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浪風關林場:大球蓋菇迎採摘 林下經濟助脫貧

2020-12-26 天眼新聞

連日來,紫雲自治縣國有浪風關林場食用菌種植基地內,林地裡、山坳上等所有種植大球蓋菇的地方,散布著許許多多的務工人員,有的正在採摘、有的正在挑揀、有的正在裝框、有的正在上稱、有的正在裝車入庫,現場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

香菇冒頭,採收忙。

「現在採摘都是長勢喜人的新鮮大球蓋菇,看著都特別熱心,大球蓋菇長得特別快,畝產5000斤以上,農戶們都在忙碌採摘,平均每天有70-80人,在基地裡面務工,在旺季的時候用工量達到400人以上。」浪風關林場管理員陸波告訴記者,我們基地正月初二就已經開始復工,有在基地採菇的也有在冷庫裡刮菇、選菇的,務工人員可以隨機挑選工作崗位,刮菇按計件計算5角錢一斤,採菇按100元一天,當天發放工作報酬。用工主要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及周邊村民。

「我是紫雲易地扶貧搬遷戶,每天都會同鄰居們一起到這裡才採菇、刮菇,我們都喜歡換著幹,今天我選擇在冷庫這裡刮菇,一天能刮菇200斤左右,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每天下班管理員都會把當天的帳結給我」吳林香說,如今可以家門口就業,不用跑那麼遠的路程到他鄉打工,既可以照顧家裡老人和孩子,還可以有一份工作和收入,每個月2000多塊錢的務工收入,也夠補貼家用了。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國有浪風關林場的林下作物,在疫情防控同時也在同步推進復工復產,澆水,蓋草等管護等工作有序進行,保障林下菌的生長。」陸波說。

「我負責收購紫雲國有浪風關林場1000畝的大球蓋菇,價格隨行就市,還提供菌部分菌種。種植期間義務進行技術指導,助推食用菌銷售渠道,收購回來的食用菌,進行分類,深加工,主要銷往海外、歐美、韓國、日本等地,將產銷進行無縫對接,不限量收購食用菌,保障食用菌銷路問題」。宿州城暉食用菌有限公司經理陳斌說。

「我們將繼續抓住上級政府關於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政策機遇,依託2.1萬畝的浪風關林場林地資源,力爭在3年內,把球蓋菇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規模。」浪風關林場負責人王從軍說,按照規劃,國有浪風關林場林下經濟示範基地除了發展3000畝林下菌,還要發展50萬羽規模的林下雞和3萬箱林下蜂養殖,繼續擴大林地經濟效益空間。

截至目前,該林場已種植林下菌1000畝,建成林下生態蛋雞雞舍200個,投放林下蛋雞苗雞苗4.4萬羽,養殖林下蜂300箱。

據悉,紫雲國有浪風關林場林下立體經濟示範基地,通過異地利益聯結分紅方式,由貧困戶以財政扶貧量化資金戶均1萬元入股村級合作社,按「國有企業+國有林場+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參與到公司經營中去,該示範基地可帶動全縣易地搬遷貧困戶4410戶,17640人增收脫貧,帶動610名貧困農戶通過長期務工方式每年增收20000元以上從而達到務工增收脫貧成效。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家林

