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2020-12-19 百家號

今天的農村,誰在種地?以後的農村,誰來種地?

這不僅是懸在農民心頭的一個問題,更是擺在中國農業發展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

下面來看央視《焦點訪談》的報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以前在農村,要是誰家地多,就很有面子,甚至感覺這家就是有錢人。雖然大家收入水平都差不多,但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最起碼吃飯不發愁。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

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但在實際過程中,卻發現不少人對確權不重視,甚至不以為然,結果農村出現了大量的耕地被荒廢。這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對農村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也不利,對此為了扭轉這種不好的局面,有專家說農村耕地誰放棄誰拋荒就罰款甚至沒收土地,而且專家不理解,為啥有地不願種。

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只靠種地根本「活不起」!

1.種植成本高

現在種地成本太高了,必須用的農資種藥肥等價格都快漲上天了,除了這些比原來投入多了,還增加了播種、收割等機械服務費。

2.糧食賣不上價

種植成本高不是最氣人的,種地本來就有成本,最氣人的是啥都漲價漲飛了,糧價不但沒漲還掉了,這樣一來,別說賺錢了,如果再貪上個天災蟲害的年景,是指定虧本的。

3.會種地的老了,年輕的不會種。

現在農村種地大都是上了一定年紀的,甚至六七十了還操勞著家裡的幾畝地。反觀農村年輕勞動力,常年在外打工,而且很多不會不願也不想種地。甚至有人說,在農村種地有啥出息,會被看不起。再過5年10年的,不知道農村的地誰來種。

土地荒廢要找出原因,不能一概罰款而論。其實大多數農民還是不願放棄土地的,即使常年在外打工,也會將土地承包給別人或者自己種點簡單農作物等,但真出現了不少土地撂荒的情況,應該找找原因,看是哪方面造成的,不能一味的罰款等。當然,專家提出的建議,也是為了保護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不過筆者了解到,農村土地拋荒超過一定時間的,村集體是有權收回承包地的,大家還是要注意這一點的。

如今在農村中的人多半是那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而年紀稍微年輕一點的人都選擇出去打工,這主要的原因就是種地賺錢沒有打工多,而且打工還可以交五險一金,晚年生活也有保障。正是因為在農村種地賺不到錢,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背井離鄉,外出謀生,這樣才能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

而很多農民已經不將種地當做是主業了,而是將其當做副業,因為糧食的價格比較低,所以想要依靠種地來維持自己的正常生活開銷變得越來越困難,種糧食一畝地的利潤也就才400-500元。如果在遇上自然災害,那麼收成將會變得更差,還會出現倒貼的現象,所以很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將種地當做副業來做。

糧食即使漲價,價格也不會很高,所以這根本就無法調動農民們種地的積極性。很多農民種糧食不再是為了賣錢,而是將糧食囤在家中留著家人自己吃,反正也買不了多少錢。因為種糧食的收入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們只會種夠自己家人吃的糧食就行了,也不指望通過賣糧食賺錢了,所以今後或許吃不到農民種的「糧食」了。

