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納溪:大球蓋菇外銷受阻種植戶加工儲存降低損失

2020-12-25 中國新聞..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3日電 (鄒立楊 趙康明 任小冷)疫情防控不能松,春耕農時不等人。眼下,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高峰村大球蓋菇種植大棚內,大球蓋菇正悄悄地冒出「圓腦袋」。紅紅的菌帽,白白的菌杆,一簇簇一叢叢,長勢十分喜人。連日來,種植大戶張治國帶著10餘名工人在大棚內採摘大球蓋菇。張治國說。受疫情影響,外銷貨運困難,菌菇只能製成鹽汁菇儲存減少損失。

  張治國兩年前放棄經營多年餐飲行業回鄉創業,瞄準家鄉豐富的楠竹林地發展「菌菇—竹蓀」「菌菇—木耳」循環種植產業。試種成功後,張治國成立了瀘州市納溪區翠竹種養專業合作社,採用「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村民發展林下經濟,畝產值高達3萬多元。同時,張治國的翠竹種養專業合作社還與上海一經貿公司籤訂產銷合同,產品主要出口俄羅斯、日本等地。

大球蓋菇豐收。 

  「大球蓋菇適應能力強,不怕冷、不怕溼,生長周期也短。從去年11月份起,我的200多畝大球蓋菇就進入採收期,採摘時間要持續到5月份,天氣晴好時每天能採收4000多公斤,如果天氣陰冷,也能採收2000多公斤。」張治國說,雖然菌菇豐收了,但受疫情影響,外銷貨運困難,春節後採摘菌菇只能另闢溪徑。於是,張治國將鮮菇製成鹽汁菇儲存,減少損失。

  據張治國介紹,鹽汁菇雖然製作工序簡單,但工作量特別大,要將採收鮮茹洗淨、煮熟,再按比例浸鹽。雖然鹽汁菇與鮮菇相比,味道沒有差別,但價格與鮮菇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初次加工鹽汁菇因技術和流程等原因損失也不少,只有加強種植管理提高產量,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張治國說。(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採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相關焦點