通訊員 狄凱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相關焦點

  • 紫雲:利用香菇菌渣培育大球蓋菇示範成功
    在紫雲自治縣科技服務中心與貴州優纖貝公司的積極配合下,青島農業大學承擔的青島市科技局對口支援《安順大棚栽培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與應用》項目,在紫雲縣「利用香菇菌渣培育大球蓋菇技術」示範成功,為紫雲縣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助推紫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 千畝大球蓋菇開始種植!紫雲千畝林下仿野生菌項目持續推進
    5月20日,記者走進紫雲酸棗坡林下仿野生菌種植基地,仿野生的林下大球蓋菇已經開始栽種,目前已經栽種30餘畝。當天,40餘位清河村等附近農戶正在轉運基料、搬運菌種、播種、覆土、蓋松枝等種植大球蓋菇作業,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
  • 塔河縣 林下養殖大球蓋菇喜獲成功
    本報訊(王躍彬 通訊員牟璐)今年,塔河縣綠色產品產業發展中心聯合塔林林場、繡峰林場,利用林下腐殖層開展大球蓋菇養殖試驗喜獲成功,目前,已經成功收穫四茬大球蓋菇。此次開展林下大球蓋菇養殖,主要是利用林下腐殖層進行栽培,這樣養殖不僅能夠產生經濟效益,還能將腐殖質分解掉,形成具有菌絲蛋白的有機肥料,不但利於林區防火,還可增加林地的地力,利於樹木生長。這次試驗,是塔河縣在2017年利用廢棄菌包製作大球蓋菇菌種並養殖成功後進行的林下養殖,在解決原料問題的基礎上,又一次拓展試驗成功。
  • 能賺錢的林下經濟——大球蓋菇
    華詩農旅旅遊規劃設計院對大球蓋菇多年的種植推廣,得出幾大優勢: 赤松茸,學名大球蓋菇,又稱姬松茸、粗腿菇、益腎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突出的十大菇類之一,也是國際糧農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推薦特色栽培品種之一,是我國近幾年來剛剛興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
  • 貴州大方:大球蓋菇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成效顯著
    近日,筆者在大方縣瓢井鎮594號壩區看到,一座座簡易大棚整齊地佇立在山坳裡,瀰漫一股濃濃的菌香,來自坪興村塘邊組的村民沈長雲和幾十個工人正在採摘大球蓋菇,分揀、裝車井然有序。調結構促增收,在興產業的同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老百姓從中受益,實現穩定脫貧。
  • 紫雲:「五朵金花」開滿山 產業革命助脫貧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自治縣加大力度,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呈現出紅芯紅薯、生態茶葉、精品水果、林下經濟、蔬菜產業「五朵金花」齊開放的良好產業發展態勢,讓山坡披綠、村美民富。;依託較好的生態資源,發展林下蜂、林下菌、林下雞等以壯大林下經濟。
  • 大球蓋菇豐收 閒置林地生金
    連日來,在寶豐縣商酒務鎮趙官營村一處榆樹林下,幾名工人正在採摘大球蓋菇。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是一種珍稀食用菌,成品鮮菇色澤豔麗、食味清香、營養豐富,享有「素中之葷」的美譽。傳統的食用菌種植是通過棚室進行種植,河南父城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結合我縣實際,探索林下種植新模式,充分利用閒置的林下小環境來發展食用菌種植,變林業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使林地的長、中、短期效益有機結合,極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
  • 貴州金沙縣:大球蓋菇迎豐收 農民喜收「致富菇」
    陽春三月,在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長壩鎮崑崙社區的大球蓋菇基地裡,大球蓋菇陸續成熟,基地正組織附近群眾對已經成熟的大球蓋菇進行採摘,忙的不亦樂乎。    現年67歲的崑崙社區居民劉合碧從2月上旬以來,就在自家門口的食用菌基地裡採摘大球蓋菇,近段時間的務工收入差不多有2000元錢。
  • 浦城縣桐源村:大球蓋菇新鮮上市
    浦城縣桐源村:大球蓋菇新鮮上市 來源:東南網 | 作者: | 時間:2020-12-18 東南網訊 冬春時節,在鄉村農家的餐桌上,經常可以嘗到「香菇」這道家常美食。剛採摘的新鮮香菇肉厚細密,香味撲鼻,煮上一碗香菇瘦肉湯,是美味又營養。
