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油潑辣子,西北人的飯飯哈有個撒吃頭?

2020-08-26 90後的亂麻生活

▲ 西北人的日子,因油潑辣子而火熱


沒有油潑辣子,西北人咋過日子?


西北人的餐桌上,可以沒肉沒菜,但絕不能沒油潑辣子


油潑辣子,在西北也叫油辣子熟油辣子。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潑」——呲啦一聲,勺起油落,熱油裹著辣椒麵,如暴風裹著黃沙般在碗裡翻滾起來,瞬間風雲突變、氣象萬千,而冷靜如刀客的西北人,則看準時機,撿起筷子,只是在碗裡輕輕攪幾攪,「風」停了,「沙」也定了,此時萬籟俱靜,唯有油潑辣子的香氣如彩霞般緩緩升起……


▲ 一碗油潑辣子的「浴油重生」


一碗油潑辣子,將西北人的豪情與冷靜,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那油汪汪、紅亮亮的顏色,則是永不會消逝的陽光,照亮著西北人紅火的日子。


油潑辣子的講究,是門玄學


400多年前,辣椒漂洋過海進入中國後,中國人就開始了「花式吃辣」:


四川人喜麻辣,為辣椒找了個搭檔——花椒;雲貴人喜酸辣,把辣椒做成了蘸水;西北人喜香辣,於是二話不說當頭就是一勺滾油,看似無情卻有情,硬是讓尋常的辣椒麵「浴油重生」,成為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的「無上之味」。


▲ 油潑辣子,紅豔豔、油亮亮,照亮西北人的生活。


常食之味,不可將就。油潑辣子當然得講究,但不多,只有兩個:


頭一個,是辣椒。陝甘寧青地區多用秦椒,新疆多用線椒。辣椒紅後摘回曬乾,剪成段,文火熱鍋炒後,做成辣椒麵。以前,做辣椒麵用碾槽,放在腳下來回蹬,用勁兒小碾粗點就是渣渣辣子,用勁兒大碾細點就是面面辣子,粗細全憑自己把握。現在機器普及,不必再像以前一樣費勁還遭罪,一次辣子碾下來涕泗橫流。


▲ 渣渣辣子的名字真可愛


第二個,是油。油潑辣子必用菜籽油,其他油潑不出那個香味兒來。無論是渣渣辣子還是面面辣子,只要是做油潑辣子,都要與鹽、花椒粉、蒜末、芝麻等配料在一隻碗裡攪拌均勻,這是幾輩人流傳下來的基本配方,少一樣,都潑不出那個香味兒。


講究歸講究,具體要加多少配料,卻沒個統一標準。因此,西北有多少戶人家,油潑辣子就有多少種味道,只有好和更好,沒有最好,風味萬千、不一而足。


▲ 一潑一攪,油潑辣子就成了。

正是這「千家千味」的油潑辣子,賦予了西北美食粗獷多變且耐人尋味的特徵。


西北美食,因油潑辣子而狂野


油潑辣子,是西北美食的點睛之筆。


無論吃麵還是吃肉、吃菜,只要加上一點油潑辣子,碗盤中頓時「氣象一新」。那一抹油亮亮的紅,不但使食物「顏值猛漲」,而且能勾起肚中饞蟲,讓人食指大動。


油潑辣子配碳水,你說美不美?


暑熱天氣裡胃口不好?吃油潑辣子!


無論是涼麵、涼皮還是涼粉,只要是「涼字輩」的,在西北地區都得虛心接受油潑辣子的「教誨」。大街小巷的飯店裡、小攤上,油潑辣子「佔山為王」,在這些涼拌碳水中「大展身手」,調了這碗拌那碗,比殺牛的庖丁還遊刃有餘。


▲ 西北涼皮


天越熱,越要多加油潑辣子。吃罷汗流浹背、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那叫一個清爽。


關中、隴東一帶,還會做酸湯麵、酸湯餃子。韭菜細切,用菜籽油加鹽一炒,幾勺水倒入鍋中,大火燒開,加醋,澆在麵條、餃子上,再加上一點油潑辣子、香菜,酸辣爽口,解暑生津,是「天字第一號」的消暑神器。


