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腸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食物生產和肉食保存技術,指將動物的肉絞碎成泥狀,再灌入腸衣製成的長圓柱體管狀食品。中國灌腸臘腸不加澱粉,可貯存很久,熟制後食用,風味鮮美,醇厚濃鬱,回味綿長,越嚼越香,遠勝於其他國家的灌腸製品,是中華傳統特色食品之一,享譽海內外。
中國的臘腸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臘腸約創製於南北朝以前,始見載於北魏《齊民要術》的「灌腸法」,其法流傳至今,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四川麻辣臘腸、東莞臘腸、濟南臘腸、蒜香孜然臘腸、如皋臘腸、遠鴻睢寧臘腸等。臘腸的類型有很多,主要分為川味兒臘腸和廣味兒臘腸。主要的不同處就在於廣味兒是甜的,川味兒是辣的,而湖南地區則有鹹味而非辣味的臘腸。
現在看看廣式臘腸是如何製作的

原料:
肥肉、腸衣、瘦肉、白酒、糖、鹽。
做法:
1、2份肥肉前一天切小塊,再用80度左右的開水清洗表面的油,再用白酒,糖(可以多放一點),鹽,拌勻醃製一晚,這麼涼的天氣,肉不用放進冰箱的
2、8份的瘦肉切好後,也是放白酒,糖,這邊就鹽可以稍稍多一點,也是醃製一晚;第二天要釀的時候再把肥瘦混在一起
3、再來是腸衣了,本來想買幹的腸衣,可是走了很多地方都沒有買到有,只能去買新鮮的了。其實就是去買豬粉腸來弄的,比較麻煩;
4、要先把買回來的粉腸表面帶油的那一層去掉,要裡面的那層(去肉檔,一般檔主會教怎麼弄的,或幫你弄好的)再把它洗淨,就可以了;
5、漏鬥呢就是把礦泉水瓶前面部分切下來就好了,邊比較鋒利的話,就拿火燒一下,就沒事了;
6、接下來就開始釀了,將腸衣的一口礦泉瓶口對接,另一個口要拿繩綁死哦,上面放肉,拿筷子把肉壓下去,中意可以拿牙籤把腸衣內的空氣放出來,釀滿一條腸後,也要用牙籤在上面針多一些孔;
7、最後再拿繩子綁成一節節的,再栓一些吊繩把它們吊起一曬就好了。

廣式臘腸最經典的吃法就是煲仔飯了, 廣式臘腸煲仔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先洗乾淨的大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浸泡十幾分鐘;在浸泡好的大米中加入少許油,拌勻;蓋上蓋將米飯煮至八成熟;臘腸放入清水中浸泡五分鐘,撈出切片,放入砂鍋中,繼續煮至全熟後拌勻;油菜洗淨,另煮一鍋水,水沸後加入少許鹽和色拉油,放入油菜氽燙一分鐘,撈出備用;將老抽、生抽、芝麻香油、綿白糖混合調成味汁,淋在蒸熟的煲仔飯上,放上氽燙過的油菜即可。

廣式臘腸做得最好的,要數香港的上環和興腊味店,這家店做臘腸有上百年的歷史,在《舌尖》久負盛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再來看一下四川臘腸是怎麼製作的?
方法/步驟:
1/4用上好的豬肉(肥瘦比例1:2),配上辣椒麵、花椒粉、優質白酒、白糖、精鹽,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攪勻,碼味醃製2-3小時。
2/4把醃製好的肉放入洗好的腸衣,裝滿後每隔20釐米左右再用線繩栓,最後用竹籤在腸的外部等距離的扎眼,放掉腸內的空氣。
3/4將剛灌好的香腸放置在通風的地方晾1周左右,晾去多餘水分。
4/4最後將晾去水分的香腸掛在密封環境內用樟樹枝或板樹枝燃燒燻制一天。
注意事項:
洗淨煮熟後加入佐料蒸、炒、烤均可.最普遍的吃法:將香腸洗淨後煮熟,待冷卻後斜切成片,不用放任何佐料。也可以和其它的蔬菜搭配炒來吃。

川味臘腸麻麻辣辣的,深得我心,其做法和廣式臘腸大致相同,只是所搭配的材料不同,就自然做出不同風味的臘腸。



我相信通過我如此詳細的介紹,大家應該了解了廣式臘腸和川味臘腸的區別。其實它的做法並不難,可以先把我的文章收藏起來,然後大家在過年的時候,自己在家製作臘腸,這樣會別有風味的。如果你有什麼不同意見,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哦。我是呂大俠,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