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書院尋古韻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23 泉州晚報

5月底,泉州府文廟朱泗橋西北側的正音書院正式開放使用,這是泉州啟動書院復建工作以來投用的首個書院。目前,我市正著力復興復建中心城區及周邊11家書院,除了已投用的正音書院,曾為朱熹講學處的寶覺書院也將於7月竣工。

擁有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泉州,歷史上曾書院林立。自唐末五代以來,廣設書院,文風鼎盛、書香綿延。自唐到清末,泉州歷代建有書院73所,僅府治一地即有18所。這些書院具備奉祀先儒、收藏書籍、教授生徒、學術交流與著述等職能,學術範圍濃厚,誕生出一批名士大家,如朱熹、何喬遠、蔡清等,對泉州古代教育、文化積澱等,都產生了深遠而又重要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書院早已湮沒在漫長的歷史中。市古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市正著力復興復建中心城區及周邊11家書院,包括小山叢竹書院、正音書院、南安文廟、招賢院、歐陽書院、松石山館、巢雲書院、鏡山書院、梅石書院、寶海庵書院、寶覺書院。書院復興復建將採取「一院一案」建設方式,根據各個書院的不同情況、建設內容和規模,在規劃設計方面保留特色,結合遺址周邊遺存、現有建築等實際,加強功能拓展和提升,完善配套設施,切實打造成綜合性惠民書院。

古書院,今何在?我們一起探尋下泉州老城區幾座知名古書院曾經的風採與如今的現狀。

□本報記者 黃寶陽 文/圖 (除署名外)

小山叢竹書院 文化公園重現盛景

小山叢竹書院是泉州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泉州舊八景之首,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是朱熹在泉州任職期間創建的一所書院。

小山叢竹書院,南宋前,即建有紀念歐陽詹的「不二祠」。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朱熹任職同安主簿屆將滿,於此候調待轉批,他認為這裡是清源山「龍首之脈」,應當成為泉州傳播正宗儒學的首善之地,即倡議以「不二祠」為場所建設書院,傳播儒學。而後,他種竹建亭,樹坊立匾,自題「小山叢竹」匾於其上,講學其中。

小山叢竹書院因程朱理學被欽定為官方主流意識形態而名揚天下,經歷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屢有修繕,文脈延綿不斷,備受文人騷客的尊敬和景仰。明代狀元、福建市舶司副提舉羅倫、理學名宦蔡清等都曾講學於此。

1925年,這裡闢為溫陵養老院,高僧弘一法師兩次蒞院短住,布道講法其間,病逝於晚晴室。

小山叢竹書院舊址在今泉州城隍廟旁,重建前曾作為泉州市第三醫院使用。2017年,市委、市政府決定結合「古城雙修」,以「重現盛景+修復場地+服務社區」為規劃理念啟動「小山叢竹」復建工程,如今復建工程一期景觀和建築類修復已完工。小山叢竹的復建以恢復歷史原貌為主,採用的材料都是回收的老構件,不二祠、過化亭、誠正堂等歷史建築得到恢復,因此,走進小山叢竹歷史文化公園,便能感受到古意悠然,加之園區廣植各類竹子,再現了「翠竹環繞」的歷史景觀,整個園區顯得既古樸又有生機,期待不久的將來,這一溫陵勝景能得到恢復。

溫陵書院 校園留存朱子文化

溫陵書院又稱泉山書院,建於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據史志載,該書院建於泉州古城行春門外,與小山書院、石井書院、歐陽書院並稱泉州「四大書院」。

這所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所創建的學院,歷代屢廢屢修。始建時在今東街的泉州市第一醫院院址,明初,改建為晉江縣儒學,建朱子祠,復建書院。明正德十年(1515年)書院移建於縣學前蔡巷。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府王廷諍捐俸重修,另建啟賢祠、敬業堂和學舍13間,並更名「溫陵書院」。

溫陵書院舊址在今鯉城區東門實驗小學校內,這裡也是朱子祠的所在地,雖然書院遺蹟已不再,但由於今年以來東門實小致力於推進朱子文化進校園,校園內仍處處留有朱子文化和古書院的痕跡:校園入門處建有朱子講學場景的銅像群、朱子文化長廊等和以「泉山書屋」設置的圖書角……

一峰書院 泉州一中延續數百年文脈

泉州民間舊有「梅石開,狀元來」之讖,一峰書院又稱梅石書院,建成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位於泉州府治東北的執節坊梅石古蹟東,為紀念明代狀元、名宦,被貶任福建市舶司(駐泉)副提舉的羅倫(字一峰)而建。