▲ 甘肅靈臺手工酸湯麵


牛肉麵、biangbiang面、大盤雞拌麵,是西北地區最知名、流傳最廣的三碗面,其中兩碗,便離不開油潑辣子。


牛肉麵,在外地被稱為「蘭州拉麵」,形象固然形象,但蘭州本地人只認「牛肉麵」「牛大碗」。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其中的紅,便是油潑辣子。正宗牛肉麵店裡,面都是自取的。排隊取面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隻盆大的青花碗,盛著一海碗油潑辣子。


▲ 再加份肉,這碗牛肉麵就地道了


「辣子多少?」是拉麵師傅與食客唯一的交流。這時一定要從容鎮定,萬不可因不善吃辣而變慫,油潑過的辣子已經失去了銳氣,並沒有多辣,而且能增加面的香味。如果油潑辣子放少了,那這一碗牛肉麵還有什麼吃的?你看看蘭州人,每隻碗裡都紅得跟飄著丹霞似的,吃得那叫一個香。


與深諳「出名要趁早」之道的牛肉麵相比,biangbiang面雖然在陝西一直頗受青睞,但真正廣為人知並流傳開來,還是在2017年電視劇《白鹿原》開播之後。張嘉譯扮演的白嘉軒蹲在自家院子裡猛咥biangbiang面的場景,讓這碗面成功「出圈」。


▲ 白嘉軒猛咥biangbiang面


biangbiang,是象聲詞,指做面時摔打在案板上的聲音,出鍋後用油一潑,就是油潑麵。油潑麵的面,可以是biangbiang面,也可以是其他面。麵條盛在碗中,加辣椒麵、鹽、五香粉、蔥花、蒜末、豆芽,滾油潑而食之,實際上是在面上做了一個現成的油潑辣子,但油潑多了容易讓人生膩。


▲ 油潑麵


油潑辣子配肉食,錦上添花


在「碳水界」如魚得水,到了「肉食界」肯定就不好混了吧?


不!油潑辣子就是有一種強大的「跨界能力」,在「肉食界」照樣混得風生水起。誰讓西北人離不開它呢。


一碗西安羊肉泡,哪怕你起得再早、饃掰得再好,不放辣椒醬,那就是敗壞東西。道理是一樣的,一碗小炒(牛羊肉小炒泡饃,當地叫小炒),哪怕配菜再豐富、醋再香,炒時不放油潑辣子,沒了那個味道和顏色,就不是小炒。同樣「馳名西安」的葫蘆頭(葫蘆頭泡饃),也是這個理。


▲ 西安小炒


甘肅、寧夏、青海一帶,吃清湯羊肉,羊肉與內臟切片沉在碗底,湯裡除了加大量胡椒粉,油潑辣子是堅決不能少的。不管是三伏天還是三九天,清湯羊肉上桌,第一件事便是掀開餐桌上盛油潑辣子的容器,使勁兒往碗裡加油潑辣子。辣油浮在湯上,辣麵滲入湯裡、饃裡、肉裡,辣味兒衝擊在口腔裡,這一碗清湯羊肉才算「吃得其所」。


▲ 甘肅慶陽環縣清湯羊肉


遇到要涼拌的肉,油潑辣子也不怵,轉身便投入加了醋、醬油、香油和其他調料的碗裡,化身為料汁。你以為它在料汁裡「失去了自我」?那未免太小瞧了它。無論是涼拌牛肉還是涼拌豬肉,它總能以自己的鮮紅,配合著翠綠的香菜,將一盤酸辣爽口的涼拌肉「打扮」得活色生香。


▲ 涼拌豬耳朵


油潑辣子,到底是主菜還是配料?


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楊

三千萬老陝齊吼秦腔

端一碗然面喜氣洋洋

沒油潑辣子嘟嘟囔囔


被西北人追捧的油潑辣子,在關中地區遇到了知音。關中八大怪,其中一怪便是「油潑辣子一道菜」。這道「菜」,可以單獨用來拌然面(不過水的麵條)、洋芋疙瘩、攪團,也可以單獨用來夾饃夾鍋盔。至此,油潑辣子算是達到了「配料的巔峰」。


▲ 油潑辣子加熱蒸饃


但是,顯然關中、隴東一帶的人並不這樣認為,他們還開發了一種叫外地人瞠目結舌的美食:辣水子。辣水子其實是一種蘸水,秦椒剁成末,加一勺油潑辣子,澆醋攪拌,可單獨做菜,也可以用來涼拌茄子、黃瓜等蔬菜。


油潑辣子到底是主菜還是配料?


