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油潑辣子一道菜

2020-12-22 用三隻眼看世界

瞧!煎火的陝西油潑辣子。

「油潑辣子一道菜」出自咱陝西八大怪之一。

插隊那會兒,來到貧瘠落後的鄉下,雖是粗茶淡飯,還算溫飽,不過有一點,蔬菜奇缺,什麼油啊,肉啊那是稀罕物。一是我們屬產糧區,不允許種蔬菜;二是油和肉憑票供應,少之又少;三是我們知青吃大灶,一周或更長時間才派人進城採購蔬菜,天晴好說,若遭遇雨雪天或連陰雨,除了吃鹹菜絲、酸黃菜,再無綠葉菜咧。所以,知青大都備有從家中攜帶的用罐頭瓶裝的辣子醬,經久耐吃。大致分兩種,其一原料是或青或紅辣子,「線辣子」最好,愈火辣愈過癮。用刀剁碎,撒些鹽、倒點醋、醬油、味精等調料,放入罐中醃製而成,時間愈久愈有味道,辣中帶鹹,鹹中略酸,十分爽口;其二油潑辣子需人工將紅辣椒曬乾後,經石磨碾碎,或在鐵罐中,用搗蒜錘手工製成粉面狀,再用滾燙的食油潑澆而成,離人丈把遠,都能聞到一股嗆人的刺鼻氣味,令人打著哈欠,喘著大氣,淚流不止。一般夾蒸饃或拌乾麵,再好不過咧,香辣可口,惹人嘴饞。

插隊久了,耳聞目睹,才知「油潑辣子一道菜」。我從小生在城裡,長在城裡,只知道辣子是調味品,家中炒菜時,家人頂多放一點兒,既有辣味,也能增加食慾,而在貧瘠的鄉村,無論多少人吃流水席,主食端上來,每桌都有一碟油潑辣子。對關中人來說,沒有辣椒的飯菜是清淡無味的。關中帶的鄉村,到了秋季,收購辣椒後,家家戶戶用針線把辣椒一個個串起來,懸掛在乾燥、通風的屋簷下。家裡辣椒麵吃完咧,隨手採擷,在熱鍋裡焙乾,或放到碾子上碾成辣麵。一大家子人,常備一罐(碗)油潑辣子,圖個「長流水不斷線」。 如果誰家的辣椒串起掛牆面的越多,則證明這家人日子紅火、富裕。據說,有時候,去相親的姑娘總是瞅一瞅屋簷下的辣椒,以此來斷定未來婆家的家境如何。倘若平時家裡來了客人,沒有好的酒肉款待,這些都是可以原諒。而吃飯時候要是沒有了辣椒,必然會遭到客人白眼或生怨:「這家人太窮、太嗇皮咧!吃飯連個辣子都沒有。」

依稀記得,隊上社員的辣椒來源,不外乎三種情況:或從城裡採購,或自家房前屋後種一些,或在村中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手中,用餘糧「以物換物」得來的。

俗話說,到了廟,隨和尚。按理是人改造自然環境,不知不覺,不少知青倒被自然環境所改造,我也不例外。記得每次從家中歸隊,父母總要讓我帶一罐頭瓶裝的辣子醬,一再叮囑要擰緊瓶蓋,不要撒了或碰碎了。我一看緊靠瓶口上方,有一公分厚的紅辣椒油,用手輕輕晃動,精痩肉丁清晰可見,搭眼一瞧就垂涎欲滴。

關中平原,被譽為「八百裡秦川」。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尤其隆冬,西北風一吹帶著哨,乾冷乾冷,且冷到骨子裡。也許我細皮嫩肉,一到冬季,手凍得紅腫,虎口開裂,剛一摸鍁,鑽心的痛;加之,動不動易患感冒。而辣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怕冷、凍傷、血管性頭痛等症狀,還能刺激腸胃、增加食慾;當然,吃多咧,也易上火。因此,關中人愛咥辣子就不言自明咧。