明成化五年(1469年),羅倫因得罪憲宗,被貶泉州,於城北梅石東淨真觀棲居。羅倫在公餘聚眾收徒講學,四方士人從學如流。羅倫在泉州任職期間為民造福,贏得泉州各界的廣泛欽敬與愛戴,明嘉靖八年(1529年),泉州時任多位地方官倡議在淨真觀所在地建一峰書院,紀念羅倫。書院建成後,延聘鄉紳進士先後掌教,泉州名儒張嶽、顧珀等都曾在此講學,名噪一時。

民國時期,梅石書院舊址上先後創辦了泉州農業學校、泉州師範、昭昧國學專修學校。1942年,創辦晉江縣立初級中學,400多年的舊書院再次響起琅琅讀書聲。1952年,該校正式定名為「泉州第一中學」。如今,泉州一中校門上「一峰書院」幾個古樸的大字,每天仍迎來送往莘莘學子,兩方記載書院興衰的清乾隆年間碑刻嵌在校門內右牆上。學校西邊一簇綻裂成五瓣、狀如梅花的石頭就是梅花石,至今完整保存,見證著自一峰書院到泉州一中數百載的漫長歷史。

正音書院 打造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基地

正音,即為學習官話,清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諭令福建、廣東兩省推行官話,以8年為限。諭旨頒布後,有關大臣立即制定具體規定,嚴令閩、粵兩省督撫、學政落實。

幾年間,閩、粵兩省各郡縣均建立正音書院,泉州古城內設置了4所正音書院,分別設在百源庵、承天寺、鐵爐鋪和奉聖鋪,均由義學改建。除了古城,晉江、南安、永春、安溪、德化、同安等地均有設立正音書院。

於5月30日正式揭牌落成的泉州正音書院,古色古香,清幽雅靜,裡面設置有「名人之聲」「有聲明信片」等體驗區。據悉,該書院將以多種文學體驗為活動載體,通過設立講學堂、電臺節目錄製和開展公益閱讀等活動形式,致力於打造泉州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基地。

清源書院 歷史迴響在書聲琅琅中

泉州歷史上的清源書院先後有三處,一是南宋時的清源書院,在襲魁坊舊睦宗院內;二是明代,一峰書院一度改名為清源書院;三是清代的清源書院,在集賢鋪承天寺南側,即今南俊巷晉光小學址。

清靖海侯施琅的夏園,名曰「澄圃」,規模頗大,環境優美,施琅去世後,該園被其後人分割轉售他姓。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泉州知府陳之銓捐俸倡率,就其處建「清源書院」。

作為歸屬知府掌管的一所書院,清源書院規制較為完備,講堂禮殿兼有,兩旁學舍曲環,山池亭榭具備。此後,泉州多任知府對清源書院進行修建、擴建,由於歸屬知府掌管,多次續修,是泉州城內保留至清末的三所書院之一。

1928年,在原清源書院舊址創辦晉江公學,即今晉光小學的前身。如今,校園內書香四溢,書聲琅琅,是對舊書院歷史迴響的一種回應。

崇正書院 一座書香十足的古大厝

清乾隆、嘉慶(1736—1820年)間,一些讀書人曾借施琅「春園」(今芳草園)作院舍,組織「崇正書院」。後廢。

光緒(1875—1908年)初,郡紳請於原施琅「冬園」增建書齋,改稱「崇正書院」。「冬園」位於泉州古城東南隅(現溫陵北路)釋雅山,是施琅四大園林之一,施琅去世後,地易他姓。崇正書院因屬知府掌管,經費較有保證,且因建院時間已屬晚清,故也成為泉州城內保留至清末的三所書院之一。

2005年1月,崇正書院在現新門街芳草園完成復建,佔地面積1700平方米,是一座書香十足的古大厝,這座古大厝原在塗門街清淨寺西側,是明·戶部尚書黃景昉家族的舊居,塗門街改造時因故按原結構形態整體遷移到芳草園,復建時命名為「崇正書院」,以作紀念。崇正書院內設立了書畫室、閱覽室、棋牌室等活動場所,是市民休閒、學習的好去處。

