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培養4位人才,能防止司馬懿造反,為何會被曹丕全害死了呢?

2020-12-19 老馮的家常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魏武帝曹操能夠以較弱的力量,在千軍萬馬中拼殺出一條血路出來,最終成就了統一北方的霸業,這除了曹操本人的才幹之外,擁有一批可靠的文臣武將才是最重要的。

以題中所問來看,曹操所留下的四個人才裡,必須要滿足以下三個要求才行:第一就是元老勳貴班底,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對曹魏政權的絕對忠心,在面對野心家意圖控制朝廷之時能夠予以制止或撥亂反正;

第二就是曹魏宗室,如夏侯氏和曹氏等人,事實上曹操除了功勞最高的五子良將之外,所用心腹基本上都不出這兩個姓氏後人;

第三就是掌握軍隊,在當時那個時代,手裡握有兵權者無疑是政府的實際掌控者,曹操以武起家,所重視自然也是武將居多了。

而既要滿足以上三點,又要在曹丕時期就被去世的,又有能力制止後來司馬懿篡權者,我找來找去也只有三個人。

任城王曹彰。曹操諸子之中,以丕、植、彰、衝最有代表性,四人可以說是分別繼承父親的一個特點,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政治屬性,曹植繼承其文學素養,曹彰繼承軍事能力,曹衝繼承聰明睿智。而曹彰作為曹魏政權的第二代領軍人物,他的才幹足以媲美以張遼為首的五子良將,所以曹操對其也是委以重任,漢中之戰後任命曹彰為越騎將軍,鎮守西北重鎮長安。

可惜後面曹彰因為奪嫡之戰選擇支持曹植,而受到了曹丕的忌憚,曹彰更是在曹操死後立刻帶兵趕去洛陽,還有「問璽」之事,讓曹丕感到莫大的威脅。最後曹丕雖然封了曹彰為任城王,但僅僅三年之後,曹彰就在一次入京述職之時突然暴斃,坊間多傳言是曹丕所為。

昌陵鄉侯夏侯尚。此人是夏侯氏族人,曹操心腹夏侯淵的從子,夏侯氏中,以夏侯惇和夏侯淵為代表,是曹操最信任的兄弟組合,可是夏侯惇和夏侯淵兩人雖然作為武將,但他們的兒子卻大多不是這塊軍事材料,夏侯惇的兒子夏侯充、夏侯子臧、子江這幾位就不說了,夏侯懋則是喜歡經商不喜政軍的「庸才」。

至於夏侯淵七子,除了一個夏侯霸之外,其餘的如夏侯稱、夏侯榮早死,而長子夏侯衡、六子夏侯惠這些,要麼就是不堪大用,要麼就偏向於文學,所以在夏侯氏逐漸式微的時候,夏侯尚無疑是夏侯氏的頂梁柱了。作為在官渡之戰前就跟著曹操到處徵戰的夏侯尚,他和曹家的關係十分密切,其才幹也為曹丕所賞識。

可惜英雄難過美人關,夏侯尚偏愛妾室多於正妻,而其正妻又是曹丕之妹,於是曹丕以帝王之權插手臣屬家務,派人絞殺了那位妾室,導致了戰場上八面威風的夏侯尚從此消沉恍惚,最後更是在壯年時期抑鬱而終。而由於曹丕看不起夏侯尚這柔弱的性格,對其子夏侯玄也沒有好臉色看,最後夏侯氏在曹丕時期也就慢慢離開人們的視野了,就算是夏侯霸,在曹丕時期之後也足足沉寂了十年的時間,才以一個曹魏叛臣的身份,去蜀漢效力了。

太尉賈詡。嚴格來說,賈詡不是曹丕害死的,但曹丕害死了他前任領導張繡,這事讓賈詡始終耿耿於懷,畢竟當年張繡背叛曹操,害死了曹丕的哥哥曹昂,還差點連曹丕也難逃厄運,後張繡入仕曹操,深受曹操厚用,食邑為諸人之首,還成了曹氏親家,可這事在曹丕心中一直是個心結,所以在曹丕長大後,就當面辱罵張繡,將其逼死。

而賈詡作為張繡的舊謀士,張繡的所有行動基本都是賈詡安排的,所以曹昂的死,賈詡也要負上很大的責任,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在曹丕、曹植奪嫡之戰時,賈詡才會選擇幫助曹丕。而曹丕繼位後,雖然封了賈詡為太尉,以帝師禮對待,可對賈詡的建議卻多是置若罔聞,也就是因為這樣,賈詡才會心灰意冷,嚴令子孫不得再踏足政治。

而賈詡在黃初四年去世,曹魏朝廷從此失去了一個可以制衡司馬懿的人,陳壽在評價賈詡時,說他有「陳平之才」,要知道當年呂后之亂最後得以平定,周勃功列第一,陳平第二,陳壽這對比似乎寓意深長,如果曹丕肯接受賈詡的建議的話,或許也能及早處理掉司馬懿了。

