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 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

2020-12-19 快科技

又一家生鮮電商公司陷入危機。

《晚點LatePost》獨家獲悉,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在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據吉及鮮相關人士透露,實際的調整情況是,總部200人減成100人以下,倉內200人以下,高峰時期這家公司共1900人;40多個前置倉將保留三分之一。

吉及鮮于2018年10月註冊成立,是一家主攻武漢市場的前置倉生鮮電商,曾是這個行業的明星公司。創始人、CEO臺璐陽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曾就職於貝恩資本、永輝超市。創始高管團隊多來自京東、永輝等知名公司。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晚點LatePost》,上半年,吉及鮮曾是前置倉生鮮電商賽道單量規模第五,次於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和呆蘿蔔。6、7月吉及鮮開始快速起量,前置倉開到了40多個。目前,其日單量1萬單左右,日營收30多萬人民幣。

大規模裁員、收縮,對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來說事發突然。但對於惡劣資本環境下,缺乏風險管理意識、盲目擴張的前置倉生鮮電商模式來說,幾乎是必然的。融資失敗只是這一切的觸發點。

這是2019年下半年開始,生鮮電商公司資金鍊斷裂事件中的一個。2019年曾被業界稱為「前置倉元年」,上半年創業公司增長快、市場火熱,盒馬等巨頭玩家也開設前置倉點位。而到了下半年,市場情況直轉而下。

從6月融完A輪、11月就爆雷的呆蘿蔔,再到清算完畢的妙生活,現又再添大規模裁員和關倉的吉及鮮。這都是在提醒行業:獲客成本高、損耗大、履約成本高等生鮮行業的固有問題,很難通過燒錢補貼的網際網路方式重構供需。

此時,距離吉及鮮上一輪融資只有6個月。從2018年10月成立,到2019年6月為止,吉及鮮已完成天使、Pre-A、A、B四輪融資,投資方分別是源碼資本、IDG、經緯資本和襄禾資本。最後一輪估值為8000萬美元。

CEO內部會日第二天,其公眾號宣布配送將從最快30分鐘即時達改為次日達,上下午兩次配送。臺璐陽對《晚點LatePost》記者表示,希望保證行業口碑,結清供應商貨款和員工工資,做小範圍的業務轉型嘗試。

為了保留創始團隊的聲音,《晚點LatePost》將CEO講話內容呈現出來:

以下為CEO臺璐陽內部講話:

我想大家應該猜到為什麼今天會開這個會,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所以我一五一十把情況告訴大家。

過去三個月我們見了近100多位投資人,但是到目前,我們還是沒有完成這輪融資。

我還是很感謝大家,6、7月份我們經歷了增長高峰,大家鬥志都非常高昂。但是從9月份開始,下半年資本市場非常寒冷,融資不到去年20%,所以資本市場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盈利的要求。

所以從10月份開始,我們停掉了很多補貼,在做盈利模型。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沒有跑到整個公司規模化盈利,所以這一點讓我們融資不是特別順利,再加上呆蘿蔔的事情,資本市場基本不再看生鮮的投資了。

這個對我們而言,就是最後一根稻草,年底前基本所有投資機構停止了對生鮮的投資。所以也就導致我們這輪融資沒有完成。

我非常愧疚的是說,其實大家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最大責任還是在我個人。我沒能在我們最順利的時候把融資節奏帶好,而是選擇盲目擴張,所以在這裡我要跟大家說一聲對不起。

在座很多小夥伴,都是從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和我一起打拼到今天的,我們每天都在加班。也有很多小夥伴是剛加入,帶著希望來這裡,我沒能給大家一個更好的結果。

錯不在大家,錯在我,沒有把這個團隊領導好,帶它走向下一個階段。

對公司而言,我們現在很難再支撐一個大的運營團隊繼續往後走。

所以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得離開這裡。但公司能做的,是我儘可能地保證能夠給到大家一個補償。因為這不是大家的問題。公司我們能夠保證把大家的工資發到12月20號。

我們要足夠的錢結清供應商的貨款,然後我們要把相對虧損比較重的倉關掉。但是我希望還是能夠留下一個很小的團隊。

因為我堅信我們做的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我們是在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堅信用戶需要好的商品,需要好的到家的服務體驗,只是說這個路徑比我們想像得難得多得多。

