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去廚師化」加劇!未來,80%的廚師將被淘汰!

2020-08-26 皇城相府

疫情將「去廚師化」推向一個高潮。曾經被視為餐廳不可或缺一部分的廚師,如今正面臨被淘汰的危機。

據報導,疫情已經導致大批廚師失業,有廚師將目標月薪降至3000元甚至自願0工資試用,仍未得到就業機會。

對此,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對廚師群體的衝擊很大,餐飲老闆為了壓縮成本優化後廚人員,再加上半成品、預製菜以及一些炒菜機器走紅,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廚師未來的處境還會更加艱難。

「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未來可能有80%的廚師將會被取代。」

最近幾年,隨著食品加工、冷藏、保鮮等供應鏈和物流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採用標準化產品或工業化製作,並憑此快速發展。

中式快餐、茶飲、火鍋、麻辣燙等熱門品類下的餐廳尤其是連鎖餐廳,大部分都已經實現了「去廚師化」,門店內不再配備有專業的廚師。

2020年,一場疫情更是將「去廚師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疫情爆發後,在高企的成本壓力下,大批餐飲老闆通過縮減後廚人員以降低人工成本,緩和現金流,有些餐飲老闆甚至直接將十幾人的廚房團隊縮至三四人,開始嘗試用半成品製作部分簡單的菜品。

疫情過後,餐飲業受重創,廚師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在成本壓力下,很多餐企率先選擇拿廚師開刀,給廚師放無薪假、降薪,或是直接裁減廚房團隊,只留下個別核心崗位或「全能」型的廚師,導致大部分廚師待業或失業在家。

從餐飲業態來看,相比易於標準化的快餐、休閒餐、小吃、茶飲等,中式正餐、高端餐飲等業態對廚師的需求度也依舊很高。

說到底,餐飲業仍然是離不開廚師的,只是時代在變,廚師的角色和工作也在跟著變化而已。

不管怎樣,在大環境的變化下,廚師只有保持危機意識,跟上節奏,才能不被淘汰。

第一,一定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

廚師行業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廚師要想不斷成長,只能嚴格的要求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不要總覺得自己做的菜不被客人投訴就滿足了,不要總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好了,一旦固步自封,很快就會被取代,就算是大廚、廚師長也不例外。

努力提升自己,掌握更多技能,做一個機器,甚至是其他人都無法取代的廚師,就不用擔心被淘汰!

第二,一定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

疫情之後,廚師群體面臨洗牌幾乎是必然的,目前也已經有很多廚師失業了。在這樣的趨勢下,廚師必須需要認真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

如果不再熱愛廚師這份職業了或者做廚師只是為了混日子,最好趁早改行,因為未來,廚師間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半吊子、過一天算一天的廚師是活不下去的,還是儘早另謀生路吧。