  • 漢中市大球蓋菇種植關鍵技術
    除鮮食外,幹品市場也具潛力,可加工成幹切片和鹽漬品,既適於規模開發,也適合家庭經營,極具市場潛力。1  大球蓋菇生長條件1.1  溫度大球蓋菇菌絲生長溫度 5~34℃ ,最適 12~25℃ , 12℃ 以下菌絲生長緩慢,超過 35 ℃ 菌絲停止生長並易老化死亡。
  • 大球蓋菇高產的種植方法
    秋季種菇可降低投入成本,一方面是秋季農活基本收尾,人工成本低;二是購買機械粉碎玉米秸稈的打包料料源多,價格便宜。春季在4月中旬種菇,種植後4-5天見菇,時間緊、工價高,而且延遲了出菇時間。因此一般選擇在9月下旬種菇,到次年的4月中旬出菇。本文以秋季栽培為例進行介紹。
  • 依蘭縣「南菇北種」大球蓋菇走俏大江南北
    東北網9月24日訊 (記者 侯巍) 近日,「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豐收時節看發展」專題採訪團走進哈爾濱市依蘭縣滿天星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引進了南方大球蓋菇,「南菇北種」,利用水稻育秧大棚,錯季種植,帶動農戶350戶,戶均增收1.5萬元,直接帶動貧困戶28戶。
  • ...農科院通過研究種植技術 形成「水稻+大球蓋菇」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湖北襄陽市農科院通過研究種植技術 形成「水稻+大球蓋菇」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發布時間:2020-12-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近日,湖北省襄陽市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科研團隊在南漳縣九集鎮湯家咀村召開大球蓋菇播種現場交流會。
  • 襄陽市農科院大球蓋菇科研成果助農民致富
    近日,襄陽市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科研團隊在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九集鎮湯家咀村召開大球蓋菇播種現場交流會。該院科研人員與村技術負責人、種植戶開展了技術交流和實踐指導,探討市農科院多年來在大球蓋菇上的研究成果。
  • 大球蓋菇—種植條件
    近期,菌菇知事給大家分享了幾個大球蓋菇(也有稱:赤松茸)的種植視頻,近幾年這個菇類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市場接受度也比前幾年好很多,那麼今天就生態種植條件和大家做個簡單的分享吧!大球蓋菇是環境友好型食用菌,符合生態化循環發展理念。
  • 四川敘永縣發現白色大球蓋菇
    李欣 攝   中新網瀘州1月18日電 (鄒立楊 李欣 付燕)記者18日從瀘州市敘永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水潦彝族鄉黃獅村發現白色大球蓋菇,經當地農業部門確認這是在國內首次發現大球蓋菇自然變異的白色新品種,為食用菌類的最高品質。該發現將填補食用菌類沒有白色大球蓋菇的空白,對食用菌的科研種植以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達川區:花椒廢棄物栽培大球蓋菇 實現再利用
    青花椒作為達川區鄉村振興的一大支柱產業和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青花椒種植面積達到20多萬畝,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青花椒枝條。達川區農技人員利用花椒廢棄物進行生料栽培大球蓋菇試驗獲得成功,實現了花椒廢棄物再利用。
  • 以高原旱作區為例,大球蓋菇生態化栽培技術,種植戶值得借鑑
    高原旱作區大球蓋菇生態化栽培技術摘 要 大球蓋菇屬中低溫型食用菌,自然生長春秋季多發生於林下糞草腐土上,夏季罕見。其抗逆性強,適宜農田林下套種栽培。種植大球蓋菇利用農作物秸稈、雜木屑等,區別於其他木腐菌培養料,以生料或發酵料露地栽培,不需裝袋後高溫滅菌,管理較簡便。
  • 大球蓋菇豐收 閒置林地生金
    連日來,在寶豐縣商酒務鎮趙官營村一處榆樹林下,幾名工人正在採摘大球蓋菇。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是一種珍稀食用菌,成品鮮菇色澤豔麗、食味清香、營養豐富,享有「素中之葷」的美譽。傳統的食用菌種植是通過棚室進行種植,河南父城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結合我縣實際,探索林下種植新模式,充分利用閒置的林下小環境來發展食用菌種植,變林業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使林地的長、中、短期效益有機結合,極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
  • 「大球蓋菇」紮根尚志「錢景」大好