相關焦點

  • 「泉州產業創新」直播沙龍圓滿收官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9月19日、20日,由泉州晚報社主辦,萬科·城市之光總冠名,泉州市百業聯盟聯誼會、豐澤區商貿業行業協會攜手合作,聖曼電商品牌網紅直播平臺作為直播機構,泉州晚報社旗下東南早報抖音、泉州通APP、泉州網、東南早報官微等全媒體矩陣鼎力直播的「泉州產業創新」直播沙龍,在東海ITC萬科中心(寫字樓)B座的萬科·城市之光營銷中心圓滿收官。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家長自主選擇 幼兒全日或半日在園 昨日上午7:50,在泉州豐澤區實驗幼兒園的入口處,家長們帶領孩子有序地在幼兒園事先布置好的入園通道等候,待孩子體溫檢測無異常進校後才依次離開。小朋友入園時,除了體溫檢測,幼兒園保健老師還要為他們進行晨檢。「我們採用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給孩子們進行晨檢,晨檢通過後才能進入校園,晨檢中一旦發現有身體異常的孩子將禁止入園。」
  • 文創裡的泉州古城印記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記者 蘇田田 文/圖 泉州是大家永遠無法割捨的記憶與情感,每位創客心中都有一份「泉州情」。當產品和文化元素碰撞出新火花,越來越多的泉州古城元素創意被融入工業文創設計中。《泉間小景》則以泉州臺商區洛陽橋、昭惠廟、八仙過海酒店、海絲公園四個旅遊景點為原型,設計了一系列徽章,助力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 《洛陽橋IP形象設計:萬安橋團》設計師表示,藉由泉州古蹟洛陽橋衍生的靈感進而創造出豐富的創意產品,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棲身於各類衍生品之中,希望能讓大家感受到泉州古城的魅力所在。
  • 周杰倫祖籍永春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但你是否知道,大名鼎鼎的周董是咱厝人,祖籍泉州永春。  周杰倫父親周耀中的一篇博客文章,為我們解開了周杰倫的身世之謎。  周杰倫身世曝光  「聽說周董是泉州永春人,是不是真的啊?!」4月21日,市民梁先生致電本報,希望記者能夠幫忙求證。記者隨即檢索了有關資料,沒想到,不僅周杰倫籍貫永春是真的,某種意義上他還可能是進步人士的後代。
  • 泉州大橋人行道「減半」使用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昨日下午,在濛濛細雨中,市公路局直屬分局幾名施工人員將一塊塊「護欄危險、禁止跨越」的警示牌,放置在市區泉州大橋人行道出入口,目的是提示市民不要越過這幾天剛剛增設的人行道中間隔離欄,只在靠裡側的人行道上通行。「泉州大橋人行道下的託梁是懸臂結構,支撐力本身就有限。在2016年的橋梁全面檢測中,人行道被鑑定為限制使用的四類構件,託梁也存在一定病害。
  • 耐力+執著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隆鑫集團」,這家業內資深的物流企業,默默地派出車隊,從武漢湖北仙桃拉回口罩機設備,將泉州出產生產的防控物資原材料送至武漢。「我們沒有做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只是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蔡漢輝說,幾十年來,企業緊承石化產業在泉州的落地發展,共生共榮,企業已形成圍繞化工主題構建的建設、生產、物流、倉儲、貿易的全產業鏈服務體系。
  • 商業地產下半年或迎入市小高峰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記者從業界獲悉,今年下半年福建將有15個商業地產項目擬開業,泉州也有中駿、寶龍、悅禾匯等多個商業地產擬入市。此外,全國下半年計劃開業的商業地產數目多達415個,而上半年這個數字只有63個。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由於受疫情因素影響,2020年上半年全國新開業的商業項目數量僅63個(不含專業市場、酒店及寫字樓,商業建築面積≥2萬方)。
  • 繞指柔,化籐鐵為藝術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指尖魔術 千年底蘊 說起藤鐵工藝技藝的歷史,便不得不提泉州安溪。這裡除了常年瀰漫著鐵觀音悠遠的茶香之外,更有著「中國藤鐵工藝之鄉」的美譽。追溯歷史,安溪藤鐵工藝擁有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據《五代初建安溪縣誌》記載,古代的時候,安溪人「荷畚執筐,為安職業」,編織技藝已經成了一種重要的謀生手藝。
  • 咖啡市場燃起「戰火」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記者 蘇田田 今年,泉州的咖啡市場十分熱鬧:國際品牌星巴克不斷在擴張自己的版圖,在泉州各大商場均能看到它的身影;瑞幸咖啡在資本的助力下,通過大量補貼吸引用戶,並通過發力線上營銷和外賣業務,爭取年輕一代消費群體;以德蘭·書咖啡文化學院、五排五號、青山咖啡等為代表的泉州本土咖啡勢力也在奮力奔跑……在網際網路社交、古城文化等諸多新元素的滲透下
