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加工和出口國之一,這樣的「趕盡殺絕」幾乎意味著宣告該國貂皮相關產業的「死亡」。
《環球》雜誌記者/林晶 於珂(發自哥本哈根)
北歐小國丹麥11月4日宣布的一項政府令震驚了世界——撲殺全國範圍內1700萬隻左右的養殖水貂,同時醞釀推動立法限制2021年年底前養殖貂。
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加工和出口國之一,這樣的「趕盡殺絕」幾乎意味著宣告該國貂皮相關產業的「死亡」。
幾乎全世界都在問:是什麼讓丹麥政府如此痛下殺招?
這要從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宣布「貂傳人」新冠病毒變異,並可能影響新冠疫苗效果說起……
急令「殺貂」
11月4日,丹麥政府宣布,在丹麥養殖貂身上發現的一個新冠病毒變種已傳給12人。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下令儘快對全國所有養殖貂進行撲殺並焚燒處理,丹麥武裝部隊、國民警衛隊和丹應急管理局負責執行。
11月5日晚,丹麥衛生大臣馬格努斯·霍伊尼克說,衛生部門獲知新冠病毒從貂傳給人已有一段時間,國家血清研究所調查發現,丹麥首例「貂傳人」病例可追溯至今年8月。所幸,已確認被貂傳染這個新冠病毒變種的12人中,沒有出現嚴重症狀。國家血清研究所說,在丹麥一共發現5個與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種,已有214人感染與貂養殖場有關聯的新冠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在11月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正與有關各方合作,以完成對丹麥此次新冠病毒「貂傳人」事件的首次風險評估。另據通報,上述12名感染者今年9月在丹麥北日德蘭島被發現,年齡最小的7歲,最大的79歲,其中8人與養貂產業有關聯,另外4人來自當地社區。
除了「撲殺令」,丹麥政府還宣布對貂養殖場集中的北日德蘭半島的7個地區升級防疫措施:除現有的室內強制「口罩令」外,還暫停該地區公共運輸,禁止區域外人員進入;餐飲場所暫停營業;高校實行線上教學;對「高風險地區」的28萬居民進行核酸檢測等。
丹麥西邊不遠的英國反應異常迅速:11月6日英國宣布,將丹麥移出享受相對寬鬆入境防疫政策的「旅行走廊」國家名單,禁止所有來自丹麥的非英籍旅客入境,英國公民從丹麥返英後須自我隔離14天。2天後,英國升級了管制措施,禁止從丹麥出發的客機、載貨或載客船在英國入港。
病毒變種意味著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說,除丹麥外,美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瑞典也報告了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須在全球範圍審視貂養殖場的生物安全問題。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在11月6日記者會上說,對這種變異如何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性、臨床病症嚴重程度、免疫反應,以及潛在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據世衛組織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麥可·瑞安介紹,要確定新冠病毒在貂群中以及在貂和人之間的傳播範圍,需要更多時間。已有證據並不能表明這種由貂傳播的變異新冠病毒在行為方式上與過去有何不同。「病毒的特徵可能略有不同,但仍是同一種病毒。」
世衛組織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病司病毒專家彼得·安巴雷克說,其他養殖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相比貂要小得多,原因有二:
一方面,研究表明,豬、雞、牛等養殖動物完全不像貂那樣易於感染新冠病毒,即使感染,病毒也無法像在貂群中那樣得以維持並傳播。
另一方面,目前生產豬肉和雞肉的現代養殖體系使我們能完全隔離病毒並保護環境不受汙染,這意味著更容易防止和控制新冠病毒進入養殖環境。
綜合世衛組織和其他國家專家的看法,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與貂有關的新冠病毒變種會影響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撲殺令」爭議
病毒變種是否會對在研新冠疫苗效果產生影響尚在爭論,這邊丹麥政府卻遇到了新難題——全國「殺貂令」缺乏法律依據。11月8日,「殺貂」行動被叫停,原因是支持「殺貂令」的緊急立法未能在議會中表決通過。
議會中的其他政黨激烈批評執政的社會民主黨政府,反對在並未獲得法律支持的情況下下達「撲殺令」。
女首相弗雷澤裡克森承認未走法律程序就下令殺貂是個錯誤,但把「鍋」甩給了食品、農業和漁業大臣摩根斯·延森。因為在下令前,延森沒有告訴她上述情況。
隨後,丹麥政府加緊爭取議會多數投票通過緊急法案,以繼續執行撲殺行動。關於限制2021年年底前養殖貂的法律提案也已於11月10日提交。
延森早前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辯稱,自己並不知曉「撲殺令」的下達沒有獲得法律支持。11月18日,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宣布自己將辭去大臣一職並已提請首相批准,不過他將繼續保有在議會中的席位。
儘管鬧得沸沸揚揚,但在很大程度上,丹麥衛生專業人士就撲殺所有養殖貂這一結論達成了共識。奧胡斯大學醫院的流行病專家克裡斯蒂安·韋斯表示,水貂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很大,如此特殊的情況必須採取行動,即使是那些目前並未感染的水貂養殖場,也無法避免執行撲殺。
11月13日,丹麥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放寬了部分對北日德蘭半島7座城市的限制,其中包括居民可在這幾個城市間自由往來,重新開放學校和市內公共運輸。丹麥首相表示,如果北日德蘭半島的感染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將考慮在12月3日前取消對該地區的禁令。
皮草行業撐不住了
然而全球最大的皮毛拍賣行哥本哈根皮草公司撐不下去了。該公司11月12日宣布,將在未來2至3年內賣出現有庫存後對公司進行「有控制」地關閉。
哥本哈根皮草公司成立於1930年,為丹麥水貂養殖戶協會所有,是全球最大的皮毛拍賣行和皮草貿易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前,公司每年舉行5次拍賣會,從這裡出售的各類皮草約佔全世界60%的份額,其中大多數為水貂皮。
事實上,歐盟是全球皮草的主要來源地,其中丹麥、芬蘭、義大利、波蘭、希臘和荷蘭都是皮草養殖大戶。自從各國水貂養殖場都報告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很多國家都制定了不同程度的「退出計劃」。
據路透社報導,荷蘭在69家水貂場發現新冠病毒後,要求100家養殖場在2021年3月前關閉;而法國宣布,2025年起禁止養殖水貂。
來源:2020年11月2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