?
    河間一淪陷,各個地方的河間驢肉火燒都毀了。現在就是還不知道保定驢肉火燒的情況怎麼樣。雖然河間被稱為「中國驢肉火燒之鄉」,保定的驢肉火燒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驢火大流派。郭德綱演相聲總愛誇保定火燒;馮鞏祖籍河間,在舞臺上也沒少安利河間驢肉火燒。究竟河間驢火和保定驢火哪一個歷史更悠久,哪一方更正宗?推味君確實給不到你們一個肯定的答案。
  • 同樣是驢肉火燒,為啥河間驢火走向全國,保定驢火卻止步於保定?
    在北方,長方形的河間驢火四處開花,但為什麼圓形的保定驢肉火燒卻只能在當地才能吃到?每當我吃驢肉火燒時,這個問題就在腦子裡一直縈繞,百思不得其解。民間傳說裡就有乾隆皇帝的背書。傳說乾隆下江南半夜肚子餓,沒得吃,太監出門找來驢肉火燒奉上,乾隆吃後讚不絕口,於是賦詩一首:「河間處處毛驢旺,巧婦擀麵似紙張,做出火燒加驢肉,一陣風來一陣香」。河間流傳著「常趕集還怕看不見大火燒的」,可見河間火燒確實很出名。
  • 保定名吃——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是華北地區流行的一道傳統小吃,即將滷好的驢肉澆上湯汁夾進酥脆的火燒(當地特色麵餅)裡食用,華北地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驢肉火燒的店鋪,可見驢肉火燒已經完全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了。在華北,驢肉火燒分為保定驢肉火燒和河間驢肉火燒兩個流派,以致於經常有人把二者搞混,其實二者不論做法、外觀以及口味都有巨大的不同,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前者的形狀是圓形,而後者形狀則是長方形。今天我們就來專門說說保定驢肉火燒。
  • 河北的兩個地方,為了一個驢肉火燒爭了上千年
    說起驢肉火燒,那可是河北著名的美食了,是華北地區非常流行的一種傳統小吃。在華北地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驢肉火燒的店鋪,完全融入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但是要是追求驢肉火燒的起源,在河北可是有些爭議的,特別是河間和保定兩個地方,都說自己的才最正宗,這一爭就爭了上千年。那麼就來看看這兩個地方究竟哪裡才是驢肉火燒的老家吧!保定:相傳,保定的驢肉火燒發源地是保定市徐水區漕河鎮。原因是因為宋代時漕河碼頭有漕幫和鹽幫兩個幫會。
  • 保定特色美食之驢肉火燒
    古城保定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保定之名取自「保衛大都,安定天下」,歷來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門」;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驢肉火燒是華北地區極為流行的傳統小吃,起源於保定、河間一帶,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滷好的驢肉伴著老湯汁加入酥脆的火燒裡面,餅與肉的融合讓火燒更加美味,口口留香。驢肉火燒經過了不斷地發展和推廣,最終聞名大江南北。在華北地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驢肉火燒的店鋪,完全融入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
  • 驢肉火燒保定的正宗,還是河間的正宗?
    保定驢肉火燒的來歷(由於有很多版本,此處僅作參考):驢肉火燒據說起源於明初。朱棣起兵謀反,殺到保定府徐水縣漕河,打了一場敗仗。燕王眼瞅著餓得就要見閻王去了。士兵出了個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殺馬吃。其實所謂「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馬肉纖維比較粗,不是特別好吃。但是飢不擇食,就把馬肉煮熟了夾著當地做的火燒吃了。哪知味道還很不錯。於是後來當地老百姓也開始殺馬做「馬肉火燒」,而且馬肉火燒因為曾經被皇上吃過而聲名大振。 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因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馬。
  • 保定的驢肉火燒為什麼能碾壓河間的火燒驢肉
    保定的驢肉火燒無論從口感還是文化淵源的緯度來看,都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名吃,至於河間的驢肉火燒就要往後排了。保定的驢肉火燒和河間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河間的驢肉火燒是被乾隆吃過的,保定的驢肉火燒要更悠久。
  • 2020古城保定街拍,吃了忘不掉的保定驢肉火燒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是華北地區百姓相傳多年的美味佳餚。 很多朋友知道保定有三寶(王鐵匠鐵球,保定面醬,保定春不老),與保定三寶並駕齊名的還有保定驢肉火燒。 保定人待客,驢肉火燒必不可少,把熟驢肉夾到火燒裡食用,火燒酥脆,驢肉肥而不膩,軟而不糜,回味醇厚。
  • 到保定一定要吃驢肉火燒,兩個「驢火」一碗餛飩才17元,太實惠!
