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雖然沒有癌症那麼可怕,但也足以讓人膽戰心驚。
在很多人看來,這種病似乎離自己很遙遠,應該是老年人才有的病,不會出現在我們年輕人身上。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調查,我國成年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已達10.8%,也就是說,每10個人中就有1個患有腎病。而其他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每10個尿毒症患者中,就有4個患者的年齡在10~30歲之間。
什麼是尿毒症?
尿毒症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晚期的腎臟病共有的臨床症候群,是慢性腎衰進入終末階段,腎臟的三大功能喪失,出現一系列症狀和代謝紊亂慢的一系列臨床表現所組成的症候群。
簡單來說,就是腎臟功能衰竭,無法將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廢物、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身體廢棄物排出體外,導致人「中毒」的一系列綜合症。
慢性腎病是現代人的一個常見病。在中國,腎病人數並不比大家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病、高尿酸/痛風人數少。
為何「尿毒症」越來越多?
習慣一
飲食愛吃重口
常言道:病從口入,腎病也是如此,現代人腎病高發,多跟飲食過於重口有關,相信外賣、小吃、炸雞、漢堡、可樂等等,都是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餐」組成,而這裡面不乏高鹽、高脂、以及高蛋白。
腎臟怕鹹,鹽攝入過多,易誘發高血壓,而高血壓會促使腎臟血流量增加,損傷腎臟。
長期攝入高蛋白物質對腎功能的傷害也是極大的,因為蛋白質在人體新陳代謝後,會產生尿素等廢物,需要由腎臟排出。如果腎臟功能不好,多餘的尿素會在腎臟中堆積起來,對於腎臟不利。
習慣二
慢性病拖地太久
尿毒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尿毒症的前身,就像是高血壓、高尿酸以及高血糖,都是尿毒症的導火索。
糖尿病患者的體內血糖升高會破壞腎臟穩定的濾過系統,增加腎臟的負擔,未能正常清理體內物質導致蛋白質等一些有用的物質可能會被濾進尿液,而無用的肌酐、尿素等,卻被留在血液中。
這時,尿毒症就會被加重,疾病癒演愈烈。
若是身體血壓長期居高不下,隨著時間延長,使病情的進展嚴重,最終導致腎臟纖維化。
習慣三
經常性熬夜、憋尿
熬夜以及憋尿是損傷腎臟最嚴重的兩個行為,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腎炎病人都是和長時間的勞累有關,人在疲勞的狀態下加上工作精神緊張,容易造成人體抵抗能力下降,會導致細菌病毒的感染,加重腎臟損傷。
此外長時間憋尿,則很容易導致體內的腎臟、膀胱等持續處於高壓的狀態,造成雙腎盂積水,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會使腎功能受損造成尿毒症。
腎臟的「求救信號」
尿毒症治療難度雖然大,但如果及時發現,積極治療,也能控制病情甚至痊癒。因此,出現以下症狀就要小心了:
1. 皮膚瘙癢
腎臟擔任著排出機體大部分代謝終產物以及進入體內的異物,腎功能一旦受損,毒素無法排出體外,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引起瘙癢;另外膚色也可能變成黃褐色甚至發黑。
2. 貧血
貧血與腎衰竭程度成正比。腎臟能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當其受損時,這種激素生成會減少,紅細胞產生量也會下降。
而貧血會引起頭暈、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3. 水腫
腎臟主要處理水,水排不出來就會水腫,一般是早上起來眼皮腫,工作結束以後腿腫。在洗腳的時候,按住腳踝,會出現凹坑。
4. 排尿異常
腎功能出現問題,排尿也會隨之異常:尿液可能會起泡;顏色呈棕色、紅色,甚至帶血;尿量較少,但排尿頻繁。
5. 胃腸道不適
患者早期往往會出現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情況,病情加重時還會噁心、嘔吐、腹瀉;有些患者呼出的氣體會有尿味和金屬味。
6. 血壓升高
腎功能的排洩功能受到影響,體內就會積聚鈉和水,此時腎臟會分泌一些引起血壓升高的物質。
據統計,高血壓患者中約有15%的人會轉變為尿毒症。
7. 其它症狀
尿毒症患者早期偶爾還會出現睏倦疲乏、四肢酸軟、容易抽筋、月經不規則、性功能減弱等症狀,這類症狀不會持續性發生,在前期階段只會偶發,也極易被忽視。
尿毒症預防15點理念
1、要平衡膳食,不要暴飲暴食
大量進食動、植物蛋白質,必然產生大量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產物,都要經腎臟排出,必將增加腎臟負擔。
2、選用蛋奶類食品
由於進食蛋白量少,因此應儘量選用營養價值較高的雞蛋,牛奶等動物蛋白質食物,而少用豆製品等植物蛋白。
3、限制含鎬量高的食物
已經在一般家庭用品中發現一些化學元素與急性和慢性腎病有關聯,只要仔細閱讀產品的說明,多採取一些預防措施,是可以避免這些有害物質的。
4、採用低蛋白飲食
對尿毒症患者應給予低蛋白飲食,正常成人每公斤體重需要蛋白量1—1.5克,尿毒症病人只能進食0.5克/公斤以下,以減少體內氮質代謝產物的生成和瀦留。
5、要清淡飲食,不要口味太重
每日用食鹽在6克範圍內,而且將食鹽分別放入各道菜中,可減輕腎臟負擔。
6、要適當多飲水,不要憋尿
既可防止泌尿系統細菌感染,又可預防泌尿系統結石形成,避免腎損害。
7、充分休息
尿毒症病人應保證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營養,不要從事力所不及的活動。
8、要堅持體育鍛鍊,不要肥胖
每天體力活動和體育鍛鍊,既能控制體重,又能增加體力和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少用藥,可減輕腎臟負擔。
9、避免有損腎臟的化學物質
要避免含有鎘,氯仿,乙烯乙二醇和四氯乙烯的用品和環境,它們一般存在於殺蟲劑,汽車尾氣,塗料,建築物和家用清潔劑中。
10、要科學保健,不要濫補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多用蔬果補,很多中草藥中有病蟲、農藥和有害成分,長期大量服用中草藥補品,均可能緩慢地引起腎損害。
11、要戒菸,不要酗酒
無論何時戒菸都不遲,戒菸總比吸菸好;要限酒,最好不飲酒,無論什麼好酒、高級酒、進口酒,都是酒精(乙醇)製品,人體不需要酒精,而酒精損害身體。
12、要定期體檢,不要忘記腎功能檢查
每年至少做1~2次尿常規和腎功能檢查、腎B超檢查,可以對腎臟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13、女性孕前要檢查腎臟功能
婦女懷孕前要檢查有無腎臟病(有時自己不知道),因為有隱形腎病者懷孕可能迅速惡化而引起腎功不全或尿毒症。
14、徹底治癒急性扁桃體炎,不要留後患
咽喉部疼痛時,要立即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有效抗生素徹底治癒,可防止感染後誘發腎臟疾病。
15、嚴禁濫用藥物,不要把止痛片當「靈丹」
很多種藥物、化妝品、染髮劑、化學毒物等均可導致腎臟損害,並有致腎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