  • 首屆伴手禮評選活動開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張敏麗)為進一步開展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挖掘特色文化,推動伴手禮研發工作,打造「唐雕、宋橋、元港、明回」文化品牌,日前,泉州臺商投資區開展首屆伴手禮評選活動,以大力培育新區文旅業態和消費模式,更好服務新區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 就近+預約 「五一」旅遊新常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就「五一」期間是否能出遊,許多醫學專家給出的建議都是不聚堆、不遠行,加上中小學復學在即,所以本地遊成為許多泉州人的首選。泉州有哪些A級景區恢復開放了?□本報記者 黃寶陽 許文龍 謝偉端 文/圖 【閱讀延伸】 相約泉州最美四月天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農曆的四月天,有鮮妍的百花,有初放芽的綠,有一樹一樹的花開,有燕在梁間呢喃……最美的泉州四月天,等待與你相約。 山海兼備的泉州有哪些地方,值得放入「五一」出行目的地名單?
  • 城之韻·交相輝映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從民居建築來說,泉州可以說是國內「最紅」的城市之一。每個來到泉州古城的人,幾乎都會被那一片濃烈的紅磚古厝驚豔到。2012年11月,國家文物局將閩南紅磚古厝聚落列入申遺預備名錄。這種建築皆有優美舒展的屋面曲線,紅磚白石,燕尾脊如翬斯飛,雕飾文光藝彩,獨樹一幟。她們或在鬧市中熙熙攘攘著,或在街頭巷尾悠哉地疏落著,但都極為含蓄地表露著自己的魅力。
  • 「全閩樂購」永春好物節啟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次活動由永春縣人民政府、泉州晚報社主辦,聯合核心商圈、街區、特色農產品、老字號等上百家商貿文旅企業,按照「政府搭臺、商家讓利」的原則,在9月16日至10月18日期間,發行千萬元消費券,涵蓋購物、餐飲、酒店、家電、汽貿、石油、文旅、通信等各類消費場景,市民可免費領取,到活動指定商家消費,力爭帶動全縣市場消費1億元以上。
  • 持券消費,今夏最夯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獲得途徑:各基層工會(單位)通過「泉州文旅」微信公眾號(qzswljt)了解「泉消費」相關情況,並指定代表聯繫泉州文旅集團工作人員(諮詢電話:0595-22518558)購買電子消費券,購買後通知各工會會員(個人)通過點擊「泉州文旅」公眾號領取消費券。
  • 不羈過往 不懼未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位於泉州市區溫陵南路的泉州新車站,承載著眾多旅客和厝邊的記憶。本報記者日前獲悉,這座車站將於本月20日停止運營,結束它長達30年的旅客運輸使命。停運後,目前僅存的4條班線都將分流至泉州客運中心汽車站發班。 泉州新車站即將停止運營的消息一見報,立時便在讀者和市民中颳起了一陣懷舊旋風。
  • 淘寶直播基地南安產業帶落地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得益於擁有豐富的品類資源和紮實的產業基礎,去年以來,各大直播平臺紛紛入駐,搶灘泉州市場。 8月5日,在南安市電子商務促進會成立大會上,淘寶直播基地南安產業帶正式落地南安電子商務產業園。至此,福建省內淘寶直播基地數量增至5個,全部落戶泉州,分別位於石獅、晉江、安溪、德化、南安。
  • 耕歷史沃土 覽泉州風物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雖然2020年即將過去,但是往事並不遠,《環灣生活周刊·溫陵志》依然奔跑在發掘泉州歷史文化故事的道路上,始終關注著泉州本土的人文史志、風土民俗以及重要文物史跡,堅持在報導中凸顯閩南傳統的人文理念和鮮明的地域人文特色。以下是今年以來《溫陵志》的八大報導盤點,我們把視角呈現給了讀者朋友們,同時奉上的,還有一顆執著的心。
  • 七個一·街巷新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17年3月,泉州市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泉州古城6.41平方公裡是重點實施區域。我市出臺《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業態管理實施方案(試行)》,制定「西街業態管理考評機制」,詳細列出《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項目清單》。 如今走進西街,南來北往的人熙熙攘攘,仿佛可見當年「市井十洲人」的勝景。「古早味」都還在,「西街老布店」、老書店等一些老泉州人心中響噹噹的店鋪仍讓人駐足。新商業對接老市井,老街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 中式牛排的瀟灑隨意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張博 文/圖 在很多人心中,吃牛排是西方人飲食的代表,搭配紅酒、義大利麵等等,而在泉州,牛排則被演繹成了一個地方飲食文化的特色。 在泉州,如果只想隨意吃點什麼,滿街的中式牛排店,你會發現每到飯點,都是人頭攢動,肉香四溢,點根牛排、來一碗牛肉羹湯,再加一份鹹飯,簡直是人間美味。
  • 泉商感言共話新未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他們有擔當有膽識,更有謀略知進退,踐行「愛拼敢贏」的泉商精神,以創新凝聚發展新動能,匯入泉州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洪流。面對此次獲得的榮譽,這些謙遜、奮進的泉商們,在感懷社會認可的同時,更多思考的是未來發展趨勢。 伍維民:果敢試錯創新 引領新「食」代 (伍氏(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獲得「年度經濟人物」,對伍氏企業是一種肯定與鼓勵。民以食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