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幹猴頭菇下菜好吃一定要注意泡發方法,不經過特別的處理會產生很大的苦味,下面一起來看看幹猴頭菇怎麼泡發最好、幹猴頭菇一般泡多久?
一、幹猴頭菇怎麼泡發?一般泡多久?
1.用淡鹽水泡,半個小時以後用手把猴頭菇裡面的黃水擠出來,然後不停的用手擠。重點是要換水,一直到水變白,那樣苦味會變小。
2. 先將猴頭菇用清水洗淨,冷水中浸泡一會兒,然後加入沸水蒸幾個小時,直至用手捏猴頭菇無硬疙瘩時即可。
3. 先將猴頭菇洗淨,冷水中浸泡一會兒,再放入清水鍋中,用小火慢慢煮燜幾個小時,直至發透即可。
4. 浸泡猴頭菇時滴入少許白醋,可將苦味除去或減輕;
5. 將猴頭菇洗淨,冷水中浸泡一會兒,再放入沸水鍋中,加入適量食用鹼,用小火慢慢燜煮,直至將猴頭菇發透,這之後用清水漂洗後衝洗,直至去淨鹼味。
6. 先將猴頭菇洗淨,冷水中浸泡一會兒,再放入清水鍋中,用小火燜煮2~3小時,然後加入高湯或油脂繼續煮至猴頭菇發透,當然也可以將猴頭菇加湯入籠蒸製 。
7. 先將猴頭菇用水泡發一小會兒,把大個的猴頭菇切細點,換水後繼續泡發,顏色變淡後即可,這樣也可以大大緩解苦味。
注意:猴頭食用前應該去掉菇蒂;另外,即使將猴頭菇泡發好了,在烹製前也要先放在容器內,加入姜、蔥、料酒、高湯等上籠蒸後,再進行烹製;食用猴頭菇要經過漲發、漂洗和烹製,直至軟爛如豆腐時營養成分才完全析出;另外黴爛變質的猴頭菇不可食用,以防中毒。
二、猴頭菇的選購技巧
猴頭菇與熊掌、海參、魚翅同列「四大名菜」。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 猴頭菇的形狀很特殊,它的子實體圓而厚,菌蓋生有須刺,須刺向上,新鮮時白色,幹後由淺黃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3.5~10釐米,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蘑」。
一等食材猴頭菇菇體完整,無傷痕殘缺,菇體乾燥,不爛、不黴、不蛀。優質的猴頭菇的菇體長得像個猴頭,雞蛋狀或是球圓狀,大小都差不多,毛很多也很細長,茸毛齊全。其菇體呈金黃色或黃裡帶白。
品質低劣的猴頭菇菇體殘缺不全,或有傷痕,不乾燥。質差的菇體大小不均,形狀不規整,毛粗而長。質差者色澤黑而軟,有的偽劣品為了增白,用硫碘或化學藥劑處理成不正常的白色,這種菇食後對人體有害無益,不可選購。凡有爛、黴、蛀者,也不宜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