我仍然希望能夠保留一個小的團隊,能夠在這個模式下面進一步地做嘗試。當然留下的人可能沒有辦法支付像以前那樣的薪水。包括留下的部門負責人,薪水都要減半以上。

但是我們仍然相信這件事情,或者說我個人願意相信這件事情。

所以我希望我們這個小團隊能夠真的做一些突破,我希望有一天如果我們能再成功的話,有機會邀請大家回來,如果大家還願意的話。所以我希望保留大家的工號。希望明年我能跟大家說,再回來加入團隊。

所以,感謝大家,最後跟大家說一聲對不起。

生鮮賽道的打法和前景正在變化

這是一場結束時沒有掌聲的發言。臺璐陽數度停下、沉默,最後在談到保留員工工號時,開始哽咽。

據《晚點LatePost》了解,吉及鮮一共融資4輪:2018年的天使輪來自源碼資本,2019年4月Pre-A 400萬美金融資來自IDG,5月A輪1000萬美金融資來自經緯資本,2019年6月B輪2000萬美金融資來自襄禾資本。Pre-A時其估值是2.4億人民幣,最後一輪8000萬美金。

從6、7月的風頭正盛到急轉直下、急劇收縮,不過幾個月時間。這是今年暴雷的多家前置倉生鮮電商的共性。

今年6月,呆蘿蔔宣布完成由晨興資本、高瓴資本領投的累計6.34億人民幣A輪投資,11月便陷入關店和資金鍊斷裂危機。呆蘿蔔創始人兼CEO李陽公開回應資金的去向時,曾表示:「我們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於消耗過快,這是我們用錯的地方。」

吉及鮮所面臨的問題,也是這個模式面臨共同的問題。「UE(單位經濟模型)算不過來,規模效應不明顯,必然持續燒錢、虧損。」一位投資人告訴記者。

這個賽道的打法和前景正在發生變化,比如不能只僅僅重視增速,而要綜合看現金流改善和UE改善。

生鮮電商兩個模式,以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到家模式,以生鮮傳奇、誼品生鮮為代表的到店模式,前置倉生鮮電商模式,本質是生鮮零售加電商的合集。

「生鮮電商,本質是零售,當電商做,這個命題不對。一位巨頭生鮮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兩者的核心區別在,電商追求GMV,零售追求的是成本營運和供應鏈。

當一系列創業公司暴雷、收縮發生後,資本市場對生鮮項目的態度已經趨於保守。這為其他公司也敲響了從流量思維轉為成本控制思維的警鐘。

業內人士告訴《晚點LatePost》記者,吉及鮮模式與叮咚買菜一致,後者作為賽道第一,同樣面臨規模盈利的新要求,其融資資金較為充足,暫時問題還未大範圍顯現。但在上海,叮咚買菜正面臨和美團以及盒馬,在無錫面臨本地生鮮電商平臺小兔買菜的正面競爭,正在準備收縮並逐步退出無錫杭州等華東地區。

除了VC、創業者對賽道和模式的復盤,還應該關注的,是創始團隊對公司危機的處理——行業往上走的時候,任何口號都可以振奮人心,但在危機時刻,一個公司、創始人的價值觀才會完全顯露。

核心人士透露,吉及鮮背負供應商貨款過千萬人民幣,接近帳上現金。12月9日上午十點,吉及鮮已召開供應商大會,討論貨款問題。同時,數百名員工前往勞動仲裁局,要求吉及鮮給與「N+1」的勞務賠償。

吉及鮮供應商大會上,臺璐陽表示,會首先結清供應商的貨款。到帳期馬上結,不到帳期想結的也會結清。不過要求截止今天提供發票,7日內結清貨款,否則按照帳期算。

臺璐陽對《晚點LatePost》記者表示,保證結清供應商貨款、發放員工工資,第一要保證行業口碑不能丟。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吉及鮮目前危機處理有幾個討論方案,一是在春節附近破產清算;二是尋求老股東注資,但呆蘿蔔事件讓股東更為謹慎,老股東觀望;三是保留小團隊探索新業務,不過在此基礎上,團隊要解決緊缺的資金和複雜的供應商貸款、員工工資問題。

臺璐陽對記者回應,關於第一點,公司一定會想辦法堅持;關於第三點,目前業務正在轉型,小規模地在一些倉進行盈利模型嘗試。

吉及鮮從成立到今天,不過一年時間。在市場不好的環境下,創業公司的生命周期被大大縮短。不管是呆蘿蔔、妙生活還是吉及鮮,它們的結局正提醒著我們:創業是一場痛苦的長跑,而失敗才是常態。