    「去年,我們把農戶育秧後空置的大棚租下來,試種了10棟大棚的大球蓋菇,每畝收益超過1萬元,而且種一畝菇可以消耗掉5000公斤秸稈,真是完全沒有想到。」21日,一撥兒大連客商來尚志市東安鴻泰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基地參觀,合作社的兩位理事高世玲、李連生端著一盤子去年種植的幹蘑,高興地向客人介紹。
  • 大球蓋菇種植問題解惑:10個問題,一點就破
    大球蓋菇種植項目一經問世便引起越來越多農民朋友的關注,除了產量高利潤大以外,更主要原因還是管理粗放,培養料來源廣泛,投入成本低。1.大球蓋菇可以地栽,有種子嗎?大球蓋菇是珍貴食用菌類,所謂種子也是菌種,但是由於抗雜菌能力特別強,所以不需要密封消毒環境接種,把菌種埋在野外培養料中即可。2.大球蓋菇培養料用什麼好?大球蓋菇培養料來源廣泛,各種秸稈、木屑、雜草、樹葉、稻殼均可,但是實踐證明,單一類培養料產量和菇的質量不如混合類培養料。3.種植大球蓋菇需要施肥嗎?不需要,如果在秸稈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鉀肥,大球蓋菇的菌絲生長反而很差。
  • 碧江區:百畝大球蓋菇新鮮上市
    「將手捏住菌菇的根部,一手壓著旁邊的草垛,輕輕的轉動就帶起來了......」3月11日,碧江區司前大壩的金色花海裡,村民們在農業農村局李桂平的指導下採摘大球蓋菇,一旁的遊客則忙著選購剛剛採摘的大球蓋菇。油菜花開時節,大球蓋菇長勢喜人。
  • 大球蓋菇的科學種植與管理
    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酒紅球蓋菇、皺球蓋菇。它屬於草腐菌類可利用農作物的秸稈作原料。其原料來源廣泛,再生能力強,栽培成本十分低廉,不用添加任何有機肥的培養料,大球蓋菇的菌絲就能正常生長並出菇,可謂綠色菇類。該菇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柄脆、口感好,幹菇濃香,可與香菇媲美,頗受消費者青睞。
  • 聯盟社區:積極為大球蓋菇產業拓市場保增收
    「看來我們一邊售鮮菇,一邊搞加工,這條路子是對的。雖然前期沒經驗辛苦了點,但是現在看起來很值得。」5月23日,晴隆縣沙子鎮聯盟社區存放大球蓋菇幹菇的庫房中,駐村第一書記譚斌、社區黨支部書記蔣萬盛一邊查看駐村情況,一邊交談。前段時間,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他們倆一趟又一趟地拉著大球蓋菇產品跑市場、拿訂單。
  • 瀘州新樂鎮500種植戶「抱團」種蔬菜
    瀘州新樂鎮500種植戶「抱團」種蔬菜   2月4日,年味尚濃,瀘州市納溪區新樂鎮三江村4組蔬菜種植大戶朱孝明已在自家的蔬菜大棚裡忙著採摘朱孝明說,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村裡的蔬菜種植戶組建了三江村蔬菜專業合作社,改變了往日散戶經營模式,成員迅速由成立之初的28人發展到現在的200餘人。有了合作社,朱孝明3個大棚蔬菜和5畝多露天蔬菜去年收入超過8萬元。鎮裡的技術員全程跟蹤服務,並在種之前已幫他們聯繫了市場。對於化肥、種子等生產資料,合作社通過團購將價格降到最低。
  • 膠州:變廢為寶,秸稈循環利用種出大球蓋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 通訊員 陳雪麥收過後秸稈處理不容易,膠州市鋪集鎮一家食用菌企業將其堆放、澆水、發酵後,製作成優質的大球蓋菇種植原料,每年可消耗農作物秸稈200多萬斤,實現了企業和小麥種植戶的雙贏。
  • 忠縣:30畝大球蓋菇豐產 生態種植富了民
    在忠縣野鶴鎮樓子村食用菌種植基地,眼下迎來大球蓋菇的豐產期,乾枯的草叢中,酒紅色的大球蓋菇探出頭來,高低胖瘦各不相同,煞是惹人喜愛。這段時間,基地技術指導員正指導村民們採摘大球蓋菇。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酒紅色球蓋菇。俗稱粗腿蘑、益腎菇、彩雲菇。實體單生、叢生或群生,中等至較大,單個菇團可達數公斤重。可鮮銷,也可冷凍保鮮出口或烘乾成幹菇。
  • 紫雲浪風關林場:大球蓋菇迎採摘 林下經濟助脫貧
    連日來,紫雲自治縣國有浪風關林場食用菌種植基地內,林地裡、山坳上等所有種植大球蓋菇的地方,散布著許許多多的務工人員,有的正在採摘、有的正在挑揀、有的正在裝框、有的正在上稱、有的正在裝車入庫,現場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香菇冒頭,採收忙。
  • 「傻瓜模式」種蘑菇:淺談大球蓋菇出菇環節的管理要點
    大球蓋菇種植技術要求低,管理粗放,被種植戶稱為「傻瓜栽培模式」。儘管簡單,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我們還是要遵循該菇種的生長習性和特點,百密不疏,才能規避風險,高產高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大球蓋菇出菇期的技術管理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