我認為若有此前人在的話,憑他們手握的兵馬和權力,又正值壯年,足可以對付司馬懿,曹丕、曹睿也不用把輔政大權交給司馬懿,讓其一步步地成長起來了,而賈詡年紀較大,如果曹丕肯聽他的意見,憑他那窺探人心的本事,也足夠把司馬懿扼殺在萌芽階段了。

相關焦點

  • 曹操培養了很多忠臣良將,為啥司馬懿造反時,沒一人站出來反對?
    我們都是知道,在創業過程中,有一個好的團隊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個君主都在不遺餘力地招攬人才。在這個時代中,人才最多的就是曹操了,曹操曾經還做了一首詩,表示對天下人才的愛慕,其中最出名的一句就是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脯天下歸心。 曹操培養了很多忠臣良將
  • 司馬懿篡權的時候,為何曹魏沒有人反對,主要因為曹丕的這個制度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司馬懿篡權之後,在曹魏政權內部很少有人反對,除了地方有極少數的造反之外,其他的根本聽不到反對的聲音。那麼,這些人為何在司馬懿篡權的時候不反對呢?
  • 曹操生前再三囑咐曹丕不要重用司馬懿,為何曹丕始終不聽?明白了
    如果曹丕、曹睿兩代皇帝任何一位能多活十年,也不至於有司馬懿奪權;如果曹丕、曹睿兩位皇帝沒有選司馬懿為託孤大臣,也不會有司馬家纂位;如果曹爽再聰明一點,不是那麼蠢的話,也不可能會敗在司馬懿手下
  • 原來曹操根本不知道司馬懿要反,又為何要殺他呢?
    曹操知道司馬懿要造反而不殺他,這其實是一偽問題,因為曹操根本不知道司馬懿要造反,而司馬懿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最後會造反。人的命運不是一開始就註定了的,所以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沒有幾個是從小就立志要當皇帝的,這種野心只有在人生的經歷中慢慢生長出來,連曹操都有一個「漢臣」到「漢賊」的轉變,在曹操都還沒完全變成「漢賊」的時代,司馬懿就成了「魏賊」,哪有這樣的道理呢!
  • 曹操用4個人制衡司馬懿,全因曹丕而死,不然司馬懿不敢反
    司馬懿這個人是一個能人,據說長著鷹視狼顧之相,而且長著這樣長相的人據說都是帝王之命,所以其實曹操一直都在提防司馬懿,但是司馬懿有著本領,所以曹操也任用司馬懿。曹操手下第一謀臣郭奉孝曾經在臨死前囑咐曹操,對於司馬懿這個人,自己在,主公在尚且能夠壓制,如果二人不在很難壓制,所以這個人如果不忠必要殺之,否則必成大患。然而郭嘉的話一語成讖,果不其然最後天下盡歸司馬家,而這些都是司馬懿做到的。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多疑猜忌的曹操為何沒對司馬懿下手
    我給他的評價就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偽裝者,由於他精於潛伏才使得他成功的躲過了曹操、曹丕兩大BOSS的全方位掃描而厚積薄發,在三國演義中對司馬懿的描述基本屬於老謀深算、精於權謀、立志奪位的大司馬。我個人認為司馬懿作為一位軍事謀略家來說,他的雄才偉略在那個時期無人與之爭鋒,就從他和諸葛亮之間的較量足以證明了他那不可一世的軍事奇才的能力。
  •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甘久居人下,曹操在世之時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曹操在世時,發現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甘久居人下之心,就像當初寄人籬下的英雄劉備一般,那麼曹操為何不將他除掉呢?諸多三國的文學作品描述當中,說曹操不僅自己堤防著司馬懿,更是告誡繼承人曹丕要防著司馬懿,不要他掌握大權,既要用,更要防,事實真是這樣嗎?
  • 史上最能苟的司馬懿,是什麼時候決定篡權自立的?
    用老當益壯一詞來形容司馬懿不可謂不貼切。司馬懿在七十歲的時候,依然對自己的權臣之路念念不忘,於是抓住曹爽帶著皇帝前往高平陵祭祖的機會,帶著兒子和親信率軍關閉了洛陽城門,借用皇太后的旨意罷免了曹爽大將軍的職位。隨後就以曹爽及其黨羽陰謀造反為由,將曹爽及其親信誅殺,此後司馬氏成為了曹魏政權的實際控制者,並在十七年後篡位自立建立了晉朝。那麼不禁要問了,作為史上最能苟的司馬懿,是什麼時候決定篡位自立的呢?
  • 司馬家族雖滅了曹家,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
    究其原因,與司馬家後人的腐敗統治有關係,但也和曹操當年的一個政策有關。估計就連曹操都沒想到,當年的無心之舉,竟然為司馬家埋下了如此大的隱患,還可以替曹家報仇。曹操勢小,但是心不小,他在眾位謀士武將的幫助下,滅了袁紹,成為北方勢力最大的集團。曹操滅了袁紹之後,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馬吃草,這夢讓他懷疑曹家會被馬家吞併。
  • 曹操最重用的是曹丕,但曹丕卻辜負了曹操的期望
    易中天說曹操是可愛的奸雄? 我認為低估了曹操,曹操就是英雄,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為何曹操是英雄而不是梟雄? 東漢末年,董卓,袁紹,公孫瓚,呂布,孫氏父子,劉備,袁術,呂布等爭為梟雄。
