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的情感表達性強於第二語言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母語的情感表達性強於第二語言 ——雙語情感啟動的異同

2015年12月01日 08: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佳南 陳俊 賀曉玲

字號

內容摘要:在人際交往中,個體情感既可以通過面部表情、姿態和語調這種非語言的方式表達,也可以通過詞彙和語句等語言方式表達。情感的非語言表達與識別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與差異性。Sutton等人採用情感Stroop範式,發現用兩種語言呈現的情感詞在顏色判斷過程中產生的幹擾程度相似,並未發現兩種語言加工過程中情感自動激活的程度存在差別。Segalowitz等人則採用內隱聯想測驗研究不同語言的情感詞加工過程中情感效價的自動激活,結果也沒有發現兩種語言條件下情感激活程度存在差異。第二語言有時也可促進情感表達研究第二語言情感表達性,需控制實驗材料、熟練程度、習得年齡和優勢語言等的差異,這影響了研究結果的可比較性。

關鍵詞:語言;母語;研究;使用;情感表達;情感激活;死亡;詞彙;決策;加工

作者簡介:

  在人際交往中,個體情感既可以通過面部表情、姿態和語調這種非語言的方式表達,也可以通過詞彙和語句等語言方式表達。情感的非語言表達與識別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與差異性。

  語言影響決策過程中的情緒喚醒

  沃爾夫假設認為語言影響思維。對雙語人群的研究發現,很多雙語者都有這樣的感覺: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使用母語會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而使用第二語言時的情感體驗則相對較弱。

  當雙語者想要表達強烈的情感時,更傾向於選擇使用母語;否則,會使用第二語言。Dewaele對1039名雙語者進行了調查,問題為「如果你罵人的話,通常會使用哪種語言?」結果發現,最多的被試選擇了母語,因為他們認為母語更能夠表達憤怒情緒。另一項研究中,Dewaele要求1495名雙語者對短語「我愛你」的情感強度進行評定,結果發現大部分雙語者認為用母語說「我愛你」時情感激活的程度最強。

  謊言作為一種話語,能夠激起特殊的情緒。Da Silva和Leach研究了雙語與謊言識別之間的關係。實驗要求被試觀看一盤錄像帶,錄像中的情景為主人公在說謊或陳述事實,然後被試對其是否說謊進行判斷。結果發現,相比於使用第二語言,當錄像帶的主人公使用母語時,被試判斷的正確率更高。因為說謊是能引發尷尬和焦慮的情景,而使用第二語言會增加情緒距離,使主人公在說謊時更加坦然,尷尬和焦慮程度較低,從而被試判斷的正確率降低。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張振)