相關焦點

  • 餐飲「去廚師化」加劇,未來80%的廚師將被淘汰!
    對此,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對廚師群體的衝擊很大,餐飲老闆為了壓縮成本優化後廚人員,再加上半成品、預製菜以及一些炒菜機器走紅,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廚師未來的處境還會更加艱難。「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未來可能有80%的廚師將會被取代。」廚師群體目前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危機之下,未來的出路又在哪?
  • 食神觀察 |" 去廚師化"真的是未來餐飲發展的趨勢嗎?
    餐廳去廚師化是餐飲標準化帶來的必然結果,但去廚師化的程度卻要因店而異。標準化的程度,品牌定位和品類特點等要素共同決定了&34;的程度。這裡有幾個針對&34;這個概念比較有代表性的發聲。餐飲老闆A做餐飲做的是人性。
  • 未來80%的餐飲店都將淘汰,想生存下去,必須明白這4個套路!
    必須要去做連鎖化經營、資本化運營、數位化賦能。同時也要讀懂創業市場與消費市場的差異。其次要弱廚師化,實現標準化的經營流程。那麼這些新的方法和模式,具體該如何落地呢?請看下面的內容。1、消費市場與創業市場餐飲行業的淘汰率是80%,大部分的店生命周期都不會超過三年。在這個比例中,淘汰率最高的是個體戶形式的餐廳為主。因為隨著市場的競爭加劇,餐飲業的品牌聚合度也在不斷加強。
  • 如何看待「去廚師化」,是危險的苗頭還是行業進化的必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餐飲O2O,ID:coffeeO2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行業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就是「去廚師化」。另一派認為:餐飲行業很危險的一個苗頭就是去廚師化,中國餐飲有自己的文化和特點,不能簡單模仿西方的標準化;做堂食、做飲料、新零售、外賣很危險,餐館就是餐館,該堅持就堅持!其實「去廚師化」與否,已經不能簡單的就事論事,該議題涉及到整個餐飲行業的變局,這個話題並不輕鬆。
  • 「廚師和餐飲店」正在被淘汰,5年後,90%的飯菜都將產自於工廠
    未來餐飲想要快速發展,必須要緊跟都市的生活節奏。不但要滿足消費者的口感,還要更高效、更方便。隨著餐飲市場需求的變化,餐飲店正在面臨大變局。在5年後,大量的廚師和餐館都將面臨淘汰。1、餐飲店的未來2、廚師正在消失3、餐飲業的方向一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餐飲行業,想要形成規模化,必須要減少對大廚的依賴。就如洋快餐一樣。
  • 農莊餐廳想持續盈利,必須「去廚師化」
    對於一個餐廳而言,廚師一直被視為「靈魂」般存在。但近年來,主流的餐企品牌,卻開始颳起一股「去廚師化」的風潮。在這些企業看來:廚師的成本高、流動性大、管理難、標準化不易,正在成為影響企業做大做強的最大堵點。
  • 真功夫、吉野家去廚師化好像在走下坡路 是被誰攪的局?
    去廚師化是這十幾年來一個新流行的詞,一般會搭配工業化、標準化、供應鏈這三個詞。   那麼,商家品牌方的去廚師化理念好像都是一樣的,在同類行為中會不會有高低之分?會不會有些讓消費者覺得LOW的?這些會對自身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今天,筷玩思維就對去廚師化這個行業現象,從顧客的視角來分析,去廚師化是怎麼被玩LOW的,帶出來的痛點和直觀影響是什麼?
  • 餐飲業大洗牌,未來大量的「餐飲店」都將面臨淘汰!
    在這種趨勢下,80%的餐飲店都將被淘汰。未來想生存必須認清這3個趨勢!現在的小吃店要麼被淘汰,要麼與大的連鎖企業合作。因為如果你無法實現規模化連鎖和品牌化經營,手藝再好,都無法建立競爭壁壘。如你在當地開個小餐館生意很火爆,那麼品牌企業很快就會盯上你,會派研發人員去試吃,複製你的產品。
  • 「餐飲店」將被大量淘汰,未來90%的飯菜,都將來自於工廠!
    1、餐飲行業的未來趨勢2、餐飲工業化是新機遇3、外賣行業與家庭需求一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中,餐館營業額的多少完全取決於廚師,廚師決定著菜品味道、菜品的數量,以及出餐的速度。在過去不論哪一種餐館,離開廚師都歇菜,所以給廚師的待遇一般都不低。同時有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各大烹飪類的培訓學習也層出不窮,試圖把烹飪作為一門手藝。但任何機遇都不是永恆的,在未來如果餐飲店還以大廚為核心,去實現盈利,那麼就會被市場快速淘汰。
  • 烤肉火鍋等特色餐飲的這個現象越普遍,成本越低,你知道嗎?
    對於餐飲業來說,廚師是餐飲後廚的「核心骨幹」,一個好廚師的招牌手藝往往能夠撐起一個店,但是近幾年來,餐飲行業「去廚師化」現象越來越普遍,在火鍋、烤肉等餐飲品類中尤為常見,為什麼火鍋、烤肉等品類容易實現「去廚師化」呢?
  • 未來加盟創業的方向——投資小、回本快的小型餐飲模式
    在過去,一個好廚師,一道招牌菜,可以撐起一家餐館。這種以廚師為核心的餐飲經營模式在早期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因為當時信息傳播遠沒有現在這麼迅速,交通不便也導致人口流動較小,靠口碑相傳就能穩定潛在客源。當餐館的規模擴大時,切配、打荷、廚師的需求量也開始增加,所需成本大幅提高不說,人員能力的差異也會引發菜品質量的不穩定。當肯德基、麥當勞等西式快餐品牌進駐中國市場,這種傳統模式就被「去廚師化」的連鎖餐飲打破了。所謂「去廚師化」,意即餐飲製作工藝標準化、流程化、工業化,對廚師的依賴性降低。同時,網絡化的經營模式,也成為新餐飲時代的特徵之一。
