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野心勃勃,為什麼反而支持更有能力的曹丕?

2020-12-19 騰訊網

東漢末年,一代權臣魏王曹操,雖然一生都沒有僭越稱帝,不過沒有天子之名,也已有了帝王之實。曹操的幾個兒子們特別是曹丕為了爭得魏王世子之位,可謂是費盡心機,最終是曹丕笑到了最後,成為魏王世子,當上了魏王,後來更是成為了曹魏的開國皇帝。

曹丕能夠成功,固然因為他在當時曹操可供選擇的幾個兒子當中算是最有能力的一個,但同時也離不開司馬懿的輔佐。司馬懿這個不露鋒芒的人,一直在幕後盡心盡力地幫助和點撥曹丕,才使曹操最終下定決心捨棄曹植而選擇曹丕。

曹操一生最喜歡的兒子,除了早逝的曹衝,應該就是曹植了,曹植在文採方面比曹丕強一點,但是在政治軍事上面比曹丕差遠了。司馬懿雖然表面上偽裝的很好,但其實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為什麼不支持沒有能力的曹植,以備將來更好的奪權,反而支持更有能力的曹丕呢?這不是在為自己的野心設置障礙嗎?

不然,司馬懿之所以這樣選擇,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曹丕患有致命的疾病,很可能會短命,這可能是司馬懿早就發現了的,其次就是魏國只有交到更有能力的君主手上,才能更好地維持強大,將來曹魏為他司馬家做嫁衣裳時,這件嫁衣才能更華美。

