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吉及鮮融資失敗欲裁員關倉 生鮮電商再迎大敗局?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商學院

文:李曉光 石丹

繼呆蘿蔔之後,又一生鮮電商傳來融資失敗的消息。

12月9日,有媒體報導稱,在生鮮電商吉及鮮12月6日召開的全員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公開資料顯示,吉及鮮是武漢一家生鮮電商公司,主打前置倉模式,曾獲源碼、IDG、經緯和襄禾資本的四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3400萬美元。

針對吉及鮮本輪融資的具體情況以及後續的發展規劃等問題,《商學院》記者向吉及鮮方面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並沒有收到對方的任何回復。

2016年左右,隨著O2O泡沫的破滅,許多生鮮電商公司要麼斷臂求生,要麼倒閉出局。如今三年過去了,生鮮電商行業會再次迎來大敗局嗎?

融資失利的吉及鮮

在呆羅卜陷入經營困境之後,生鮮電商殘酷的一面展示在人前。在這條競爭激烈的賽道上,要建立起護城河並不容易,並且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作為支撐。

作為創業公司在這條賽道上存活尤為不易,據《財經》報導,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舉辦此次全員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裁員。

在會上,吉及鮮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據報導,經過此次裁員之後,吉及鮮總部200人將減到100人以下,倉內則減到200人以下,高峰時期這家公司共1900人,40多個前置倉將僅保留三分之一。

「過去三個月我們見了近100多位投資人,但是到目前,我們還是沒有完成這輪融資。」臺璐陽在內部講話中無奈的提到。吉及鮮不是沒有進行過自救,「從10月開始,吉及鮮停掉了很多補貼,專注做盈利模型,但目前整個公司依舊沒有實現規模化盈利,再加上呆蘿蔔的事情,資本市場基本不再看生鮮的投資了。」臺璐陽進一步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吉及鮮成立於2018年10月,是一家主攻武漢市場的前置倉生鮮電商。創始人、CEO臺璐陽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曾就職於貝恩資本、永輝超市。創始高管團隊多來自京東、永輝等知名公司。

在此之前,吉及鮮一共融資4輪:2018年的天使輪來自源碼資本,2019年4月Pre-A 400萬美金融資來自IDG,5月A輪1000萬美金融資來自經緯資本,2019年6月B輪2000萬美金融資來自襄禾資本。

而在此次裁員之後,吉及鮮仍然希望能夠保留一個小的團隊,能夠在現有模式下面進一步地做嘗試,但留下來的人薪資都要減掉一半以上。

對于吉及鮮現階段的規劃,臺璐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保證結清供應商貨款、發放員工工資,更重要的是要保證行業的口碑不能丟」。

從呆蘿蔔到吉及鮮,以及近日成立四年之久的社區生鮮電商妙生活也悄然關掉所有門店、黯然退場,一場淘汰賽似乎已經開啟,生鮮電商未來又會沿著怎樣的路徑發展呢?

生鮮電商再迎大敗局?

據網經社「電數寶」監測數據顯示,生鮮電商行業融資事件頻繁,融資事件最高峰出現在2015年,達到67次,同比增長68%。在之後兩年出現短暫的回落後,2018年融資事件達到28次,同比增長115.38%。

同時,生鮮電商融資金額近幾年一直居高不下。在2018年融資金額創下新高,達120億元,同比增長128.31%。資本市場看好中國生鮮電商也是預見了中國生鮮市場存在的巨大潛力。

首先就是中國的人口基數大, 生鮮類商品屬於剛需,加之近些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年輕一代正成為新一代的消費主力,他們更加容易接受這種新零售的模式,也願意花更多的錢享受更加優質的服務,尤其是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曝,用戶對於食品的品質要求更高。

在資本的加持下,生鮮電商發展勢頭迅猛。據網經社「電數寶」監測數據顯示,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也連續5年保持增長,2018年市場規模達到51300億元,同比增長10.32%。網經社預測,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5000億元,同比增長7.21%。

