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農村,誰在種地?以後的農村,誰來種地?
這不僅是懸在農民心頭的一個問題,更是擺在中國農業發展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
下面來看央視《焦點訪談》的報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以前在農村,要是誰家地多,就很有面子,甚至感覺這家就是有錢人。雖然大家收入水平都差不多,但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最起碼吃飯不發愁。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
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但在實際過程中,卻發現不少人對確權不重視,甚至不以為然,結果農村出現了大量的耕地被荒廢。這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對農村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也不利,對此為了扭轉這種不好的局面,有專家說農村耕地誰放棄誰拋荒就罰款甚至沒收土地,而且專家不理解,為啥有地不願種。
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只靠種地根本「活不起」!
1.種植成本高
現在種地成本太高了,必須用的農資種藥肥等價格都快漲上天了,除了這些比原來投入多了,還增加了播種、收割等機械服務費。
2.糧食賣不上價
種植成本高不是最氣人的,種地本來就有成本,最氣人的是啥都漲價漲飛了,糧價不但沒漲還掉了,這樣一來,別說賺錢了,如果再貪上個天災蟲害的年景,是指定虧本的。
3.會種地的老了,年輕的不會種。
現在農村種地大都是上了一定年紀的,甚至六七十了還操勞著家裡的幾畝地。反觀農村年輕勞動力,常年在外打工,而且很多不會不願也不想種地。甚至有人說,在農村種地有啥出息,會被看不起。再過5年10年的,不知道農村的地誰來種。
土地荒廢要找出原因,不能一概罰款而論。其實大多數農民還是不願放棄土地的,即使常年在外打工,也會將土地承包給別人或者自己種點簡單農作物等,但真出現了不少土地撂荒的情況,應該找找原因,看是哪方面造成的,不能一味的罰款等。當然,專家提出的建議,也是為了保護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不過筆者了解到,農村土地拋荒超過一定時間的,村集體是有權收回承包地的,大家還是要注意這一點的。
如今在農村中的人多半是那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而年紀稍微年輕一點的人都選擇出去打工,這主要的原因就是種地賺錢沒有打工多,而且打工還可以交五險一金,晚年生活也有保障。正是因為在農村種地賺不到錢,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背井離鄉,外出謀生,這樣才能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
而很多農民已經不將種地當做是主業了,而是將其當做副業,因為糧食的價格比較低,所以想要依靠種地來維持自己的正常生活開銷變得越來越困難,種糧食一畝地的利潤也就才400-500元。如果在遇上自然災害,那麼收成將會變得更差,還會出現倒貼的現象,所以很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將種地當做副業來做。
糧食即使漲價,價格也不會很高,所以這根本就無法調動農民們種地的積極性。很多農民種糧食不再是為了賣錢,而是將糧食囤在家中留著家人自己吃,反正也買不了多少錢。因為種糧食的收入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們只會種夠自己家人吃的糧食就行了,也不指望通過賣糧食賺錢了,所以今後或許吃不到農民種的「糧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