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2020-12-14 千年歷史千面遊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軍事的發展來說,是一場劃時代的戰爭,很多老的戰法戰術都告別了舞臺,很多曾經輝煌的兵器種類走到了末路。其中,海戰的改變最為明顯。經過了這一時代,海戰的主要戰場已經拓展到空中,航空母艦成為了決定勝負的主要武器。這對工業基礎一般、自然資源匱乏、以戰爭掠奪為主要生存手段的國家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這其中,尤以英國和日本為最。英國人二戰之後,曾經輝煌的皇家海軍直接淪為了二流。而日本,仍然抱著自己的海戰思想死不撒手,並且為了證明自己海戰思想的正確性,造出了一級站立在戰列艦頂端的巨艦:大和級戰列艦。

一、還是需要戰列艦

1898,美國人由於兼併了夏威夷,將自己的海軍勢力範圍擴展到了太平洋。這讓長期以來獨霸這片海域的日本人如鯁在喉。於是,日本人就把美國人當成了假想敵,天天研究如何擊敗他。這之中誕生了很多「對美作戰理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秋山真之和佐藤鐵太郎提出的「對美七成論」。這個理論的核心就是:日本艦隊的規模和總噸位,必須達到滅國太平洋艦隊的七成以上,否則絕無勝算!這一時可是難壞了日本人。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除了火山多地震多,剩下幾乎什麼都缺,天生不適合發展大型重工業。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的工業水平總算是有了些起色,比周邊的國家強很多,但是和美國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為了能達到「對美七成論」的理論要求,日本人攢雞毛湊撣子,節衣縮食加上武裝掠奪,但是資源仍然不夠。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日本人根據《凡爾賽和約》,接收了德國在遠東的所有殖民地,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山東。經過這一輪「鯨吞」,日本的工業資源總算有點兒起色,海軍們也想著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各國的海軍發展被限定在一個框架內。而此時日本艦隊的總噸位僅有美國的六成,雖然離七成僅有一步之遙,但卻因為條約的關係,再也無法繼續追趕了。沒辦法,日本只能再次開動腦筋,想一個在艦隊力量遠遜於對方的情況下,能夠抗衡美國海軍的辦法。

無數的事例證明,思想都是逼出來的!在「對美七成論」行不通之後,日本人又發展出了一個「九段漸減邀擊戰術」。這個戰術,實際上就是挑動美軍主動進攻,然後日本以驅逐艦、潛艇、魚雷艇、水雷、航空兵和航空母艦等武器組成的防禦網,一點點的削弱美國海軍的實力,等到對手的實力被消耗到和自己差不多的時候,再出動艦隊決戰!其實,「九段漸減邀擊戰術」已經有了些現在立體化海戰的影子,只是日本人太過迷信大炮巨艦,沒有繼續往立體化理論上發展。這雖然是世界的福音,但是對日本人來說,卻是一種悲哀。然而在1934年,隨著英國、德國不顧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開始暗搓搓的發展自己的戰列艦時,日本也看到了自己的機會窗口,決定不再被紙面束縛,下手打造一支具有足夠威懾力的新海軍。

日本自中日甲午戰爭以來,真的是「武運長久」,一路打過來,海軍的重要性不斷凸顯。那種傳統海戰中,一炮對一炮的硬核死鬥,正好適合於日本人直來直去的性格。所以這種「猥瑣」的「九段漸減邀擊戰術」,讓日本傳統海軍很看不上。他們需要的,還是看上去威武雄壯的戰列艦!此時,世界上的政治方向出現了變化,歐洲和美國對德國的限制不斷鬆動,而海軍的發展也開始失控。日本也看到了自己的機會窗口,決定不再被紙面束縛,下手打造一支具有足夠威懾力的新海軍。1932年,日本決定要設計一級新的戰列艦,一級曠古爍今、足以建立海戰絕對優勢的戰列艦,以此來抵消美國海軍的數量優勢。這就是在1937年開始建造的新銳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

二、空前絕後的超級戰列艦

能滿足硬派海軍虛榮心的軍艦,到底是一艘什麼樣的軍艦呢?應該說,在美國現代超級航母出現之前,大和級戰列艦時絕對的「海上巨無霸」!請看技術參數:艦長度263米,水線長度256米,艦船寬度38.9米,吃水深度10.4米,標準排水量65000噸,滿載排水量則高達72810噸。以上是船體數據,再看武器數據:三聯裝460毫米口徑45倍徑艦炮三座,共九門,可發射單發重達1.5噸、裝藥量330千克的炮彈。而且,射速不低,在裝填機的幫助下,兩分鐘即可完成三次齊射;4座三聯裝155毫米口徑副炮,這是從巡洋艦上拆下來的主炮,威力也不小;其他高炮若干,對比其他火力可忽略不計。再說說防禦:按照設計要求,大和號艦體防禦裝甲,可以承受自身460毫米口徑火炮在2萬-3萬米距離上的打擊;兩層水平裝甲,厚度合計超過25釐米,可以承受800公斤航空炸彈的攻擊;水下艦體可以抵禦400公斤TNT爆炸當量的攻擊;即使在最薄弱的煙囪開口處,也使用38釐米厚的蜂巢狀裝甲。整艦的裝甲總量是21266噸;另外,大和級戰列艦設計了三層船底,劃分了1147個水密艙,可以有效地防止魚雷的攻擊。

