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燉魚 一道水鄉文化風景

2020-12-26 騰訊大燕網

土生土長的白洋澱人陳高賓向我們娓娓道來白洋澱燉魚文化的淵源,他說從明代那時開始,白洋澱由於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商賈雲集而吸引不少各地名廚來這裡開辦餐飲行業,傳播了許多烹飪絕招。到明末清初,就有了 「金蘇橋,銀勝芳,不如新安一後晌」的說法。新安就是現在的雄安,白洋澱的中心,是外地客商集聚地,為了滿足客商需求,白洋澱的飲食文化得到了發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菜餚就是白洋澱燉魚。

「首先是活魚,這是必須的,要的就是一個鮮。」陳高賓說,別看他年輕,做魚可已有20多年的經驗。一方水養一方魚,白洋澱的水域廣闊,水草豐美,荷花茂盛,蘆葦叢生,白洋澱的魚也就兼容了這荷之清香,水之甘醇,葦之柔韌。

陳高賓:「像外地運過來的魚特別腥,他們都是養殖的,白洋澱自產的魚都是在野生環境生活,肉質特別鮮美。」除了白洋澱的魚、白洋澱的水,還要加上獨特的做法。一是要用鐵鍋,再就是柴,劈柴燉,這樣燉出來的口感比用氣燉出來的好的多。除了這些,調料的搭配和配比也是相當講究。陳高賓「一般是蔥姜蒜、花椒大料,醋、醬油,比例佔多少也有講究,比如說醋,放少了腥氣,放多了發酸,所以必須把比例、比重調好了。」談起火候來陳高賓也頭頭是道:「一般2、3個小時,大火燒開、小火燉,用底火把汁收濃了以後,味道才能出來。」吃白洋澱燉魚,一定要配上玉米餅子,那簡直是妙不可言。就像在品一方之水土,體味民俗之精華。陳高賓:「白洋澱燉魚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一種文化,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也不斷改良、創新,希望把我們的白洋澱飲食文化發揚光大。」

正說著,燉大魚終於上場了。白洋澱的燉魚講究整體效果,無論是味覺還是視覺,因此他們不會把魚完全斷開,無論多大的魚,只是在背部加些花刀,以便入味。鍋是傳統的大鐵鍋,灶下燒的是白洋澱的幹蘆葦,恰如煮豆燃豆萁,燉白洋澱的魚要燃白洋澱的葦,這樣做出來才渾然天成,如果鍋裡再加上白洋澱的雞頭梗,味道會更加絕妙。當年白洋澱的漁民做魚,水都要舀澱水,很少加佐料,據說風味絕佳。

於是開始享用這條大魚,鮮嫩清香,唇齒間似有白洋澱的荷花水草氣息。一方水養一方魚,同一魚種,在江河裡、湖泊裡或是池塘裡長大,味道是不同的。池塘裡的魚有土腥氣,江河裡的魚會因水質不同而各具風味,白洋澱的水域廣闊,水草豐美,荷花茂盛,蘆葦叢生,白洋澱的魚也就兼容了這荷之清香,水之甘醇,葦之柔韌,吃白洋澱的大魚就是在品一方水土,體味自然之精華。

白洋澱美食流派

白洋澱美食圈按地域可以分為三大流派:以趙北口、圈頭為代表的東部派,以端村、同口為代表的南部派,以安州、北何莊為代表的西部派。東部派做魚講究整體把握,如趙北口的魚湯和圈頭的燉大魚,其原因就是這裡位於白洋澱核心區,交通不便,漁民打撈的鮮魚一旦賣不出去,很容易變質,因此漁民總是選最大最鮮的魚自己享用,這在當年實在是一種奢侈的吃法;南部派講究魚蝦的精細加工,從魚段到魚片、魚條,再到魚絲、魚丁乃至魚餡餃子,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是因為端村、同口都是通商碼頭,商賈雲集,飯館林立,高利潤推動了飲食業向高層次發展;而到了白洋澱西部,這裡水淺葦多,魚蝦的產量遠遜於東部中心區,漁民捕到的大魚鮮魚要賣到安州的魚市,民間流傳下來的都是鯰魚、嘎魚、黃鱔等邊緣魚類的做法。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些魚如今早已超越了鯉魚,成為了現代人餐桌上的新貴,這是後話。