如此大的市場規模,巨頭們是不會放過的。盒馬鮮生、天貓生鮮、易果生鮮、京東到家、蘇寧菜場、美團買菜、超級物種、小象生鮮……都是巨頭在生鮮電商方面的布局。

不過盈利始終是困擾生鮮行業的一大難題,來自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仍舊只有1%實現了盈利,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

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由於社會化物流以及生鮮電商的冷鏈體系發展相對成熟,生鮮電商行業才真正開始爆發了。

「但這樣一個冷鏈體系,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客戶來來平攤成本,就很繼續生存下去,所以這個行業只適合大公司,不適合小公司來做。」他進一步表示。

零售專家雲陽子則表示,由於生鮮品類保質期短、易損耗,這個行業的經營難度本身就比較大,在加上大的電商平臺入局,導致競爭壓力比較大。「明年會有更多的生鮮電商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困境。」他提到。

對此,《商學院》也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武漢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 公司將大規模裁員關倉
    12月6日,武漢本土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內部員工會議,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據吉及鮮相關人士透露,吉及鮮調整後總部200人減成100人以下,倉內200人以下,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吉及鮮旗下的前置倉也將保留三分之一。
  • 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 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
    又一家生鮮電商公司陷入危機。《晚點LatePost》獨家獲悉,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在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 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將裁員關倉,「我廚」被曝暫停服務
    2019年新增火鍋企業1.2萬家;鹿角巷拿到第43類商標註冊證;肯德基進軍團餐市場;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生鮮電商「我廚」被曝暫停服務;餃子店女服務員長髮捲入和面機身亡……6【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將大規模裁員、關倉】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18期:吉及鮮融資失敗,將大規模裁員關倉
    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將大規模裁員關倉據《晚點LatePost》報導,生鮮電商吉及鮮于12月6日召開了全員會,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 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
    又一家生鮮電商公司陷入危機。《晚點LatePost》獨家獲悉,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在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 生鮮電商集體跨入寒冬「吉及鮮」在爆融資失敗
    生鮮電商「吉及鮮」在12月6日的內部員工會議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這是繼「妙生活」、「呆蘿蔔」等出現資金問題後,又一家生鮮電商出現相同問題。難道近幾年火熱的生鮮電商將進入資本寒潮?
  • 生鮮電商吉及鮮被曝融資困難,裁員並探索「到家」新模式
    12月9日,武漢的生鮮電商明星公司「吉及鮮」被曝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出現大規模裁員和關倉。創始人兼CEO臺璐陽在12月6日的內部全員會稱,見過近100位投資人後,公司仍未完成融資。吉及鮮是武漢一家生鮮電商公司,曾獲源碼、IDG、經緯和襄禾資本的四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3400萬美金,創始人臺璐陽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就職於貝恩資本、永輝超市。36氪就此消息向吉及鮮進行了求證,公司也對員工離職、關倉和業務的情況進行了回應。
  • 吉及鮮裁員、關倉,創始人要離職,生鮮寒冬有多冷?
    生鮮賽道的冬天似乎比預想中還要寒冷。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也是受資本追捧的前置倉企業之一的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創始人之一的臺璐陽在內部會上宣布了公司融資失敗的消息,且因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