單純說可能沒有概念,我們來找個參照物對比一下。美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從二戰後期服役到21世紀,是美國最大的戰列艦。他的參數比起大和級來差了不少,標準排水量44560噸,滿載排水量55710噸,主炮為9門406毫米火炮,副炮為20門127毫米火炮,裝甲總重18466噸。對比大和級來說,衣阿華級戰列艦全面處於下風。

當然,大和級雖然火力旺盛、裝甲厚重,但是也有著自己難以克服的弱點——速度慢,機動性差。雖說大和級配備了4臺蒸汽輪機和12臺重油鍋爐,最高輸出可達15萬馬力,可是由於自身太過笨重,大和級的最大航速只有27節。而二戰中其他國家的新式戰列艦航速一般都在30節左右,所以大和級如果真打起來,可能面臨打不過的時候逃不掉、別人逃自己追不上的境地。而且,科技和工業水平的鴻溝也不是能輕易彌合的。相比美國戰列艦先進的火控系統,大和級上的設備非常過時而老舊,所以看上去強悍的460毫米巨炮,實際上打擊的精準度十分有限。而且,大和級造價太過昂貴,一艘戰列艦的造價,可以造3艘航母!但是不管怎麼說,對日本那幫硬派海軍而言,拼命神器大和級戰列艦卻正是他們想要的。他們認為,有了這種超級武器,日本海軍絕對會成為海戰霸主。三、過時的大和級戰列艦

1941年12月16日,大和級首艦大和號服役;1942年8月5日,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服役。這兩艘超級巨艦的入列,並沒有改變日本人在海戰上的頹勢。此時的海上戰場已經變成了航母的天下,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航母隔空對打,海面上往往還沒見到對方就已經開戰。好不容易造出來的大和級戰列艦於是成了陪跑的看客,只能擔任護衛補給、運送士兵、提供火力支援的工作了。如果說造軍艦是一筆買賣,大和級可是賠大了。

而且,這兩隻鋼鐵巨獸,最終沒能「活著」撐到戰爭結束。首先完蛋的是武藏號。1944年10月,武藏號在海軍中將慄田健男的率領下,參加了雷伊泰灣海戰,企圖攻擊盟軍登陸艦隊。1944年10月24日,日本艦隊被發現,美國16架F6F戰鬥機、12架SB2C俯衝轟炸機和23架TBM魚雷機組成攻擊波,在武藏號身上扔了20枚魚雷和17顆炸彈,武藏號因此沉沒;1945年4月6日,大和作從山口縣德山灣海向衝繩方向出擊,執行自殺式特攻命令,結果遭到美軍386架飛機多波次的攻擊,被多枚魚雷和炸彈擊中,最後主炮炮塔發生大爆炸,大和艦也因此沉沒。大和號和武藏號,日本海軍的最後驕傲,最終都終結在了海軍看不起的飛機上,真可以說是說嘴打嘴。

結語

應該說,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造船工業的集大成者,確實算是一級優秀的戰列艦。但是,由於日本海軍理念上的落後,讓大和級輸在了起跑線上。面對艦載機上百公裡的攻擊半徑,大和級戰列艦幾十公裡的主炮射程根本沒有可比性。也正是隨著大和級戰列艦的消失,海戰中大炮巨艦的時代徹底結束,航母成為了絕對的主角。如今,美國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已經成了博物館,供人們在現在的歲月裡,緬懷那段炮火連天的崢嶸歲月。但是那段記憶中就已經遠去,歷史的發展趨勢誰也攔不住。抱殘守缺,最終等待自己的,只能是一個悲慘的結局。

