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丹麥政府向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在該國從人傳播給養殖貂後,在養殖貂身上發生了突變,並將病毒回傳給人類的消息。
據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表示,截至當地時間5日晚間,已確認12人感染變異新冠病毒,涉及5座貂養殖場。
但丹麥《號外報》以丹麥斯塔滕斯研究所為消息源報導,6月至10月中旬,丹麥214人感染這種新冠病毒變種,其中200人在北日德蘭島。
北日德蘭島是丹麥主要的貂養殖地。丹麥是全球最大的貂皮生產國之一,現有約1100個貂養殖場,飼養約1700萬隻水貂。
鑑於丹麥貂養殖場出現多起貂將變異新冠病毒傳給人的病例,丹麥政府宣布宰殺國內所有養殖貂、北部7座城市「封城」。
到目前為止,已經殺死了近190萬隻貂。
而這次疫情之下,丹麥要在11月16日前用二氧化碳安樂死掉所有水貂,數量之大導致焚化爐都沒有足夠的處理能力,屍體將採取填埋的方式處理。
其出手之「狠」,讓人吃驚。
據了解,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之一,現有約1100個貂養殖場,飼養約1700萬隻水貂。
這次實施的「撲殺令」將對該國貂皮產業造成重大打擊,丹麥政府已制定相關補償計劃。該國商貿部門預計,對貂養殖業的相關賠償和補助將超過100億丹麥克朗(約合105億人民幣)。
目前,丹麥、荷蘭、西班牙、瑞典、義大利和美國六國都已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報告了養殖貂中發現新冠病毒的情況。
7月,西班牙阿拉貢的一個農場多名工人感染新冠病毒,隨後撲殺了10萬隻水貂;夏天,荷蘭多個養殖場在暴發新冠疫情後,也撲殺了數以萬計的水貂;9月和10月的兩周內,美國猶他州的9個水貂養殖場中有近1萬隻水貂因新冠病毒死亡。
世衛組織稱,貂在接觸攜帶病毒的人後被感染,就可能會充當起病毒的宿主,使病毒在貂群中傳播,並存在病毒從貂蔓延到人的風險。然後,這種病毒又可以在人群中傳播。當任何動物病毒傳播給人類時,或者當動物種群可能有助於擴大和傳播影響人類的病毒時,情況令人擔憂。
當地時間11月6日,丹麥廣播電視臺(DR)報導,丹麥血清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丹麥發現了5種不同的貂類變異新冠肺炎病毒,即cluster 1— cluster 5。初步研究表明,與非突變型病毒相比,第5組中的這種病毒對抗體敏感性降低,這已在實驗室實驗中得到證明。
這一發現令人擔憂,因為變異病毒會削弱人體形成抗體的能力,可能使目前正在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
不過,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在11月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現在對這種變異如何影響新冠病毒的傳播性、臨床病症嚴重程度、免疫反應,以及潛在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我想我們無法得出結論,這種變異病毒是否會影響疫苗。」世衛組織首席研究員蘇米亞·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說,「我們目前尚無證據。」
綜合自中新網、新華網、央視新聞、工人日報等
責任編輯:徐亞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