相關焦點

  • Nature Commu:幼年母語學習影響大腦對第二語言響應
    圖片來自:infovilag.hu2015年12月4日/生物谷BIOON/--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科學家最近在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稱,在嬰幼兒人生早期,簡單的接觸到的母語,
  • 邯鄲:燁思英語致力於打造第二母語
    正是由於英語學習的特殊性,使其成為中國校外教育的一大關鍵,打造英語為第二母語的呼聲也日漸高漲。但是,在最近的一項網絡調查中,家長普遍都認為,中國當下的少兒英語教育存在不足,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有效提升孩子英語聽說水平。
  • 東亞語言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藏語系是世界第二大語系
    我們的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今天,在學術期刊Nature中,中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結合遺傳學、語言學、考古學等證據,首次確認了包含漢語在內的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
  • 如何打造雙語大腦,讓英語成為「第二母語」?
    回歸課堂的馬雲,也曾談到讓英語成為孩子第二母語的本質——是對他國文化的理解。那怎樣才能讓孩子輕鬆地學好英文?並且讓英語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呢?1996年,美國科學家在《自然》科學雜誌社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12歲以後,「英語學習區」將逐漸關閉,此時再學習語言,就不再是母語式地習得,而是翻譯式地存入記憶庫存而已。舉個例子:3歲的孩子和12歲孩子學習tree這個單詞的區別。
  • 美媒:英語是全球使用最廣泛語言 110國將其作為母語
    美國《全球主義者》在線雜誌2017年12月31日刊登題為《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的報導稱,撇開哪門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問題,有一門語言因為在最多的國家得到普遍使用而佔據優勢,它就是英語。  報導稱,全世界有110個國家將英語作為母語、官方語言或普遍的第二語言。其他任何一種語言在世界各國都沒有得到如此廣泛的使用。
  •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現狀與前瞻
    O'Mallv和Chamot(1990)[14]根據信息加工的認知理論提出了著名的三分法: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交/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用 於評價、管理、監控認知策略的使用;認知策略用於學習語言的各種活動之中;社交/情感策略是為學習者提供更多接觸語言的機會。每一類包括若干小類,比如元 認知策略包括預先準備、預先學習、定向注意、選擇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監控、延遲表達、自我評價等。
  • 為了孩子"全球化"的將來:中國英語第二母語工程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王登峰司長:  不要把漢語和英語等外語對立起來,我們中國人應該為我們的智慧、為我們未來的發展多掌握一種語言……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楊邦尼:  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大學的第二語言問題專家史蒂芬·克拉申:  給人的感覺是各地都在流行「漢語熱」,事實上這被誇大了。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主導地位仍在不斷加強。
  • 如何打造孩子英語第二母語的能力?
    3-8 歲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學英語,有機會將英語學到第二母語的水平。怎麼去實現這樣的目標呢?關鍵在於隨著年齡增長步步為營,習得相應知識,鍛鍊相應能力。大嘴幼兒英語啟蒙課程根據幼兒學習的需求、特點以及英語環境的限制,提供了一個資源更優、更貼近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教師資源:我們採用純正母語發音的外教,幼兒階段選用外教的優勢較多:1)這個階段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跟著外教學習,可以獲得非常標準的英語發音
  • 英81歲男子中風甦醒忘記母語 開講「第二語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譚利婭】有些人中風之後可能會很不幸地喪失預言功能,英國一名81歲男子中風後雖然沒有出現這種狀況,不過奇怪的是,他似乎忘記了母語的英語該怎麼講,而開始並只會講另一種語言。報導說,自中風後,醫生就開始診斷他是否患上了失語症,這是一種大腦內負責使用和理解語言的功能部位受損害而導致的病症。儘管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預言困難,但這種損害也可能增強大腦其它區域的功能。醫生們認為,此次中風可能壓迫了阿倫•摩根的英語記憶,但卻強化了他對威爾斯語的知識。
  • 英語為臺灣第二官方語言?庸人自擾
    如:處理不當黨產,追殺國民黨、推行「一例一休」法案,臺灣的大小企業和廣大勞工都怨聲載道、不承認「九二共識」,不鼓勵與大陸交流,大陸遊客來臺的人數銳減、堅持廢除核能發電,臺灣的供電能力發出警訊、重新制定高中課綱,將中國歷史納入東亞歷史的一部份、最近又來了個要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究竟是什麼意思?
  • 漢語的使用人數排名第二,哪一種語言排第一?第二語言你選什麼?
    全世界有6809種有關語言種類和分類,漢語的使用人數排名第二,哪一種語言排第一?排名前十的語言都有哪些?10.日語估計1.3億人使用。日語是日本列島上主要所使用的一種語言。也是日本國民的母語,所以文字也自然成為了日本的書面語言。
  • 抓住學習黃金時期 讓英語成為孩子第二母語
    英國《自然》雜誌和美國《紐約時報》曾經同時刊登了一篇文章:"當成年人增加一個語言時,同一個大腦有兩個系統""十二歲之前學習第二外語,兩種語言存放在大腦的同一區域","十二歲之後學習第二外語是存放在兩個不同區域,另一存放區域關閉"。
  • 運用母語教授外語
    你可能會發現你教了5年英語,說的英語可能都趕不上人家一個10歲的孩子,因為學母語的人每天可以自然地習得13個單詞,到高中時可以掌握十萬單詞。他們的語言是自然習得的,因為那是他們的母語,任何人學母語都是自然習得的。但母語要達到讀、寫、有文學水平,達到較高的語言技能和素養,還需要上學,學習母語外的語言主要還是學得。
  • 英語作為深圳第二官方語言?「憑什麼,粵語呢?」
    在一個高規格的深圳企業家座談會上,有企業家建議將英語列為深圳的第二官方語言,發言的原文如下: 「建議對標深圳和香港的差距,把英語列為深圳、至少是窗口單位的第二官方語言。
  • 國家語委:重視母語並不是把母語和外語對立起來
    中新網8月16日電 8月16日,教育部舉行「2006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針對目前中國人英語熱現象提出質疑,對此,國家語委官員指出,母語需重視,但並不需要把母語和外語對立起來。
  • 誰是「母語英語」的使用者?
    「通用語」(lingua franca)指在經常接觸但講不同母語的人群中,被用作共同第二語言的任何語言。因為英語是一種全球性的語言,在多語種的國家它經常被用作一種通用語言。在瑞士等多種語言的歐洲國家,英語在某種程度上被用作一種通用語言。
  • 學習第二語言能帶來什麼?
    一位營銷專家解釋說,在他用母語義大利語表述時,他並不是一個理想的人,鬱悶且沉默寡言。但在英語中,他是一個開朗,熱愛社交的表達者。「這與我本人或者我的語言技能無關,只是我在英語環境中感覺更自由,更有趣,並且每當我說英語我都能清晰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 母語第一,天經地義
    如果也讓我給「兩會」提案,那麼我就提十二個字:「大學教育,母語第一,英語第二」。比比民國時期的大學生,現在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語文水平可謂一落千丈,最基本的母語都沒有學好,何談什麼英語和第二外語?最希望能把喋喋不休的政治課統統改良成母語課,讓每一個中華學子深愛著自己的母語,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大學的語言必修課,一定要向母語傾斜,這是天經地義的。什麼叫傾斜?例如一個母語不優秀的學生就沒有資格學習外語,至少在中國國家花錢辦的外語學院;又比如漢語同樣必須考級,學生通過漢語八級考的就可以免修英語,而英語通過八級的則還必須修好漢語至少六級。
  • 中文怎樣才能成為世界通用第二語言
    當前來看,中文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二語言。中文在旅遊、購物等場域的標牌上處在醒目位置,這不是個別現象。國際上很多機場、旅遊場所和商貿中心的指示牌,都標寫有中文,中文一般列在第三行。第一行一般是本國語言;第二行一般是國際通用語的地位,多是英文;第三行一般就是中文,第三行應當是國際第二大語言的位置。比如泰國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法國戴高樂國際機場。
  • 母語式英語環境有多重要?認真看完你就懂了!
    為什麼母語的方式效率最高?因為母語的方式是最能充分發揮兒童語言天賦能力的方式。兒童7歲前是一生最重要的成長黃金期,關鍵的就是這個階段正是語言敏感期。這個階段孩子自然習得任何語言的能力都特別強大。七歲之前,兒童是語言敏感期,兒童有超強的語言學習天賦能力,辨音能力!俗話說:借風好使力!所以,如果想要你孩子將來第二外語有標準地道、字正腔圓的語音,一定要7歲之前抓住語言敏感期、語言天賦能力、超強辨音能力,學習第二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