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在全球海域裡都有分布,我國海域裡的鯊魚有140餘種。
鯊魚是鯊總目的統稱,分為八個目,虎鯊目、六鰓鯊目、鼠鯊目、角鯊目、鋸鯊目、須鮫目、真鯊目、扁鯊目,種類近500種,約三分之一的種類在我國海域有分布。
下面就來講講中國海域的鯊魚種類和分布,資料源於2005年張清榕,楊聖雲的《中國軟骨魚類種類、地理分布及資源》,是十幾年前的老資料,有些鯊魚的學名和分類都發生了變化,但能提供參考。
中國鯊魚的種類
根據目前(文中的目前均為2005年)資料所知,中國共有鯊類8目21科146種。真鯊科種類最多,有13屬41種;角鯊科有10屬29種;貓鯊科8屬23種;之後分別是鬚鯊科5屬9種,皺唇鯊科4屬8種,六鰓鯊科3屬5種,雙髻鯊科1屬5種,扁鯊科1屬4種,錐齒鯊科2屬3種,鯖鯊科和長尾鯊科各1屬3種,鎧鯊科2屬2種,虎鯊科、橙黃鯊科各1屬2種,皺鰓鯊科、擬錐齒鯊科、鯨鯊科、擬皺唇鯊科、棘吻鯊科、鋸鯊科各有1種記錄。
所以鯊魚的8個目都在中國有分布。
各海區還有一些特有種類,如南海的深海長尾鯊、短頜沙條鯊、小眼真鯊;東海南部、南海海區的尖鰭副沙條鯊、黑鰭基齒鯊;臺灣周邊海區的臺灣橙黃鯊、臺灣刺鯊、臺灣扁鯊、擬背斑扁鯊;黃海和渤海的闊口真鯊等。
著名的噬人鯊(大白鯊)、虎鯊(居氏鼬鯊)、牛鯊、錘頭雙髻鯊,以及三種濾食性鯊魚——鯨鯊、姥鯊、巨口鯊均在我國海域有分布,我國是鯊魚種類和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中國鯊魚的分布
我國海域所記錄到的鯊魚及軟骨魚(鯊類、鰩類和銀鮫類)種類如下。
渤海海區最少,目前鯊類只記錄了大白鯊、皺唇鯊、錘頭雙髻鯊、闊口真鯊、黑印真鯊5種鯊魚。
在黃海海區記錄了軟骨魚類24科49種。鯊類中以真鯊科種類最多,佔24%,皺唇鯊佔14%,角鯊科次之,為10%。
在東海海域,目前有記錄的軟骨魚種類有30科125種,其中13種只在東海區有記錄。鯊類中以真鯊科種類最多,佔25%,貓鯊科、角鯊科次之,分別為20%和14%,皺唇鯊科8種。
臺灣海峽記錄了軟骨魚類25科75種。鯊類中真鯊科種類最多,佔39%,皺唇鯊科為13%。
臺灣周邊海域記錄了軟骨魚類38科161種,有44種只在臺灣有捕獲記錄。以真鯊科種類最多,佔33%,角鯊科次之,為17%,其他種類較多的有鬚鯊科和貓鯊科各7%,皺唇鯊科6%。
南海海域記錄的軟骨魚種類包括35科158種,其中有29種只發現於南海海域。以真鯊科種類最多,佔28%,貓鯊科和角鯊科次分別為18%和15%,鬚鯊科9%;皺鰓鯊科、擬錐齒鯊科、擬皺唇鯊科、鎧鯊科和棘鯊科沒有種類記錄。
鯊魚的分布受水溫、水深等影響很大。從上述中國各海區鯊魚種類分布情況來看, 隨著緯度升高,鯊魚種類減少。中國海區主要位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所以分布較廣,適應力較強的真鯊科和貓鯊科在我國各大海域裡都處於優勢地位。
中國鯊魚的資源量
中國目前有捕獲記錄的146種鯊類中,15種產量最高的依次為姥鯊、條紋斑竹鯊、白斑星鯊、灰星鯊、尖頭斜齒鯊、短鰭直齒鯊、長吻基齒鯊、黑鰭基齒鯊、恆河真鯊、小眼真鯊、側條真鯊、闊口真鯊、黑印真鯊、沙拉真鯊、路氏雙髻鯊等。有23種是常見種,依次為扁頭哈那鯊、沙錐齒鯊、灰鯖鯊、噬人鯊、日本鬚鯊、豹紋鯊、鯨鯊、陰影絨毛鯊、斑點皺唇鯊、居氏鼬鯊、小孔沙條鯊、短頜沙條鯊、大孔沙條鯊、短鰭斜齒鯊、白邊真鯊、烏刺真鯊、大青鯊、錘頭雙髻鯊、無溝雙髻鯊、丁氏雙髻鯊、白斑角鯊、長吻角鯊等;其餘109種為少見或偶見種類。
