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徐州的最低溫度只有零下6度,著實有點冷,然而沒想到的是,我們一篇關於徐州供暖維權的稿件卻火了(稿件詳情點擊:「魚先生」又雙叒叕維權!最網紅二盤均無法供暖,物業竟委屈報警),引發了大量購房者的討論,多家知名樓盤捲入這場供暖風波。
都知道徐州是江蘇省內唯一供暖的城市,那麼,集中供暖在冬天的徐州到底重不重要?是不是徐州選房的標配?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討論幾個基礎問題。
01在徐州,到底是集中供暖好,還是自己裝好?
在徐州,冬季有兩種取暖方式,一種是集中供暖,一種是自己裝取暖設備(空調地暖等)。兩種方式哪種更好呢,我們先來粗略計算一下選擇不同方式各產生的費用。
集中供暖
選擇徐州的市政集中供暖,這種方式就像是我們所用的水、電之類一樣,是一種便民利民的措施,價格非常公道。
此前一份《2020-2021年的小區預估收費價格》公布,其中大多數小區價格為25元/㎡,供暖時間大致為每年的11月21日~次年3月10日,約110天左右,且暖氣不分取用時間,也就是說你可以一天24小時都開著暖氣,價格也是如此。
(2020—2021採暖季直供小區預估收費價格)
我們拿一套普通的100平房子計算,約三房兩廳,採用集中供暖,110天的費用是2500元。
空調或地暖取暖
若是採用空調供暖,按照每個空調1000W算,開60分鐘就是一度電,一天24小時就是24度電,電費按照0.5元/度算,房間取100平三室兩廳計算,約需要4個空調,即110天的費用為24*0.5*110=5280元。相當於市政供暖的2倍。
每天開24小時的話,取暖費將成為家庭生活的一筆較大開銷,而每個家庭都24小時開空調這也不太實際。而開地暖的話,價格要比空調高很多,此外,還要取暖器材的費用也不容小覷,這不是一個普通家庭所能接受的。
所以,在費用上,市政的集中供暖在費用上要遠低於全天開取暖器和空調等,且集中供熱可以24小時取暖,對老人孩子比較好,也因此,在徐州採用集中供暖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02小區接入市政管網,開發商要花多少錢?
前兩天我們的稿件發出來後,在購房群裡,有粉絲立刻爆料稱:徐州有小區隔壁就是供熱公司,但需要2000萬左右開個口子才能接入,這到底是真是假?
為此筆者查詢了下徐州接入市政網管的收費情況。在一份投訴上筆者看到,業主投訴內容中顯示徐州的「暖氣開戶費按照每平方82.8元收取的」。
而後筆者詢問電熱公司,得到的情況大致如該業主所說的:一次網管,紅外線外的收費標準是82.8元/㎡。
也就是說,一個體量為10萬方(戶型100平左右約1000套)的小區,開網口的費用大致是828萬。
所以,上述所說的花2000萬左右開網口事件,只要小區超過20萬方,就是真實的,這樣一筆費用確實不菲,不過,這筆錢一般都是開發商繳納。
此外,筆者還了解到,採用集中供熱的小區,一般都有一個自己的換熱站,當然熱量在傳輸過程中都會有損耗,所以一般比較偏遠的小區,即使開發商想交開口費,也供暖不了,因為熱損耗大,明顯不夠本吶。
03究竟是什麼問題,導致小區不能採用集中供暖?
徐州的集中供熱非常划算,但是好多小區卻用不了,從業主爆料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小區不能供熱無非有兩個大問題:一是開發商的問題,二則是小區入住率達不到40%。
如西區的某盤就稱是開發商未繳費的問題;再如上房三期了還未供暖的榮盛城,原因在供暖主幹道並沒有接通,但在此之前,開發商打著暖氣房的旗號賣房,不少業主等上房後才發現被忽悠了;當然,也有不少剛交付的樓盤,不能供暖理由是入住率達不到40%。
(示意圖)
而與此同時,業主也表示非常擔憂,主要體現在以下3點:
1、供暖公司如何調查新樓盤入住率有沒有40%?
在徐州,小區如果要求申請供暖,需居民向小區物業、開發商、或者街道辦事處申請。新小區由開發商遞交申請資料;老小區有業委會的,由業委會遞交申請,沒有業委會的,可由小區所在的社區、街道辦事處遞交申請。
這裡,購房人認為供暖公司在供暖之前需要自行來小區檢查管網、且看小區業委會的自行證明(新小區看業主代表的證明)這兩個步驟,但購房人擔心供暖公司把這兩個步驟變為一步,新小區供暖只聽由物業說法,沒有實地檢查管網情況,那麼怎麼來證明新小區入住率有沒有40%呢?
此外也有購房者提出問題,如果十年入住率不夠,那麼就十年不能供暖嗎?
2、開發商管網不繳費,一拖再拖,後期就很難再供暖了
一般的,小區供暖之前,需要開發商來交一筆供暖開口費,但很多小區現在就卡在這裡。剛交付時開發商不繳費,等到項目結算清帳後,就很難有費用來繳費了,這也就是很多小區供暖一拖再拖的癥結所在。
3、開發商與供暖公司之間相互推諉,導致問題得不到解決
還有這種情況,開發商單方說因入住率達到40%以上不能供暖,而供暖公司則因開發商管道不符合標準等拒絕給小區供暖,開發商跟供暖公司之間相互推諉,那麼小區供熱問題如何解決?
(業主爆料的魚先生的社區的供暖問題)
//寫在最後//
近幾年間,徐州飛速發展,吸引了一大波購房者的目光,但是,徐州的有關規則卻像是處於上個世紀,很多事情沒有明文規定的條例。
例如供暖問題,小淮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政府出面,比如,現下是否可以出臺一些政策法規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國家堅持「房住不炒」,在物業費的繳納上也有所體現,例如此前江蘇省對於空置房物業費收費標準就規定:因業主原因未及時辦理入住手續、業主辦理入住手續後未入住或未使用的物業,在一定時期內,其物業公共服務費按不低於合同約定標準的百分之七十交納。
供暖這塊是否也能出個類似的政策,即所有集中供熱的小區,事先接入暖氣,未入住的房屋也需繳納一定比列的費用。這樣對於供暖公司來說,能減少虧損;對買房的自住客來說,有暖氣更適宜居住;對投資客來說,有集中供暖的房子,價值更高更容易出手。
徐州集中供暖的小區受歡迎,也因此,現在很多人買房很注重集中供暖這一塊,不少開發商也在賣房時打出能集中供暖的旗號,有些能確定有集中供暖的樓盤,更是在宣傳時就告知各大購房人,如下圖。
但也有小區,打著集中供暖的旗號賣房、實則交付時供暖不了的,為此,小淮建議購房人在買房時一定要注意兩點:
宣傳有集中供暖的小區,開發商合同裡是否有清楚說明交付時就有供暖,且也承諾接入管網的費用會在交付時就自行繳納。
注意這一點是因為,不排除某些開發商為了房子好賣,打著集中供暖這一旗號。畢竟買房時有很多購房者不會注意這個季節性的設施。
不要買偏遠地區的樓盤。樓盤偏遠,其一便是入住率可能會不夠,後期供暖會很難;再者,偏遠地區的樓盤,供暖可行性也有待商榷,畢竟暖氣傳輸過程中也有損耗,供暖公司需要考慮成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