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讀什麼? 孫紹振:詩歌是不錯的選擇

2020-12-27 福州新聞網

《中國詩詞大會》現場。截圖

  福州晚報記者 陳堅

  以「(閱)讀」攻「病(毒)」,這是近期不少居家抗疫市民的選擇。抗疫期間,讀點什麼好呢?昨日,記者聯繫了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紹振。他建議抗疫期間可以多讀詩歌,不久前在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也值得一看,此外他還推薦了一批閱讀書目。

  閱讀建議:

  居家多讀經典

  抗疫時期,市民居家時間也多了,這期間讀什麼好呢?

  孫紹振向本報讀者推薦的閱讀書目有:《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居裡夫人傳》、《中國科技史》(李約瑟著)、《萬曆十五年》、《中國哲學史》(馮友蘭著)、朱元璋傳(吳晗著)、《史記選》、《莫言小說選》等。

  此外,他也推薦了自己所著、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

  辯證看待

  《中國詩詞大會》

  除了讀書,孫教授還提到了引發了全國性觀看熱潮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他認為這檔節目值得看,同時也要辯證看待節目內容。

  「各行各業的詩歌愛好者,空姐、石油工人、警察、癌症患者、外賣小哥、兒童、航天科學家、博士等等紛紛參與,呈風起雲湧之勢。如此眾多的國人對古典詩歌爛熟於心,令人驚嘆不已,在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民族有這樣的詩學文化奇觀。」

  孫紹振說,和個人閱讀不同,央視這檔節目的一大特點是萬千人同時共讀一樣的文本,並在熟悉程度上交相競爭和互補。從理論上說,詩歌是文學中的文學,古典詩詞更是如此,將高級精英文化大規模地引入大眾傳媒,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參賽者、百人團和海南漠北的觀眾一起聚精會神,處在辨析的緊張和期待之中,速度的遊戲性比拼構成了歡樂氛圍並延伸到現場以外,大河上下、長城內外一體同心,營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賽場。」