文章來源:晚點LatePost

相關焦點

  • 武漢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 公司將大規模裁員關倉
    12月6日,武漢本土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內部員工會議,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據吉及鮮相關人士透露,吉及鮮調整後總部200人減成100人以下,倉內200人以下,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吉及鮮旗下的前置倉也將保留三分之一。
  • 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
    又一家生鮮電商公司陷入危機。《晚點LatePost》獨家獲悉,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在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 傳吉及鮮融資失敗欲裁員關倉 生鮮電商再迎大敗局?
    來源:商學院文:李曉光 石丹繼呆蘿蔔之後,又一生鮮電商傳來融資失敗的消息。12月9日,有媒體報導稱,在生鮮電商吉及鮮12月6日召開的全員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18期:吉及鮮融資失敗,將大規模裁員關倉
    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將大規模裁員關倉據《晚點LatePost》報導,生鮮電商吉及鮮于12月6日召開了全員會,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據吉及鮮相關人士透露,實際的調整情況是,總部200人減成100人以下,倉內200人以下,高峰時期這家公司共1900人;40多個前置倉將保留三分之一。據企查貓資料顯示,吉及鮮成立於2018年10月,是一家主攻武漢市場的前置倉生鮮電商。其創始人、CEO臺璐陽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曾就職於貝恩資本、永輝超市。創始高管團隊多來自京東、永輝等知名公司。
  • 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將裁員關倉,「我廚」被曝暫停服務
    2019年新增火鍋企業1.2萬家;鹿角巷拿到第43類商標註冊證;肯德基進軍團餐市場;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生鮮電商「我廚」被曝暫停服務;餃子店女服務員長髮捲入和面機身亡……6【生鮮電商「吉及鮮」融資失敗,將大規模裁員、關倉】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
  • ...詹克團要求罷免全部董事;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
    今年10月底,另一位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吳忌寒宣布回歸比特大陸,並通過內部郵件和員工大會的形式宣布解除原董事長詹克團的一切職務。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在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
  • 生鮮電商集體跨入寒冬「吉及鮮」在爆融資失敗
    生鮮電商「吉及鮮」在12月6日的內部員工會議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這是繼「妙生活」、「呆蘿蔔」等出現資金問題後,又一家生鮮電商出現相同問題。難道近幾年火熱的生鮮電商將進入資本寒潮?
  • 吉及鮮裁員、關倉,創始人要離職,生鮮寒冬有多冷?
    生鮮賽道的冬天似乎比預想中還要寒冷。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也是受資本追捧的前置倉企業之一的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創始人之一的臺璐陽在內部會上宣布了公司融資失敗的消息,且因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
  • 生鮮電商吉及鮮被曝融資困難,裁員並探索「到家」新模式
    12月9日,武漢的生鮮電商明星公司「吉及鮮」被曝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出現大規模裁員和關倉。創始人兼CEO臺璐陽在12月6日的內部全員會稱,見過近100位投資人後,公司仍未完成融資。吉及鮮是武漢一家生鮮電商公司,曾獲源碼、IDG、經緯和襄禾資本的四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3400萬美金,創始人臺璐陽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就職於貝恩資本、永輝超市。36氪就此消息向吉及鮮進行了求證,公司也對員工離職、關倉和業務的情況進行了回應。