聯合國糧農組織通常將鯊類和鰩類等軟骨魚類統稱為鯊魚(shark),中國鯊魚的年產量一般在1萬-1.5萬噸左右。按世界鯊魚捕獲量一般為鯊魚總資源量的十分之一計,中國鯊類資源應在10萬-15萬噸之間。
鯊魚當中,最著名的當屬大白鯊了,實際上,「大白鯊」是俗稱,「噬人鯊」才是學名,但鯊迷一般都稱其為白幫主。下面來列舉一些我國海域捕獲大個體大白鯊的體型記錄,是否可信我會說明。
1997年5月,七星潭,全長6.7-7.0米,體重2500公斤。真實性未知,如果是真實的,那這將是太平洋最大的大白鯊。
2003年5月,青島,雌性,號稱4.8米2360公斤,顯然不可信。
2006年4月,江蘇,雌性,4.66米,750公斤。
2007年5月,山東日照,雌性,4.6米,630公斤。
2007年6月,青島,雌性,媒體稱8米2500公斤。專家估測5米1300公斤。
2008年3月,山東榮成,據稱10米2500公斤,絕對不可信。
2008年4月,連雲港,估測4米,600公斤。
2008年11月,寶島,懷孕雌鯊,5.42米,1930公斤。
2009年2月,寶島,雄性,5米,1020公斤。
2009年5月,青島,據稱5米,1500公斤,不太可信。
2012年11月,花蓮,5米,1300公斤,存疑。
2012年11月,長濱,懷孕雌鯊,4.5米,1600公斤,存疑。
2015年5月,青島,雄性,估測4.5米,700公斤。
2016年3月,舟山,雄性,據稱4米500公斤。
2017年3月,雷州,雄性,4.6米,500公斤。
我國所精確測量的大白鯊最重個體是5.55米重2530公斤,出現在寧波,可能是懷孕個體。精確測量的最長個體是6.02米重2460公斤,來自東海。
上圖據說是在東海誤捕的大白鯊,至少是5米級別的,這麼大的大白鯊真是可惜了。根據研究表明,由於海洋魚類資源減少,大白鯊的體型出現縮水的跡象,未來5米級別的大白鯊會越來越少。
黃海和東海是大白鯊經常出沒的區域,但我國的鯊魚襲擊事件非常少。我國的鯊魚有140餘種,但截至目前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的只有三種——鯨鯊、姥鯊和大白鯊,它們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此外《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當中還有14種。我國的鯊魚只有極小一部分受到了保護,大部分還沒能受到法律保護,所以,網上有很多趕海視頻作者經常能夠捉到鯊魚,但他們捕到的多是狗鯊(條紋斜竹鯊)、大吻斜齒鯊、灰星鯊、皺唇鯊等近海小型鯊魚,這些鯊魚營養級較低,數量較多,而且食用價值較高,允許被捕撈。我國的漁民基本都知道鯊魚不好吃,所以很少有人會專門去捕撈鯊魚,多數被捕到的鯊魚都是誤捕,但對於珍稀種類來說,誤捕也是很大的威脅。
絕大多數的鯊魚體長在1米以下,能襲擊人類的鯊魚少之又少,不用對鯊魚過分恐懼,人類對鯊魚的威脅遠大於它們對人類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