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三次兵火之前的南翔古猗園,只在這張清末老照片裡

2020-12-15 澎湃新聞

遭遇三次兵火之前的南翔古猗園,只在這張清末老照片裡

仲富蘭

2016-09-24 10:33 來源:澎湃新聞

位於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區南翔古猗園,原名「猗園」,取自《詩經》中「綠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園」。

清代末年的南翔古猗園

本圖是清代末年的南翔古猗園,吸引著本地的文人墨客。如今,位於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區南翔古猗園已經成為上海的一張名片。古猗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名「猗園」,取自《詩經》中「綠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園」。

古猗園初名猗園,為明萬曆年間河南通判閔士籍所建,閔士籍建園之初,延請當時的名家——嘉定竹刻大師朱三松先生設計布置,以「十畝之園,五畝之宅」的規模,內築亭、臺、樓、閣,立柱、椽子、長廊都刻有千姿百態的竹景圖案。閔士籍去世後,猗園約在明代萬曆末年就轉讓給翰林李名芳之子李宜之。到清代猗園又先後為陸、李兩姓所有。

就這樣,古猗園幾經轉手,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冬,洞庭山人葉錦購得猗園。次年春大興土木重修和改建,乾隆十三年秋落成,因隔了一個朝代,改名古猗園。據清代沈元祿《古猗園記》記載,園坐廣福禪院西,門對曹家浜,南臨良田萬頃。園中有孤山曲廊,香閣翠樓,石舫水榭,怪石假山,全是明代建築風致。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嘉定地方人士捐款購買了古猗園作為城隍廟的廟園,香客均可入園遊覽。嘉慶十一年(1806年)又再次募捐整修。鹹豐十年至同治元年(1860-1862)間,太平軍同清軍及「洋槍隊」多次在南翔激戰,園內部分建築被毀。同治至光緒年間,南翔各行業公所陸續修復一些可用的建築,並增建了一些作為行業集議的場所,後來還在園內開設酒樓、茶肆、點心店、照相館,此時的廟園已名存實亡。

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軍於3月3日佔領南翔,古猗園被侵略軍佔用兩個多月。日軍撤退後,園內房屋倒塌,假山崩頹,樹木被砍,花草枯敗。

1937年「八一三」事變,南翔再遭戰火,園內除缺角亭、小雲兜及五老峰等假山怪石外,大部分建築被毀,逸野堂成了日軍的馬廄,花木古物蕩然無存。

抗日戰爭勝利後,鎮政府將其作為公園開放。當地人士又集議修復古猗園,先後籌款重修了缺角亭、不繫舟(書畫舫),新建了微音閣、南廳、白鶴亭,並種植了一批樹木花草。

古猗園的亭臺樓閣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雖然以明代建築為主,亭臺樓閣,建築平面形式多種多樣,立體造型變化多端,體現江南園林建築精巧自由活潑的特點。屋面小瓦筒瓦,屋脊花色鏤空,各種鬥拱、飛簷翹角、門窗式樣、雕刻裝飾,油漆粉刷色彩簡樸素雅,具有明代園林建築藝術風格。1978年我曾經遊過這所園林,惜乎當時沒有帶照相機,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2010年應南翔老鎮長王其興之邀,再次與學會同仁重遊古猗園,留下了難忘記憶,今天再次去古猗園,真感到中國古典園林在美學上重視藝術意境的創造。在美學上園境和詩境、畫境是共通的,有共同之處。園林的意境,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物象,不是孤立的一座建築,不是有限的一片風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這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能使孤立、靜止的物象生動豐富起來,給予遊覽者更充分的美的感受,並能激發觀賞者心靈意趣的釋放,喚起審美邈思,促成意偕境生。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古猗園,江南園林,明代建築

相關推薦

評論(47)

