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老字號——醴泉居、北厚記,兩家醬園二合一

2020-12-11 騰訊網

濟南老字號——醴泉居、北厚記,兩家醬園二合一

作者:楊曙明

昔日濟南有眾多醬園,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醴泉居」和「北厚記」。說來也是巧合,這兩家醬園不僅都地處江家池街,而且還都是鄰泉建園。「北厚記」在巷口東側,也就是估衣市街中段路北,而「醴泉居」則在巷內路西;「北厚記」是鄰江家池,「醴泉居」則將「醴泉」圈進院內。更為巧合的是,1956年公私合營之後,兩家醬園合併成為「北厚記醬菜廠」,原「北厚記」鋪面仍為前店,原「醴泉居」則成為後場。

按照傳統的製作方法而言,醬菜與鹹菜是有區別的。醬菜是醬醃,鹹菜是鹽漬,但很多濟南人習慣於把醬菜統稱為鹹菜。在往昔生產力水平落後,人們物質生活貧困的年代,普通百姓家的生活是離不開鹹菜的。「菜不夠,鹹菜湊」,特別是在冬季,鹹菜更是家家戶戶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有需求就有生產,於是便有了醬菜園。

「醴泉居」創辦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為濟南最早的醬菜園。創辦人是長清縣趙家莊的陳某,1911年因為增加了股東,由「獨資」變為「合資」。醴泉地處濟南府城西門外,「醴泉居」所處的江家池街,在濟南開埠之前較為僻靜,雖然距離西門不遠,但居民住家不是太多,所以陳某當初創辦醬菜園時,索性便將「醴泉」圈進了院內,並以「醴泉」作為店名。

舊時的醬菜園大都經銷自家釀製的酒品,「醴泉居」也是如此,而且其經銷的白酒、黃酒,皆是用泉水釀製而成,所以爽口、香醇,特別受人們的歡迎,不僅暢銷濟南,而且還銷往山東各地,就連附近省份也有銷售,據說其黃酒還曾成為御酒。當年濟南的那些知名飯莊,如燕喜堂、匯泉樓、聚豐德等,所需醬菜大都是從「醴泉居」進貨,並以此為榮。舊時估衣市街並不繁華,江家池街又屬於背街小巷,而「醴泉居」的酒卻能「醇芳勝四海,高酒賣背巷」,可見其名氣之大。

當年「醴泉居」的店面是臨街的幾間穿堂屋,過道在中間,兩邊是櫃檯。院內有處石砌泉池,池壁上有「醴泉」二字。池子約有兩米見方,裡面養有一條1米見長,碗口般粗的鯉魚。因為這條魚年歲大,且沒有人能說清楚它在池子裡待了多少年,因而便被有些人視為「神靈」,魚鰓上的那副耳環,傳說是韓復榘的夫人為其訂做的,「醴泉居」的廣告也是以這條鯉魚作為商標。那些年很多人到「醴泉居」,既是為了買醬菜,也是為了觀賞這條頗有神秘的鯉魚。濟南戰役期間,這條鯉魚被隆隆炮聲所震死,死後被主人埋在院內的老石榴樹下。

「醴泉居」的醬菜有幾十個品種,主要有糖蒜、醋蒜、冬菜、龍鬚菜、合錦菜、醬包瓜、醬蘑茄、醬花生、大醬藕等。因為醬菜製作之用水,皆是取自於泉水,所以味道醇厚,吃起來格外爽口。當然,醇厚也好,爽口也罷,其實都離不開精於選料和精工細作。

精於選料就是對原料產地、品種、規格有嚴格的選料標準,不符合標準的絕對不要,更不會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例如:當年山東各地所產黃豆的品質都差不多,但作為製作醬油、豆醬的原料,還是以膠東產的「八月白」為最佳,所以「醴泉居」採購黃豆是非「八月白」不要。再如,製作醬菜離不開疙瘩頭(辣菜疙瘩),濟南東郊馬家莊、窯頭所產的疙瘩頭品相不錯,但在選購時,必須是無蟲蛀、不糠心、表面圓潤,且重量在半斤以上的。再如青蘿蔔,產地必須是西郊段店大、小飲馬莊的,品種必須是「象牙白」「露八分」「碌砫棋」,而且還得入口脆甜,無邪味、無雜質,個頭在1斤以上的。如此嚴格的選料標準,說起來就讓人不免交口稱讚。

