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疫情限制了水果批發市場的流通效率,也阻斷了海南水果運往大陸的交通幹線。進入2月,哈密瓜、火龍果等當季水果還在持續成熟,流通渠道的效率被減緩意味著大量瓜果有可能生生爛在地裡。
作者 | 劉浩川
編輯 | 朱若淼
每每進入冬季,海南省的瓜果也進入了一年中的豐產時節,這是當地果農一年中的黃金時間。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海南水果的銷售節奏。
在大隔離的宏觀要求之下,原本繁忙的春節檔期,各級水果批發市場之間已經成熟的流通不得不暫時停止,這導致海南水果在各地下遊零售門店的銷路被極大限制。此外,海南當地各個村鎮所施行的「封村」、「封路」,也直接導致採摘人力和運輸能力的下降,大量應季成熟的瓜果無法順暢運出,其中哈密瓜、菠蘿等正在陸續成熟的果品受到嚴重波及。
2020年2月6日,海南省財政廳和農業農村廳印發《2020年海南冬季瓜果菜採購應急補貼及獎勵方案》,促進本省瓜果菜銷售,計劃在2020年2月6日至2月29日期間,補貼採購商幫助果農消化掉現有庫存。
與此同時,由於人口流動的停擺和防疫衛生的警惕心態,線下餐飲和外賣送餐受到極大影響,生鮮電商相應地成為了這個春節城市家庭的主力消費渠道。
騰訊方面給出的數據顯示,每日優鮮在小程序到家和社群下單購買人數大幅增加,交易額同比增長300%多,每日優鮮也運用了騰訊智慧零售的圈層諮詢,提前做好配送資源和運力的調配,彌補春節假期配送人力有限的不足。不少用戶還會通過微信群,將每日優鮮小程序分享給周邊的親友。這也讓線上成為目前解決海南水果銷售困境最理想、最快捷的銷售渠道,阿里巴巴、京東、每日優鮮等電商平臺紛紛針對海南水果困境推出專項舉措。
我們在2020年2月9日採訪的王海偉,擔任每日優鮮的高級採購經理,在得知海南水果滯銷的消息之後,他第一時間與公司協商,成立專項小組,即刻飛往海南採購目前各水果基地滯銷的哈密瓜、火龍果、菠蘿等水果。「我們希望繞開傳統的水果批發鏈條,用每日優鮮的渠道把貨賣出去。」
以下是王海偉的口述:
01|阻隔
今年春節之前,我們的熱帶水果儲備量本來是比此前提升了10%,疫情爆發之後,我們又把海南地區熱帶水果的採購量提升了60%到70%,主要是希望為當地的滯銷瓜農做一點貢獻,做一點自己的力量。
我之前就負責過海南地區幾個水果品類的採購,在得知了海南水果滯銷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我腦海中反覆出現兩個核心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本人能不能到趕到海南,第二個問題是只有我到了當地的話,這些水果能不能運出來。這是當時我腦海當中出現的兩個問題。
我們公司在疫情爆發後第一時間成立應急指揮部,啟動了「守護行動」,力求做到力保供應、服務用戶、守責不退。對我們商品部門來說,就是要做到「好商品供給」。從「守護行動」開始以來,公司高管團隊每天都要開會討論應對策略。
在意識到海南水果滯銷這個問題之後,我去和領導還有公司採購總監溝通這件事情,公司也馬上決定成立海南項目的專項小組來支持這件事。
在出發之前,我通過以前的同事接觸到了海南的一些大的水果基地,並與當地媒體朋友進行了溝通,儘量多地了解當地的一些情況。
2月6日,我連夜趕到海南,我到了以後發現產品的滯銷狀況比之前了解到的還要嚴重。主要是哈密瓜、聖女果、火龍果三個品種的情況最為嚴重。
僅僅我們現在合作的這個基地,滯銷的哈密瓜種植面積差不多有7000多畝。我們第一批採購了他們600萬斤左右的哈密瓜,通過每日優鮮的渠道賣出去,後續還會陸續增加採購量。這個基地是目前我們對接的第一個基地,還有好幾個基地我們也在談。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這些水果會銷往全國的批發市場。現在很多批發市場已經是只讓出不讓進的一個狀態,水果自然沒有了銷路。
現在當地還在封村、封鎮、封橋,交通是最大的一個問題。我們剛來的時候,原本一開始是準備開著大車直接進村,但是發現沒有權限進。我們就換成小車去聯繫當地的基地,但是村裡的情緒依然很大,他們害怕外來人員入村影響防疫工作,就用石頭把馬路堵起來了。我們經過當地媒體、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員去進行溝通,做好防護措施和人員登記,再去與村裡的檢疫人員進行溝通,才最終得以通行。