相關焦點

  • 曹操生前再三囑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馬懿,為何曹丕始終不聽?明白了
    如果曹丕、曹睿兩代皇帝任何一位能多活十年,也不至於有司馬懿奪權;如果曹丕、曹睿兩位皇帝沒有選司馬懿為託孤大臣,也不會有司馬家纂位;如果曹爽再聰明一點,不是那麼蠢的話,也不可能會敗在司馬懿手下
  • 司馬懿篡權的時候,為何曹魏沒有人反對,主要因為曹丕的這個制度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司馬懿篡權之後,在曹魏政權內部很少有人反對,除了地方有極少數的造反之外,其他的根本聽不到反對的聲音。那麼,這些人為何在司馬懿篡權的時候不反對呢?
  • 曹操用4個人制衡司馬懿,全因曹丕而死,不然司馬懿不敢反
    司馬懿這個人是一個能人,據說長著鷹視狼顧之相,而且長著這樣長相的人據說都是帝王之命,所以其實曹操一直都在提防司馬懿,但是司馬懿有著本領,所以曹操也任用司馬懿。曹操手下第一謀臣郭奉孝曾經在臨死前囑咐曹操,對於司馬懿這個人,自己在,主公在尚且能夠壓制,如果二人不在很難壓制,所以這個人如果不忠必要殺之,否則必成大患。然而郭嘉的話一語成讖,果不其然最後天下盡歸司馬家,而這些都是司馬懿做到的。
  • 曹操培養4位人才,能防止司馬懿造反,為何會被曹丕全害死了呢?
    而既要滿足以上三點,又要在曹丕時期就被去世的,又有能力制止後來司馬懿篡權者,我找來找去也只有三個人。任城王曹彰。曹操諸子之中,以丕、植、彰、衝最有代表性,四人可以說是分別繼承父親的一個特點,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政治屬性,曹植繼承其文學素養,曹彰繼承軍事能力,曹衝繼承聰明睿智。
  • 軍師聯盟:曹丕借立後名義大赦天下,司馬懿被貶為庶民!
    鄧艾懇請曹丕放了曹洪,這樣司馬懿才能出來。曹丕聽了大怒斥責鄧艾。郭照在與夏侯徽見面後去見了太后,太后與郭照在曹丕面前演戲,她指責郭照身為皇后,不好好輔佐曹丕,曹丕就該廢了郭照。太后懇請曹丕不要殺了曹洪,只要將曹洪的爵位削了便好,沒必要自家人弄得刀兵相向。郭照也說自己願意退位,曹丕聽了只得說此事就按太后的意願去辦。
  • 崔琰是曹植的嶽父,為什麼他不幫曹植反而幫曹丕
    在混亂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是當時的一代英雄,志在天下,一舉統一了北方,但是英雄也有年老的時候,在曹操的晚年的時候,就曾經為立儲的事情犯難,在朝堂上諸多士族大臣都在支持曹丕立儲,繼承大統,但是其中就有一個人———崔琰。
  • 一代梟雄曹操,對司馬懿早有懷疑,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大概意思曹操覺得司馬懿很討厭,又跟兒子曹丕說司馬懿有造反的可能,必會幹涉到你的家族之事。 潛臺詞就是要提防好司馬懿,既然曹操對司馬懿如此不放心,對曹操來說,殺個把人那是家常便,那為什麼到死都沒有幹掉司馬懿呢? 01 司馬懿不夠格 雖然《晉書》中把司馬懿說得神乎其神,然它畢竟是司馬家族當皇帝的時候編寫的,實際上在曹操這裡,司馬懿當時並不算個人物。
  • 司馬懿成為魏國權臣時,曹姓宗室為何無人反抗?全怪曹丕
    249年,司馬懿趁曹爽與魏主曹芳出城謁陵時,發動「高平陵之變」,自此曹魏的軍政大權落入司馬家族之手。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接任,繼續執掌曹魏的軍政大權,還廢黜了曹芳,殺死了曹髦。最後由司馬炎廢掉曹奐,建立西晉王朝。
  • 曹操為什麼沒有選擇曹植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曹丕?
    看完三國的人都會很奇怪為什麼曹操沒有選擇和自己政見一致的曹植作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曹丕?,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一個勢必要退出歷史舞臺。三國演義曹植圖曹丕代表士大夫階級,因為曹丕的老師是司馬懿和賈詡,曹植的老師是楊修,還被曹操因為雞肋之事所殺。
  • 《虎嘯龍吟》中司馬昭比司馬懿更狠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第二子,起初在《虎嘯龍吟》中一直是一個逞英雄卻屢屢遭受挫折的年輕人,其父司馬懿不斷教育和壓制他,不想讓他太浮躁輕狂,可惜褪去青澀浮躁的司馬昭,卻徹徹底底變成了一條毒蛇,無聲無息的對敵人和家人下手,甚至對司馬懿和司馬師也極盡挑撥之言。
  • 三國819:司馬懿羽翼漸豐,深受曹丕重用,公然與毒士賈詡唱反調