  孫紹振表示,《中國詩詞大會》也有短板,節目編導和專家對於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和理性的邏輯和歷史的發展無系統的準備,對於中國古典詩歌中情與理的矛盾轉化也無清醒的研究。作為觀眾,也要有自己的判斷。孫紹振還歡迎大家到中華讀書報網站搜讀「孫紹振分析《中國詩詞大會》」的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草堂讀詩|朗誦:抗疫詩歌《平凡的》《此刻,人間不需要話語》《安靜...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年的春節,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而變得特別。今天的「草堂讀詩」,我們就分享幾位詩人的「抗疫詩歌」。
  • 二年級小學生用詩歌和繪畫鼓勵「抗疫」英雄
    「我希望/在我看到的未來裡/中國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不管什麼病毒/都可以治療/不管什麼困難/都可以解決……」這首充滿正能量的詩歌是八歲女孩肖雲心創作的。她是重慶謝家灣小學二年級8班的學生。肖雲心的家人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肖雲心居家自主學習,每天都關注疫情發展。
  • 陳希我:「其師」與「其徒」——我的老師孫紹振
    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情形,因為他參加各種會,每每言語尖銳、滔滔不絕,人家就不請他了,改請他的學生,不料他的學生們上場,也不差乃師。對體制來說,超出規範是危險的,所以孫老師欣賞的學生,每每沒能如願留校。有了一個孫紹振,再加上他那些學生,還不鬧翻天了?領導有領導的考慮。        我大概算是孫老師學生中最不正常的。這些年,越來越多人說我髮型也像孫老師了。我知道一是指捲曲。
  • 孫紹振《經典小說解讀》:最小說,深解讀,真思考
    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都知道孫紹振,他本是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大學生文學理論和美學知識是孫教授的主業,但他卻誤打誤撞,一篇抨擊高考體制的文章讓孫紹振成為了高中語文教育的專家。孫教授趁熱打鐵專門為初高中教師寫了好多有分量有價值的好文章和教學專著。
  • 如何讀這個春天的章節
    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文學》雜誌籤約作家。先後有詩歌在《詩刊》《星星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參花》《揚子晚報》《長江詩歌報》《中國詩人》《江海晚報》《南通日報》等紙媒和全國各大網絡上發表;有詩歌入選各種選本;有詩集《抵達》《如何說、我想你》出版。
  • 抗疫童書互譯共讀:一份倡議 全球響應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童書出版界致力於通過閱讀向兒童傳遞抗疫知識,培養生命意識。  「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是一場世代接力的馬拉松,當我們要將奔跑的下一棒交給孩子時,我們還需要同時交給他們什麼?是愛和希望。教會孩子愛,就是給未來最大的希望。」中國版協少讀工委主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孫柱說,目前,我國共出版了100多本抗疫童書,已成功向多國輸出版權。
  • 鄒丹——《居家抗疫下 親子心溝通》
    講座: 居家抗疫下 親子心溝通 內容簡介: 在這段「加長版」的假期裡,你跟爸爸媽媽之間如何進行良好的溝通?
  • 居家防疫也有情人節,愛心盒飯送給抗疫社區一線
    可是,這料峭的春寒也沒有擋住居家人們似火的熱情,雖然沒有鮮花,但是可以表達一份情給我們每個居民共同的大眾情人:社區抗疫一線戰士。     2020年2月14日上午11點,四川傳統文化促進會黨支部成員與成都九九愛公益發展中心的志願者們已經出現在了成都華業餐飲集團(酷客酷餐)的配餐室,開始分揀和運送第一批送往社區抗疫一線的愛心盒飯,達到同吃不聚餐的防疫要求。
  • 歌曲、美術、書法、攝影、曲藝……重慶文藝界2萬餘件作品助力抗疫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悉,全市共湧現約2萬餘件文藝類抗疫作品,涵蓋戲劇、歌曲、美術、書法、攝影、曲藝、詩歌、微視頻等多種形式。以藝戰「疫」,這些作品凝聚了巴渝兒女前行的力量,鼓舞人民群眾戰勝疫情的信心。
  • 詩歌朗誦|讀睡桂冠詩人深沉:自畫像
    讀睡推薦語詩人看到實在的事物,悟到某種道理,以意象自喻,人到中年的憂慮,一個人獨處之時,猶如老僧禪定一般,時光遠去,生命不復當年,需要靠一杯酒,嘆當年,望以後的生活。腳下的路,還在往前延伸行走的姿態已很疲憊須靠一杯濁酒,方能海闊天空忘了,人到中年讀睡詩人深沉 ,原名宋端華。貴州安順人。80年代與文字結緣,在文學刊物發表小說數篇,後停筆。2013年底重拾筆。
