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裡的點讚

2020-12-19 中國江蘇網

「你好!老公安局和實驗小學圍牆搭界處的變壓器上爬滿了藤蔓、碰到了樹枝,請供電公司安排人員清理一下,謝謝!」4月28日,如東縣公安局電氣負責人徐希群在值班時發現,公安局圍牆邊的樹木植被越長越高,已經觸碰到了三米多高的柱上高壓變壓器,這可是必須解決的高壓用電安全隱患,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已經加入的「賓山變專變用戶微信群」,於是就在群內發出了消息尋求幫助,並附上一張現場拍下的照片。

如東供電公司供電服務中心從去年7月開始,按照變電所劃分、分別組建了如東城區的五個專變用戶微信群,目前已加入了380多戶專變用電客戶。專變用戶在日常中有任何用電方面的問題,隨時都可以在微信群中向供電服務中心的員工提問。「收到!」在看到公安局徐師傅發出的消息後,政企二班班長吳錦勝馬上進行了回復,並且向老徐確認了現場的樹木都是無主的。「明天會有人到現場進行用電隱患的勘察。」在安排好第二天勘察現場的成員後,吳錦勝班長再次回復了老徐。

4月29日一早,供電服務中心員工就來到了老徐所說的現場,拿著具有絕緣保護的工器具對樹障及藤蔓進行了清除,不一會就解決完畢了。看到供電公司的員工解決用戶的用電問題如此積極且迅速,老徐在如東專變群內不禁感謝道:「這個群真好,你們的工作更務實,更好!」了解了這件事的經過後,其他專變用戶也接著在群裡回復了由衷的點讚!

通過通廣專變用戶群,如東供電公司供電服務中心與用戶進一步拉近了距離,能夠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聆聽用戶的需求,結合快速搶修服務、新業務推廣、陽光業擴、網上國網推廣等內容,常態化地建立與用戶的粘性。(蔣陳鳴)