有趣的「半蒸半煮」

白洋澱還有一種名字特別有趣的,叫「半蒸半煮」,據說這還跟清代乾隆皇帝有關。當初,乾隆皇帝在位時常到白洋澱水上圍獵。一次,他不巧遇到大風,龍船翻沉,乾隆被青年漁民李登龍救上岸來。等乾隆驚魂落定後,才感到腹中空空。但是,李家連碗白面都沒有,母子二人想不出什麼好飯菜,就做了頓漁家飯——玉米面餅子熬小魚。李登龍心裡不安,深恐皇帝怪罪。可誰知乾隆一看那半截黃、半截醬色,嫩嫩的餅子,大開胃口,吃得津津有味。他興致勃勃地問:「朕從來沒吃過這麼有滋味的飯菜,這叫什麼?」群臣個個目瞪口呆,有個伶俐的臣子靈機一動,說:「啟稟皇上,這叫『半蒸半煮』。」乾隆大悅,令手下重賞了李家母子。

其實,這道菜做起來也有些講究。魚要活蹦亂跳的,下鍋佐料要齊全,墊鍋底的鹹菜要切成極細的絲,玉米面要新磨的。燉魚熱鍋後,將餅子半截在魚湯上面,半截探入魚湯中。餅子熟了,吃起來既有新玉米面的糧香,又有魚的魚香,確讓人大開胃口。

白洋澱燉魚的文化淵源

「紅橋長短接溪川,溪上人家不治田。半笠滄浪三月雨,一堤楊柳兩湖煙。孳將鵝鴨無官稅,捕得魚蝦足酒錢。今日飽餐漁者樂,鳴根春水綠浮船。」這是清朝皇帝乾隆所寫的《趙北口即景》一詩。趙北口古代為燕國、趙國分界處,古有「燕南趙北」之說。是白洋澱重要鄉鎮。乾隆的祖父康熙帝曾在趙北口修建了「行宮」。本詩除寫了水澱風情和漁民生產情況外,也寫了魚蝦換酒、漁者飽餐情景,把飲食寓於文化之中。

追溯白洋澱飲食文化淵源,還得從明代說起。那時,白洋澱由於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商賈雲集而吸引不少各地名廚來這裡開辦餐飲行業,傳播了許多烹飪絕招。到明清之交,就有了「金蘇橋,銀勝芳,不如新安一後晌」的說法。新安,位於白洋澱中心,是外地客商集聚地,為滿足客商需求,白洋澱的飲食文化得到了發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菜餚是「白洋澱全魚宴」。

「全魚宴」屬於河北冀菜。冀菜分成三大流派,即冀中南派、宮廷塞外派、京東沿海派,而冀中南派菜系又以保定為代表,它又分為山區禽類和水區魚類,「全魚宴」正是魚類菜餚中的精品。白洋澱的「全魚宴」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包括魚、蝦、蟹、黿魚之類水產品,而狹義只包括魚類。為適應不同層次顧客需要,白洋澱的「全魚宴」又有不同規格。一般大眾餐飲有四涼四熱、八涼八熱。涼菜包括涼拌魚絲、芝麻魚條、香辣魚乾、蛋皮魚卷、燒拌魚絲等。熱菜則包括酥魚片、炒魚片、熘魚片、清蒸甲魚、爆炒魚、清蒸黿魚、鯰魚豆腐、金毛獅子魚、紅燒魚段等,有時也根據顧客需求,兼作一些魚類小菜。至於高品位的全魚宴,則不僅烹飪手段花樣百出,而且每道菜都有一個極富文化品位的菜名,如鴛鴦魚絲、鳳尾魚託、芙蓉鯽魚、蟹粉魚唇、小龍過江、三色魚浦湯等。白洋澱全魚宴還富有特色:其一,部分魚菜吃魚不見魚,如各種魚片、魚絲;其二,因材施藝,物盡其用,如甲架兩做;其三,當地原料入饌,以鮮活見長。