相關焦點

  • ...梁平改田與改制相結合,讓村民從「不願種地」變成「搶著...
    「小而散」的耕作方式,「少而低」的農業效益,導致農民種地意願越來越低,種地農民越來越老。「誰來種地?誰來保證我們飯碗裡主要裝『中國糧』?」成為了全社會關心的話題,也成了農村幹部群眾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通過改田、改制兩個改變,加上招標會上一錘定音,全村的土地耕種有了新業主,糧食生產有了保證。」12月13日,星橋鎮兩路村黨總支書記杜江東表示,兩路村或許找到了破題之法。
  • 田園生活為趨勢,成功人士都想種地,為啥年輕人卻不願回農村呢?
    我國是農業大國,自古以來對於種地都有著特殊的情結,可以說種地就是我國的立根之本。現在不像以前,大多數的人對在農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反而是一些成功人士更加喜歡回歸田園生活。雖然61歲的畢福劍嚮往田園生活,有一處田地供自己耕種,可是真正實施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過慣了大城市腦力勞動的生活,真正地過起農村生活,自己動手耕種田地,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所以大城市嚮往的田園生活是建立在吃飽喝足的情況下,而不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情況,那麼真正想實現田園生活真的是難之有難。
  • 「種地發財」?生薑價格暴漲,畝產8萬!「姜你軍」後想種地嗎?
    這些年農民對於種地是怨聲載道,糧食價格長時間處於一元左右的價格,讓許多農民直呼種糧不如「搬運水」,人家搬運水的可以成為中國首富,我們種糧食的只有吃糠。因此人們寧願進城打工也不願意種地,雖然不願承認但是大面積拋荒已經是事實。
  • 農民會種地不如懂種地,8畝大蔥能賣20萬,還要繼續「捂」
    導語:農民會種地不如懂種地,8畝大蔥能賣20萬,還要繼續「捂」。在農村有句俗話說「莊稼活不用學,別人怎做,我怎做」,也就是說幹農活不需要太高的學問,不會種就模仿別人種植就行了,別人什麼時間播種、施肥、澆水、打藥,只需要跟著幹就可以了,所以說,作為農民還能有幾個不會種地的呢?
  • 8090後不願務農 院士:提防人口大國無人種地
    這15位兩院院士指出,若不從戰略上研究並解決新生代農民棄農的問題,人口大國將面臨無人願種地的境地。這也是近日在江蘇召開的全國現代職業農民教育戰略研討會的中心議題。無人種地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到非農產業,新生代農民棄農現象日趨突出,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
  • 東北農民南下廣東種地,「北薯南種」推動南北「聚變」
    9月底,湛江遂溪的紅土地又將迎來50多名東北農民。他們的老家遠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東郊鎮。自2015年以來,每年東北進入冬閒之際,便有一批農民南下廣東種植馬鈴薯,至次年4月東北開耕再返鄉種地。  變「冬閒」為「冬種」,是望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亞文想出的點子。這些年來,她帶領一批批農民走出黑土地,闖出了一條「北薯南種」的致富路。
  • 一斤漲到5塊多,花生價格漲了農民卻不願種了,農民:風險太大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斤漲到5塊多,花生價格漲了農民卻不願種了,農民:風險太大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大量農產品上市,很多瓜果蔬菜的價格出現了下滑的現象,這也讓不少依靠種地維持生計的農民比較無奈,原本今年風調雨順加上各種農作物的產量都比較高,現在像蘋果和柚子價格都出現了明顯下滑。
  • 糧食要賣多少錢一斤農民才願留在農村種地?
    不是糧食多少錢一斤,農民才願意留在農村種地?而是每一個行業都必須有人去做!最關鍵的是,同為行業,別的行業做了,能夠掙到錢,而且還可以養家餬口,甚至於買房買車娶媳婦!而同為行業的農業,就算你將那一畝三分地種到極致,又能為你創造出多少財富呢!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更不用說買房買車娶媳婦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糧食以水稻為例,每擔(一百斤)只能賣到十七元左右,卻能養家餬口並且還有結餘!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民種地辛苦嗎?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這句詩來看,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誰又哪知道這其中的艱辛?農民自古以來就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要是不種地,基本的生活又將如何維持?而現在的農民掙錢的道路比以前更寬廣,種田也基本上實行了半機械化等,那麼農民種地還辛苦嗎?