相關焦點

  • 意想不到的結局 史上最強戰列艦大和號 最後戰績僅三架美軍戰機
    想當年,日本為了建造這種空前強大的戰列艦,節衣縮食東挪西借增添大量新式設備,並且專門從德國購進了15000噸水壓機以及3臺70噸酸性平爐,為此除了超高1000萬美元的花銷,吳海軍工廠的船塢也加深了一米。這艘巨艦造成之後,被冠之以「大和」之名,成為日本的鎮國神器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
    說到大型水面艦艇,世界海軍史上有一款軍艦值得我們回味,這就是二戰時期的戰列艦。二戰後,世界最著名的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依阿華級戰列艦,依阿華級戰列艦長270米,艦寬近33米,吃水達到11米。據資料介紹,依阿華級戰列艦一共建造了6艘,真正服役的僅有4艘,分別是依阿華號BB-61,新澤西號BB-62,密蘇裡號BB-63以及威斯康星號BB-64。另外兩艘由於二戰結束,建造途中被取消並被拆毀。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密蘇裡號BB-63和威斯康星號BB-64兩艦累計發射了52枚BGM-109戰斧巡航飛彈,1078枚406mm炮彈。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海上兵器的暴力美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密蘇裡號BB-63和威斯康星號BB-64兩艦累計發射了52枚BGM-109戰斧巡航飛彈,1078枚406mm炮彈。隨後兩艦陸續封存並最終退役,目前分別位於美國海軍兩個海軍博物館。至此這種二戰末期,當時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先進的戰列艦退出了歷史。
  • 日本的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為何會得到海上怪獸的稱呼?
    所以日本在1937年11月4日的時候,開始動工建造大和號戰列艦,1941年12月16日,也就是在二戰期間,大和號戰列艦開始服役了。不過為什麼大家會將其稱作是一艘海上怪獸呢?大和號戰列艦其實是屬於四艘大和級戰列艦的其中一艘,要說到怪獸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龐大的身軀,而大和號戰列艦人類海軍軍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了。
  • 極度保密的大和號戰列艦,從生到死都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和級戰列艦,不但是日本海軍建造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戰艦史上迄今為止服役最大的戰列艦,沒有之一。在航母稱霸海洋的最初階段,守舊的日本海軍將領仍然在堅持著戰艦「大」既是戰力的強的觀點。原本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艦,因戰爭原因實際上僅完成了其中的兩艘。
  • 日本海軍絕密「王牌」,被各種保密措施「包裹」的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不但是日本海軍建造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戰艦史上迄今為止服役最大的戰列艦,沒有之一。在航母稱霸海洋的最初階段,守舊的日本海軍將領仍然在堅持著戰艦「大」既是戰力的強的觀點。原本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艦,因戰爭原因實際上僅完成了其中的兩艘。
  • 二戰時期的大和號戰列艦,為啥不安裝單人操作的機關槍
    說起大和號戰列艦,首先說一下他的基本狀況,是日本海軍當時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最大的戰列艦。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戰列艦在衝繩戰役中,被美軍航母艦載機機群擊沉,大和號的沉沒,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
  • 大和號戰列艦,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巨炮大艦
    作為一個軍迷,尤其是喜歡談論軍艦的軍迷,我對「大和」號戰列艦是存有一點敬畏之心的;但作為對海軍有一點了解,特別是對海戰有一點膚淺的認識的我來說,我又非常不看好「大和」號戰列艦。這是一艘排水量69000噸,擁有9門460mm大炮,全艦上下裝了無數防護裝甲的巨無霸,使他具有能擊穿當時世界上任何軍艦裝甲的能力、能抵禦當時所有艦炮的攻擊,被日本人稱作「神之大和」,他的第二艘艦「武藏」號被稱作「永不沉沒」的戰艦。但實際上這兩艘人類巨炮大艦時代的傑作在實戰中也沒有發揮什麼大的作用,最後都很悲慘地被擊沉。
  • 大和號戰列艦,最強的戰列艦,最豪華的旅館,美軍艦載機最貴靶船
    4月1日,美軍發動衝繩登陸戰,在這場被英國首相邱吉爾稱之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中,日軍高層不甘註定的失敗,決定出動其鎮國之寶——海軍第二艦隊旗艦大和號戰列艦,準備對衝繩周圍海域的美軍艦隊發動自殺式攻擊!
  • 圖紙上的巨艦:排水量8萬噸,巨炮8門,日本超級大和戰列艦
    而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海軍在發展思路上還是走「大炮巨艦」路線,儘管使用飛機為戰鬥力的航母也得到了重視,但這沒有影響日本發展大型戰列艦的決心。由於總體國力不可能和英美媲美,因此日本海軍的思路是用質量彌補數量差距,簡單說就是要建造最強大的軍艦,通過更大口徑的火炮和更厚重的裝甲實現對敵軍的碾壓。在這樣的思路下,就有了大和號戰列艦這樣的怪物。
  • 大和號戰列艦的裝甲防禦有多強?美軍戰列艦抵近射擊後結果是這樣