清朝康、乾二帝多次到白洋澱進行水上圍獵活動,遍嘗水鄉特產,並在這裡留下不少白洋澱飲食文化軼事,其中「趙北口魚湯」、「半蒸半煮」更富有水鄉特色,真可謂一道菜一個故事,一道菜一段歷史。

據《白洋澱志》記載,乾隆帝來白洋澱水上圍獵,其中有幾次是取道鄞州,到趙北口棄車登船入澱。一次水圍歸來,天色已晚,乾隆耐不住飢腸轆轆,未等到行宮,便走進一家飯店,請店家儘快安排一點吃的。 店家一見皇上進店,早已慌了神,但店裡已沒什麼可做的,只還有兩條鮮活鯽魚, 於是便一邊蒸了米飯,一邊做了半碗魚湯,誠惶誠恐地送上。誰知乾隆吃後,感到魚湯味道極佳,順便題詩一首:「魚湯米飯兩相宜,魚補身子米解飢。誰說漁家慢待客?半碗魚湯勝全席。」從此,趙北口魚湯便只盛半小碗,也流傳了一句歇後語:「趙北口魚湯——喝了後悔;不喝也後悔;」因為魚湯做得味道獨特,但只盛半小碗,喝了解不過饞,日後想喝,離了趙北口又喝不上這麼味美的魚湯了,便後悔還不如不喝,省得日後惦記。如果不喝呢,又感到來自洋澱沒喝上趙北口魚湯,也是一件憾事。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白洋澱——漁鄉飲食文化探源
    彼時,白洋澱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商賈雲集,熱鬧非凡。  在經濟與文化上,趙北口都是京南地區的重鎮。康熙帝看重趙北口在各個領域的重要地位,便在此建立了行宮。在乾隆的詩中,除了描寫水澱風情和漁民生產外,也寫了魚蝦換酒、漁者飽餐的情景。  白洋澱是古老的,白洋澱的飲食文化,形成於明代。因為這裡是商業重鎮,外來人口多,服務業開始快速發展。
  • 德鴻財富·「白洋澱文化休閒之旅」客戶回饋活動圓滿落幕
    5月12日,德鴻財富北京一分二分公司為會員客戶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白洋澱文化風景區舉辦了一場集遊船,賞景,文化教育於一身的夏日感恩回饋活動。7點半全員到齊,兩輛豪華大巴準時啟動,一行人前往風景秀美的白洋澱景區,此次夏日感恩活動正式開啟。白洋澱是國家5A級風景區。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勢連天際,總面積366平方公裡,澱區被39個村落,3700條溝壕,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143個澱泊。白洋澱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妙趣天成。
  • 來白洋澱體驗最樸實的漁民生活:穿蘆葦、賞荷花、泛舟捕魚……
    &nbsp&nbsp&nbsp&nbsp長城內外,燕山太行,風景如畫&nbsp&nbsp&nbsp&nbsp家鄉的美景近在身邊&nbsp&nbsp&nbsp&nbsp疫情過後&nbsp&nbsp&
  • 舌尖上的白洋澱
    在經濟與文化上,趙北口都是京南地區的重鎮。康熙帝看重趙北口在各個領域的重要地位,便在此建立了行宮。在乾隆的詩中,除了描寫水澱風情和漁民生產外,也寫了魚蝦換酒、漁者飽餐的情景。 白洋澱是古老的,白洋澱的飲食文化,形成於明代。因為這裡是商業重鎮,外來人口多,服務業開始快速發展。各地的名廚,來這裡創業,開起了風格不同的餐館。而各地風味交匯融合多年,終成一派。
  • 雄安新區白洋澱十大美食
    位於雄安新區的白洋澱是著名的旅遊景區,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雄安新區白洋澱的十大特色美食。1、燻魚雄安美食燻魚,是具有濃厚水鄉風味的獨特魚製品。其獨特風味主要來自燻魚的多道工序和傳統的配料。燻魚品種較多,主要根據體形大小而分。大燻魚包括燻魴魚、燻鰱魚。
  • 16種調料製作出經典白洋澱燉魚!