  • 紫雲蔬菜壩區,30名採購商體驗生吃甘藍——甜!脆!香!
    3月20日上午,2020年安順·紫雲農產品春季產銷對接會在紫雲自治縣舉行,在白石巖鄉五百畝蔬菜壩區的甘藍地裡,應邀參會的省內農產品大型流通企業、大型超市,安順本土營養餐配送企業、農貿市場、電商企業等30家採購商體驗生吃甘藍後津津樂道。甘藍產值突破1200萬元「我們壩區無汙染,我們種植的是無公害蔬菜。」
  • 四川敘永縣發現白色大球蓋菇
    白色大球蓋菇子實體與普通大球蓋菇對比圖片。 李欣 攝  據了解,大球蓋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是我國近幾年來剛剛興起的食用菌新秀,菇體色澤豔麗,菌蓋一般為棕紅色,腿粗蓋肥,食味清香。  水潦彝族鄉黃獅村地處赤水河流域,當地近年來大力發展林木基地建設,林下資源十分豐富。
  • 安順經開區大球蓋菇菌棒生產開足馬力
    在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拌料、裝袋、殺菌、接種,大球蓋菇生產的各個環節有條不紊。     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王勝祥介紹:「大球蓋菇分為兩個點,第一個點紫雲2000畝的林地,第二個點在么鋪四旗村1000畝的土地,我們從3月5日復工生產到現在,已經生產50%,預計一個星期以後基本上完成。」
  • 推廣林菌間作,這裡的大球蓋菇安「新家」了
    9月22日,一場秋雨過後,位於城關鎮楊店村的六盤山西麓野生菌菇馴化種植生產基地裡的林菌間作大球蓋菇如雨後春筍,紛紛探出了頭,基地負責人柳志清正帶領工人忙著採摘、裝框、入庫。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屬於擔子菌門,層菌綱,傘菌目,球蓋菇科,球蓋菇屬。大球蓋菇子實體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多糖等營養成分,口感極好,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蕈菌之一。
  • 崇明大球蓋菇搶「鮮」上市
    揭開稻草秸稈,紅褐色的大球蓋菇色澤豔麗、飽滿圓潤,儼然已經達到了成熟標準。合作社裡,工人們正來回穿梭菇梗之間,忙碌地進行採摘、分揀、包裝、冷藏,一片熱鬧的豐收場景。大球蓋菇,又名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素中之葷」的美譽。「我們基地去年種植了150畝大球蓋菇。
  • 瀘州納溪:大球蓋菇外銷受阻種植戶加工儲存降低損失
    眼下,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高峰村大球蓋菇種植大棚內,大球蓋菇正悄悄地冒出「圓腦袋」。紅紅的菌帽,白白的菌杆,一簇簇一叢叢,長勢十分喜人。連日來,種植大戶張治國帶著10餘名工人在大棚內採摘大球蓋菇。張治國說。受疫情影響,外銷貨運困難,菌菇只能製成鹽汁菇儲存減少損失。  張治國兩年前放棄經營多年餐飲行業回鄉創業,瞄準家鄉豐富的楠竹林地發展「菌菇—竹蓀」「菌菇—木耳」循環種植產業。
  • 經開區加快大球蓋菇菌棒生產速度
    經開區加快大球蓋菇菌棒生產速度 2020-03-27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田田綠葉下,菌菇排成行——將樂菸葉套種大球蓋菇
    將樂農戶劉桂餘(左)正在採摘大球蓋菇十釐米長的菌菇,傘蓋兒還沒有完全打開,晨間的露珠還沒散去,乳白色的菌柄下沾著顆顆泥土,看上去飽滿而新鮮。  「十幾畝地,高峰期的時候每天能採2000到3000斤,一斤最低賣2元,最高能賣到到3.5元。」據劉桂餘介紹,在將樂縣農業局農藝師黃忠英的推介下,他從2015年開始用菸葉套種大球蓋菇。
  • 經開區:大球蓋菇探出「圓腦袋」,銷路旺!
    連日來,安順天氣逐漸涼爽,位於經開區的聚福菌食用菌種植基地裡的大球蓋菇因為氣候的因素長勢喜人,銷售前景較好。在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林下種植的大球蓋菇,一個個地從地裡冒出了頭,酒紅色的傘帽,粗壯的根莖,讓人有想咬一口的欲望。
  • 碧江區:百畝大球蓋菇新鮮上市
    「將手捏住菌菇的根部,一手壓著旁邊的草垛,輕輕的轉動就帶起來了......」3月11日,碧江區司前大壩的金色花海裡,村民們在農業農村局李桂平的指導下採摘大球蓋菇,一旁的遊客則忙著選購剛剛採摘的大球蓋菇。油菜花開時節,大球蓋菇長勢喜人。
  • 泰安新泰市谷裡鎮大球蓋菇撐起農民致富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近日,記者走進新泰市谷裡鎮西朱村大球蓋菇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楊樹林下,一株株大球蓋菇探出紅色的菌帽,圓潤可愛,大球蓋菇俗稱赤松茸,菇體色澤豔麗,腿粗蓋肥,食味清香,是我國近幾年剛剛興起的食用菌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