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十年以來,學習英語成為一種潮流,學習英語的隊伍越來越大。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趨勢下,我國也開始重視英語教育,將英語的地位一步步提高,直到將英語列入義務教育的必考科目之一,而且還是三大主科。即便我們國家付出了這樣的努力,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卻依舊沒有辦法掌握優秀的英語能力,學了十幾年英語到頭來,依舊沒有辦法去使用英語,只是換成了一張張成績還不錯試卷,彰顯著那段曾經的輝煌。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只會考英語,而不會使用英語,學了十幾年只換來了一口「啞巴英語」呢?這很顯然就是我們的教學、學習方法上出了一些問題,語言是一門外來語言,學習的時候需要掌握語言學習的規律和方法,比如「類母語學習法」,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何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英語學習的瓶頸。
什麼是「類母語學習法」?
所謂「類」,是表示種類,相似的意思。整句話鋪開來大概的意思就是:像學習母語那樣學習英語。我們學習語言都需要經過經歷了一個「聽、說、讀、寫」這樣一個過程,這其實也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從小時候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是體現了聽說這兩個過程,我們會開始接聽父母給我們傳來的種種語言信息,然後大腦會分析這些語言信息,然後就是模仿這些語言信息,做出反饋。再一起回想一下小時候學說話的情景:當我們看到別人喝水,自己也想喝水的時候,就聆聽並模仿別人說「水」字,不知不覺得就學會了水。我們這種語言學習本能是與生俱來的,並沒有人強迫我們去記憶說話,當我們本身有了需求,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聽、去說。所以學習英語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去學習。
如何使用「類母語學習方法」學習英語?
既然這種方法對英語學習有如此大的幫助,我們如何去實現這樣方法呢?我們首先需要創造一個母語學習的環境,尤其需要注重「聽」和「說」的訓練,讓自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自己學習的興趣和需要,從而達到如母語般迅速掌握英語的神奇效果。這種環境我們可以找一些朋友一起來營造,一起模擬一些虛擬的場景,練習英語口語和對話,這種方式更具有真實性、互動性、生動性,多大成百上千多個場景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現實生活中的任何場景。就像平和英語的情景模擬法一樣,學生經過每天的練習,可以不斷提升口語運用的能力。經過英語聽說能力的提升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進行讀和寫的提升了,這樣一個過程是循序漸進,非常科學的,所以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應該採取這種方式,幫助我們更叫高效的掌握英語。
任何學習都不應該是盲目的,因為那樣空有一腔熱情,卻沒有用對方式,這樣學習的效果並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而採用「類母語學習法」學習英語,可以早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實現英語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