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蓋菇豐收 閒置林地生金

2020-12-25 這裡是寶豐

連日來,在寶豐縣商酒務鎮趙官營村一處榆樹林下,幾名工人正在採摘大球蓋菇。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是一種珍稀食用菌,成品鮮菇色澤豔麗、食味清香、營養豐富,享有「素中之葷」的美譽。

傳統的食用菌種植是通過棚室進行種植,河南父城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結合我縣實際,探索林下種植新模式,充分利用閒置的林下小環境來發展食用菌種植,變林業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使林地的長、中、短期效益有機結合,極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

趙官營村民張偉鋒告訴記者:「我今年利用林下閒置土地,種植了20多畝的赤松茸,從9月2號到10月21號,40多天時間已經出菇。這一段很多客商紛紛來到基地,進行考察、洽談,現在這個菇的市場價格都在每斤10元以上,按現在的出菇量來說,市場前景非常好,會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

據介紹,張偉鋒在林下種植的大球蓋菇,是弘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先進的液體菌種工藝,具有發菌周期短、出菇快、菌菇品質好等優勢。此種工藝將大球蓋菇的發菌周期從55天縮短到35天,降低了種植成本,菌菇產量大大提升。

河南父城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曼永峰說:「我縣食用菌發展、食用菌種植方面,有大棚種植,有林下種植。今年通過張偉鋒林下種植赤松茸,30多天就開始出菇了,長勢也比較好,咱這個林下種植模式,現在在我縣推廣非常成功。」 (郭莎莎 陳亞詩)