醬菜的製作有鹽漬和醬醃兩種工藝,精工細作就是根據原料的根、莖、花、果、葉等不同部位,採用不同的製作辦法。例如鹽漬法,有適用於芥根等的單醃法,有適用於瓜菜的雙醃法,有適用於萵苣等的三醃法,有適用於寶塔菜等的浸泡法,有適用於蘿蔔乾等的醃曬法,還有適用於大頭蒜等的澆滷法。上述這些製作辦法,雖然用的輔料都是鹹鹽和原滷,但濃度不同,操作程序不同,攪拌次數不同,醃製時間長短也不同,如此分門別類,味道醇香自然而然。

醬菜的製作也是如此。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配料、不同的程序和不同的醬法,或許差那麼一星半點的,顧客可能味覺不出來,但行家卻能品嘗出來,聲譽為先,絕不馬虎,這是「醴泉居」的醬菜能博得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

北厚記醬菜園創於清光緒元年(1875),初始字號「厚記醬園」,原址在南門外的正覺寺街,創辦人是長清縣李姓人氏,章丘前井莊的石家接手後,為了擴大經營,先是將營業部搬遷至估衣市街路北,而後又將作坊搬遷至江家池街。為了在方位上有別於原址,故定名為「北厚記醬園」。

當年的「北厚記」是傳統的前店後坊模式。鋪面為兩層三開間,底層是門市,二層為帳房,正門額石上刻有「本店精製黃米清酒伏硒醬油」的廣告,意思是說本醬園有黃米精心釀製的清酒,以及採用傳統釀造工藝,經過盛夏日曬夜露製成的醬油。其西面山牆上也有塊石刻,上面寫有「家園食品,一應俱全發行不誤」的詞語,意思是說這裡的產品一應俱全,發貨送貨不會出任何差錯。

「北厚記」開有南門和西門,南門面向估衣市街,西門隔江家池街與「醴泉居」面對。「醴泉居」的創辦時間雖然要大大早於「北厚記」,但其規模卻比「北厚記」差了許多。「北厚記」的後院作坊很大,差不多佔了半條巷子,有三百多間房屋,兩千多缸制貨,每缸能盛500斤。

「北厚記」與「醴泉居」同樣,所用之水皆是取自於附近的泉水,其特色醬菜是什錦菜,就是將黃瓜、蒜薹、蒜瓣、芥菜、辣椒等醃製在一起。不過要說「北厚記」最出名的,還是被濟南市民稱之為醬菜「三絕」的磨茄、包瓜和水晶甘蘆。

包瓜是將甜瓜的內瓤掏空,裡面裝上花生仁、杏仁、芝麻、核桃、葡萄乾等餡料,用棉白線捆綁好後進行醃製。磨茄據說是濟南人發明的,做起來很有些講究,簡而概述就是選用個頭適度的圓茄子,放在水中用新磚磨去茄子皮,然後在進行醬制。水晶甘茹之「甘茹」,也被稱為甘蘆或地環子,形狀似芽芽葫蘆,即可鹽漬也可醬制。當年人們到「北厚記」買醬菜,量少者給你用大明湖產的幹荷葉包裹,量大的則給你用柳條簍子裝好,再貼上大紅紙籤,用紙繩打個雙環蓮花扣,既醒目又大氣,成為逢年過節送給親朋好友的禮品。