插隊後期,大隊知青灶停辦,各自單獨做飯。一天三晌,體力勞作,人困馬乏,懶得做飯,做一頓、吃一天,家常便飯;有時,只要有「饃夾辣子」絕對美食,飽餐一頓。

鄉下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油潑辣子。正宗的做法是先將風乾的辣椒剪成大約1.5釐米左右的小段,放入加了少許的熱油鍋中加熱、烘乾。這時,掌握火候是關鍵,若火候過大,那麼辣椒的色澤就會發黑,口感也會發苦;火候小了,不脆,很難搗碎且沒有香味。當辣椒出鍋後,再放入一種鐵製的罐中,用鐵製杵輪番擊打,直至成為粉末狀。當然也不要太細,這樣會影響口感。

在廣袤的鄉村,一般晌午飯,承上啟下,尤為看重,用社員的話說,要咥硬飯。也就是然面(方言:乾麵)或臊子麵,外加一兩個饃,肉可以沒得,但辣子不能少。尤其是酸湯臊子麵,青青的韭葉、黃黃的蛋片、紅紅的油潑辣子飄浮一層,挑起一筷頭面,送入口中,直衝頭頂,張著大嘴,嘴角泛紅,不禁發出一陣「唏噓」聲,時不時還會用舌頭舔上下唇,難怪有人說:「辣不辣?瞧嘴巴!」出工時,我總會發現有的社員肩扛農具,一手拿著鍋盔,一手攥著生青椒,咥一口鍋盔,咬一口青椒,邊走邊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油潑辣子一道菜」。不僅給秦人的生活增添了味道,亦給「赳赳老秦」的性格注入一股火辣辣的熱情。正如陝西著名作家賈平凹所言:「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端一碗然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