這個問題在西北人看來,是無法回答的。因為油潑辣子已經滲入他們餐桌的每一個角落,是主菜還是配料,已經不重要了。


▲ 油潑辣子,西北人生活的顏色


重要的是,西北人會指著桌上的油潑辣子告訴你:離開它,西北的多數美食都將索然無味;沒了那一抹亮眼的紅,西北的多數美食也就失去了靈魂。


西北人還會告訴你:只要油潑辣子沒吃完,生活的動力和意義就永不會失去!



你吃過哪些放油潑辣子的西北美食?


- END -

相關焦點

  • 沒了油潑辣子,西北人的飯飯哈有個撒吃頭?
    原創 風物菌 地道風物▲ 西北人的日子,因油潑辣子而火熱。攝影/瀾瀾, 圖/圖蟲·創意沒有油潑辣子,西北人咋過日子?西北人的餐桌上,可以沒肉沒菜,但絕不能沒油潑辣子。油潑辣子,在西北也叫油辣子或熟油辣子。
  • 不能吃辣?在西北,油潑辣子是一道菜
    西北人的餐桌上,可以沒肉沒菜,但絕不能沒油潑辣子。油潑辣子,在西北也叫油辣子或熟油辣子。,為辣椒找了個搭檔——花椒;雲貴人喜酸辣,把辣椒做成了蘸水;西北人喜香辣,於是二話不說當頭就是一勺滾油,看似無情卻有情,硬是讓尋常的辣椒麵「浴油重生」,成為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的「無上之味」。
  • 西北人都愛吃的油潑辣子面,做法其實很簡單
    記得上次吃油潑辣子面還是前年在一個陝西麵館吃的,味道確實不錯。今天,特別想吃一碗油潑辣子面,但由於疫情防控,為了減少外出,還是在家做比較好,既能學會一個美食新技能,又能吃到想吃的美味。2、準備配菜3、醒好的麵團揉成圓形的厚麵餅,用擀麵杖依次轉圈擀成一個薄厚適中的大面片,然後撒上一點乾麵粉,將面片對摺起來,用刀切成粗細均勻的麵條。4、鍋中倒適量清水燒開,放入麵條。5、麵條煮熟後撈出過一下涼開水,分別裝入碗中。
  • 西北地區到底有多能吃辣?油潑辣子都能作為一道菜
    西北地區到底有多能吃辣,就來油潑辣子都能作為一道菜,在西北人的餐桌上,沒有什麼都不能沒有油潑辣子。油潑辣子就是用滾燙的熱油澆在辣椒麵上,有的溫度,讓辣椒麵在一瞬間迸發出一種香味,一下就勾起人的食慾。四川的辣椒和花椒相結合,組成了一種複合型的味道就是麻辣;在雲貴地區,辣椒成為蘸水,所有的食物遇到它身上都沾染了它的味道;西北人將滾燙的熱油澆在辣椒上,又讓它的味道煥發出新的光彩。
  • 油潑辣子燃拌麵,給個皇帝也不換,世界如此多面,讓人吃不夠
    北京炸醬麵,霸氣;新疆拉條子,直爽;西北臊子麵,實在;重慶小面,火辣;浙江陽春麵,細膩;兩廣竹升面,洋氣。不管天南海北,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碗麵。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各種代表性的面。麵條以其自身超強的親和力,讓每個地方的人,愛上這種食物。從西北向東,到北京,然後再沿著大運河,傳到江南。無論是在粗獷的西北高原,還是在靈秀的江南水鄉,每天都有人在大口大口地吃著面。同時,麵條依託著當地各種不同的食材,千變萬化,最真切地體現了當地不同的風情和文化。所以,從甘肅,到陝西,進河南,走山西,一路到北京,乃至到了號稱「魚米之鄉」的江南。
  • 「知青往事」油潑辣子一道菜
    一是我們屬產糧區,不允許種蔬菜;二是油和肉憑票供應,少之又少;三是我們知青吃大灶,一周或更長時間才派人進城採購蔬菜,天晴好說,若遭遇雨雪天或連陰雨,除了吃鹹菜絲、酸黃菜,再無綠葉菜咧。所以,知青大都備有從家中攜帶的用罐頭瓶裝的辣子醬,經久耐吃。大致分兩種,其一原料是或青或紅辣子,「線辣子」最好,愈火辣愈過癮。