相關焦點

  • 2019國慶遊南翔古猗園有感
    遊南翔鎮古猗園有感2019年10月3日閒來無事,便信步來到嘉定區南翔鎮古猗園,上海遠郊的這個景點我過去一共來過三次,第一次是1990年是一家三口在江蘇路愚園路換562路公交車坐滿22個站點才來到嘉定縣南翔鎮古猗園,感覺非常之遙遠
  • 2019年國慶旅遊印象南翔古猗園
    南翔鎮古猗園的感覺我來到南翔鎮古猗園拜訪荷花節。是我第四次來這裡,買票排了很長的隊,結果,我被告知身份證可以免費入園,南翔鎮古猗園給65歲的老人,這比上海其他公園的關懷更人性化!南翔南翔嘉定秋霞圃,松壽醉白池,青浦曲水花園,上海黃浦區豫園被稱為上海古典。據門口的布告欄顯示,南翔古花園建於嘉靖和明朝萬曆之間(公元1522-),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古猗園的名字叫易園,由河南一般判斷閔士籍在明萬曆建造,他是由明代著名竹刻家嘉定設計和布置的,亭臺樓閣規模「十畝之園,五畝之宅」,立柱、椽子和走廊上都刻有各種各樣的竹子景觀圖案。
  • 古猗園南翔小籠「家族」出新口味 迎來首批嘗鮮客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記者金旻矣 攝【新民晚報·新民網】一碗開胃的酸辣湯,一筒香甜的血糯米,再配一杯甜甜的桂花茶或清香的石竹茶,端上一籠熱騰騰的南翔小籠……這是不少人對古猗園南翔小籠的美食記憶。最近,這份記憶又添了2張新「面孔」,小籠「家族」新加入鹹蛋黃鮮肉和香辣鮮肉兩款口味。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新口味迎來首批嘗鮮客,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南翔小籠製作技藝,得到了創新。
  • 春遊記事——上海嘉定古猗園、南翔老街
    原標題:2017春遊記事——上海嘉定古猗園、南翔老街(2017-4-22)原作者:cuih19079到了嘉定城,又怎能不去吃著名的南翔小籠包呢?說起來今天的行程裡南翔公館的午餐也是個重頭戲,不過從紫藤園出來還早得很,便先到了附近的古猗園消磨時間。古猗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名猗園,取自詩經「綠竹猗猗」,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門票12元,真心不貴。原本以為是個小公園,不料進去以後發現還蠻大的。
  • 古猗園南翔小籠「家族」添新成員 新口味迎首批嘗鮮客
    金旻矣 攝一碗開胃的酸辣湯,一筒香甜的血糯米,再配一杯甜甜的桂花茶或清香的石竹茶,端上一籠熱騰騰的南翔小籠……這是不少人對古猗園南翔小籠的美食記憶。最近,這份記憶又添了2張新「面孔」,小籠「家族」新加入鹹蛋黃鮮肉和香辣鮮肉兩款口味。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新口味迎來首批嘗鮮客,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南翔小籠製作技藝,得到了創新。
  • 分成南翔古猗園的獨到優勢:距離上海市中心很近、典型的江南園林
    2019年清明節期間,上海市嘉定區南翔古猗園景色很美,這個地區是上海市為數不多的「江南園林」風格的地方,也是距離上海市中心很近的地方。下面地圖表示了上海市嘉定區南翔古猗園的位置。上海市南翔鎮古猗園的江南園林江南園林固有的特點,它周圍一般都是比較繁華的城鎮,上海市嘉定區的南翔鎮,正是之前一個繁華的大鎮,因此形成了古猗園這一片大型的江南園林。
  • 南翔小籠玩跨界 造型多變有文化 古猗園裡年味足
    原標題:南翔小籠玩跨界 造型多變有文化 古猗園裡年味足  圖說:大家排好和「小籠」照個相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攝(下同)  遠近聞名的南翔小籠,今年成了古猗園迎春活動的「主角」,不管是公園景點還是講述江南名園歷史的動畫,都有小籠的身影。
  • 南翔老街、古猗園鬧元宵活動蓄勢待發[組圖]
    圖片說明:古猗園夜公園一角圖片說明:古猗園鵲橋相會一景  東方網通訊員於俊麗、俞超、李靜2月15日報導:元宵節將至,上海南翔老街和古猗園的元宵節活動方案都已確定屆時,上海市民可以在這兩處地方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盡情鬧元宵。    據了解,今年南翔老街元宵活動時間為2月16日至2月20日,共分為「塔燈璀璨,庭院猜謎」、「齊參與共歡樂」、「民族文化萬花筒」三個組成部分。除了在老街上設置彩燈之外,還將會有庭院猜謎,景區景點大搜索,兔子燈DIY等環節。南翔老街還會邀請一批民間藝人,通過他們表演的手工藝絕活和民俗演出。
  • 很多人認為上海南翔古猗園這個詞是錯的,你知道他的起源嗎?
    上海嘉定的南翔古鎮不僅在南翔小龍堡很有名,而且在一個古老的花園裡也很有名,與上海豫園、松江zuibachi、嘉定秋霞圃和青浦曲水花園,被稱為上海古猗園。古猗園這個名字很奇怪,很多人不知道「猗」,很多人認為他是「古漪園」或「古奇園」,所以,我想告訴你古猗園的起源,以及他至今保存下來的令人沮喪的經歷。