相關焦點

  • 微信群裡村民為啥點讚
    6月8日17點10分,微友@「天空,心林」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水果鄉連界村村權監督微信群發出一段原創的三棒鼓詞。隨後,引來群內村民群眾的點讚和評論。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6月7日。大約下午一點多鐘,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
  • 社交規則:有些微信群裡,不是誰都可以點讚的
    小東最近換了一家公司工作,也隨即進了公司的員工群。這天,某部門的主管在群裡發了他們剛籤下的大單,公司領導層都紛紛為他點讚。其他部門的主管也在點讚,小東毫不猶豫地也發了點讚的表情。剛發出去,小東所在部門的主管就走到他的後面,讓他撤回來。小東不解地問主管:「你也點讚了啊,為什麼不讓我點讚呢?」
  • 在職工微信群裡,遇好事該不該點讚?這四點告訴你潛藏的規則
    在職工微信群裡,遇好事該不該點讚?這四點告訴你潛藏的規則隨著微信的興起,很多公司都興起了在微信裡建立職工微信群,藉助微信群創建的便利、簡潔,迅速成為各大公司的熱愛,而原先為企業設計創造的釘釘,則淪落成為了上下班打卡的工具軟體。
  • 一夜暴風雨過後,嶽陽這個微信群裡點讚不斷,咋回事?
    2月15日早上,郊區法院的居民許女士在微信群裡向值守人員點讚。她說「作為社區的一員,看到這一幕,自己是既心疼又溫暖。看到這條微信,值守黨員小梁只是淡淡地回復,這是他們該做的。在這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當中,社區像小梁這樣的防疫「英雄」還有很多,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誓將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進行到底。
  • 從微信群「點讚式跟帖」現象看企業文化建設的改進點!
    在企業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中,最為常見的便是「微信群」文化,不管是通過企業微信APP還是微信APP建立起來的,所謂三人成群,三人行則必成我群。可以說,除了一些正式的微信群渠道外,往往非正式的微信群更普遍,微信群是集企業非正式組織文化和企業子文化生態於一體的,因此,也是最能反映一個企業文化氛圍的。
  • 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官兵點讚減少微信工作群
    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莫建坤 解放軍報據報導,武警某總隊微信工作群的數量減了,信息發布的次數少了,不但沒有影響正常的工作運轉,反而減少了對基層的幹擾,受到官兵點讚。微信作為即時通訊工具,具有靈活、快捷、功能多樣、互動性強等優點。
  • 雲集街區微信配送群無接觸式服務贏「點讚」
    本報訊「指間一划,商品送到家,微信配送群讓我們心裡踏實多了。」2月8日一大早,埇橋區三八街道港利社區雲集商業街3號樓的居民曹強收到了微信配送群裡訂購的蔬菜肉食等商品。與曹強一樣,該棟樓的105戶居民都可以通過物業公司發放的臨時出入證背面的二維碼,掃碼入群,享受到轄區內超市的無接觸式配送服務。
  • 希望微信推出群消息屏蔽功能的,請點讚!
    同學群、同事群、客戶群、親友群……人越多的群,就越麻煩。小編寧願打電話也不發語音,特別是幾乎從來不會在群聊裡發語音。所以,小編現在對於各種微信群相當恐懼:可是那80%的朋友總是會把你拉到各種各樣的群裡。
  • 小學生墜樓身亡,家長微信群瘋狂點讚:你拍馬屁的樣子,真醜
    在學校家長微信群,一位家長提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投票:「所有群裡的同學,你們這隻一句話,袁老師沒有錯,你們點個讚。」然而更加令人驚詫的是,有很多家長一連串的排隊點讚,看著圖片中家長們點出的一個個贊,我仿佛看到了魯迅先生筆下血腥的一幕。
  • 微信集贊換禮品引「點讚」狂潮 商家直言「太坑爹」
    網友熱衷「點讚」活動合肥全椒新村的黃小姐是一個熱衷於微信朋友圈的企業白領,對於微信上「集贊換購」的活動非常熱衷,看到心儀的換購禮品,她總是是挨個給我微信的朋友留言,讓他們幫我點讚。但由於時間以及人數的原因,總是集不齊,於是,她轉而在淘寶上購買「點讚」服務,只要發現有合適的集贊換購活動,基本上購買當天就能湊夠點讚數量。
