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迎亞運·下篇
羊城晚報訊 記者呂楠芳、通訊員趙雁報導:食在廣州,味在西關,嶺南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為了推廣和保護傳統的廣州美食,廣州市有關部門把荔灣艇仔粥、泮塘馬蹄糕、蘿蔔牛雜等十幾種西關名小吃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力爭在五年內通過國家級認定和命名,相信到那時,西關小吃將作為廣州又一張城市文化名片,走出深巷,馳名世界。
「西關搵食圖」犒勞四海遊客
老荔灣酒樓食肆星羅棋布,是謂「西關食林」。廣州人盡皆知,要尋找最傳統地道的美食,必往西關。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西關特色飲食文化,荔灣區旅遊推廣中心在2008年10月成功策劃組織了首屆「味在西關—西關美食節」活動。作為廣州國際美食節特色分會場,西關美食節一「出招」便引起廣泛矚目,至2009年已經被升格列入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得到了市民和遊客的熱烈追捧。
今年的西關美食節結合亞運會「創造新生活」的理念,將推出更多特色項目,打響頭炮的是「粵食粵好味,老廣餐單大徵集」活動,由公眾和專家評審團聯合投票選出最值得向國內外遊客推薦的、最能代表廣州地方特色、旅遊者必吃的一日三餐金牌餐單。
據透露,在亞運期間,金牌老廣餐單將與「西關搵食地圖」一起派發到酒店、地鐵站、運動會場等公共場所,人們可以依照餐單和地圖安排西關美食之旅。
市民可認「旗」找到正宗美味
本屆西關美食節還將傳承前兩屆的做法,通過市民推薦、企業報名、組織方審查三者結合的方式,精挑細選出100家經營具有代表性的西關美食店作為推薦商戶。這些店鋪門前會統一懸掛由荔灣區旅遊推廣中心製作的「味在西關」特色仿古錦旗。
位於多寶路的開記甜品已經連續兩年掛錦旗了,號稱是最善於創新、最受廣州年輕人喜愛的廣式甜品檔。老闆葉健開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但還堅持自己下廚,他笑著說:「傳統小吃要衝出西關,店裡的服務員都要學好英語,在亞運時爭取讓世界各地的遊客都來開記品嘗廣州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