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一直懷念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

2020-12-23 青埂峰下的鬼話

喜歡電影,尤其是喜歡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不要誤會,連業餘的也不是。僅僅是一個喜歡看電影的吃瓜觀眾,所以只能說出自己心裡的真實感受。對於現在的影視劇,值得看的很少,大部分都讓人嘔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按理說現在的電影技術要比以前先進很多,可是卻拍不出經典的風採。

思來想去,我覺得還是人的因素。比如我們看香港的動作喜劇片,以成龍、洪金寶為代表。他們的武打動作很真實,那些武行演員都很拼命,從樓上摔下來,完全說這都是用命來拍戲的,所以鏡頭裡特別真實,正因為我們看慣了這些哪命在拍戲的電影人的作品,如今再看,現在的明星演戲,裝腔作勢,動作假的可憐,特效又難看的要命,爛片層出不窮,以至於我們除了回憶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便追求好萊塢大片,其實這真的談不上崇洋媚外。

以前的香港電影,劇組裡的從導演到編劇,從演員到打雜都非常有才華,而且電影製作效率非常高,像王晶拍的《整蠱專家》、劉鎮偉拍的《東成西就》時間非常短,差不多一個月而已。但是如今看來依舊經典。反觀今天的電影,拍了半年,為了選擇好一點的檔期,又拖了半年,最後上映,還是被罵為爛片。其實電影好不好,觀眾最有發言權。

而且不知道大家留意過沒有,在以前的香港電影中,一部電影裡雖然有主角的,但是配角也都很精彩,甚至每一個小人物都很精彩,如《奇謀妙計五福星》。個人覺得裡面的群戲非常精彩,每個角色都很有個性。今天我們再來看這部五福星系列的開山之作時,整部電影,每一個片段都是經典,沒有一處敗筆。所謂的經典電影,就是可以反覆的看,而且看不膩,每次看都能讓人沒心沒肺的發笑。至於周星馳電影裡的配角,更是形象鮮明,像唐伯虎點秋香裡的祝枝山,武狀元,寧王旗下的對穿腸,他們的戲份都非常搞笑。又如《殭屍先生》裡面的阿威隊長,雖然只是配角,卻還是演出了阿威隊長的個性,好色、自大、又假裝有正義感,讓觀眾一看,就深深的記住了他。所以香港這些黃金配角,其演技都是非常不錯的。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人的因素才是第一的。反觀今天的內地影視劇,雖然有不少人都是科班出身,可是在表演上,都停留在面癱的狀態,即便是被鼓吹的一些實力派演員,一旦遇到老演員,演技瞬間被秒殺。有時候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現在演員,觀眾們更多地認為他們是明星。