  • 隱藏在微信群裡的賭場
    小手機裡有大「天地」。在一些人的微信群裡,有人在發紅包,有人在搶紅包,每個群都有自己的「紅包規則」。如果為這些微信群裡的人勾勒出一幅群像圖,那就是,「看見紅包就想點,根本停不下來。為了搶紅包,甚至整晚不睡覺。直到輸得兩袋空空,才不得不黯然離場」。眼下,「搶紅包」已經成為網絡賭博的新寵。
  • 微信「點讚送禮」餡餅或成陷阱
    集「贊」到一定數額便能免費換取商家相應的禮品,但因為缺乏相應的監管手段,問題也隨之而生。微信「點讚」已成新的投訴熱點「朋友們快點讚,集滿28個就能免費獲得港澳遊」、「小夥伴求點讚」…………最近朋友圈裡開始流行一種集贊換禮品的活動,通過連結轉發商家的帖子或者圖片,集夠一定數量的「贊」,然後截圖給商家就能獲得承諾的禮品或是優惠。
  • 兩司機微信群約架 民警:群內道歉 集贊十個再走!
    3月23日,南京的兩位貨車司機在一個群裡因為搶生意就吵了起來,雙方在群裡叫囂著約架。最終這個架沒打起來。民警決定讓他們相互在群裡道歉,被群友認可點讚 超過10個才能走。「小子,看看路標,新林大道啊,前面就是古雄隧道哦,老子等著你去砍!」
  • 微信點讚背後灰色產業鏈:刷贊單個售價1到4毛錢
    「純手工點讚,隨叫隨贊,點的贊連起來可繞地球兩圈。」打著如此宣傳語的是淘寶賣家小樂(化名)。今年4月份,他註冊了一家淘寶店專賣「微信點讚」服務,倆月內已賣了1728份「入會費」,每份5元。如今,微信已經越來越深入消費者的生活和工作,而圍繞微信的灰色產業鏈也越來越多,比如大量「殭屍微信號」加粉、點讚、微信公眾號轉讓、營銷版微信插件等各種生意都很活躍。刷贊單個售價1到4毛錢「微信控」沈婕在新街口一家會計事務所上班,平時朋友圈裡經常在轉「集贊抽獎」的連結。昨天她看到一條「耐克收集52個贊送情侶鞋」,忍不住想試試。
  • 微信群裡如何接龍
    我們的微信裡有各種各樣的群,辦公群、家庭群、朋友群、同學群等等,有些時候群裡會有人組織一項活動,需要知道哪些人會參加;或者是發起一項調查,需要群員上報自己的信息,這時候都可以用到接龍,現在微信已經開發了接龍功能,不需要藉助其他小程序來完成。
  • 微信群裡擲骰子比點 幾輪下來發出二百多元紅包
    本報訊 微信群裡擲骰子比點發紅包,沒想到自己點數小,玩了幾圈紅包接連翻倍,十幾分鐘就發出去200多元的紅包。昨日,市民馮女士反過味,微信裡擲骰子比點接力發紅包,何嘗不是變相的博彩呢。
  • 點讚!「頭盔姐」在30個微信群裡「攬活」,用私家車送物資、盒飯...
    正巧青山兒童醫院的一位朋友說缺乏防護用品,她便開始在各個志願者群中關注此類信息。她先後加入武漢不慫愛心車隊、武漢體育愛心救援行動小組、武漢抗疫公益志願者聯盟等三個志願者車隊。車隊中,王澤紅的裝備相當打眼:她的車相當於兩三輛小車的載貨量,這在志願者車隊裡是比較少見也是急需的車型。
  • 微信朋友圈點讚送手機?好大一口陷阱!
    微信朋友圈點讚送手機?好大一口陷阱!2018年2月起,五名15至21歲的青年男子分別加入詐騙團夥,在微信上假扮高富帥的男性模特,與微信好友聊天獲取信任後,在朋友圈發點讚送手機的詐騙信息,謊稱給在其朋友圈點讚中特定排位的幸運兒免費送手機,然後聯繫「中獎者」,以需要繳納手機關稅、手續費等要求對方發微信紅包,收到錢後便失聯,致使全國各地20多名女性受騙。
  • 微信調查報告:就是不想給你點讚,不給你妹投票,屏蔽所有群
    28%的人選擇了「以上都不願意」,僅次於「好朋友公眾號的文章」(29%)!在這兒我們至少可以知道真正的好朋友,還是會為你的生活細節點讚的。「在嗎」沒有奪冠簡直有點兒出人意料,我一直認為這是全世界最沒用的一句微信問候語,要真有什麼急事你就直說啊。相比之下,毀譽參半的 HTML5 頁面反而顯得眾望所歸。4、莫名其妙被拉進一個微信群後你會
  • 石泉司法為民|這位網友微信群裡@院長點讚法官
    3月9日,一張手機截屏圖在「微信群」裡擴散。圖片顯示,一位網友感謝石泉法院饒峰法庭為他伸張正義,並@院長表示今天體驗了一把人民法院為人民的事。聊聊數句,真實可信,體現了這位網友對法官的感激之情。該案的立案與送達時期恰逢疫情爆發,承辦法官通過微信向雙方送達開庭傳票等訴訟文書,儘量減少訴訟參與人之間接觸,做好疫情防控。由於饒峰法庭是基層法庭,不具備數位化審判功能,法官經過向有關防疫部門徵詢意見後,本著方便群眾的原則,決定在法庭開庭。開庭當日,雙方當事人均在接受了認真的檢疫及消毒程序後,佩戴口罩入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