原創:張翟西濱

來源:中國知青網

#油潑辣子#

相關焦點

  • 陝西關中八大,油潑辣子一道菜!
    油潑辣子是陝西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也叫油辣子,它是將秦椒碾制的辣椒粉與花生芝麻等境加香味的調料拌勻,然後用熟油潑入,再用農家醋一激,香味撲鼻,油潑辣子就做好了!陝西關中八大,油潑辣子一道菜,醮饃拌菜調乾麵,嘴巴一抹嫽得太。
  • 油潑辣子一道菜,正宗陝西油潑辣子的做法!
    吃一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沒油潑辣子嘟嘟囔囔。」這幾句話充分反映了陝西人對油潑辣椒的鐘愛。油潑辣子是陝西當地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麵食、涼皮、涼拌菜等少了油潑辣子完全就不是那個味道了。很多地方油潑辣子都是一味調料而已,但是在陝西可不一樣,完全可以當一道主菜上上去,要不然為啥有「油潑辣子一道菜」的說法呢。陝菜的靈魂就是那一勺香氣撲鼻、紅亮誘人的油潑辣子。
  • 關中八大怪~油潑辣子一道菜
    西安人吃飯以麵食居多,一碗地道的家鄉面最後一道調味品那肯定是油潑辣子,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有一個存放油潑辣子的精緻器皿。說不準還是一個老古懂呢。陝西十大怪~油潑辣子一道菜,講述的就是陝西人和辣子,具體是油潑辣子的情懷。
  • 陝西一怪,油潑辣子憑什麼成為一道菜?
    ∞ 關中有八怪,而其中一怪呢,就是油潑辣子一道菜。 為什麼油潑辣子也能成為一道菜呢? 看似簡單的油潑辣子,實際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口感。秦椒的辣香,芝麻的鮮香,在加上菜油特有的清香,這多味合一的香,由最初的辛辣順著舌尖蔓延至整個口腔,熱辣侵襲之後,忽泛起久彌不散的香味,直教人回味無窮。 這樣的重頭戲,只做調味豈不可惜,怎麼不能被稱為一道菜呢?
  • 陝西美食千千萬,油潑辣子一道菜
    在陝西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陝西美食千千萬,油潑辣子一道菜。不過說到這兒肯定有好多人要問,這個油潑辣子能有那麼好吃?還真能當菜吃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陝西的油潑辣子用的皺皺巴巴的秦椒,這種辣椒就是典型的香辣型。
  • 陝西八大怪之一油潑辣子一道菜
    油潑辣子,是陝西特色,有各種做法,油潑辣子的製作大同小異,先把辣子焙乾,用油炒,然後碾成粉狀。吃的時候先把油燒熱,然後放涼至80度左右,倒進辣麵中攪勻即可。說這挺簡單的,但是做好不容易,一些人經過研究,裡面放了小茴香,芹菜,大料等幾十種調料,做起來的油潑辣子格外香。過去說的油潑辣子一道菜,指的把油潑辣子活成醋水水,用饃蘸著吃。
  • 在西北,油潑辣子是一道菜
    西北人的餐桌上,可以沒肉沒菜,但絕不能沒油潑辣子。油潑辣子,在西北也叫油辣子或熟油辣子。▲ 一碗油潑辣子的「浴油重生」。 圖/網絡一碗油潑辣子,將西北人的豪情與冷靜,展現地淋漓盡致。而那油汪汪、紅亮亮的顏色,則是永不會消逝的陽光,照亮著西北人紅火的日子。
  • 在隨州吃了一碗油潑辣子面
    估計你們猜不出來,因為辣椒油放的不多,沒有突出這碗面的精髓。提到辣椒油,估計有的朋友已經猜出來了,什麼面只是用辣椒油拌著吃,而且全國出名的呢?沒錯,就是陝西的油潑辣子面,俗話說:陝西一大怪,油潑辣子是道菜,這碗面的精髓就在這油潑辣子的工藝上,不要以為這油潑辣子是簡單的辣椒油,其實裡面是加了多種香料的,磨成粉和辣椒一起製作而成。
  • 油潑辣子都能作為一道菜
    西北地區到底有多能吃辣,就來油潑辣子都能作為一道菜,在西北人的餐桌上,沒有什麼都不能沒有油潑辣子。油潑辣子就是用滾燙的熱油澆在辣椒麵上,有的溫度,讓辣椒麵在一瞬間迸發出一種香味,一下就勾起人的食慾。油潑辣子中除了辣椒和油,還要放上鹽、花椒、蒜末、芝麻,這種秘方經過悠久的歷史流傳至今。油潑辣子的用料其實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和標準,所以每個人做出來的油潑辣子味道有所不同。
  • 油潑辣子一道菜,陝西的餄餎面,兒時最喜歡的味道