1954年,「北厚記」率先走上了公私合營之路;1956年,「醴泉居」被併入「北厚記」,成為濟南市蔬菜公司下屬的國有企業。1966年,北厚記醬菜廠被更名為東風醬菜廠。1987年,為了給五龍潭公園建設讓位,廠址搬遷到板橋路,更名為醴泉醬菜廠,而後成為濟南蔬菜公司所轄經營部。2000年之後,由於經營不善企業逐漸陷入困境。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厚記」其傳統名品甜麵醬、黃豆醬油、蝦油鹹菜、黃米清酒、二鍋頭、五香豆豉、五香豆腐乾、豆腐絲等,頗受市民歡迎。在我腦海裡殘存的少年記憶裡,一角錢一包的五香豆豉印象特別深刻。那年月對我們這些孩子們而言,不逢年不過節的,是沒有瓜果梨桃可以零食的,這五香豆豉就成為我們的零食。鹹鹹的,香香的,味道美極了……至今回想起來,口中好似還有那種醇美的感覺。

2019年5月,山東北厚記食品有限公司創立於濟南,「北厚記」成為其註冊商標。9月29日,兩家「北厚記醬園」同時在青龍后街和學府路開張營業。據說,此乃廠家在濟南市連鎖50家醬園計劃的起步,我們衷心期盼老字號「北厚記」能儘早回到更多市民的餐桌上。

【作者簡介】楊曙明,祖籍沂源的濟南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歷下區作家協會主席。出版有《歲月無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覺遠》《凝固在記憶裡的時光》《光陰的印記》《我的父親母親》等八部散文集,《有話明說》《話由明說》兩本時評專著;曾為《齊魯晚報》「有話明說」的專欄作家;主編有《濟南的味道》《歷下傾城》《詩意歷下》《歷下民間故事》等書籍;曾獲得過冰心散文獎、齊魯散文獎、泉城文藝獎等。