相關焦點

  • 八九十年代的人們為看電影太瘋狂!致敬我們的青春回憶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槓精川小妹今天槓精川小妹為大家說說八九十年代為了看電影是多麼的瘋狂,如今咱們看電影的話,隨時隨地都可以看電影,人手一部手機,上班下班路上都是可以看到電影,那麼在八九十年代的朋友們是怎麼看電影的呢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和香港流行音樂哪個更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流行音樂方興未艾,流行樂壇人才輩出,經典歌曲頻頻湧現,以至那個時代成了流行音樂再難逾越的一個高峰,也是無數歌迷永遠難忘、無限懷念的一個時代。對流行音樂尤為熱愛的我,對臺灣的流行音樂情有獨鍾,因為在我看來,臺灣流行音樂更有開創性,更有個性,也更加多元。
  • 香港電影中「黑社會」為什麼談事的地方約在火鍋店?原來是這樣
    香港電影中「黑社會」為什麼談事的地方約在火鍋店?原來是這樣文/大帥歷史講壇在我國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電影行業屬於剛開始起步的階段,香港電影盛為流行,甚至香港電影曾經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回憶,很多人在那個年代對香港「黑社會」的電影主題最為喜愛,從電影屏幕上看到演員打架,鬥爭,談判吃東西,也讓我們看得津津樂道,香港的電影可以說是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 你永遠無法想像八九十年代的人們,為了看電影到底有多瘋狂
    11月27日,張藝謀的《一秒鐘》首映,直接把我們帶回了——遙遠的膠片時代。01印象深刻的膠片時代那是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生於農村的我,時不時會聽到村裡有人喊: 放電影嘍!喪事放電影?對,就是這樣!事實上,「遇到喪事放電影」這個習慣,在某些農村,甚至一直被保留到了今天!對於條件不足的農村來說,電影院是沒有的,村裡的戲臺、土樓子,就是臨時的放映臺,白色的遮天大幕,拴上繩子再掛到樹上,就是那個年代的——巨幕!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方便麵的吃法!三鮮伊面讓人難以忘懷
    方便麵我們肯定很多人都吃得不吃了,但是在我們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方便麵的牌子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多,口味也沒有現在這麼多。那時候似乎只記得一個三鮮伊面。不論是幹吃還是用開水泡,味道都令人難以忘懷啊!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三鮮伊面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吃法吧!1.開水衝泡那時候的三鮮伊面是沒有油包的,只有一個粉包。但是即使口味比較單一,三鮮伊面依然贏得了當時大部分人的青睞!衝泡好的三鮮伊面吃起來非常鮮香,還沒有那麼多油脂,可以說是很好吃了。
  • 八九十年代的港星女——不是千篇一律的臉,而是各有千秋。
    東方的美人出現最多的時候,我不清楚是什麼時候,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有一個地方,一段時期裡,它出了很多我們喜歡的美人。那就是香港,一個曾被稱為「東方好萊塢」 的城市。時間就是八九十年代,那時我們開始跟外界更多的緊密交流,琳琅滿目的商品湧進我們急迫發展的土地,我們也開始接觸到了那些電影屏幕上的影星,對電影裡的故事滿心期待。時至今日,縱使時光不再,我們也仍很喜歡那些港星女神。為什麼?因為現在我們開始懷念那個年代的人都是有著各自的個性所在。
  •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林青霞、王祖賢、周潤發,我們還回得去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電視的普及以及金庸武俠小說的流行,香港電影也邁入了一個新的高潮,這段時間被稱為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我們熟知的林青霞、王祖賢、周潤發等港星,都是從那個年代的影視作品中走進大陸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的。
  • 分享一些八、九十年代好聽粵語歌
    好聽的歌在香港八、九十年代歌手們爭霸,我個人覺得都好聽,我都喜歡 ,所以最近聽歌它們都是我第一要放來聽的,好歌都不分先後,大家也可以去聽聽:第一首:風的季節(徐小鳳、梅豔芳)記得看到她和她一起在唱這首歌的
  • 香港電影中,為什麼老大都喜歡吃廉價盒飯,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香港電影中,為什麼老大都喜歡吃廉價盒飯,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在香港電影中,為什麼黑幫老大都喜歡吃廉價的盒飯,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看香港的黑幫電影,被裡面酷酷拽拽的角色所吸引,當時這也是香港影視作品中比較熱門的一個類型。