    魏主曹丕得了消息,覺得有機可乘,便召集文武臣僚商議。太尉賈詡以為不可。他說劉備死時,託孤於孔明。孔明一生謹慎小心,邊境早作戒備,倉卒進兵,未必能勝。忽見班裡有人奮然站出,眾人看時,卻是司馬懿。他向賈詡看了一眼,大聲說道:「不乘此時進兵,更待何時?」曹丕心喜,忙問司馬懿有何妙策。
  • 曹操明知自己要死,為何不殺威脅最大的司馬懿,反而殺了他?
    那如此聰慧之人,難道沒有看出司馬懿日後會謀反,那如果看出來他日後會謀反,為什麼沒有在生前殺了他,而是殺了同樣都是軍機重臣的另外一個人「楊修」呢?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之子,出身於世代簪纓之家,敏而好學,學富五車。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年少就胸懷韜略,曹操為丞相後,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丞相主簿等職。
  • 張春華是司馬懿原配妻子,司馬懿晚年為何如此厭惡張春華?
    三國時期,可以說是繼戰國之後又一個人才噴發的時期,甚至這個時期的人才比戰國時期還多,因為三國時期更短。可就是這麼一個璀璨的時期,作為三國主角的曹氏、劉氏和孫氏卻沒有能夠笑到最後,反而被一個魏國的臣子,司馬氏了最後的勝利果實。很多人對此,都是很生氣的。
  • 司馬懿一生有幾個女人? 為何司馬懿晚年厭惡自己的老婆?
    司馬懿一生有幾個女人? 為何司馬懿晚年厭惡自己的老婆?時間:2020-07-29 16:3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司馬懿一生有幾個女人? 為何司馬懿晚年厭惡自己的老婆? 司馬懿一生共有四個夫人,這裡所說的妻子就是指他的嫡妻張春華,比司馬懿小十歲。
  • 為什麼說東晉皇帝不是司馬懿的後代,牛繼馬後與玄石圖怎麼回事
    現在曹丕稱帝才剛剛四年,自然不會重蹈東漢末年的覆轍,於是只能將這個異象作為祥瑞來昭告天下。可是其中有兩個人確實牢牢記住了這個異象,並且為之深究。張半仙分析了一番,自古異象吉兆都是昭示未來,可是自漢末動亂數十年以來,曹丕剛剛稱帝4年,應該算是勉強平定亂世,要來祥瑞也應該是在建國之前,而不是建國之後,所以這個預兆應該是昭示未來,是吉還是兇,只能等將來才知道了。
  • 魏文帝曹丕能登上帝位,要感謝的並不是軍師司馬懿,而是謀士賈詡
    到了他小子曹丕的時候這才算是做上了皇帝這一說,逼迫漢獻帝禪位給自己,這時候魏文帝曹丕才算是真正的建立了魏國。國家也伴隨著他登上皇位實力不斷前進,我們也能猜到魏國有這樣的實力進步,肯定和諸葛亮的頭敵司馬懿脫不了關係的,而且魏文帝登上皇位也間接性的和司馬懿有一定的關係,然而此次說的不是他倆的事情,而是曹丕與賈詡。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多疑猜忌的曹操為何沒對司馬懿下手
    在這些多如牛毛的翻拍經典故事劇中,有一部劇倒是鶴立雞群獨樹一幟,名曰《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首先我想說劇名有點長了,不過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這是一部以司馬懿為主題架構的新編歷史題材電視劇。說它新。新在哪裡?我看後感到所謂新,就是敘事觀點的切入較之以往劇目那種濃重描繪曹、劉、孫三家大勢力的相互PK為主要看點的那種模式要更有人性化基因在其中。
  • 司馬懿怎麼死的?司馬懿的墓地在哪?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據說孔明生前日夜用毒水浸泡兵書,因為他知道司馬懿的小習慣。最終司馬懿果然中計!但事實上歷史有言,諸葛亮和司馬懿死的時間相隔10餘年,所以民間說法不可盡信!當年曹丕和曹操都防著司馬懿,他把兵權交給司馬懿用完之後就馬上要回。
  • 賈詡是三國時期很厲害的謀士,那麼賈詡和司馬懿相鬥,誰更厲害?
    我覺得三國謀士的作用被嚴重誇大,真正戰場上難得的是統率之才,比如威震華夏的關羽也被曹魏的群臣評價為「名將圍羽」,當然賈詡是個很厲害的謀士,司馬懿早年是曹操的謀士,曹丕、曹睿、曹芳時代則是統率一方的大都督,還被封過大將軍,大司馬,位高權重,那麼賈詡和司馬懿相鬥,誰更厲害一些呢?
  • 楊修和司馬懿都是聰明蛋,結局為何1死1活?原因發人深省!
    比如從許昌遷都一事,當時掌管荊州的關羽風頭太盛,許多謀士都對曹操的決定表示支持,司馬懿卻說關羽方面有東吳的牽制,根本無需擔心,果然關羽死在了呂蒙的手上。司馬懿很有才華,但說到三國曹魏的謀士,基本上都是郭嘉、荀彧這幾個名字,足見他這個人的耐性。曹操曾經對臣下說:「司馬懿鷹目狼顧,不可賦予兵權,久必成國家大患。」曹操明知道司馬懿是怎樣的人,明知道必須除掉他,但最後就是沒有除掉,這也可以看出足見司馬懿韜光養晦的厲害,厲害到連太子曹丕都經常替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