  • 油潑辣子一道菜,正宗陝西油潑辣子的做法!
    有一首民謠這樣寫道:「八百裡秦川東風浩蕩,三千萬兒女齊唱秦腔。吃一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沒油潑辣子嘟嘟囔囔。」這幾句話充分反映了陝西人對油潑辣椒的鐘愛。油潑辣子是陝西當地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麵食、涼皮、涼拌菜等少了油潑辣子完全就不是那個味道了。
  • 饞到流口水的油潑辣子,大家吃了都說香!
    油潑辣子作為一道很家常的佐餐佳品,在西北地位可是槓槓的!試想一下少了它的涼皮、酸辣粉等等,簡直不能好好吃。正宗的油潑辣子香氣撲鼻,紅亮誘人,甚至簡單的白米白面只要澆一勺油潑辣子,馬上變得美味無比,堪稱萬能的辣椒油,而且製作方法也很簡單,趕緊來學一學吧!
  • 陝西關中八大,油潑辣子一道菜!
    家鄉的油潑辣子,吃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最常見的就是油潑辣子面了。每頓能吸溜一海碗油潑辣子面,那才叫一個爽——勁道的手擀麵,澆上一勺香味撲鼻的油潑辣子,拌勻後滿碗通紅,吃時辣得人大汗淋漓!吃臊子麵更離不開油潑辣子。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讓人垂涎欲滴。我最愛吃的還是母親的油潑辣子卷饃饃。
  • 陝西美食千千萬,油潑辣子一道菜
    哈嘍大家好,我是懶惰的小廚娘又到了跟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們都吃了嗎?在陝西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陝西美食千千萬,油潑辣子一道菜。不過說到這兒肯定有好多人要問,這個油潑辣子能有那麼好吃?還真能當菜吃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陝西的油潑辣子用的皺皺巴巴的秦椒,這種辣椒就是典型的香辣型。
  • 陝西八大怪,油潑辣子一道菜!正宗岐山擀麵皮你吃過沒?
    陝西八大怪的第七怪就是「油潑辣子一道菜」。擀麵皮的「成功」,絕對離不開油潑辣子的功勞。到岐山,遍布大街小巷的麵皮店讓人不吃都難,店家可以根據客人的要求,切出粗細不同的麵皮,再加上岐山人叫做麵筋和瓜瓜的輔料。
  • 在隨州吃了一碗油潑辣子面
    大家猜一下我今天吃的什麼面?估計你們猜不出來,因為辣椒油放的不多,沒有突出這碗面的精髓。提到辣椒油,估計有的朋友已經猜出來了,什麼面只是用辣椒油拌著吃,而且全國出名的呢?沒錯,就是陝西的油潑辣子面,俗話說:陝西一大怪,油潑辣子是道菜,這碗面的精髓就在這油潑辣子的工藝上,不要以為這油潑辣子是簡單的辣椒油,其實裡面是加了多種香料的,磨成粉和辣椒一起製作而成。
  • 吃一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沒油潑辣子嘟嘟囔囔!