相關焦點

  • 澧縣:秸稈「變廢為寶」,大球蓋菇助農增收
    常德全媒訊(記者 戴毅 汪平)連日來,常德澧縣澧西街道村民彭道坤利用閒置稻田,通過大球蓋菇菌絲與秸稈搭配栽培的大球蓋菇喜獲豐收,不僅讓秸稈「變廢為寶」,經濟效益得到了大大提升。在馬堰村三組彭道坤的大球蓋菇生產基地內,放眼望去,一朵朵小圓球狀的蓋菇破土而出,長勢一片良好,工人們正忙著搶抓時節採收大球蓋菇,現場一片火熱的景象。彭道坤從1988年開始種植食用菌,至今已有32年種植經驗,先後種植過平菇、秀珍菇、竹蓀等20多個品種。
  • 「大球蓋菇」紮根尚志「錢景」大好
    高世玲算了一筆帳:栽培大球蓋菇,主要原料是秸稈,種一畝大球蓋菇要用5噸左右秸稈,而一畝田能產大球蓋菇2500公斤。去年每公斤大球蓋菇的市價高達15元,扣除種子費、稻草費、人工費等成本,一畝大球蓋菇起碼能賺1萬多元。  「從開始栽培到採摘結束,只需45天左右,周期較短,比種水稻和普通蔬菜節約30%左右的人工、化肥、農藥等費用。栽培大球蓋菇真的很划算。」李連生樂呵呵地說。
  • 種糧大戶田間輪種大球蓋菇增效益 秸稈多級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12月21日上午,東陽市永良家庭農場的負責人趙永良和兩名工人一起採收大球蓋菇,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趙永良是巍山鎮的一名種糧大戶,今年的水稻種植面積達到了800餘畝。水稻收割後,產生的大量秸稈基本直接用於還田堆肥。為了提高秸稈的利用率,今年,趙永良在東陽市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大力開展高品質綠色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項目,試水秸稈的資源利用。
  • 貴州大方:大球蓋菇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成效顯著
    近日,筆者在大方縣瓢井鎮594號壩區看到,一座座簡易大棚整齊地佇立在山坳裡,瀰漫一股濃濃的菌香,來自坪興村塘邊組的村民沈長雲和幾十個工人正在採摘大球蓋菇,分揀、裝車井然有序。調結構促增收,在興產業的同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老百姓從中受益,實現穩定脫貧。
  • 田田綠葉下,菌菇排成行——將樂菸葉套種大球蓋菇
    相比於之前僅種植菸葉和稻米一年兩熟,套種了大球蓋菇後,劉桂餘的田地變成了一年三熟,冬天不再讓土地閒置。十幾畝菸葉套種大球蓋菇的試驗田,收入幾乎是一百畝純稻田的三倍。「我現在11畝地套種菸葉和蘑菇,100多畝地種稻子,一年所有收入有二十多萬人民幣,就這11畝蘑菇和菸葉就能有十五、六萬。」
  • 種糧大戶水稻田輪種大球蓋菇 秸稈多級利用「變廢為寶」
    12月21日上午,永良家庭農場的趙永良和兩位工人一起採收大球蓋菇,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趙永良是巍山鎮的一名種糧大戶,今年的水稻種植面積達到800餘畝。水稻收割後,產生的大量秸稈基本上直接用於還田堆肥。為了提高秸稈的利用率,趙永良今年在市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大力開展高品質綠色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項目。
  • 2萬多斤大球蓋菇等你嘗鮮
    基地勞作大球蓋菇採摘場景削根去泥製作完成的鹽漬菇豐收的喜悅春回大地,生機盎然。七星關區對坡鎮杉寨村大球蓋菇種植基地裡,一朵朵大球蓋菇破土而出,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晶瑩剔透,並散發出了陣陣豐收與幸福的味道。杉寨村大球蓋菇種植基地佔地11畝,是該村致富帶頭人陳宏在一片綠水青山中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謀劃實施的生態產業。3月19日,基地採收第一批大球蓋菇,到如今已採收了近3000斤。
  • 貴州金沙縣:大球蓋菇迎豐收 農民喜收「致富菇」
    陽春三月,在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長壩鎮崑崙社區的大球蓋菇基地裡,大球蓋菇陸續成熟,基地正組織附近群眾對已經成熟的大球蓋菇進行採摘,忙的不亦樂乎。    現年67歲的崑崙社區居民劉合碧從2月上旬以來,就在自家門口的食用菌基地裡採摘大球蓋菇,近段時間的務工收入差不多有2000元錢。
  • 依蘭縣「南菇北種」大球蓋菇走俏大江南北
    東北網9月24日訊 (記者 侯巍) 近日,「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豐收時節看發展」專題採訪團走進哈爾濱市依蘭縣滿天星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引進了南方大球蓋菇,「南菇北種」,利用水稻育秧大棚,錯季種植,帶動農戶350戶,戶均增收1.5萬元,直接帶動貧困戶28戶。
  • 崇明大球蓋菇搶「鮮」上市
