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浦江兩岸45公裡地圖」面世
據《勞動報》報導:45公裡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在即,屆時可以按照什麼樣的線路跑步、騎行?哪裡方便停車、飲水、甚至衝淋?這些成為了市民最為關心的實際問題。由上海市測繪院推出的《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專題地圖》(電子版)已於昨天上線。關註上海市測繪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圖溯上海」,即可免費瀏覽和查詢。
具備多項實用功能
「進入《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專題地圖》頁面,有的親水步道、健身跑道、自行車道、工業遺存、文化長廊、特色建築、公共運輸、基礎設施等多個選項,以文字、圖片、地圖、歷史影像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核心濱水區域的道路走向、自然生態、文化傳承和歷史風貌。」項目負責人餘晨曦告訴記者。
以一個騎行愛好者的視角,記者點擊「自行車道」選項,45公裡沿線目前已經開通的自行車道以紫色粗線標註的形式出現在眼前。記者選取從徐匯濱江的「龍騰濱江廣場」開始到「楊浦大橋」段,放大地圖後,整條騎行線路非常清晰,按圖騎行實用性非常強。此外,如果點擊「基礎設施」選項,沿線的餐飲、停車場、便利店、公共飲水點、衛生間等的具體位置都會一一呈現。
可直觀感受城市變化
除了實用性強之外,黃浦江沿線作為上海城市發展的縮影,從近代到當今一步步走來的「腳印」也有所展現。
如果點擊「工業遺存」選項,沿線原先工業碼頭的廠房、塔吊、甚至像在歷史上極有地位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照片、文字介紹都會進入眼帘,對於旅遊者或者了解歷史的學生等極為有用。
為了讓老百姓了解近十年來濱江兩岸的建設進展,還配有2006年、2010年、2014年和2017年的航空影像,點擊地圖右上角的圖層按鈕便可切換,這在以往是非常難以見到的。「舉個例子,2006年,世博公園一旁還是空空如也,調到2010年的頻道,這裡立刻多了一片『白貝殼』———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如果用2017年的圖和2014年的相比,此次45公裡工程的新建橋梁、道路,更是可以直觀顯現。」項目工程師楊珩說。
研發團隊80後職工多
「從去年年底實質性啟動這一項目開始,院裡調動了戶外實地勘測、歷史影像處理、內部數據分析處理、地圖電子版開發等多個團隊、上百人一起行動,參與其中的職工80後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上海市測繪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未來,《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專題地圖》將不斷根據濱江建設開通情況更新數據;同時,還將從健身休閒和旅遊觀光的角度提升功能,例如推薦一些類似親子、建築等專題遊覽路線。而預計在十月之前,更為精美、藝術價值更高的濱江兩岸45公裡的手繪版紙質地圖也將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