    其實這些美食都離不開陝西的一大怪,辣子一道菜[耶][耶][耶]油潑辣子,香兒不辣。首先選用的陝西的辣椒,也叫秦椒。秦椒小火炒香,然後用石磨碾碎成小碎狀,不要太細了,太細了就缺點辣子辣味。秦椒麵加入十三香,鹽,熟芝麻粒。用白酒攪拌均勻,用白酒攪拌的不糊。鍋內燒油,油潑辣子一定要用壓榨的特級菜籽油。鍋內倒入油,大火燒熱。
  • 這樣做的油潑辣子,南方人不敢吃,北方人卻當它一道菜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見識一種地道的陝西紅油辣椒醬(又名油潑辣子),是由陝西關中人自己做的,相當地道。這種紅油辣椒,原料僅為:辣椒麵、植物油(菜籽油、芝麻油、棕櫚油按比例混合)、辣椒、白芝麻。它不含任何香料,色素,防腐劑,糖等調味劑。它美味可口,令人放心。
  • 陝西八大怪之一「油潑辣子一道菜」中的辣文化。
    陝西人對於辣子情有獨鍾,陝西八大怪之一,就是「油潑辣子一道菜」。油潑辣子的製作非常簡單,給辣子罐裡放入一多半的辣子面,將金黃的菜籽油燒得滾燙,澆在辣子面上隨著「滋啦」一聲,獨特的香味就會在廚房四處飄散。
  • 陝西美食——油潑辣子的吃法
    「陝西關中八大怪,油潑辣子一道菜,醮饃拌菜調乾麵,嘴巴一抹嫽得太」。油潑辣子,是陝西地區的特色美食之一,也叫油辣子。在陝西尤其關中地區最受歡迎,幾乎家家戶戶的廚房裡,男女老少的飯碗裡也都飄著油潑辣子的鮮亮清香。
  • 「油潑辣子」是陝西美食的靈魂!
    地道的陝西人,家家廚房裡都有一個「辣子罐」,這個常備的罐子裡,盛著油汪汪、紅彤彤的油潑辣子。飯時,油潑辣子與鹽、醋、醬油等調料一同上桌。在過去的農村,飯桌上放一碟油潑辣子,是生活充實和富足的標誌。 剛蒸出來的大饅頭白花花的,趁熱掰開,淋上一勺焦香四溢的油潑辣子,這是既方便快捷又美味的吃法,一方水土一方人
  • 特色西安油潑辣子做法
    陝西的特色美食很多,關於美食的典故也有不少,這不陝西八大怪裡面就有經典的「油潑辣子一道菜」。你要是問什麼是油潑辣子,哈哈哈,只能說你對陝西人太不了解了,他們吃什麼都離不開油潑辣子,對油潑辣子有種情有獨鐘的愛。
  • 知青往事:《螞蚱熬鹹菜》
    我抱著嘗鮮的態度點了一份,端上來的是一碟炸的油汪酥脆,每個大小都相差不多的螞蚱,據老闆說這是人工養殖的,所以個頭都差不多,絕對乾淨!聽著周圍的食客都對這新添的下酒小菜讚不絕口,我忽然意識到距離上一次吃這東西,好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那是我們到嶺溝屯插隊的第二年秋天。知青和屯子裡的鄉親由隊長統一調配,分派到各塊苞米地裡去收苞米。
  • 陝西八大怪,油潑辣子一道菜!正宗岐山擀麵皮你吃過沒?
    陝西八大怪的第七怪就是「油潑辣子一道菜」。擀麵皮的「成功」,絕對離不開油潑辣子的功勞。最後,所有的味道就要靠一碗調料水和一勺油潑辣子了,而這些,就是岐山擀麵皮的靈魂,你在外地永遠吃不到。
  • 關中有一怪,油潑辣子一道菜,夾饃吃麵來一口,秦腔一吼撩得太!
    關中有一怪,油潑辣子一道菜。夾饃吃麵來一口,秦腔一吼撩得太!自古關中有一怪,油潑辣子一道菜。夾饃吃麵來一口,秦腔一吼撩得太!在三秦大地,提起油潑辣子,老陝的自豪感從心底油然而生,只有土生土長的陝西人才知道它的真正內涵。在其他地方,辣椒只是一種調味品、佐料,但在陝西,它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圖騰,它已經融入陝西人的血液裡甚至骨髓裡!陝西人身上的質樸、豪氣以及執著甚至固執的性格特徵無不透漏出油潑辣子般的特性!有句話是對陝西人的真實寫照:沒有辣子不吃飯。
  • 西安這家銅鍋涮肉堪稱小酒館,油潑辣子夾饃是一道菜
    還有一絕就是這油潑辣子銅錢餅,西安獨一份,無人超越。油潑辣椒可是上過中央電視臺專屬紀錄片,獲過大獎的。酥脆的熱燒餅夾上油潑辣子香得是一塌糊塗,飯量激增。辣子香在前辣在後,不燒胃,老陝油潑辣子一道菜不是吹的。
  • 陝西八大怪,油潑辣子一道菜,老陝們為什麼對辣情有獨鍾?
    等辣子完全曬乾,紅的通透時,摘下來碾碎盛在碗裡,潑上幾勺滾燙的熱油,這樣經過多道程序,就加工出來了油潑辣子。以前人們能吃的東西比較少,尤其是北方地區,麵食能夠吃的菜種類單一,所以需要吃辣來提升味道。就拿秦鎮涼皮來說吧,潔白透亮的涼皮最需要紅彤彤的辣子油點綴了。還有各種麵食,褲帶面、臊子麵,對無辣不歡的陝西人來說,沒有辣子美食就仿佛沒有了靈魂。所以有一句話經常掛在陝西人的嘴邊「油潑辣子一道菜」,把辣子當菜吃的,也就只有陝西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