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詩的名稱為《豬肉頌》,是宋代詩人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的一首詞,全文原文如下:
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白話文釋義:把鍋子洗得乾乾淨淨,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賤得像泥土一樣;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會煮。我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東坡肉」起源於他被貶黃州時,如今黃州以北三十華裡處的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當地百姓過年過節也有吃東坡肉的傳統。為此東坡也寫有《豬肉頌》一詞。
此詞寫的是現在餐桌上的一道菜——「東坡肘子」的製作過程,除了做菜的描寫外,還有作者對待人生的態度在其中,「洗淨鐺」雖然是說做好烹調的準備,其實這正是做事或修養身心時虔誠、認真態度的體現。
「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水放得不多不少,火要不大不小,這樣煨燉,才能將肉烹得又爛又有滋味。每個環節都要做得穩妥,仔細,來不得半點馬虎。透過這一絲不苟的準備與實際操作,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烹調本身,而是與對待人生、修煉自身的一種兢兢業業的精神了。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煮豬肉,只要方法得當,緩緩煨燉,到了時候,它自然滋味醇厚,美不可言。其中深意是人生的成熟感悟,是需要時間的。好大喜功、氣浮心躁,得到的可能有一時「戰果」,其實是失敗的結局。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像燉煮豬肉這樣的家常之事,人們也容易忽略探討其中精益求精的可能性。蘇軾的嘆息,除了豬肉本身之外,另有一種可供聯想的可惜之意——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種種事物時,或不肯,或不願意去深入了解並挖掘其潛力。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正因為對親自創造的烹調藝術十分滿意,所以作者吃了「兩碗」。「兩碗」不但寫出了胃口的滿足,更寫出了心靈的愜意。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外界對我的褒貶,盡可至之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