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日報報業集團
聯合策劃出品
河北新聞網、河北省旅遊協會導遊分會
聯合製作的
「名牌導遊帶您遊河北」系列音頻節目
帶您一起
探尋河北美景,講述河北故事
河間的美,不分季節,
春夏秋冬,各有風情,
無論是草長鶯飛的春天,
還是綠樹掩映的夏末,
河間,都有它特有的魅力。
今天,讓我們跟隨名牌導遊韓芳
一起走進夏末初秋河間府署,
領略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
名牌導遊
韓芳
京南第一府——河間府署.mp3
09:50來自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
△點擊音頻收聽
素有「京南第一府」美譽
「河間」之名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自北宋置府以來,河間府、縣並存計804年的歷史。宋代以來,各朝均曾在此設郡、建州、置府,是京南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重地。宋代罷瀛洲改府,是昔日與保定、濟南、開封齊名的京南四大名府之一,素有「京南第一府」美譽。民國以後廢府存縣,年久失修成為廢墟。2013年河間府署在原址復建後正式對外開放,現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河間府署建有房屋60餘幢、300餘間,分東、中、西三路,建有大堂、穿堂、二堂、三堂、內宅、司獄司、獄神廟、同知署、土地祠、守真祠、清軍衙、清軍廳、理刑廳、馬政衙、河間驛、理刑衙、巡捕衙等建築設施。
綿延數千年的廉政傳統
河間府署始置於北宋大觀二年,是除北京故宮外唯一帶有穿堂的地方衙署建築,包拯、蔡京、李肅之、王思誠等曾在此任職。河間自古多廉吏,上至漢代、魏晉,下至當代,一大批廉潔之士奉行愛民恤民的宗旨,堅守自律自警的底線,留下了豐富的廉政思想,形成綿延數千年的廉政傳統。
河間府署景區內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佔地面積6090平米,展陳面積800平米,主要分10個展室。這裡精心選擇與河間發展相關的清官廉吏及貪官汙吏、典型人物、經典案例、刑獄制度等廉政文化元素,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部好教材。
景區內戒石坊上書「公生明」三字,取自「公生明,廉生威」,意為「只有處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之本末」。背側是宋代黃庭堅所書的十六字官箴「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為官者身坐大堂抬頭可見,警戒其要秉公辦案,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
詩經的發源地
河間是《詩經》的發祥地和傳承地。西漢毛亨、毛萇於河間詁訓傳講《詩經》,並以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流傳於世。
詩經文化在河間的傳承、弘揚如春風細雨般沁入心脾,溫婉綿長。2001年,河間成立了「毛公詩詞協會」,2005年,河間被中華詩詞學會命名為全國「詩詞之鄉」,2006年河間歌詩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景區內西書院以前為知府及府內官員讀書及文化交流的地方,現為「詩經齋」。「詩經齋」內藏有舊籍《詩經》各類版本八千餘冊,2003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收藏《詩經》版本之最。
河間府署作為一個凝聚了厚重歷史的區域性文化品牌,期待您的到來——於秀麗景色中感受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 End -
來源 | 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