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的風景既體現了海派歷史文脈的深厚積澱,更是新時代上海城市風貌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6月19日,展覽 「2020浦江兩岸風景展」在地處外灘的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展覽以84幅繪畫作品展現浦江兩岸的自然生態、歷史文脈、建設成就和城市風貌。
浦江風情的採風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由上海久事集團、上海久事美術館主辦,以黃浦江45公裡濱水岸線為表現對象,通過繪畫創作的形式展示上海打造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新時代風貌。觀眾可以通過展出的84幅佳作中,一覽浦江兩岸的自然生態、歷史文脈、建設成就和城市風貌。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浦江兩岸承載了上海開埠以來種種特殊的歷史記憶,凝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滄桑巨變成果。久事美術館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籌劃此次展覽。藝術委員會專家經過研究和考察後,根據城市建設、兩岸風景和創作需要,將45公裡濱江岸線的表現對象劃分為楊浦濱江、北外灘、外灘、徐匯濱江、浦東濱江等9大區域,並組織藝術家前往實地開展了多次寫生。
2019年,久事美術館舉辦了採風活動,陳琪在江邊進行水墨速寫
採風速寫
在此前的採風活動中,久事美術館藝委會主任陳琪曾在江邊用水墨線條,記錄著陸家嘴的高樓聳立。其他藝術家們也紛紛用鉛筆、水彩、鋼筆等各種方式記錄著美麗的江畔風景,為之後的創作積累靈感。
美術館藝委會委員,藝術家曹怡則帶著採風隊伍來到楊浦濱江,從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該建築為1921年遠東著名的裕豐紗廠改造而成)到楊樹浦水廠(此為1883年建立的「遠東第一水廠」),採風的藝術家們在現場觀看、拍照、感受工業歷史遺蹟。「這是舊上海在發展上所不可缺少的歷史功能。」曹怡告訴記者,自己曾在剛動工改造時來觀察過,但覺得當時的空間、廣度還不夠,所以沒能完成一幅作品,而如今隨著濱江的改造,希望可以在此創作。「這裡會有多樣的選擇,可以有現代工業的寫生、也可以有裝置藝術、抽象藝術、也可以有人文的。」
李錫華採風寫生作品
李錫華作品
「和上海的歷史老建築相比,首先,這些建築都不是巴洛克式的古典建築,這些建築對於推動上海的經濟發展的工業基礎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作為了解、熱愛上海的畫家必然需要了解這一段工業史。現在,這些工業還在發揮餘熱,並將老建築以文創的形式向公眾展示。這也是上海公民所不可缺少的歷史教育、傳統教育、甚至於革命教育。」在曹怡看來,採風關注的是濱江的生態,關注黃浦江邊的工業遺址是如何舊貌換新顏。
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久事美術館館長孫冬琳告訴記者,浦江兩岸包含了建築史、航運史、金融史、發展史。我們組織了幾批採訪活動,希望藝術家以不同的角度去看浦江兩岸。
方世聰,《曙光·上海》,布面油畫
姜建忠,《街景》,布面油畫
浦江風情的藝術表達
在經過創作、評審、策展、出版等環節後,如今84幅作品已呈現在觀眾面前。展覽依據創作對象的不同,分為水岸建設、產業升級、遺產保護、城市更新四個板塊,其中既有方世聰、陳燮君、陳逸鳴、姜建忠、黃阿忠等名家的手筆,也有中青年畫家的佳作。藝術家們用繪畫的語言和人文的視角表達著新時代的浦江風景,以美術創作傳承海派的悠久文脈、彰顯上海的城市精神、展現世界會客廳的博大胸懷。
李前,《吳淞口的暢想》,布面油畫
傅鋼, 《外灘遠眺》,布面油畫
陳逸鳴,《啟航——吳淞港國際郵輪碼頭》 ,紙板混合材料
在展覽現場,久事美術館藝術委員會委員李向陽表示,「從專業角度來說,這次展覽很不錯。由於是徵稿展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美協系統以外的作者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們觀察浦江兩岸的視角。」
記者了解到,繼2018年舉辦了「百年交響——上海外灘百年歷史變遷油畫展」,2019年舉辦了「世紀經典 匠心營造——上海歷史建築風景油畫展」兩大主題創作展之後,此次「2020浦江兩岸風景展」是久事美術館「上海主題創作三部曲」收官展覽。作為上海的大型國有企業,久事集團親力推動了浦江兩岸的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不僅是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投資者和建設者,近年來正通過組織藝術創作、舉辦藝術展覽的形式,積極推動以海派文化為代表的上海文化品牌建設。
李德河作品
徐增英作品
通過「上海主題創作三部曲」,久事美術館進一步奠定了自身的文化定位和藝術方向。在美術館的推動下,每一次創作展也都成為了解上海歷史、講述「上海故事」的絕佳平臺。據介紹,此次展覽期間,美術館除了開展美術欣賞方面的公共教育活動以外,還將結合浦江兩岸的主題,邀請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城市歷史方面的專家學者舉辦講座論壇,講述浦江兩岸的發展歷史和未來規劃,以及濱江貫通過程中不為人知的故事,從另一個側面讓觀眾了解上海這個城市的革命史、建設史和改革開放歷史。
而對於這些展示作品的後續利用,記者了解到,久事美術館將把部分作品作為館藏。同時,美術館還計劃與外灘的一些建築單位等取得聯絡,以巡展的方式展示這些作品。
展覽將持續到2020年9月11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