相關焦點

  • 老濟南的醬園
    在這一背景下,濟南的醬園作坊競相開張,出現了少有的繁榮景象。這些醬園中,著名的有醴泉居、北厚記、寶源居、興順福、德馨齋,其製作工藝、產品種類、生產規模,以及風味口感,與北京城的六必居、天義順、桂馨齋、天源醬園,天津衛的玉川居、慶冒德醬園,不相上下。就連那保定府赫赫有名的槐茂醬園,也曾千裡迢迢來濟南府取經學藝。
  • 濟南老字號協會蒞臨「北厚記醬園」進行「老字號」評審工作
    11月3日,「北厚記醬園」迎來了好消息,濟南老字號協會對「北厚記醬園」的老字號評審工作正在進行中。從左到右依次為濟南老字號協會常務副會長王福全、濟南老字號協會顧問張繼平從左到右依次為濟南老字號協會顧問李宗寶、濟南老字號協會秘書長趙欣5月蟄伏,11月開花,現在萬事俱備,只待結果。
  • 百年老字號「北厚記」捲土重來,吸引濟南電視臺採訪!
    自從百年老字號「北厚記醬園」於9月29日開業之後,前來品鑑與購買的市民漸多,可見其影響力廣泛,市場前景廣闊,遂引發了濟南電視臺都市頻道前來採訪。10月10日,濟南電視臺都市頻道來到「北厚記醬園」的舊醬菜廠,即現山東北厚記食品有限公司工作地址,先後採訪了兩位老師傅。
  • 濟南醬園有「三絕」
    尤其濟南人的早餐,除了豆漿、油條,就屬稀飯、饅頭(窩頭)就鹹菜了。濟南的醬菜業因而發達,成為「子孫生意」,醬園遍布各處,多前店後廠,自產自銷的老字號。  上世紀50年代初,北京人藝名演員藍天野常常到濟南演出,他最喜歡濟南的兩樣東西:大明湖的殘荷,北厚記的磨茄。殘荷耐看,磨茄好吃。
  • 一眼萬年,這個濟南「老字號」我不想說名字,怕你忍不住流淚!
    濟南歷史悠久,鍾靈毓秀,先賢眾多,擁有幾千年的美食文化,誕生過許多著名的老字號。提起這些百年老字號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到今天,許多已經演變成一種城市符號,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一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如:燕喜堂、醴泉居、銘新池等。
  • 我家在濟南,有一座始終忘不掉的「屋子」!
    今年,趁著孫子大學放暑假的時間,和孫子一起來濟南看我,便不斷地唉聲嘆氣。事情是這樣的:聽說,大明湖畔的荷花盛開了,我們兩個老人帶上孩子便迫不及待來到大明湖觀賞。景色甚好,坐在涼亭裡,遙看一望無際的湖水,心情大好。走著走著,遇到街邊賣極具濟南特色的大碗茶,順便喝上一碗。
  • 德馨齋:深入千家萬戶的「小醬園」
    1930年,濟南的工商實業家苗星垣創立了德馨齋。其實,濟南開埠以後,苗氏家族創辦了不少頗具規模的企業,但其中名聲最大的卻是這個小醬園——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德馨齋聲名鵲起,與北厚記醬園、興順福醬園齊名。
  • 熱烈祝賀北厚記團隊赴上海參加2019中國合作貿易大會暨供銷貿易...
    繼濟南展會之後,「北厚記」團隊再次參加了為期三天的上海展會。 於展會開始的前一天,即11月26日,「北厚記」團隊提前奔赴上海,就開始了緊張忙碌的布展工作。 布展現場忙碌而有序 27日一早,「北厚記」團隊趕在展會開始之前,進行合影留念。
  • 德馨齋 昔日小小醬園今入千家萬戶
    1930年,濟南的工商實業家苗星垣創立了德馨齋。濟南開埠以後,苗氏家族創辦了不少頗具規模的企業,但其中名聲最大的卻是這個小醬園——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德馨齋聲名鵲起,與北厚記醬園、興順福醬園齊名。如今,只有德馨齋依然家喻戶曉。
  • 萬眾期待的老字號重生,醬包瓜,醬磨茄……有你熟悉的味道嗎?
    老濟南人喜愛的醬菜品類多種多樣:醬什錦菜、醬黃瓜、醬蘿蔔、合頁疙瘩、醬苤藍、醬瓜、醬八寶菜、五香蘿蔔乾等。醬八寶菜醬黃瓜醬蘿蔔三絕傳承譽齊魯,品味醬菜知古城。最經典的還要屬「北厚記」的醬園三絕:醬包瓜、醬磨茄、水晶甘茹。用鹽醃漬過的醬包瓜掏出瓜瓤,填入杏仁、花生仁、核桃仁以及青紅絲、蔥薑絲、水晶鹹菜丁等,浸泡在用糖和醬配置好的材料裡,置於太陽下暴曬一個禮拜左右,口味獨特的醬包瓜就做好了,色澤橙黃、晶瑩剔透、皮肉一色、含水欲滴、香氣醇厚、鹹甜適中,是早餐必不可少的佐餐佳品。
  • 濟南街頭的老字號越來越少,如何讓它們也成為網紅?
    當然,很多人來到濟南,就一定會去尋找、品嘗一下濟南老字號名吃,於是,芙蓉街火了,這條老街上各式各樣的小吃火了,濟南真正的傳統名吃——草包包子、燕喜堂飯莊、超意興把子肉等也都成了「網紅」名吃。其實除了名吃,濟南還有很多老字號,涉及的行業很多,但是如今街上的老字號卻所剩無幾了。
