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時代下,湧現出了很新興行業,不過,這些新興行業都是在風口之下,被催生出來的,有很多都只是輝煌一時,很快就跌落神壇了。生鮮市場,一度頗受資本青睞,巨頭紛紛在其中布局,而如今,生鮮電商平臺卻屢次被曝出負面消息。
這些年,生鮮市場到底有多火?傑富瑞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線上生鮮市場規模已達1810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4160億元。可以說,生鮮市場的市場前景很巨大,但是生鮮電商不同於一般的電商,更講究新鮮、保質和快速送達。
雖說,湧現出了很多生鮮電商,但是能夠長久經營下去的生鮮電商卻少之又少。並且,生鮮市場在經歷崛起期之後,也進入了洗牌期,一些無法順利通過「優勝劣汰」的生鮮電商平臺,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1月17日,又一家生鮮電商平臺深陷泥潭,這就是易果生鮮。目前,易果生鮮的總部大樓已經空無一人了,而且辦公設施,也被搬空了,只能靠白板上寫著一些字樣,來證明曾經有一家公司,在此發展過。
據悉,易果生鮮是全國首批生鮮電商平臺,運營主體為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如今,由於商務糾紛,被上海長寧區法院凍結了價值1029.72萬人民幣的股權和其它投資權益。
對此,易果生鮮回應稱,由於公司處於轉型期,因此難免會經歷陣痛,至於股權凍結一事,雙方會試圖達成和解,正在走相關程序,具體事宜,不便透露。企查查顯示,易果生鮮的相關司法案件共有46件,其中不少案由都是買賣合同糾紛。
目前易果生鮮的部分實體店已經關閉,經過嘗試後發現,其網頁和手機端仍可以繼續下單。然而,面臨如此現狀的生鮮電商,並非只有易果生鮮,早在之前,就有幾個生鮮電商被曝出經營困難、關店停運的消息了。
2019年12月,上海的生鮮電商「妙生活」就悄然關掉了所有門店。在上海東寶興路有一家妙生活的門店,雖說,招牌還在,但是內部早已空蕩蕩的了,據悉,妙生活在上海開了80家門店,可是卻陸續都關門了,這到底是怎麼了呢?
不僅是關店,妙生活的手機客戶端也是無法正常使用了。妙生活在上海經營了四年之久,並且在全國率先創立店倉一體的模式,可是由於支出成本高昂,導致妙生活無法在短期內盈利。還有妙生活在上海開設了幾十家店門,租金昂貴,房租支出也是大頭。
一邊擴張開店,一邊沒有盈利,同時公司的現金流也非常的緊張,說白了,就是入不敷出了。所以,妙生活減少損失,也只能選擇在2019年的8月份陸續關店。
除了以上這兩家生鮮電商出現問題之外,在2019年10月,也有一家生鮮品牌被推至風尖浪口,這就是迷你生鮮。10月29日,網際網路生鮮品牌「迷你生鮮」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迷你生鮮會員費及訂單退款計劃」,明確表示,由於經營不善,將退款訂單及會員費折現約800萬元。
據企查查顯示,迷你生鮮為福建省饞了麼食品有限公司的註冊商標,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11月,註冊地福建漳州。定位是會員制生鮮電商,包年水果會員365元,並承諾每月向會員發放水果一箱。
從迷你生鮮這一發展模式上能夠看出,還是比較新穎的,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但是卻沒有落得一個好的結局。因為,有會員發現,迷你生鮮其實玩的是一種「套路」,迷你生鮮會鼓勵現有會員「邀請新會員」,而在成功招募後,老會員將可獲得70元/人的獎勵。
最為關鍵的是,這名新用戶若是在平臺進行了消費,那麼老會員還能獲得6%的消費額分紅。這樣的獎勵機制,確實是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卻有人發現,在繳納了會員費之後,迷你生鮮會利用各種理由來延遲上月的分紅返利。
於是一些會員,在反應過來之後,想著退掉會員費,但是沒想到,加入容易,退出卻難上加難。最終,迷你生鮮看起來是生鮮電商,其實卻是在「薅羊毛」,當真相被揭開之後,迷你生鮮無法繼續運營下去了。
生鮮電商接連折戟,其實也反映了當下生鮮電商的發展現狀,2019年「倒下」的生鮮電商不在少數。12月9日,武漢的「吉及鮮」被曝融資失敗,大規模裁員和關倉。「鮮生友請」也出現關門閉店的現象,「呆蘿蔔」經營陷入困局。
那麼,生鮮電商頻頻倒下的背後又有哪些原因呢?生鮮電商藉助新零售的風潮,迅速崛起,但是卻避免不了燒錢。很多生鮮電商在一開始都採取補貼,就是讓消費者「佔便宜」,由此一來,積累到了客戶,可是卻太依賴燒錢了,從而導致虧損。
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盈虧平衡,88%虧損,70%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另外,很多生鮮電商都會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選擇盲目擴張,希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只可惜,生鮮電商的經營者盲目鋪攤子,以至於資金鍊斷裂得非常快。
另外,生鮮電商還面臨高成本問題,生鮮電商關鍵詞就是要「鮮」,所以,生鮮電商要面臨損耗成本,生鮮的損耗率平均在5%-10%。其次,運輸成本,距離越遠,分銷環節越多,成本越高,還有運輸性價比低。
由此可見,生鮮電商看起來很美,可是卻非常的殘酷,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是光靠「燒錢」存活下來的,唯有盈利,才能夠獲得長久發展的支撐。在當下寒冬時期中,生鮮電商又該如何自救呢?
新華網客戶端《80家門店全部關門,又一家生鮮電商折戟!4000多家入局者,為何僅1%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