    保定驢肉火燒是河北保定的著名地方小吃,和保定三寶(王鐵匠鐵球,保定面醬,保定春不老)並駕齊驅。即把熟驢肉夾到火燒裡食用,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王子瑞 攝)保定的驢肉火燒據說起源於明初。朱棣起兵謀反,殺到保定府徐水縣漕河,打了一場敗仗。
  • 「一城一味」對於保定驢肉火燒,你了解多少?
    ,主要採訪了店家驢肉火燒的講究用料,製作工藝,烹飪技法和隱藏在驢肉火燒背後的中華文化,並且親身實踐體驗做火燒的過程。經過採訪朱雪了解到,保定驢肉火燒的發祥地為保定市徐水區漕河鎮。漕河驢肉火燒歷史悠久。相傳,宋代時漕河碼頭有漕幫和鹽幫兩個幫會。漕幫以運糧為業,鹽幫以運鹽為業。雙方為稱霸碼頭,時常大動幹戈,最終以漕幫大勝收局。漕幫俘獲鹽幫馱貨的毛驢無法處理,便宰殺燉煮,設慶功宴,再將肉夾在當地打制的火燒內吃。漕河驢肉興起,名吃由此誕生。
  • 直隸保定首推的美食之一,驢肉火燒賽龍肉,漕河漢堡包
    今天保微在這裡說的不是這些地方菜,而是在我們保定非常深入人心的一種小吃叫做驢肉火燒,保定驢肉火燒源遠流長,如果按照傳說可以追溯到乾隆年代就出名了。但是保定對於你用火燒的文化重視較晚,被保定的臨市滄州搶了先,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 正宗保定驢肉火燒饞貨的指南
    保定驢肉火燒是中國北方民間小吃一種,發源於河北省古城保定,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漕河地區歷史最為悠久。作為河北省餐飲文化中心的保定,是中國第九大菜系—冀菜系的發源地,而處於這一河北餐飲中心的驢肉火燒經過勤勞的保定人民多少代人不斷地發展和推廣,已經稱為了名副其實的除了「鐵球、面醬、春不老」之外的保定第四寶。這一名吃已經融入了保定人民的生活中,成為保定悠久的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 在保定,不但可能買不起房子,還可能吃不起驢肉火燒了
    保定房價也隨著水漲船高,從4000多漲到了10000多。驢肉火燒——保定人最喜愛的美食也隨著房價的上漲增高了身價。起初驢肉火燒還是4-5塊錢一個,一個火燒,一碗免費的玉米粥,再來點小鹹菜,一頓飯吃的美美的。
  • 比肩「蘭州拉麵」,叫板「沙縣小吃」的驢肉火燒是怎樣煉成的?
    馮鞏的語錄除了「我想死你們了」,還有一句「家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河間的驢肉火燒饞的我直流口水」。保定派是圓形身量,洋名donkey burger,有渾圓的郭德綱站隊,他在相聲中極盡保定驢火的奢華,住在保定「驢火大飯店」,每天吃驢肉火燒、火燒驢肉,戰時演習小車上推的還是驢肉火燒,沒有保定驢火可少了很多人生樂趣。
  • 驢肉火燒大PK,你喜歡河間還是保定呢?到底哪個正宗?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當然這話可能是河間人說的也可能是保定人說的,為啥呢?因為就這兩個地方的驢肉火燒出名,那到底是河間驢肉火燒正宗,還是保定驢肉火燒正宗呢?聽我給您分析分析。,和陝西肉夾饃的形狀類似,夾驢肉時從中間切開放入,而且火燒沒有那麼脆,口感略綿軟,河間驢肉火燒是長方形的,表皮烤的酥脆,咬一口噴香掉渣,由於形狀長方形夾驢肉時能夠夾入更多。
  • 驢肉火燒到底是保定的正宗,還是河間的正宗?
    驢肉火燒到底是保定的正宗,還是河間的正宗?從小就吃保定驢肉火燒長大,突然有一天發現吃不到了,多年沒有好好在家享受過家鄉的美味了,驢肉火燒在印象中是一種人間的美味。在北京也找過有沒有保定驢肉火燒店,多年前還真是在古城地鐵站附近找到一家,簡直像是見到了親人一樣倍感親切,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過了。兩家的風格不一樣,也不能說誰更正宗一點,現在來說主要的區別是,河間的火燒是油酥的長條,保定的火燒是圓形烤制的。
  • 驢肉火燒就是河北美食的巔峰
    而漕河驢肉火燒的發祥地為保定市徐水縣漕河鎮,歷史悠久。相傳,宋代時漕河碼頭有漕幫和鹽幫兩個幫會。漕幫以運糧為業,鹽幫以運鹽為業。雙方為稱霸碼頭,時常大動幹戈,最終以漕幫大勝收局。漕幫俘獲鹽幫馱貨的毛驢無法處理,便宰殺燉煮,設慶功宴;再將肉夾在當地打制的火燒內吃,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