  • 成立1年融資3400萬美元 這家1900人的生鮮電商為何快速「隕落」
    文|左芊芊來源|博望財經近日,武漢生鮮電商平臺吉及鮮被曝出融資不利、裁員、關倉等消息,引起市場和用戶的諸多猜測。12月11日下午,吉及鮮公眾號以「休年假」的名義宣布暫停營業至12月22日,為期10天。 目前,吉及鮮APP已經無法下單。 記者了解到,吉及鮮成立僅1年多,通過前置倉模式從事生鮮電商零售,今年上半年共計獲得3400萬美元融資,由此開啟擴張步伐,在武漢三鎮布局30多個前置倉,最高峰時員工人數達1900人。 不過由於無法達到盈利預期、新的融資遇挫,吉及鮮的經營狀況已急轉直下。
  • 吉及鮮裁員呆蘿蔔重啟 流量打法在生鮮電商業走不通
    另一家主打前置倉模式的武漢生鮮電商「吉及鮮」則在近日被爆出融資失敗,盈利不達預期,要大規模裁員。而在上個月底,探索過多種模式的妙生活已在上海黯然離場。12月11日,前生鮮電商創業者劉暉向時代財經感慨說:「生鮮賺錢特別難。」
  • 生鮮電商淘汰賽 資本偏愛頭部企業 「吉及鮮們」如何活下來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鄭婷婷 黃興利 北京報導生鮮電商行業進入動蕩期。12月10日,生鮮電商吉及鮮被曝因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和關倉。這是近一段時間內,第四家出現運營問題的生鮮電商。
  • 又一家生鮮電商倒下,「我廚」APP、官網暫停服務
    成立至今,我廚共獲得過三輪融資,分別是:2015年3月的Pre-A輪,融資金額數千萬人民幣;2016年4月完成的A輪融資;2016年12月完成的B輪融資。從滲透率來看,生鮮電商的滲透率遠低於其他品類的電商平臺,2018年僅僅達3.7%,而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未來3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年均增長率約為35%,看上去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然而,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生鮮電商似乎陷入了「寒冬」。
  • 曾融資近60億,中國首家生鮮電商易果生鮮破產重整
    中國生鮮電商的「鼻祖」易果生鮮今年黯然退場。10月13日,有媒體爆料,易果生鮮、雲象供應鏈和安鮮達已於7月30日進入自願破產重組。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倪麗靜、馮向東,開庭時間為2020年11月3日。
  • 生鮮電商吉及鮮宣布歇業10天 員工感嘆:「明天要下崗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記者:張明雙 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張海妮近日,武漢生鮮電商平臺吉及鮮被曝出融資不利、裁員、關倉等消息,引起市場和用戶的諸多猜測。12月11日下午,吉及鮮公眾號以「休年假」的名義宣布暫停營業至12月22日,為期10天。目前,吉及鮮APP已經無法下單。
  • ...詹克團要求罷免全部董事;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
    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在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 生鮮電商行業再迎洗牌 網上「菜籃子」經營困局難解
    與此同時,妙生活、呆蘿蔔、吉及鮮等生鮮電商平臺也頻頻關店。生鮮電商行業曾在兩年前經歷過一次倒閉潮,進入2019年,隨著資本態度趨於保守,生鮮電商行業又迎來新一輪洗牌。創融資額紀錄者艱難轉型資本加持下,入局者迅速擴張、搶佔先機,是生鮮電商的普遍模式。
  • 生鮮電商前置倉玩砸了?呆蘿蔔爆資金危機 吉及鮮燒錢過度大裁員
    原標題:生鮮電商前置倉玩砸了?呆蘿蔔爆資金危機,吉及鮮燒錢過度大裁員   去年的「香餑餑」生鮮電商在今年末集體迎來資本寒冬。
  • 爛心西瓜和發黴玉米,正在這個冬天勸退更多生鮮電商用戶
    三年後的這個冬天,頭部生鮮電商平臺如美團旗下的小象生鮮,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旗下的超級物種等,都先後出現了關店情況。至於上文提到的呆蘿蔔、吉及鮮、妙生活等也都因為經營不善、融資失敗等原因,先後退出了市場。
  • 「我廚」暫停服務「吉及鮮」融資失敗 生鮮電商頻倒閉進入「寒冬」
    生鮮電商是近幾年最受資本青睞的行業之一,巨頭電商和新手紛紛入局試圖搶佔大蛋糕。然而最近包括我廚、吉及鮮、妙生活、呆蘿蔔等在內,多家生鮮電商平臺被爆出經營困難。  12月11日,生鮮電商「我廚」的官網和APP均已暫停服務。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其網站已經打不開。此前「吉及鮮」因融資失敗而宣布停止運營。
  • 又一生鮮電商「我廚」離場
    據上觀新聞報導,一天之前,「我廚」網頁和APP仍能打開,但只提供71種產品,且以長時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為主,生鮮產品所剩無幾。      而今年生鮮電商平臺倒下的不僅只有「我廚」,「吉及鮮」近期也出現了資金問題,正在面臨大規模裁員;「妙生活」日前也被曝大量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