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16:03 |溫嶺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遠笛 實習生 吳亭瑤 通訊員 楊鵬/文 記者 徐偉傑/圖
走進毛竹下工業園區,一幢幢銀灰色的廠房首先映入眼帘。園區內整潔寬闊的道路交錯縱橫,現代化標準廠房鱗次櫛比,一座新興工業園區正在一天天茁壯成長……7月29日上午9時,「園區新篇章 產業新輝煌」老舊工業園區改造系列直播第二站來到大溪鎮方山村毛竹下工業園,見證這裡的蛻變。
舊貌換新顏,園區改造眾望所歸
「這一排帶機械臂的都是大型的新注塑機,如果換作以前的老廠,根本放不下。」浙江億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塑膠日用品生產企業,總經理王紹華說,入駐毛竹下工業園區後,企業在更大、更安全的標準化廠房裡,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工業園區的改造,給我們提供了更加優化的生產條件,同時也有經濟和技術上的政策扶持,我們從中受益頗多,因此非常信任園區。」
每一幢廠房外,都被貼上了毛竹下工業園「廠中廠」企業名單。「通過將『廠中廠』企業上牆展示,可以有效落實好『廠中廠』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廠中廠』企業安全生產動態管理。」大溪鎮綜合執法辦公室負責人說。
然而,誰又能想到,曾經的毛竹下工業園雜亂無序、汙染嚴重,是粗放發展的老舊工業點,違法建築、安全隱患、環境汙染、管理混亂等問題比較突出。方山村黨委書記陳亨榮告訴記者,毛竹下工業園毗鄰山區,上世紀九十年代,村民們紛紛開採礦石以發展工業。一時間,小微企業大幅增多,但土地資源越發稀缺,同時因缺乏合理規劃和管理,工業園的產業結構嚴重落後,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這也給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改造老舊工業園區的計劃迫在眉睫。
2015年7月,一臺大型履帶式挖掘機開進了滿是違法建築的毛竹下。一個多月後,近20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築被拆除。緊接著,毛竹下小微園區項目啟動,這也是大溪鎮第一批利用「拆改」結合方式實施的拆違項目之一。
老舊工業點的成功改造,徹底讓村莊擺脫了安全隱患、環境汙染和治安等一系列問題,以科學規劃為引領,毛竹下工業園建起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配套齊全的標準化廠房,一個現代化小微園就此崛起。在工業的帶動下,村莊內生態農業、三產服務業等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一點一策」解企業難題,「飛地」模式盤活土地
毛竹下工業園佔地總面積約124畝,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4億元,於去年底正式投用。目前,該園區已引進企業51家,工業年產值預計可達到1.5億元。
老舊工業點改造給毛竹下工業園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工業園每一個建設、管理程序都嚴格按照政府規定的政策標準進行,無論是生產方面、消防設施的建設,還是平時的卸貨、車輛的停靠等,都力求對標做到有序管理、嚴格落實。
在老舊工業點改造的過程中,如何做到優化統籌、綜合管理、滿足廣大企業主訴求,也成為一個重要環節。對此,大溪鎮實行「一點一策」方針,即一個點位一個政策,對於不同類型的企業制定不同的適宜政策,避免「一刀切」的情況出現。同時,面對改造中出現的問題,如土地資源管理、政策等問題,相關部門成立「專家諮詢團」,積極了解企業發展的需求、遇到的困難,主動出擊提供上門服務,對企業提出的合理訴求盡心幫助,與企業一起解決改造過程中的難題。
毛竹下工業園是該鎮全力推進老舊工業點改造的縮影。近兩年,大溪鎮提出了「推進全域產業園區化,建設活力大溪」的戰略,制訂了老舊工業點改造「三年計劃」,對29個老舊工業點分類施策、靶向治療,改造規模約佔全市的三分之一。同時,結合當地實際,創新推出「飛地」模式,跑出老舊工業點改造「加速度」。該鎮把原先零星的建設土地進行復墾,按照一定比例置換出新的建設用地,這樣多個零散的「飛出地」就能集中到一個成片完整的「飛入地」,實現土地資源的盤活和集約化利用。
「飛地」模式為大溪工業的建設指引了方向,讓「零星」土地變廢為寶,不讓寶貴的土地資源閒置,破解了土地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截至目前,已實現開工建設22個項目,其中竣工投產8個,預計全部改造完成後,可盤活土地資源1500餘畝,新增工業廠房200萬平方米。
整治提升兩手抓,產業集聚迎發展新空間
經過多年的努力,毛竹下工業園混亂無序的違法建築消失了,高能耗、重汙染的翻砂企業被清理了,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現代化標準廠房,與上洋、坎頭工業區連成一線。方山村以小微園區為載體,為本地產業拓展了發展新空間,塑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親眼見證毛竹下工業園的嶄新蛻變,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內心澎湃。「老舊工業點改造讓企業低產率、低效益的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等到『三年計劃』完成,相信會有更多工業區變得繁忙,產業集聚更加緊密,企業產銷和經濟產量也能更上一層樓。」
自2013年「三改一拆」行動開展以來,老舊工業園區改造也是計劃中的重要項目之一。秉承「一手抓整治,一手抓提升」的宗旨,我市在全域範圍內對違法或危險建築進行依法拆除,大力推進小微園建設和老舊工業點改造,倒逼產業升級。同時,對環境進行優化改善,有序發展工業。
2018年,我市出臺《溫嶺市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加大力度推進「三改一拆」(治危拆違)和「低小散」整治,全面消除安全隱患,大力開展老舊工業點「騰籠」行動,充分盤活老舊工業點存量用地,實現工業用地二次開發和集約利用。目前,「三年計劃」已經進行到最後一年,我市共有88個項目進入了工業園區改造計劃之中,如今該計劃正在持續推進。
接下來,我市將進一步加快對老舊工業點的改造進度,在不斷改善環境的同時,提高竣工和投產的要求,提高入園門檻,淘汰落後產業、扶持具有潛力的成長型小微企業,一同朝著空間布局更加優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功能配套更加完備、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生活環境更加宜居、生產環境更加標準的目標而不斷前進。
15967010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