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8 08:53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南京方言裡把河蚌叫做「歪歪」。「鹹肉歪歪湯,味道擺得一塌,打個嘴巴子也不肯丟」,一句諺語暴露了老南京人的吃貨本質。鹹肉河蚌湯到底是有多鮮美,能讓南京人打了嘴巴子也不肯丟下?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隴上煙雨的江南,另有一份飄散著哀愁的美感。對古人來說,無花無酒的清明興味蕭然,而對南京人來說,清明時節有一道絕不可錯過的美食——鹹肉河蚌湯。
春日融融,洗手做羹湯,對南京人來說,簡簡單單一道時令菜已是挽留短暫春日的最大誠意了。
二月歪歪鮮如鵝
3月26日,紫金山新聞記者來到進香河農貿市場,在水產攤位前,大盆小盆羅列著碩大的河蚌,不少攤主坐在小凳上用工具熟練地撬開河蚌的「嘴」。
南京方言裡把河蚌叫做「歪歪」。「鹹肉歪歪湯,味道擺得一塌,打個嘴巴子也不肯丟」,一句諺語暴露了老南京人的吃貨本質。鹹肉河蚌湯到底是有多鮮美,能讓南京人打了嘴巴子也不肯丟下?
大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道:「剝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為湯宜可。起遲便枯」。清明時節的河蚌,肉色如玉,而春韭,青翠欲滴。將玉色的河蚌肉與翠色的韭菜放在一起爆炒,是清明時節,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見的美味。一白一綠搭配相宜,光是顏色都叫人食指大動,更何況是味道了。要不怎麼說美食家也是美學家呢?!
蚌之鮮,不僅在於時令恰當,更在於它的大眾。相對於鰣魚、刀魚等動輒一斤上百、上千的河鮮,河蚌是人人皆可品嘗的美味,算得上是觸手可及的春天了。不知道袁枚是否品嘗過南京人常吃的河蚌燒豆腐、河蚌鹹肉煲,如果有的話,那也一定是讚不絕口的。
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
河蚌味美,但少數人知道它性寒。南京民諺有云:「春天喝碗歪歪(河蚌)湯,夏天不生痱子不生瘡」。中國人相信,人的身體是個小天地,而人身小天地的變化與季節轉換息息相關。清明正是春夏交替時節,是養生的關鍵時期。
去燥火的時節,到菜市場裡揀一揀肥嫩的河蚌回家煲湯成為老南京人的習慣。
挑選河蚌也是有技巧的,精明的主婦會貨比三家,瞧瞧哪一家蚌殼更清亮,哪一家殼口更緊密,兩相權衡才開口問價,只有經過精挑細選的河蚌,挖出來的河蚌肉才能肥厚透鮮。
一鍋乳白的,「咕嚕咕嚕」冒著泡泡的河蚌豆腐湯,透著古人「不時不食,適時而食」的智慧。醫療條件並不發達的古代,「食補」是調理身體最佳的方式,綿延至今的飲食習慣,細細考究都別有深意。而今人們入口的一道道美味,更像是老祖宗「由內養外」的聲聲叮嚀。
下鍋前將河蚌肌肉敲松、敲扁
據進香河農貿市場水產攤位的一個攤主介紹,「歪歪」從年後開始陸續上市,直到現在。前兩天賣得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好幾百斤。「連殼河蚌一斤一塊八,比蔬菜還便宜,又是河鮮,來買的人可不少。」
要想河蚌做得好,有個小訣竅一定要記得,那就是下鍋前,要用擀麵杖或菜刀背將河蚌肌肉敲松、敲扁,這樣處理過的蚌肉會變得脆嫩易入味。
河蚌在製作方式上適合燒、烹、燉。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河蚌本身極富鮮味,烹製時千萬不要多加味精,也不宜多放鹽,以免鮮味反失。
要想做出味美的「歪歪」,還要懂得搭配的技巧。春筍、秧草或是蠶豆,不拘是什麼,只要是春季剛上市的鮮菜,都能和「歪歪」組合成清新的菜餚。
蚌肉用熱水反覆清洗後,將其切成一釐米寬的條兒,爆火將姜、蔥、鹹肉或火腿肉、豆腐、河蚌肉下鍋,熬成濃湯,再加點時蔬,味道之美,食之三月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