    揭開稻草秸稈,紅褐色的大球蓋菇色澤豔麗、飽滿圓潤,儼然已經達到了成熟標準。合作社裡,工人們正來回穿梭菇梗之間,忙碌地進行採摘、分揀、包裝、冷藏,一片熱鬧的豐收場景。大球蓋菇,又名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素中之葷」的美譽。「我們基地去年種植了150畝大球蓋菇。
  • 可以生吃的大球蓋菇
    大球蓋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別名赤松茸、酒紅蓋菇、雲茸等,為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球蓋菇科,球蓋菇屬大型草腐真菌。大球蓋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蕈菌之一。
  • 瀘州納溪:大球蓋菇外銷受阻種植戶加工儲存降低損失
    眼下,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高峰村大球蓋菇種植大棚內,大球蓋菇正悄悄地冒出「圓腦袋」。紅紅的菌帽,白白的菌杆,一簇簇一叢叢,長勢十分喜人。連日來,種植大戶張治國帶著10餘名工人在大棚內採摘大球蓋菇。張治國說。受疫情影響,外銷貨運困難,菌菇只能製成鹽汁菇儲存減少損失。  張治國兩年前放棄經營多年餐飲行業回鄉創業,瞄準家鄉豐富的楠竹林地發展「菌菇—竹蓀」「菌菇—木耳」循環種植產業。
  • 四川敘永縣發現白色大球蓋菇
    李欣 攝   中新網瀘州1月18日電 (鄒立楊 李欣 付燕)記者18日從瀘州市敘永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水潦彝族鄉黃獅村發現白色大球蓋菇,經當地農業部門確認這是在國內首次發現大球蓋菇自然變異的白色新品種,為食用菌類的最高品質。該發現將填補食用菌類沒有白色大球蓋菇的空白,對食用菌的科研種植以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大球蓋菇「爆出」是憂是喜?
    眾所周知,在食用菌種植過程中,爆出現象是讓菇農很頭疼的一件事情。因為一個菌袋的培養料是標準不變的量,所供給的營養也是恆定的,一旦爆出,所有菇雷集中吞噬菌袋的營養,勢必造成菇體營養不足,沒有商品菇全是低劣統貨的現象隨之發生,更主要的是由於後期菌袋營養不足,嚴重影響產量。
  • 新秀界的「大球蓋菇」是如何與果園「相得益彰」,發揮最佳效益的
    在果園內發展大秋蓋菇,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簡化栽培程序,提高果園收益,而且栽植大球蓋菇所產生的肥料,也可以作為果樹生長的有機肥料,對於果農來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具體栽培流程如下:選準栽培季節大球蓋菇出菇溫度範圍廣,只要栽培場所的氣溫在4~30℃均可出菇,利用自然季節栽培是大球蓋菇的栽培方式,為此,各地應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好栽培期。
  • 大球蓋菇高產的種植方法
    因大球蓋菇不喜歡陽光直射,它在沒有光照的條件下也能正常出菇。但有點散光的照射對大球蓋菇的子實體形成有促進作用。光照強度過大會導致大球蓋菇菇頂開裂,使大球蓋菇的品質受到影響。另外,選擇的場地要求接近水源且排水方便。因種植大球蓋菇所需水量較大,多餘的水可直接排入樹溝內,不僅可滿足種菇的場地需求,且可提供樹木生長所需部分水分。
  • 聯盟社區:積極為大球蓋菇產業拓市場保增收
    「看來我們一邊售鮮菇,一邊搞加工,這條路子是對的。雖然前期沒經驗辛苦了點,但是現在看起來很值得。」5月23日,晴隆縣沙子鎮聯盟社區存放大球蓋菇幹菇的庫房中,駐村第一書記譚斌、社區黨支部書記蔣萬盛一邊查看駐村情況,一邊交談。前段時間,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他們倆一趟又一趟地拉著大球蓋菇產品跑市場、拿訂單。
  • 浦城縣桐源村:大球蓋菇新鮮上市
    浦城縣桐源村:大球蓋菇新鮮上市 來源:東南網 | 作者: | 時間:2020-12-18 東南網訊 冬春時節,在鄉村農家的餐桌上,經常可以嘗到「香菇」這道家常美食。剛採摘的新鮮香菇肉厚細密,香味撲鼻,煮上一碗香菇瘦肉湯,是美味又營養。
  • 大球蓋菇—種植條件
    近期,菌菇知事給大家分享了幾個大球蓋菇(也有稱:赤松茸)的種植視頻,近幾年這個菇類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市場接受度也比前幾年好很多,那麼今天就生態種植條件和大家做個簡單的分享吧!大球蓋菇是環境友好型食用菌,符合生態化循環發展理念。
  • 「金土地」試種大球蓋菇獲成功
    日前,縣食用菌科研所與金土地農業有限公司合作試驗栽培大球蓋菇取得成功,試種的3畝大球蓋菇已陸續出菇,長勢喜人,保守估計畝產可達2000公斤,畝產值達3萬元以上,為我縣食用菌品種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新嘗試。  大球蓋菇是我國近年來剛剛興起的食用菌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