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蓋菇種植技術要求低,管理粗放,被種植戶稱為「傻瓜栽培模式」。儘管簡單,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我們還是要遵循該菇種的生長習性和特點,百密不疏,才能規避風險,高產高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大球蓋菇出菇期的技術管理要點。
1、形成原基前,做好催雷工作,向鋪好稻草的菌床上噴一次較重的水,如果是大棚種植,需要通風2—3天,當土層中形成菇雷後,適當噴水,使土層保持溼潤狀態。禁忌噴水過量,讓多餘的水流入料內而影響菌床出菇。
2、控制出菇場地的溫度範圍為12—25度之間,最佳溫度為15一18度。溫度低於4℃或超過30℃時,大球蓋菇不能正常出菇,在適宜的溫度下,出菇快,整齊,轉潮快,一般菇潮間隔10天左右。
3、保持出菇場地相對溼度在85%一95%,如果空氣溼度低,不利於出菇。即使形成菇雷,菇體往往不能正常發育而幹僵或者菇柄開裂,影響品質。
4、大球蓋菇屬於好氣性菇類,我們提倡野外仿野生種植,如果採用大棚栽培,必須注意通風換氣。特別是當子實體大量發生時,需要增加通風次數,延長通風時間,否則,將不利于于實體的生長發育。通氣良好,長的菇柄短粗壯,結實旺盛,產量高,質量好。
5、野外場地種植,高溫季節必須做好遮陽降溫管理,最好保持菇場「三分陽七分陰」的環境狀態,確保溫度和溼度在正常範圍內。
6、雨季注意防澇排水管理,避免料床被水長時間浸泡,發生退菌現象將導致減產和品質下降。
7、採菇時儘量輕拿輕放,避免傷及周圍菇雷;採菇人員儘量在通道上作業,避免踐踏菇床,傷害菇雷。
8、採菇要及時,應該在灑水前採收,勤採可以保證菇的品質和重量,並及時挑選整理,因為大球蓋菇上等菇和普通菇價格差異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