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
朋友家孩子讀初二,最近想轉學。
初中轉學在我們當地不是個好事,因為會直接影響到上高中。轉學生是不能享受重點高中定向招生指標的,所以一般家長不會輕易在初中階段讓孩子轉學。
但是朋友卻說非轉不可,他說:「全班學生成績都差,這肯定是老師的問題。不能再讓孩子在那裡被耽誤了。」
1、全班成績都差,一定是老師教得不好嗎?
這個問題不是我朋友一個人提過,最近有三四個網友朋友在我的文章下留言討論這個問題。
那全班成績都差,就一定是老師教得不好嗎?
我個人認為答案是:不一定!
這是要看學段的。
如果是小學階段全班成績都很差,那就是老師責任。這個責任老師無法推卸!
如果是初中階段,全班成績都差,還需要分情況。即看看那個學校有沒有分層教學。有的初中也分重點班、普通班,這種情況下某些班級全班成績都差也是正常的。要是學校不分層次,那某些班級慢慢變差了,大概率是老師沒教好。
高中階段分層次招生,分層次教學。不要說某些班全班成績差了,就算是某些學校全員成績差也是正常的。這跟老師無關,不是老師的責任。
2、有這3個習慣的家長,子女成績大多差
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成績有好有差本來就是正常的。並不是成績不好就是老師沒教好,因為學習不是老師單方面的事。老師講了,學生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也決定了孩子的成績。
有人說,學生不理解老師就要多講。這個要求乍看合理但細想又很無理。多講是指講多少遍?
班級不是只有一個學生,而是又幾十個學生。有的學生老師講一遍就懂了,有的學生可能講五遍十遍都還不懂。這讓老師怎麼辦?
學校老師只能做到讓大部分學生聽懂,沒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懂了。因為學校不是輔導班,不是一對一教學。
正因為如此,才需要家長給力。家長要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證孩子聽懂課,做好題,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
我們無法斷定什麼樣家長的孩子成績就一定會好。但是成績不好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一般都有一些共同點……
有這3個習慣的家長,子女成績大多比較差。
(1)喜歡當孩子面吐槽老師的家長
家長當孩子面吐槽老師,孩子就會不把老師放在眼裡。心中無敬畏,自然也不會聽從老師的教導。不聽從老師的教導,成績怎麼會好?
(2)遇事從不反思自己,總是到別人身上找原因的家長
有的人走路摔跤怪路,喝水嗆到怪水,與別人發生不愉快就去怪別人,從來不反思自己。
孩子跟父母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很容易學會這種壞習慣。習慣一旦形成,他們在學習中稍遇困難就會怨天尤人,不思進取。這樣一來,成績怎麼會好?
(3)不管孩子學習,認為教育就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的家長
孩子上學並不是一天24小時都在學校,學習不是僅憑在學校的時間就能搞好。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必須督促他們保持學習狀態,按時按量完成作業。
有些家長對督促孩子學習尤為反感,他們把時間花在刷手機、打牌、聊天上的時候心曠神怡。老師建議他們督促孩子學習時就火冒三丈。
孩子如果天生就自覺那就不叫孩子了。家長不管孩子,孩子成績很難好。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默默付出的家長!
3、孩子成績差,家長要做的絕對不是吐槽老師
老古話說勝不驕敗不餒,我覺得這句話也適用於家長。
孩子成績優秀,咱們做家長的不要驕傲,不要放鬆對孩子的管教。
孩子成績不好,咱們做家長的也不要妄自菲薄或者怨天尤人。
俗話說事在人為,學習也是這樣的。成績不好,就去努力提升,吐槽別人是毫無用處的。
孩子成績差,家長應依次反思3個問題,吐槽老師是毫無意義的……
(1)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督促孩子學習?
(2)去弄清楚孩子有沒有真的用功學習?
(3)孩子班級同學整體成績怎麼樣?
把這三個問題弄清楚,成績不好到底是怨老師還是怨家長,抑或怨孩子自己就非常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