  • 無人駕駛拖拉機讓農民種地更省心 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無人駕駛拖拉機對農民有許多好處,首先省時省力、大大降低勞動強度;其次精準作業,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浪費,實現節本增效。」雷沃阿波斯技術研究院液壓電控中心主任王進告訴記者,未來「農民」將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從事這項職業的人早上到辦公室,只需打開監控平臺,給農機下發作業任務,農機就會自己從車庫裡出來,根據程序設定,完成一天的工作。
  • 扶貧專題報導:最不願種地的柳文治返鄉種菜記
    「我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種地」,柳文治說。  為了逃避耕種的命運,初中畢業後他做過不下10份工。十八歲那年,柳文治幹起了第一份工作——窯廠拖磚坯。200塊磚坯碼在板車上,柳文治卻依然可以推著它健步如飛。他說,不是自己有天賦,只是因為窯廠裡太熱,一秒都不想多呆。  此後他一直零零散散到處打工。雖然父母依然想著他能回家耕地,但他始終不願意。
  • 農民養活了國人?對,專家教授不會去種地,是農民生產了五穀雜糧
    農民養活了全國人民,這不是瞎說,這是鐵的事實!實際上農民不僅僅只是養活了我們全國的人民,他們還養活了全世界的人民。如果社會沒有專家,無非是發展的步伐會慢一些;但如果社會沒有農民,那人類將不能存活、社會也就無從發展。之所以說農民養活了全國人民,我認為這不是打胡亂說,而是有確鑿的依據:1、誰都要食五穀雜糧,誰都不能僅靠空氣而存活。
  • 農民在家務農,種地的收入能夠在城裡買套房嗎?
    我們村裡大概有500多戶人,真正在縣城全款買房的仔細算算也就七八家,還是十幾家都是分期付款的,全款買房的這幾家不外乎都是做了十幾年生意,並且做得都一帆風順的人,另外那十幾家買房的也都是各種做些小生意,買房的動機都很簡單,都不是為了居住,都是想著以後孩子去城市上學,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什麼情況
  • 周某為何只想種地,不願開直播當網紅?看到他「住的地方」後懂了
    雖然說他不是網紅,甚至在之前還因做了違法的事情,所以被關進了監獄。對於網紅來講,幾年沒有露面基本上就等於重新開始,但周某卻很神奇的人氣一直都沒有下降,可能也沒有多少人預料得到吧!可能也是因為周某比較特殊的關係,就有一些人打起了他的主意。有的人想要讓他加入自己的公司,開直播成為網紅。還給出了百萬年薪,沒想到這都被周某給拒絕了。這應該沒有多少人想得到。
  • 黨報:扶貧不是讓農民都上樓 願不願搬應自己說了算
    一味盯著農村的地,政府意願代替農民意願,集中小區建起來,產業、公共服務卻跟不上,貧困戶難穩定脫貧,甚至會出現返貧搬出土房住樓房,農民還會不買帳?在一個深度貧困縣走訪,就遇上這樣的事兒。也有人顧慮,搬進樓房,想種地離了十幾裡遠,不種吧,周邊又沒產業,生計怎麼辦……儘管不少農民不情願,政府卻很熱心,積極推動項目開工。一位幹部坦言,現在用地指標可以跨省調劑,貧困縣節餘一畝地,置換到發達地區就是幾百萬元,不抓緊整理土地,扶貧錢從哪來?
  • 種地農民,2畝地種它產量2.5萬斤,一年收入5.6萬元比打工強
    農民種生薑在農村,種地的農民並不在少數,他們大多數是年紀稍大的中老年人居多。為啥這麼說呢?一方面是農業種植經驗多、技術豐富;另一方面由於多年專業從事農業種植項目,並不會其他技術活,所以說靠種地為生十分適合自己。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農民伯伯,他50多歲,十幾年來年復一年種生薑,如今畝產量達到了12000斤。他說,如果生薑行情好,一年的收入70000元以上。
  • 農民不務農,吃著進口糧,現在的農村人為什麼拒絕種地
    農民不務農,吃著進口糧,現在的農村人為什麼拒絕種地?現在人們走近農村再也不是原來充滿活力的農村了,一眼望去野外雜草橫生,田間荒無人煙,爾耳看到一兩個農民,仔細一看也都是年老力衰白髮蒼蒼的老人,失去了原來農村的活力。
  • 種地不賺錢,務農的農民咋辦?元宵過後,以下3條路,你咋選?
    感謝大家持續關注「農言鄉事」三農欄目,筆者會持續更新更多的三農文章,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種地不賺錢,務農的農民咋辦?元宵過後,以下3條路,你咋選?」,具體是啥?咱們一起來看看吧!雖然說現在農村進城務工的人很多,但還是有部分農民因為技術和年齡受限,無奈只能選擇在家裡種地生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種地的成本是越來越高了,但農民種植出來的糧食和農產品卻始終賣不上價格,甚至有些地方還因為產能過剩出現了滯銷的現象,導致大批農民面臨虧損。
  • 如果中國農民去遠東地區種地,俄羅斯歡迎嗎?
    於是把土地租賃給中國人種便成了一種聲音。近幾年,俄羅斯也確實在大力的發現農業,據我所知,俄羅斯近期還與中糧集團合作在遠東地區建立了幾個糧食烘乾存儲轉運站,可以把遠東地區生產的小麥和大豆源源不斷的輸送給中國。這個項目已經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戰策合作計劃,受到中俄兩國政府與民間的一致好評。但是開放土地給中國人中,俄羅斯人也不是沒有顧慮。
  • 農民種地最常用,有哪些農具,您們知道怎麼用的嗎
    農村最近幾年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不管從農業上,經濟上上等有著很大進步。農業以前經濟不好,農業也比較落後,農村用的農具都是老一輩幹農活總結經驗製作的農具。農村種地是離不開農具的,要想種好地必須有好的農具,俗語: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很有道理。那我們現在農村人們常用有哪些農具呢?讓我們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