    不同於一些農家院的燉魚,我們為了保證口味的統一,在配方和流程、時間上更注重標準化,下面分享一下我們家的燉魚技巧。2.選用幹黃醬 味濃無渣熗鍋熬湯時,大多數的店在炒醬時用的都是黃豆醬,其味道濃鬱,也是現在白洋澱燉魚最常選用的品種。但因為我們的經營模式是魚在灶臺鍋上一直加熱,而且會有客人選擇是否添加蔬菜等一起燉製。如果再選用豆瓣醬,燉完後蔬菜上會有很多豆瓣、豆皮浮在表面,影響美觀。
  • 白洋澱的水、荷花和魚
    在一個豔陽高照的夏日,我們來到了素有「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澱。據了解,這裡有大小澱泊一百四十多個,澱澱相通,溝濠相連,這裡風景秀麗,以大面積的蘆葦蕩和千畝連片的荷花澱而聞名。白洋澱的美景還等著去探尋,白洋澱的故事對我們來說卻並不陌生。著名作家孫犁曾寫過一篇小說《荷花澱》就取材於白洋澱。
  • 碧水荷香白洋澱,霸州人家的天然後花園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四月的白洋澱,春水煙波浩渺,長堤煙柳吐翠。你一定想不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燕趙英雄荊軻慷慨悲歌的故事,就發生在白洋澱畔易水之濱。從唐宋開始,白洋澱便是漁業之鄉。
  • 白洋澱的年味兒蘊藏在年夜飯裡
    白洋澱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白洋澱的年夜飯。碧波萬頃、荷塘葦海的白洋澱孕育了雄安新區獨特的飲食文化。白洋澱的美食以水為魂,智慧的白洋澱人用水中豐富的物產創造出一道道令人慾罷不能的美食。美食裡蘊含的,有家的味道、有生活的味道、更有水鄉的味道。提起美食,熱氣騰騰的年夜飯自然是家家戶戶最開心、最美好的回憶了。
  • 一年四季的白洋澱,各個季節有各個季節的特色
    白洋澱,屬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白洋澱是保定市,滄州市交界143個相互聯繫的大小澱泊的總稱。白洋澱總面積366平方公裡,平均年份蓄水量13.2億立方米,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2017年以前,白洋澱為河北省,保定市及滄州市共轄,2017年4月1日隨著雄安新區的設立,白洋澱全部劃歸雄安新區所轄。現今白洋澱大部歸雄安新區,安新縣轄區管,另一部分歸雄縣管。映日荷花別樣紅每年到了夏天都是白洋澱最富生機的時節,萬畝荷塘,荷花怒放,滿澱都是荷花的香葉。
  • 新白洋澱紀事——「華北明珠」70年變遷
    70多年前,著名作家孫犁先生的《白洋澱紀事》,奠定了新中國文壇「荷花澱」流派基礎。《小兵張嘎》《雁翎隊》等文學作品,更給白洋澱染上了濃鬱的文化和傳奇色彩。然而,白洋澱並非一直都那樣浪漫和傳奇。70年來,「華北明珠」曾飽受「幹澱」、汙染的威脅,演繹了滄海桑田的變遷。如今,隨著雄安新區設立,白洋澱重放光彩。
  • 湯鮮味美河北名小吃--白洋澱石鍋嘎魚
    湯鮮味美河北名小吃--白洋澱石鍋嘎魚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道白洋澱的小吃,石鍋嘎魚。這是一道鮮香可口的燉菜,小編個人也是非常愛吃,今天就向大家分享一下。這道菜出自於白洋澱,白洋澱是個生產魚蝦的地方,很多燉魚,蝦類的美味菜餚都出自白洋澱,石鍋嘎魚就是其中比較出名的菜品。一道石鍋嘎魚是否好吃關鍵在於它的魚湯湯底。那麼,湯底到底怎麼做才能做的好吃呢?
  • 小兵張嘎的故鄉,河北白洋澱煙波浩淼,水村掩映下的生態美景
