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北京市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陳杭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 (陳杭)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18日在發布會上呼籲民眾,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食物多樣搭配,減油減鹽減糖。對於中小學生,每天應該要保證1個雞蛋、1杯牛奶、1杯豆漿以及適量的魚肉來滿足蛋白質需求。
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樣化
5月2日,健康北京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等十部門聯合發布了《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從本周起,北京將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對公約的十條內容進行深度解析和宣傳。5月的第三周,也就是5月17日至23日是第六個全國全民營養周,5月20日,北京還將迎來第31個中國學生營養日。
《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第一條提出:合理膳食——食物多樣搭配,減油減鹽減糖。營養學上將食物分為谷薯類、蔬菜水果類、魚禽畜蛋奶類、大豆堅果類和純能量食物五大類,每一類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食物和不同的營養特點,單一類別的食物無法滿足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因此我們需要將各類食物混搭起來吃,取長補短,共同構成平衡膳食。
營養學專家指出,每餐飲食中都要有谷薯類,而且不能全是細糧,要搭配1/4至1/3的粗糧。另外還要包含蔬菜水果類、魚禽畜蛋類、奶、大豆、堅果類。綜合起來講,就是要做到主食副食搭配、粗糧細糧搭配、葷菜素菜搭配。同一類別下的食物品種互換,可以使膳食營養更豐富,比如蔬菜類別中包含了油菜、菠菜、胡蘿蔔等不同的品種,可以經常換著吃,而且應該深色蔬菜佔一半。做到平均每天攝入12種、每周25種以上食物,也就是常說的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樣化。
中小學生每天1個雞蛋、1杯牛奶、1杯豆漿
對於重點人群,飲食上也應有不同。
對於中小學生,每天至少攝入300至500克蔬菜、200至350克水果,蔬菜水果種類每天不少於4種,新鮮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植物化學物等,對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有好處。每天還應該要保證1個雞蛋、1杯牛奶、1杯豆漿以及適量的魚肉來滿足蛋白質需求。
對於老年朋友,每天應至少攝入12種食物,不僅品種要多,顏色也要多。早餐要有主食、一個雞蛋、一杯牛奶,最好還有蔬菜或水果;中餐和晚餐每餐至少要有一個主食、一個葷菜、一個素菜、一小份粥或湯羹類食物。在飲食上,老年朋友不要追求簡單樸素,充滿創意的混搭才是提高飲食質量從而促進健康的法寶。
對於準媽媽們,沒有哪一種食物能提供準媽媽所需的全部營養素,所以食物多樣才是保證孕期合理營養的硬道理。每天谷薯類、蔬菜水果類、魚禽肉蛋類、奶類及大豆類樣樣不能少。而且,在一周內每類食物還要換著樣的吃,不能長期只吃一種主食,也不能只吃畜肉,不吃魚肉、禽肉,每天保證深色蔬菜佔蔬菜總重量的1/2以上。
清淡飲食 減油減鹽減糖
民眾還需要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習慣培養需要從小開始、循序漸進。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至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可以使用鹽勺、油壺等計量工具控制油、鹽使用量。烹調時選用新鮮食材,多用天然提香、蒸煮等烹調方式,減少油、鹽、糖的使用。少吃高鹽食品和油炸食品,如燻肉、醃菜、醬類等,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學會閱讀營養標籤以了解隱藏的油、鹽、糖。水是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推薦每日飲用白開水或淡茶水。
健康中國,營養先行,今年全民營養周的主題是「合理膳食、免疫基石」。高小俊呼籲民眾認真踐行《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積極參加合理膳食健康行動,科學搭配日常飲食,打好身體健康的基礎,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