    「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耗巨資建造的一艘超級巨艦,它的終極任務是與美軍最新型的戰列艦來一場世紀炮戰,因此,它的裝甲防禦力尤為受到重視。 舊日本海軍建造的世界最大戰列艦「大和」號裝備了9門460毫米的巨型主炮,這或許是軍迷最為津津樂道的事,不過,「大和」號厲害之外,不僅僅是此巨炮,其防禦力也遠遠凌駕於其之前的其他戰列艦之上。 舊日本海軍在「大和」號之前建造的戰列艦是1920年下水,1921年服役的長門級二號艦「陸奧」號。
  • 二戰時兩艘火力、機動性樣樣出類拔萃的戰列艦,命運卻截然不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戰列艦都是各大海軍強國大力發展的一種武器,戰列艦是大炮巨艦時代的象徵。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列艦依舊在是大國眼中的海戰利器,在海戰次數較多的太平洋戰爭中,為了戰勝對手,美國和日本均設計、建造了十分強悍的戰列艦,其中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高達72810噸,裝有9門460毫米主炮,被譽為最強戰列艦。實際上,單論紙面數據的話,美國設計的蒙大拿級並不比大和級遜色多少,該級艦的滿載排水量為70500噸,略低於大和級,但在某些方面,蒙大拿級甚至勝過大和級。
  • 大和號戰列艦,雖然機動差,炮塔裡還住著天皇,但是有460就夠了
    相信很多艦長對於大和都有一種複雜的感情,作為人類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最強大的戰列艦,某種意義上大和代表了大炮巨艦黨的終極信仰,在遊戲裡,大和姐妹獨有的460MM炮可以對32MM的船殼進行碾壓打擊,配合2.1的西格瑪她擁有著少有的可以無視32MM以下賣頭的強大火力。你說你32MM賣頭天下無敵?問過我的460了麼?
  • 英美日都有研發18英寸炮,卻只有日本使用,大和號戰列艦的460艦炮最強
    每次說到日系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都是繞不過去坎,而說到大和號的時候上面的460毫米艦炮又是繞不過的坎,所以今天就來嘮嗑一下那些年的18 英寸艦炮吧。首先先提前說一下單位換算的問題,日本可能是想在單艦的性能上超越其他國家的艦炮,所以在長門級和大和級戰列艦的主炮上都採用了比別人大一點的口徑,所以長門的是16.1英寸,大和的是18.1英寸,都比英制16、18英寸大0.1,不過今天都將其歸到16英寸炮中。
  • 停泊在落日餘暉中的幽靈戰艦
    讓島嶼變成了不會航行的混凝土戰列艦!弗拉伊萊島在被改建成軍事要塞時,美國人為了完成這項工程幾乎徹底夷平了島上天然物的痕跡。改造工程從1909年開始動工,歷時4年才完工。改造後的弗拉伊萊島被重新命名為德拉姆堡,以紀念工程開始同年去世的美國德拉姆準將。因其船形的鋼筋混凝土輪廓及頂部的兩座主炮炮塔,德拉姆堡遠看宛如一艘停泊在馬尼拉灣的軍艦,所以也被戲稱為「混凝土戰艦」。
  • 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何在戰爭中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海軍而言,其最出名的戰艦並非是他們的各型航空母艦,而是他們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斥巨資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這種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2810噸的戰列艦,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艦。然而這種強大的戰列艦卻在誕生之初就已經落後,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就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幾乎淪為了一個笑柄。
  • 穿越二戰:7千噸的052D驅逐艦,能擊沉7萬噸的大和號戰列艦麼?
    那麼我們架空一下,假如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穿越了,來到了2020年的中國外海,中國海軍的主力驅逐艦—052D飛彈驅逐艦,攜帶標準的反艦武器——鷹擊-18式反艦飛彈,能否一舉擊沉這艘滿載排水量72800噸的巨艦呢?戰列艦這種武器是大炮巨艦時代的產物,厚重的裝甲和超大口徑的巨炮是戰列艦的王牌。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星際戰列艦幻想
    最終, 1945年4月7日14時20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強戰列艦——「大和」號在衝繩海戰中,被美國海軍航空兵擊沉,正式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終結! 根據記載,「大和」號沉沒時的殉爆,產生了高達將近6100米的雲柱,使得193千米外的日本本土居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造的最大一級海軍艦艇,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原計劃建造四艘,實際建成兩艘。並且最終都覆滅於艦載機的攻擊之下,預示著大炮巨艦時代的落幕。
  • 世界第一艘真正航母為日本建造,痴迷巨艦大炮的是美國
    日本在二戰期間迷信大炮巨艦的說法是從哪裡開始的?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人認為日本專注戰列艦一萬年?其實這是歷史的錯覺。縱觀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發展史,相對日本而言,更迷信大炮巨艦的是美國和英國,只是美國在二戰中建造了一百多艘航空母艦,並贈送英國三十多艘,給人以美英海軍更重視航母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