  • 司馬懿成為魏國權臣時,曹姓宗室為何無人反抗?全怪曹丕
    249年,司馬懿趁曹爽與魏主曹芳出城謁陵時,發動「高平陵之變」,自此曹魏的軍政大權落入司馬家族之手。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接任,繼續執掌曹魏的軍政大權,還廢黜了曹芳,殺死了曹髦。最後由司馬炎廢掉曹奐,建立西晉王朝。
  • 一代梟雄曹操,對司馬懿早有懷疑,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大概意思曹操覺得司馬懿很討厭,又跟兒子曹丕說司馬懿有造反的可能,必會幹涉到你的家族之事。 潛臺詞就是要提防好司馬懿,既然曹操對司馬懿如此不放心,對曹操來說,殺個把人那是家常便,那為什麼到死都沒有幹掉司馬懿呢? 01 司馬懿不夠格 雖然《晉書》中把司馬懿說得神乎其神,然它畢竟是司馬家族當皇帝的時候編寫的,實際上在曹操這裡,司馬懿當時並不算個人物。
  • 曹操兒子曹真是怎麼死的 他和司馬懿的關係怎麼樣
    三國時候曹操的兒子曹真是一個非常驍勇善戰的將軍,由於三國演義為了抬高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曹真表示忽略,很多人知道曹真跟司馬懿不和,那麼曹真怎麼死的,是不是被司馬懿拍死的或者說氣死的呢?關於這些問題,下面一品排行榜ijiuai.com就給大家說說。
  • 魏文帝曹丕能登上帝位,要感謝的並不是軍師司馬懿,而是謀士賈詡
    曹操從一個小小的諸侯走到建立國家的人物,要說他沒有實力的話肯定是不行的,他之所以能稱霸自己的道路,其中與謀士國家離不開一定的關係,他的實力強大以後並沒有選擇登上帝位。到了他小子曹丕的時候這才算是做上了皇帝這一說,逼迫漢獻帝禪位給自己,這時候魏文帝曹丕才算是真正的建立了魏國。
  • 司馬懿野心勃勃,為什麼反而支持更有能力的曹丕?
    東漢末年,一代權臣魏王曹操,雖然一生都沒有僭越稱帝,不過沒有天子之名,也已有了帝王之實。曹操的幾個兒子們特別是曹丕為了爭得魏王世子之位,可謂是費盡心機,最終是曹丕笑到了最後,成為魏王世子,當上了魏王,後來更是成為了曹魏的開國皇帝。
  • 曹操明知自己要死,為何不殺威脅最大的司馬懿,反而殺了他?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的曹操是奸雄。以心思縝密,頭腦聰慧而聞名。那如此聰慧之人,難道沒有看出司馬懿日後會謀反,那如果看出來他日後會謀反,為什麼沒有在生前殺了他,而是殺了同樣都是軍機重臣的另外一個人「楊修」呢?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之子,出身於世代簪纓之家,敏而好學,學富五車。
  • 司馬懿輔佐了曹家三代人,到70歲才選擇造反他到底在想什麼?
    曹操手下有一個特別厲害的謀士叫做司馬懿,曾經他和諸葛亮對陣,和諸葛亮比雞毛的時候,他沒有處於下層,也正是因為有了他,所以諸葛亮多次被罰都無法獲取成功。而他在擁有極大智慧的同時,也擁有特別大的野心,希望能夠奪取權利。
  • 曹丕成為魏文帝 賈詡功不可沒 兩人在《九州劫》中關係又如何
    在三國時期上,曹操一共有二十五個子嗣,為何曹丕能夠脫穎而出,深受曹操的青睞,成為曹魏政權的繼承人。在他的太子之路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月半叔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在曹操的二十五個子嗣中,曹昂、曹衝、曹丕、曹植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歡的四個兒子。
  • 曹操為何要殺楊修,他做的這三件事,曹操一件都容忍不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人才,卻在漢中之戰被曹操斬殺,罪名正是擾亂軍心。曹操一向求賢若渴,為何會斬殺楊修,楊修之死有有著哪些深刻的原因,曹操殺楊修究竟是否正確,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首先曹操殺楊修因其恃才放曠,胡言亂語。
  • 大臣:陛下,你為何造反?皇帝回答了一句話,從此流傳千年
    這世間的很多事,可真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曹丕篡漢一時爽,結果不到三十年,魏國就爆發了高平陵之變,大將軍曹爽被誅滅三族,司馬家從此掌控了曹魏大權。當時的司馬懿已是七十高齡,掌權沒兩年就死了。司馬懿在臨終前,問了兒子們一個問題,都說得民心者,可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為諸侯,得諸侯心者,可為大夫,那麼你們能得到誰的心呢?司馬師回答說,中原人心,盡可籠絡!司馬懿聽了點了點頭,然後又看向了司馬昭。司馬昭接著回答,必使魏蜀吳三國之心為我所用。司馬懿聽了大喜過望,心滿意足的說了最後一句話,若如此,這萬裡江山,必為我司馬氏所有。說完,司馬懿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