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紫雲自治縣國有浪風關林場食用菌種植基地內,林地裡、山坳上等所有種植大球蓋菇的地方,散布著許許多多的務工人員,有的正在採摘、有的正在挑揀、有的正在裝框、有的正在上稱、有的正在裝車入庫,現場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
香菇冒頭,採收忙。
「現在採摘都是長勢喜人的新鮮大球蓋菇,看著都特別熱心,大球蓋菇長得特別快,畝產5000斤以上,農戶們都在忙碌採摘,平均每天有70-80人,在基地裡面務工,在旺季的時候用工量達到400人以上。」浪風關林場管理員陸波告訴記者,我們基地正月初二就已經開始復工,有在基地採菇的也有在冷庫裡刮菇、選菇的,務工人員可以隨機挑選工作崗位,刮菇按計件計算5角錢一斤,採菇按100元一天,當天發放工作報酬。用工主要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及周邊村民。
「我是紫雲易地扶貧搬遷戶,每天都會同鄰居們一起到這裡才採菇、刮菇,我們都喜歡換著幹,今天我選擇在冷庫這裡刮菇,一天能刮菇200斤左右,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每天下班管理員都會把當天的帳結給我」吳林香說,如今可以家門口就業,不用跑那麼遠的路程到他鄉打工,既可以照顧家裡老人和孩子,還可以有一份工作和收入,每個月2000多塊錢的務工收入,也夠補貼家用了。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國有浪風關林場的林下作物,在疫情防控同時也在同步推進復工復產,澆水,蓋草等管護等工作有序進行,保障林下菌的生長。」陸波說。
「我負責收購紫雲國有浪風關林場1000畝的大球蓋菇,價格隨行就市,還提供菌部分菌種。種植期間義務進行技術指導,助推食用菌銷售渠道,收購回來的食用菌,進行分類,深加工,主要銷往海外、歐美、韓國、日本等地,將產銷進行無縫對接,不限量收購食用菌,保障食用菌銷路問題」。宿州城暉食用菌有限公司經理陳斌說。
「我們將繼續抓住上級政府關於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政策機遇,依託2.1萬畝的浪風關林場林地資源,力爭在3年內,把球蓋菇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規模。」浪風關林場負責人王從軍說,按照規劃,國有浪風關林場林下經濟示範基地除了發展3000畝林下菌,還要發展50萬羽規模的林下雞和3萬箱林下蜂養殖,繼續擴大林地經濟效益空間。
截至目前,該林場已種植林下菌1000畝,建成林下生態蛋雞雞舍200個,投放林下蛋雞苗雞苗4.4萬羽,養殖林下蜂300箱。
據悉,紫雲國有浪風關林場林下立體經濟示範基地,通過異地利益聯結分紅方式,由貧困戶以財政扶貧量化資金戶均1萬元入股村級合作社,按「國有企業+國有林場+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參與到公司經營中去,該示範基地可帶動全縣易地搬遷貧困戶4410戶,17640人增收脫貧,帶動610名貧困農戶通過長期務工方式每年增收20000元以上從而達到務工增收脫貧成效。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家林
通訊員 狄凱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