  • 鄉村基創始人李紅:不贊成去廚師化,老祖宗手藝不能丟
    新京報訊(記者 王萍)鄉村基創始人李紅在12月1日開幕的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表示,中式快餐要回歸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新品牌的打造更是要與主品牌基因一脈相承。對於鄉村基是否上市,李紅認為要看企業發展的節奏。
  • 呱呱呷鮮瓜火鍋:去廚師化的O2O餐廳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呱呱呷鮮瓜火鍋目前有40多家門店,計劃2015年達到100家門店,而目前80%的門店都處於盈利狀態,是什麼原因讓這小小的特色火鍋有如此高的人氣呢?對餐飲頗有研究的呱呱呷鮮瓜火鍋創始人倪先才對記者稱,呱呱呷成功的基因就是依靠對市場的洞察、對管理的標準化管控、以及對顧客的貼合研究才能如此火爆。
  • 省心 穩定 高利潤 餐飲投資必選槐店王婆大蝦
    中國有句老話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個能夠給觀眾帶來歡樂的演員,其臺下的付出往往是極其巨大的,而在廚師行業,一樣如此。一個貫通南北,廚藝了得的大廚,往往需要一二十年的歷練,才能上的了臺面。在過去,一個飯店的生意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廚師的廚藝水平,但在近幾年,一切卻在悄悄的發生變化,「去廚師化」正在席捲整個餐飲行業。
  • 未來5年,個體戶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這3個新模式!
    因為個體戶沒有資源後盾的支持,也無法轉型升級,所以在市場競爭加劇中,就會面臨大淘汰。當然萬物有生有滅,淘汰舊模式,就會迎來新的造富機會。那麼未來5年,想要抓住新的機會,就要讀懂這3個模式!這些大數據就是平臺的未來資產,可以透過用戶數據判斷用戶未來的需求。隨著社區團購的興起,大量個體戶都會成為剝削和淘汰的對象,不管你願不願意這都是趨勢。
  • 未來5年餐飲市場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未來5年餐飲市場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我們都在見證這個時代。別說大家最愛吃的火鍋了。就連連鎖店,夫妻館子,以及高檔酒樓,甚至我所在的涉外酒店,今年也已經有了很多變化。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種變革更加迫切,這也必定導致一些舊的餐飲倒閉關門,而新的餐飲又出現腥風血雨的殘酷競爭。不變?那就等著關門吧!
  • 餐飲供應鏈戰役打響,為什麼黃記煌能贏下先機?
    在餐飲領域,有人形象地將供應鏈比喻為現今餐飲企業的「生命線」。對餐飲企業來說,供應鏈不僅是餐企降本提效的切入點,而且是保持企業生命力的核心所在。 「餐飲最終的競爭就是供應鏈的競爭。」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直言。近年來,餐飲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餐飲企業普遍深受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房租、低毛利「三高一低」問題的困擾。
  • 一個很危險的苗頭就是去廚師化、標準化……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關於餐飲今後如何發展的各種討論,你會發現只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那反映到我們的經營活動中,就是利潤、利潤、利潤。」 ——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CEO秦朝 確定未來,就是找到那些,一定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生存方式。
  • 一個很危險的苗頭就是去廚師化、標準化
    ——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CEO秦朝 確定未來,就是找到那些,一定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生存方式。在8月28日,餐飲老闆內參中國餐飲創新大會·城市精英峰會(廣州站)上,全場餐飲人達成了高度的共識。漫長的疫情給了餐飲人足夠的時間去反思和觀察,市場到底更善待誰。在西貝這樣的頭部品牌發出「撐不過三個月」的疾呼時,卻有成都的小火鍋店老闆對秦朝說,疫情對自己沒啥影響,無非是關店一段時間,權當是一個難得的假期。
  • 做好餐飲4大底層邏輯,餐館想不火都難
    很多年輕的餐飲人都希望通過獨特的形式,好玩的營銷,另類的產品,以及花樣層出的服務等來博人眼球,到最後能真正在市場上存活下來的寥寥無幾,那些能真正站穩腳跟的,一定是首先將底層邏輯打通了,再通過其他形式錦上添花的。因此,餐飲的底層邏輯才是運營之本,而說到底,餐飲的底層邏輯不過三點:一是好吃,二是實惠,三是穩定,四是健康。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