不僅是進入基地難,運水果出省也難。我們最後是從內地調車,通過海南省商務局、包括樂東縣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的反覆協調,才把第一批貨運出來。到了2月8號,我們已經完成了首批水果的運輸,發了兩車,9號這一天我們最少會運出三車15萬斤的哈密瓜。
第一批貨發往我們在華東地區的兩個大倉,在當地的銷售狀況很不錯,公司也配合和很多優質的營銷資源,每天的哈密瓜銷量差不多在1.5萬到2萬個,也就是七到九萬斤哈密瓜的樣子。那兩車從海南運過來的哈密瓜差不多兩天時間就能賣完。
02|人手
現在還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是,人力不足。
海南很多外地工人都返鄉了,一時趕不回來,本地工人很多又不願意現在來上班,這導致我們在基地出現採摘工人短缺的問題。我們對接好基地後,接下來就需要採摘、運輸這些哈密瓜,採摘主要依靠基地老闆在當地尋找採摘工。他們通過村裡的檢驗檢測之後,戴著隔離手套防護與防護衣上崗採摘。
當地不僅僅採摘工很少,也沒有足夠多的分揀工人,就加工不出這麼多貨。因為採摘完成之後還要進行初步分裝:按照瓜的標準規格,我們把瓜分成兩斤半、四斤、四斤以上等幾種規格,分揀工人根據不同的規格進行分裝。
在分裝完成後,這些瓜才能被運往我們的大倉,在那裡再進行詳細的分揀。大倉工人再從中篩選出在運輸過程中磕破的、發黴的水果,然後再補貨到我們的前置倉中。
在各區域大倉分揀的分揀環節上,剛開始也人手也比較緊張,我們後來與餐飲行業進行了異業合作,包括海底撈、眉州東坡等等,利用他們現在閒置人手和生產資源來幫我們做生鮮產品的分揀這些工作,這個環節現在的壓力已經得到很好的緩解。
我們在海南合作的這個基地,原本一天能發5到10車的哈密瓜。這些貨實際上能滿足每日優鮮在全國各個地區的銷售需求,但是現在因為人手不足,只能每天發兩車,也只能滿足我們華東一個地區的需求。後續暫時還是優先往華東地區的大倉發貨。
採摘人手不夠的問題也可能影響後續水果的保鮮儲藏。本來地裡囤積的哈密瓜就已經非常多了,再加上陸續還會有哈密瓜長熟,如果這兩天這些瓜不及時採摘的話,就可能會裂掉,就不能賣了。如果是那樣的話,農民辛辛苦苦一年就白幹了。
所以,我現在希望聯合當地政府和當地媒體去找一些冷庫,或者找一些大貨櫃。現在確實是沒有這麼多工人去加工挑選水果,如果有一天貨拉不出去的話,我可以把哈密瓜先存在貨櫃車或冷庫裡放個一兩天,等交通順暢之後再運往大倉。
我們公司目前負責海南商品採購的團隊已經有20多人,包括營銷人員、運營人員、供應商團隊,以及選瓜方面的專業人員,但是這樣的人手也遠遠不夠。運輸的問題我自己已經可以解決,後續供應主要還是要看基地採摘工的效率。
除了哈密瓜之外,我剛剛敲定好一個火龍果的基地,目前正趕往一個菠蘿基地的路上。我們在海南採購的品種會越來越多,基地間的距離也會越拉越長。後期我們還會增派人手過來。現階段我們採購過來加上我只有兩個人,每個人只能負責一個種類,後續拓展水果品種還會增派採購人手。
疫情很考驗公司快速補充優質供給的能力,包括你怎麼在整個行業缺人工、運輸不暢的客觀環境下突破困難。我覺得每日優鮮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每天的蔬菜供給量已經超過1000噸,正在向1500噸-2000噸/天的規模爬坡,水果的供給則一直很充足,整體售罄率在10%以內。
我自己就是農民的兒子,說實話看到這種情況我非常心疼,又著急。我老家在山東濰坊壽光,是蔬菜之鄉,老家現在種了三個大棚。一天現在能出1.2萬斤到1.5萬斤西紅柿,現在也是賣不了。我想去收,但我也收不了,老家的防疫工作做得也特別嚴。
海南發生這個事情之後,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的就是先把瓜幫果農賣掉,果農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幹了一年,不能讓這一季的瓜賠在自己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