    白洋澱地處京、津、保腹地,距北京、天津約150公裡左右,距保定市區30公裡左右,總面積366平方公裡,這裡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白洋澱是冀中平原的大窪澱,它連接於任丘、安新、高陽、雄縣、容城四縣之間。由白洋澱、藻苲澱、馬棚澱、腰葫蘆澱等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組成,總面積50萬餘畝,常年有水面積325000餘畝。
  • 雄安新區鮮香味美的白洋澱燉雜魚
    在雄安新區,有一處極具特色,風景宜人的AAAAA景區--白洋澱。據說白洋澱溼地是由海洋衝刷而成,隨著地勢變遷,逐漸成湖,後中間又有陸地鼓起,於是演變成了現在的獨特地貌。這裡的居民出行要乘船。既然有水,必須有魚。自然的水域,野生的魚蝦,讓這裡的飲食菜品以水產為主,極富特色。
  • |雄安|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白洋澱
    划著船穿行於縱橫交錯的蘆葦叢中,綠水碧波,蘆花潔白,鵝鴨成群,肥魚滿艙,一派水鄉風情!歷代多有文人墨客,載酒泛舟,遊澱觀景,留下很多美好的詩詞歌賦。清朝康熙皇帝也曾留詩:「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這裡還有各種溼地植物和神奇的水生動物!
  • 白洋澱有一道草根美食,越冷越香
    白洋澱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白洋澱的小魚鹹菜。小魚鹹菜是白洋澱地區的一道農家菜,其流行範圍可覆蓋整個水區和周邊地帶。魚是白洋澱一種袖珍小魚,長不大,春天時成群結隊在大澱和溝渠水面遊動,用細眼回子撈,片刻便可得一盆。這道菜做起來很簡單,把鹹菜切成條在水中浸泡,清出多餘鹽分,鐵鍋裡放油加熱,先以熱油烹小魚,加水和佐料後放入鹹菜、豆嘴兒,慢慢熬熟即可。
  • 安新縣邵莊子村改造提升變遷記:「夢裡水鄉」引遊人
    「夢裡水鄉」引遊人——安新縣邵莊子村改造提升變遷記今年國慶假期,旅遊人氣旺、鄉村旅遊火成為雄安新區白洋澱不少澱區村的一大亮點。幾個月前,看著不少鄉親嘗試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玩起了直播,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實地體驗白洋澱的生活。在家人的勸說下,王朗放棄了北京的水產生意,回到家鄉做起了直播,跟著別人摸索著學,越做效果越好。王朗還總結了不少心得:直播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務消費者,為此我們一方面展示白洋澱的美,一方面做到價格合理、消費透明。
  • 一個土生土長白洋澱人鏡頭裡的家鄉
    東田莊村是白洋澱水區村中的一個,根據去年編制的《白洋澱區域發展規劃綱要》,白洋澱將「實施水區村移民搬遷」。村民說,今後這裡就屬於雄安新區。白洋澱的村民將蘆葦打捆後,扛出葦地裝車。白洋澱盛產蘆葦,有葦塘面積12萬畝。在上個世紀,葦席是白洋澱主要土特產品,聞名全國,並且遠銷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
  • 白洋澱燉雜魚4個技術,燉出來的魚肉細嫩鹹鮮,帶有濃鬱的醬香味
    白洋澱燉雜魚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菜餚。它選用白洋澱的魚為原料(最常見的有鯉魚、黑魚、 鯰魚、鯽魚、泥鰍、嘎魚、白條魚等,白洋澱的魚魚刺和魚肉質地都非常軟,燉出來效果特別 好),經過長時間的燉製後,魚肉細嫩鹹鮮,帶有濃鬱的醬香味。要做好這道菜,需要掌握四個技術: 技術1豬油和色拉油混合使用,耗油量大。一般來說 燉製三斤左右的雜魚,需要添加約100克混合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