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對女生來說代表什麼?如天上的星星,是永恆的話題,只要人類存在,減肥事業必於天同壽。坦白說,減肥第二是胖瘦美醜,第一絕對是身體健康。所以,要想身強體健,就把體重儘可能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既然提到範圍,必存在區間和尺度。太胖,肯定不健康;太瘦,也會影響到機體免疫力,誘發疾病產生。
研究表明,我們身體重量,包含脂肪(肥肉)重量,及骨骼肌肉等非脂肪(瘦肉)。當前評價體重標準:多用國際通用,身體質量指數(BMI),BMI是由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一般來講:
BMI<18.5太瘦,BMI>24~28超重,可理解為超過一些重量,表示你需要減肥咯。
BMI>28kg者則為肥胖。具體為內肥外胖。什麼是內肥?內臟包裹脂肪,叫做內肥!
短期超速減重,當心大笨鐘效應
飲食和運動,擁有健康體型兩大因素:食物提供能源,而運動消耗能源。
如果吃的太多,運動太少,剩餘熱量會在人體,以脂肪形式保存,所以體重增長。產生超重及肥胖;反之,若是吃太少,因為體內熱量不足,引起體重減少,身材變瘦。擁有健康體重,可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風險。研究表明,體重維持在健康區間內,患各種慢性疾病危險性,小於過瘦或超重人群。
大量觀察表明,眾多短時間減重成功者,例如:3天瘦3公斤,10天減掉10斤等,平均一天甩掉1.5斤肉,你當自個是羊肉卷,直接是刨肉啊。坦白講,一般在短時間減重5~10公斤,都容易面臨大笨鐘效應。用大白話翻譯,千辛萬苦減下來的體重,保持沒幾天,很快地反彈回去,甚至比減肥前體重還重!
體重忽增忽減、身材忽胖忽瘦,身材反彈後,以後更難減肥情況。我稱之為「大笨鐘效應」,通常會發生在習慣性、頻繁性的減肥者身上,尤其是女生居多。
經常減肥的女生,大多選擇節食,每天吃的熱量往往低於,維持正常生理所需的基礎代謝率,基本減肥期間,屬於一夜回到解放前,根本就是營養不良啊。然後伴隨身體脫水現象,然後開始消耗本來就不多的肌肉和內臟脂肪。一份蛋白質三分水的速度,減輕體重。期間體重會快速下降。同時,身體為了維持各系統和器官的正常運作,讓你活著喘氣,身體會主動降低你的基礎代謝率,從而進入減肥停滯期。
用不適當方法,追求快速減重的人,一旦恢復飲食,吸收率會變得特高,脂肪堆積特快。會報復性長胖?當基礎代謝率降低後,就會發生復胖情形;更恐怖的是,當體重反彈後,再使用錯誤減肥法,未來的下一次,再下一次減肥,會變的越來越難,體質改變成易胖難瘦體質。
極端野蠻式減肥,易產生減肥後遺症會發生大笨鐘減肥效應的人,通常是採用了極端粗礦的減重方法。
舉個例子:
過量斷食或劇烈運動損耗熱量。也許這樣的刷脂措施,最開始身體重量會像溜滑梯一樣驟降;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時間延長,身體開始出現不適反應,這意味身體進入停滯期,不良情緒更易出現:緊張焦慮狂躁、鬱悶。
易胖體質——短期內刷脂後遺症
健康刷脂的速度,是指每星期體重下降約0.5~1%,才算是能長久堅持的辦法。假如刷脂速度超出提倡標準,反倒對身體出現不良的影響,不但更易產生復胖,還會出現嚴重的後遺症。
基礎代謝率降低
短期內刷脂的人一般 會採取不當斷食,而造成 熱量攝入不夠,乃至一天熱量攝入不足1000大卡,過低熱能的攝入,能夠在短期內內達到瘦身減肥的目的;不過,卻造成提供身體運作、維繫生命現象的基礎代謝率降低。
若是為了追求刷脂而求快速,熱量攝入低於人體基本性需求,人體為了維繫常規的運作,會重新設定基礎代謝率,減少基本性的熱量損耗;這時,若是恢復飲食,當攝入的熱量回到常規時,會因基礎代謝下降,相對造成 過多熱量的攝入,也是復胖主因。
事實證明,短期身體重量變動,基本是水分的幹擾 ,舉個例子:一夜之間的暴瘦或發胖。短期內刷脂前期的體重下降,先是水分流失,然後是肌肉、脂肪組織減少,這樣的話體重也會跟著降低;不過在復胖時,卻全是以脂肪的形式回到體內,造成惡性循環,讓體脂肪率量越來越高。
簡單說,短期內刷脂最初減去的是水分,而不是贅肉。開始刷脂的肌天,人體本身為了應付熱量不夠,會燃燒體內存放的肝糖作為熱量來源,而肝糖會挾帶大量的水分。1克的肝糖附帶3克的水分,體內的肝糖庫減少時,水分跟著大量流失,出現體重下降的。
健康減肥觀:讓體重穩健5大技巧
1.長久堅持:輕柔不劇烈,漸進式的身體重量變化,才算是能持續性實現的刷脂辦法。
2.需注意飲食的品質:避免吃過多的精加工精質食物,而排擠掉了吃自然飲食的機會與空間。
3.科學統計:包括統計身體重量、體脂肪率、腰圍變動,提倡每一天照鏡子,才能撐握飲食、體育運動對刷脂的變化。
4.科學運動鍛鍊:運動前後吃對飲食,刷脂才能事半功倍。
5.適合自己的刷脂瘦身:才能長久的維繫理想體重。
關於作者:@營養師程寧
有溫度沒套路,專注減肥和中醫養生。
你追求健康過程中,碰到困惑和迷思,正是我關注的。
伴你一起,遇見更美好的自己,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
歡迎【關注】、【收藏】及【分享】
熱愛生活的你,怎麼看短期快速減肥這件事?直接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