  • 生鮮電商吉及鮮宣布歇業10天 員工感嘆:「明天要下崗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記者:張明雙 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張海妮近日,武漢生鮮電商平臺吉及鮮被曝出融資不利、裁員、關倉等消息,引起市場和用戶的諸多猜測。12月11日下午,吉及鮮公眾號以「休年假」的名義宣布暫停營業至12月22日,為期10天。目前,吉及鮮APP已經無法下單。
  • 吉及鮮裁員呆蘿蔔重啟 流量打法在生鮮電商業走不通
    另一家主打前置倉模式的武漢生鮮電商「吉及鮮」則在近日被爆出融資失敗,盈利不達預期,要大規模裁員。而在上個月底,探索過多種模式的妙生活已在上海黯然離場。12月11日,前生鮮電商創業者劉暉向時代財經感慨說:「生鮮賺錢特別難。」
  • 生鮮電商淘汰賽 資本偏愛頭部企業 「吉及鮮們」如何活下來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鄭婷婷 黃興利 北京報導生鮮電商行業進入動蕩期。12月10日,生鮮電商吉及鮮被曝因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和關倉。這是近一段時間內,第四家出現運營問題的生鮮電商。
  • 成立1年融資3400萬美元 這家1900人的生鮮電商為何快速「隕落」
    文|左芊芊來源|博望財經近日,武漢生鮮電商平臺吉及鮮被曝出融資不利、裁員、關倉等消息,引起市場和用戶的諸多猜測。12月11日下午,吉及鮮公眾號以「休年假」的名義宣布暫停營業至12月22日,為期10天。 目前,吉及鮮APP已經無法下單。 記者了解到,吉及鮮成立僅1年多,通過前置倉模式從事生鮮電商零售,今年上半年共計獲得3400萬美元融資,由此開啟擴張步伐,在武漢三鎮布局30多個前置倉,最高峰時員工人數達1900人。 不過由於無法達到盈利預期、新的融資遇挫,吉及鮮的經營狀況已急轉直下。
  • ...融資失敗;呆蘿蔔重啟運營;淘集集宣告破產;我廚買菜大量菜品下架
    出品 | 零售老闆內參 微信ID:lslb168零售要聞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知情人士稱,總部200人減成100人以下,倉內200人以下,高峰時期這家公司共1900人;40多個前置倉將保留三分之一;配送將從最快30分鐘即時達改為次日達,上下午兩次配送。核心人士透露,吉及鮮背負供應商貨款過千萬人民幣,接近帳上現金。吉及鮮于2018年10月註冊成立,是一家主攻武漢市場的前置倉生鮮電商。
  • 生鮮電商前置倉玩砸了?呆蘿蔔爆資金危機 吉及鮮燒錢過度大裁員
    原標題:生鮮電商前置倉玩砸了?呆蘿蔔爆資金危機,吉及鮮燒錢過度大裁員   去年的「香餑餑」生鮮電商在今年末集體迎來資本寒冬。
  • 又一家生鮮電商倒下,「我廚」APP、官網暫停服務
    成立至今,我廚共獲得過三輪融資,分別是:2015年3月的Pre-A輪,融資金額數千萬人民幣;2016年4月完成的A輪融資;2016年12月完成的B輪融資。我廚並非唯一一個倒在2019年的生鮮賽道「玩家」,就在5天前,生鮮電商吉及鮮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要大規模裁員、關倉。而在剛剛過去的11月,呆蘿蔔與妙生活也分別陷入關店風波,所不同的是,前者在經歷資金鍊斷裂、拖欠供應商貨款以及平臺暫停服務後,於近日宣布「起死回生」,前途未卜;而後者則在關閉所有門店後徹底「涼涼」。
  • 曾融資近60億,中國首家生鮮電商易果生鮮破產重整
    中國生鮮電商的「鼻祖」易果生鮮今年黯然退場。10月13日,有媒體爆料,易果生鮮、雲象供應鏈和安鮮達已於7月30日進入自願破產重組。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倪麗靜、馮向東,開庭時間為2020年11月3日。
  • 呆蘿蔔和吉及鮮「一進一退」,生鮮電商又在重蹈5年前覆轍
    近日,在生鮮市場有兩件案例值得關注,一個是網際網路生鮮電商平臺呆蘿蔔此前因經營不善導致資金緊張,公司日常經營受到重大影響,現在對外宣布「恢復正常運營」;一個是生鮮電商吉及鮮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當然這不是個例,2019年倒下的生鮮電商企業還有很多。
  • 「我廚」暫停服務「吉及鮮」融資失敗 生鮮電商頻倒閉進入「寒冬」
    生鮮電商是近幾年最受資本青睞的行業之一,巨頭電商和新手紛紛入局試圖搶佔大蛋糕。然而最近包括我廚、吉及鮮、妙生活、呆蘿蔔等在內,多家生鮮電商平臺被爆出經營困難。  12月11日,生鮮電商「我廚」的官網和APP均已暫停服務。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其網站已經打不開。此前「吉及鮮」因融資失敗而宣布停止運營。
  • 又一生鮮電商「我廚」離場
    據上觀新聞報導,一天之前,「我廚」網頁和APP仍能打開,但只提供71種產品,且以長時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為主,生鮮產品所剩無幾。      而今年生鮮電商平臺倒下的不僅只有「我廚」,「吉及鮮」近期也出現了資金問題,正在面臨大規模裁員;「妙生活」日前也被曝大量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