  • 上海南翔古猗園,很多人以為「猗」字寫錯了,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上海嘉定的南翔古鎮,知名的不僅有南翔小籠包,還有一座古代園林,它和上海豫園、松江醉白池、嘉定秋霞圃和青浦曲水園一起,被稱為上海五大名園,它就是古猗園。所以在為這所園林取名的時候,園林的主人便參考了《詩經》裡的《淇奧》一篇。《淇奧》是《詩經》裡一首讚美男子形象的詩歌,是先秦時代衛地(今河南、河北、山東的部分地區)的漢族民歌。這首詩共有三章,每章九句,每章都以「綠竹」起興,借綠竹的挺拔、青翠、濃密來讚頌君子的高風亮節,開創了以「竹」喻人的先河。而這首詩的第一句,便是「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 古猗園:南翔小籠發源地
    上海各地散落著多處古典園林,以青浦「曲水園」、嘉定「秋霞圃」、南翔「古猗園」,黃浦「豫園」與松江「醉白池」這五處最為有名,有著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稱。早在宋代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蘇州園林的名滿天下,也讓這蘇州這座自古就被稱為人間天堂的城市相得益彰。上海園林雖沒有像蘇州園林那樣「咫尺之內再造乾坤」,但也是別有洞天,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 古猗園南翔小籠「家族」有新成員 新口味迎首批嘗鮮客
    一碗開胃的酸辣湯,一筒香甜的血糯米,再配一杯甜甜的桂花茶或清香的石竹茶,端上一籠熱騰騰的南翔小籠……這是不少人對古猗園南翔小籠的美食記憶。最近,這份記憶又添了2張新「面孔」,小籠「家族」新加入鹹蛋黃鮮肉和香辣鮮肉兩款口味。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新口味迎來首批嘗鮮客,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南翔小籠製作技藝,得到了創新。
  • 南翔古猗園今日恢復開園!美爆了!
    幾場瀟瀟的春雨後 柳青了,水綠了,花開了 園裡那淙淙流動的一條小溪 愈發湍急秀麗起來 3月13日 小雨 今天迎來了南翔古猗園開園的日子
  • 古猗園向公眾徵集老照片 慶祝500歲生日
    原標題:古猗園向公眾徵集老照片 慶祝500歲生日  建於明代嘉靖初年的古猗園,還有4年就會迎來500歲生日。為慶祝生日,具象講述她前世今生的故事,豐富一代又一代人的猗園記憶,古猗園向社會大眾徵集有關古猗園的老照片,邀市民分享與猗園的情緣。
  • 南翔古鎮,假日裡遊玩的好去處
    很幸運,從浦東新區到南翔,讓人在大都市與小鎮之間悄然從容。不緊不慢,不多不少的小鎮生活讓人從心底歡喜。青草苔痕從石徑縫裡恣意生長,粉牆黛瓦在眼前兀自沉吟,古井磚塔從梁代挨到今天素顏驚人,古漪園每個季節都有婉約的江南風致。南翔古鎮位於上海嘉定區,古鎮因寺得名,寺指的是梁天監四年所建白鶴南翔寺。古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
  • 正宗南翔小籠,出自南翔還是城隍廟
    日華軒的小籠饅頭一舉成名後,店裡的師傅也變得炙手可熱。他們中的一部分,或受僱於南翔古猗園製作「黃氏」小籠,或另立門戶,開設了同樣主打小籠饅頭的松鶴軒。與此同時,由於日華軒小籠名氣越來越大,整個南翔鎮上的不少酒樓,也相繼仿製小籠饅頭,使之成為風靡全鎮的中式點心。不久,在上海市區的南翔籍商人聞到了商機,便紛紛邀請南翔師傅前往開店。
  • 【特寫】小鎮裡上百年的故事,都在這隻包子裡了
    梁實秋先生也曾在《雅舍談吃》一書裡寫過吃小籠包的樂趣:「一籠屜裡放七八個小籠包,連籠屜上桌,熱氣騰騰,小籠包底下墊著一塊蒸籠布。捉住小籠包的皺褶處猛然提起,輕輕咬破小籠包皮,把其中的湯汁吸飲下肚。而吃的樂趣就在那一提一吸之間。」
  • 今天下午4點,新華社「快看」直播間:帶你探店古猗園餐廳、品嘗南翔...
    今天下午4點,新華社「快看」直播間:帶你探店古猗園餐廳、品嘗南翔小籠 2020-07-04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鶴南翔人懷念,不期而遇古猗園(原創)
    邂逅古猗園,完全是偶然。來到古猗園之前,完全不知道位於嘉定的南翔古鎮上有這麼一處清幽之所在。那天清晨,只因到出差地附近的南翔古鎮品嘗聞名遐邇的南翔小籠包,於是邂逅了美麗的古猗園。路邊一面很特別的牌樓,一對似獅非獅的石雕,很是讓我好奇。
  • 老字號新氣象丨南翔小籠:從上海味道到非遺"國字號"
    二十多公裡外的上海西北角,同樣久負盛名的古猗園小籠館也是人氣極高,與江南名園為鄰,一屜小籠搭配一杯竹葉茶,體會的不僅是美味更是千年古鎮百多年來的文化。  一件傳統點心,兩家百年老店,在時代的洪流中不疾不徐地發展著,2014年南翔小籠製作技藝正式當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籠籠熱氣騰騰的「老古董」,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與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