  • 讀詩吧,與詩歌的世界相逢,收穫美好!
    人這一輩子會讀能誦的詩基本上源於學生時代的課本。偶爾對詩產生興趣,大概也是因為某檔文化綜藝節目的火熱。詩歌的閱讀始終未像小說、散文一樣成為日常閱讀中的常客。其實,詩歌值得我們不斷誦讀。蘇軾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列夫·託爾斯泰說:「詩歌是一團火,在人的靈魂裡燃燒。這火燃燒著,發熱發光。」
  • 美國抗疫陷兩難,密西根州發生持槍抗議「居家令」事件
    美國多地反對「居家令」的抗議愈演愈烈,密西根州甚至發生持槍抗議事件,引發美國輿論關注和擔憂。觀察人士認為,新冠疫情正給美國社會帶來巨大衝擊,抗議背後是民意撕裂、政治算計和經濟困境等問題。這不是川普第一次就針對「居家令」的抗議表明立場。數周前,川普稱一些州的限制措施太嚴厲,呼籲「解放」密西根州、維吉尼亞州和明尼蘇達州,招致民主黨人的廣泛批評。 美國媒體指出,「居家令」抗議者主要是保守派人士,其中許多是川普的支持者。
  • 雍正帝最有禪意的詩歌:正著讀,是「死」,反著讀,是「生」
    所以,當雍正提筆寫詩時,其詩歌,自然也就流露出了這種味道,比如下面這首雍正的詩歌,堪稱是清朝最禪意的詩歌,而且最神奇之處是,正讀,反讀皆可。正讀是「死」,即,最後表達的是一種死後的虛空感。反讀是「生」,即,反著讀完後是一種對生命的參悟感。
  • 抗疫詩人牛濤《英倫下午茶》新書首發式廣州舉行
    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作家、評論家等相聚南粵大地,一起研討青年詩人牛濤抗疫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圖:陳惠瓊發表講話廣東散文詩學會陳惠瓊會長說,青年詩人牛濤的抗疫文學作品裡醫務人員的影子真實的細節彰顯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奮鬥精神。廣東省農墾總局宣傳部部長王元、《增城日報》張偉棠等在首發式先後作了發言。
  • 全國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免費入讀三色幼兒園
    2020年3月4日,三色教育集團發布一則公告:全國抗疫一線醫護子女免費入讀三色幼兒園。充分展現出三色教育集團作為民辦教育機構的社會責任感,在疫情期間為幼教行業樹立了好榜樣。請告訴孩子,那些穿上戰袍的白衣勇士,有的是他們的叔叔阿姨,有的還只是他們的哥哥姐姐;請告訴孩子,什麼叫臨危不懼,什麼叫眾志成城,什麼叫民族大義,什麼叫人間大愛。
  • 建立孩子的語感,詩歌是最好的入門讀物
    裡面有60多首詩,我想不出從哪裡開始讀,就跟她商量說,「你選一首你最喜歡的,我看看是什麼?」 說實話當時只覺得語言之美,意境悠長,但之後很多時候,當我在面臨重大選擇時,我都會想起這首詩:把某一條路留給未來,或許它仍在某個未來,或是它是終究不會回到的地方…… 我想說,詩歌的魔力正在於,你在某一刻與它建立聯繫,之後無數怦然心動的時刻,將帶你一次次回到那些句子。
  • 詩意天府│見證詩歌的溫暖與力量: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明日開啟
    2020年,突發新冠疫情,中國在疫情防控上為全球做出了有益探索和貢獻,在人類抗疫進程中彰顯了中國智慧,充分展示中國力量和大國擔當。為了體現全球抗疫過程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性,擴大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成都商報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將於12月8日開啟。
  • 詩歌劇場作品《隨黃公望遊富春山》:詩歌還是戲劇?
    這一節的開頭是這樣的:「他們都不讀詩導演說」。年輕人是否讀詩,年輕人讀詩與否是否構成當下的一個問題,更進一步說,閱讀詩歌和理解當下的生活之間有著何種關聯?戲劇和詩歌的結合又能為上述討論帶來哪些新的可能性?在詩歌劇場作品《隨黃公望遊富春山》2017年巡演開始之際,澎湃新聞記者對導演陳思安進行了專訪。
  • 你陪我居家抗疫,我為你遮風擋雨 深圳居民陳女士精心呵護在陽臺...
    居家抗疫的生活多少有些單調,陳女士一家的單調生活,卻因為陽臺裡的幾位新 " 成員 ",增添了許多色彩。陽臺飛來一對 " 鳥夫妻 ",還生了仨寶寶▲陳女士家中的新 " 成員 " 之一 -- 成年白頭鵯。5 月初,儘管有 5 天小長假,但對新冠病毒仍心有餘悸的陳女士沒有出遊,依然選擇和家人一起居家抗疫。在此期間,陳女士發現一對小鳥總是在葡萄藤上起起落落。起初,她和家人並沒太在意。幾天之後,她發現葡萄藤上居然 " 長 " 出了一個鳥巢。而鳥巢裡,居然還有三隻鳥蛋。她很興奮,家人也高興極了。
  • 讀首詩再睡覺|瓦的藍仰望著天空的藍|詩歌|詩人|讀睡詩選之春暖...
    2020-12-21 19:50:52 來源: 讀睡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