  • 濟南那些經典老字號,不了解別說你是濟南人!
    這些是濟南老字號店面。身為濟南人,你清楚這些嗎? 濟南老字號有瑞蚨祥綢布老店、隆祥布店、普華鞋店、永盛東帽莊、濟南國貨售品所、泉祥茶莊、植靈茶莊、泰康食物公司、玉美齋食物店、老茂生糖果莊、馬興盛山果老行、匯泉樓飯莊、燕喜堂飯莊、聚豐德飯店、趙家乾飯鋪、天豐園狗不理包子鋪、草包包子鋪、新梅村飯店、便宜坊、心佛齋素菜館、異香齋黃家烤肉鋪、老玉記扒雞店、清真恩髮長牛肉鋪、.醴泉居醬園、興順福醬園、德馨齋醬園、宏濟堂藥店、濟南惠東藥房、亞東藥房、萬和堂藥店
  • 這十家濟南老字號,濟南人都不一定全吃過!
    是否記得兒時,  濟南街頭巷尾,  弄堂裡陣陣飄來的食物香味兒,  那味道伴隨了整個童年,  如今他們在哪?  如果城市會說話,食物就是她的語言。  讓我們一起跟隨美食地圖,  聽聽老濟南的故事,  探訪一下老字號的前世今生。
  • 盤點濟南城的老字號 你記憶中有幾個?
    濟南老字號有瑞蚨祥綢布老店、隆祥布店、普華鞋店、永盛東帽莊、濟南國貨售品所、泉祥茶莊、植靈茶莊、泰康食物公司、玉美齋食物店、老茂生糖果莊、馬興盛山果老行、匯泉樓飯莊、燕喜堂飯莊、聚豐德飯店、趙家乾飯鋪、天豐園狗不理包子鋪、草包包子鋪、新梅村飯店、便宜坊、心佛齋素菜館、異香齋黃家烤肉鋪、老玉記扒雞店
  • 你不知道的官醬園——中華老字號醬園品牌,第一篇
    鹽生百味老字號組今天帶您看看17家中華老字號醬園的各自歷程與故事歷年來,在玉川居人的精心呵護下,玉川居長盛不衰,為消費者提供著優質的高醬小菜,豐富著人們的餐桌。玉川居醬菜被商業部授予優質產品獎及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玉川居」商標被評為天津市著名商標。 用料上乘,產品獨特 醬醃菜在我國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加工的品種和加工的方法是由少到多。
  • 你不知道的官醬園——中華老字號醬園品牌 第一篇
    鹽生百味老字號組今天帶您看看17家中華老字號醬園的各自歷程與故事1.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天源醬園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隸屬於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同行業中規模最大、生產設備一流、技術力量強大、管理科學的生產經營醬醃菜、醬類、醬油、食醋及調味品的專業公司,旗下擁有「六必居
  • 1920-2020,醬菜界的百年老字號「玉川居」,為何難覓了蹤跡?
    通過企業工商信息第三方查詢平臺了解到,包括「天津市玉川居醬菜廠」在內的包含「玉川居醬菜/醬園」字號的企業主體悉數被註銷,而「天津市玉川居醬菜廠」正是在商務部中華老字號信息管理平臺上「玉川居」所登記的企業主體(見下圖)。據查,「玉川居」商標目前歸屬方為天津市利民調料有限公司,該企業隸屬於天津食品集團,屬國有獨資企業。
  • 濟南風味的名點!
    濟南糖酥煎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紙薄酥脆,香甜不膩,色澤金黃,品種多樣,營養豐富,易消化,最適老人、病人食用,為拜親訪友的佳品。濟南糖酥煎餅是以小米為主要原料,用泉水浸泡洗淨後,粉碎製成糊狀,放入白糖和香料,然後用煎餅機烘烙而成。煎餅生產工藝雖然簡單,但火候掌握要求嚴格,爐火要均勻,不急不慢。
  • 你不知道的官醬園——中華老字號醬園品牌 第三篇
    鹽生百味老字號組今天帶您看看17家中華老字號醬園的各自歷程與故事當時,平望鎮上北市有「德和」、南市有「江鼎茂」兩大醬園。達順醬園要在南北兩大醬園的夾縫中求得生存發展確實不容易。為了求得生存發展,達順醬園老闆聘請浙江新塍的蔡逸仙擔任經理。蔡逸仙精於酒醬製作工藝,又懂得經裔之道,使達順醬園逐漸發展起來。後來又經過鮑誦芳、黃厚生等人數十年的苦心經營,達順醬園在民國初年終於在產品質量上超過了同行。
  • 你不知道的官醬園——中華老字號醬園品牌 第二篇
    醬園,又稱「醬坊」,是中國歷史上、城市中製作並出售醬品的作坊、商店。在數千年歷史上,中國人的三餐對醬及醬類食品的依賴甚深,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醬都是家庭勞動的產品,是生活必需品。直到今天,一些「舊情難捨、積習不改」的老年人仍在維繫著自造醬的情結與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