  • 八九十年代香港娛樂圈舊事:暴力麥當雄、肥貓鄭則仕,貴族王敏德
    (楊紫)60後、70後最早接觸的流行文化大都來自中國香港娛樂圈,在當時遍布大江南北的錄像廳看香港電影是那個年代年青人的一件樂事,且跟我一起回顧香港娛樂圈的舊事。1997年拍攝完《黑金》之後,麥當雄淡出電影製作,去內地經營農產品和房地產生意。(導演麥當雄。)二,知道為什麼我總演警司嗎?因為我真的是警司——陳欣健陳欣健出演的角色也多以警界人物為主,被稱為「警察專業戶」。
  • 在廣州,懷念九十年代的詩歌歲月
    文/陳小虎東蕩子走了兩年多,我一直以為時間會衝淡我對他的懷念,當初的那種痛也已慢慢地平復過去。但事實上,他仍一直在我的生活中,在我的懷念中。我終於明白,對東蕩子的懷念,也是對自己的懷念,對一段天馬行空,激情澎湃的生活的懷念,對一去不復返的美好事物的懷念。
  • 盤點九十年代歌手現狀(十五)
    在日新月異的娛樂圈想要當常青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經陪伴過我們的那些昔日明星們,如今甚至很多都已經不知去向。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那些90年代歌手們,如今都身在何方。黎瑞恩是20世紀90年代香港少女歌手,曾迷倒萬千少男,其著名歌曲《一人有一個夢想》、《發誓》唱得街知巷聞,《一人有一個夢想》更是1993年十大勁歌金曲之一。黎瑞恩亦是1990年代初期最受樂迷歡迎的女歌手。
  • 最美好的懷念 經典日劇黃金九十年代(組圖)
    最美好的懷念 經典日劇黃金九十年代(組圖)   回顧那些曾經感動我們的故事和人生,回顧一下日劇黃金90年代—— 《東京愛情故事》——最溫柔的笑容和最美麗的眼淚(1991年)   要問至今為止
  • 麻甩佬——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新一代男英雄最強演繹,你贊同嗎?
    同樣的,香港在不同時代推出不同的英雄代表作:七十年代的英雄是李小龍,陽剛氣盛,捍衛民族,看得人熱血沸騰。八十年代的英雄是Mark哥周潤發,忠肝義膽,為兄弟拋頭顱灑熱血,義氣長存。九十年代的英雄是麻甩佬,不修邊幅,無所為,又不知所謂,讓觀看的觀眾親切感人,笑中有淚,淚中有笑。
  • 港媒:香港80年代電視撈飯 造就「集體叮噹回憶」
    港媒:香港80年代電視撈飯 造就「集體叮噹回憶」 2015-01-04 14:12:52  文章摘編如下:  每一代皆對「百寶袋」共鳴  時代巨輪一直在轉,由《430穿梭機》到《閃電傳真機》,再轉至《放學ICU》,無線兒童節目代代不同,當譚玉瑛都換走了、技安也成了胖虎,唯有叮噹的聲音始終不變,而「多啦A夢」在八九十年代成長的港人心目中,只是一個多了出來的名字。
  • 古天樂為什麼一直不來內地發展?他的回答不知道打了多少人的臉
    說起香港明星,大家都知道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可是相當紅火的。在那個年代不僅主演賺的錢多,連配角都能賺到很多,因為那個時期正是香港娛樂圈的黃金時期。雖說到了現如今香港的演藝圈已經不像當年那麼的火爆,但是還有很多明星依然活躍著的。
  • 香港電影裡為什麼總有黑幫大佬吃火鍋的鏡頭,你認為是哪種說法?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這這個時期誕生了不少佳作,各種類型的電影一直流傳到今天。當時最為出名的要數黑幫電影了,黑幫電影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興盛的,有的人認為古惑仔的暴力思想毀了一代人。
  • 沿著海曲路,咱們逛逛八九十年代的日照城...
    今天讓我們跟隨範仲文透過他筆下記憶中的日照城了解這座老城的過往原文中,作者基本圍繞海曲路展開描述,為了方便閱讀理解,編輯中按照道路進行了分塊到這兒就得停下來了,為什麼呢?有人來接他們嗎?他們又不是官,沒人接。停下來是因為他們得歇歇氣、運運勁,上城西嶺的大坡。現在東辰廣場西面有個橫跨海曲路的過街天橋,後來修路又減緩了一下坡度。當年的城西嶺,坡要比現在陡,驢車不光要停下來歇歇腳,還得互相幫襯著才能上這個坡。
  • 細數香港電影黃金年代10大編劇
    「編導演,從來都是編劇在先」,這是豆瓣9.2分電影《南海十三朗》的經典臺詞。劇本是電影的骨架,優秀的劇本能夠鑄就經典的電影。香港電影黃金年代大名鼎鼎的導演眾多,聲名在外的編劇卻屈指可數。縱觀香港影史,許多編劇和導演都是絕佳的靈魂搭檔,下面小編就為您盤點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十大編劇。十、王家衛墨鏡現已是功名成就的大導演,香港逼格最高的文藝片標杆。
  • 八十年代的香港『』四大天王『』,如今只有他在世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國娛樂音樂方面發展是最好的,很多知名巨星湧現,樂壇中又以香港樂壇發展得最好,當時不僅在國內,國外香港很多知名巨星都很有名,張國榮,林子祥,梅豔芳,黃沾,黃家駒等知名巨星在國外都是很有名的人物,九十年代,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成了四大天王,風靡全國,然而在八十年代也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