    油潑辣子起於我國陝西地區。當地有一首民謠這樣寫道:「八百裡秦川東風浩蕩,三千萬兒女齊唱秦腔。吃一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沒油潑辣子嘟嘟囔囔。」這幾句話充分反映了陝西人對油潑辣椒的鐘愛。很多地方油潑辣子都是一味調料而已,但是在陝西可不一樣,完全可以當一道主菜上上去,更有「油潑辣子一道菜」的說法呢。其實,全國人民愛吃辣的朋友不在少數,那麼,這著名的油潑辣子究竟該怎麼做呢?別急,小編這就來教您。食材→:幹辣椒一小碗,花生,芝麻半小碗,花椒適量,八角一個,桂皮一塊,鹽2勺,花椒粉1勺,五香粉半勺
  • 秘制陝西油潑辣子做法大公開,桌上小料不能沒有它
    如果我說油潑辣子,你會不會特別不服氣?很多人不屑:不就是一道小料嘛。試想一下:如果涼皮沒有了油潑辣子,如果酸辣粉沒有油潑辣子……眼前的美食還美味嗎?1個,幹辣椒適量,花椒、芝麻、桂皮、鹽、白醋、糖、雞精、油適量。
  • 什麼不能吃辣?「它們」萬萬不能少了油潑辣子!
    當人在西安每頓飯都少不了油潑辣子,不管你是在家吃飯的還是在餐館、飯館吃,這是最最為重要的調味品 。這是咱自己家的油潑辣子,要是吃不了那麼一丁點辣,在西安可不能飽餐一頓了。在餐館裡,油潑辣子是必不能少的調味品 經常可以聽見:吃一碗XXX喜氣洋洋,沒油潑辣子嘟嘟囔囔~,可見油潑辣子的重要性。
  • 測評肯德基新品油潑辣子脆皮雞!
    今天我們來測評肯德基的新品,油潑辣子雞和朝天椒脆皮霸王翅。聽起來就很辣,我的胃都開始不耐煩了,那我們進去看一下有多辣,走吧。那我們點的東西已經上齊了,我們點了原味的冰拿鐵,還點了一個薯條肉醬大薯,其實就是薯條上面撒了一層肉醬,然後點了今天的新品。
  • 愛吃油潑辣子的這個日本人,不僅學會怎麼做,吃拉麵也加油潑辣子
    特別愛吃油潑辣子的Miyo是一個來過西安自由行的日本女孩,她來玩的時候我給她做了免費導遊。因為以前她在西安留過學,對西安感情很深。相較於一般日本人的內斂,感覺Miyo更像中國人,活潑可愛。因為是十年前留學中國,回日本之後幹了和中文沒關係的工作,她說感覺中文退步很多,即使這樣,和我說中文的時候,大多語序用詞都是正確的,只是口音像南方閩南人說普通話的感覺。她來西安的時候,我帶她去吃了許多蒼蠅館子,涼皮、油潑麵、蕎面餄餎等餐食裡面都加了油潑辣子,她一邊辣的吸鼻涕,一邊說真好吃。
  • 重溫康師傅油潑辣子酸湯麵達人活動
    康師傅一直是一家不斷創新的企業,如今康師傅已經擁有了上百種口味,遙遙領先於同行業的其他品牌,而康師傅油潑辣子酸湯麵便是康師傅方便麵眾多口味中極具特色的一款。
  • 正宗油潑辣子的做法
    ,經常把人能看的流口水,而陝西油潑麵的味道如何完全取決於澆築的油潑辣子,下面是美食做法分享環節,小寶帶你詳細了解正宗陝西油潑辣子的做法。 選料一碗好的油潑辣子在選料上十分講究,採用陝西上品秦椒「七寸紅」,這個品種可以說是辣椒裡的極品,比較尊貴當然價位也比一般普通的要高,除了辣椒的講究外,還有油、芝麻等其他幾十種高標準的配料組合在一起才研製出一款獨特的辣椒油。
  • 關中有一怪,油潑辣子一道菜,夾饃吃麵來一口,秦腔一吼撩得太!
    關中有一怪,油潑辣子一道菜。夾饃吃麵來一口,秦腔一吼撩得太!自古關中有一怪,油潑辣子一道菜。夾饃吃麵來一口,秦腔一吼撩得太!而陝西的辣椒辣的直接,就像黃土高原上直來直去的大風,透著一股痛快勁兒,這就造就了陝西人直爽的性格。大風一過,土塵漫天飛舞,橫掃一切,那種豪氣誰人能擋?陝西的辣椒不僅辣味十足,同時還伴有獨特的香味,這就造就了陝西人豪氣中透著質樸、熱情卻又卻又倔強的性格!為什麼陝西有油潑辣子一道菜這一說法呢?因為陝西人愛吃麵食,不管吃麵還是饅頭,飯桌上總放著一碗油潑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