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都知道孫紹振,他本是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大學生文學理論和美學知識是孫教授的主業,但他卻誤打誤撞,一篇抨擊高考體制的文章讓孫紹振成為了高中語文教育的專家。孫教授趁熱打鐵專門為初高中教師寫了好多有分量有價值的好文章和教學專著。
我對孫教授也比較熟悉,他的很多篇關於「文本解讀」的文章我都拜讀和學習過。我自己比較喜歡小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孫紹振《經典小說解讀》正好滿足了我對小說文本解讀奧秘的渴望。
經過一個多月的閱讀體驗,我既佩服孫教授對小說有獨到的見解,也促使我對小說的解讀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反思促成長,現把我閱讀的體會和思考總結如下:
一、本書的特色
1.現實針對性
孫教授在此書的後記中論述,他在編寫高中語文教材參考書時發現很多文本解讀文章淺顯,甚至還有一些文體常識性錯誤。這個現象在高中語文教學是很普遍的。語文教師由於不讀書,文本解讀的能力普遍低下,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也厭書厭寫。
這本關於「經典小說的解讀」既能普及文本解讀的基本常識,又是對目前文本解讀簡單化形式化傾向的糾偏和矯正。這本經典小說的解讀彌補了教學參考書解讀的不足,現實針對性強,給一線的語文教師和一些初高中學生帶來了及時雨般的文化大餐。
2.教學實用性
孫紹振雖是大學教師,本以為這本書理論性、學術性會很強,在閱讀時我們也會有障礙。但當我走進這本書時,我發現我錯了,這是孫教授專門為初高中語文教師量身打造的,甚至我覺得一些初高中學生也會喜歡閱讀的。
本書純理論性的文章只有兩篇,一篇是小說理論:打出常軌和情感錯位;一篇是解讀方法:以作者身份與文本對話。這兩篇文章也深入淺出,事例充實生動,我在閱讀時欣然接受,沒有半點閱讀其他學術文章時的頓挫感。
本書文字的大部分是具體個案的分析與解讀:具體篇章,人物分析,技巧分析。這三大部分中的經典小說個案分析竟然佔了三分之二。這些經典的文本全都是初高中的教材,語文教師直接拿來就能用。孫教授的《經典小說解讀》堪稱語文教師備課的工具書。
3.文本經典性
小說解讀千差萬別,如何在有效的時間裡快速提升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這需要小說文本選擇的經典性。孫教授解讀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篇目。魯迅的《社戲》《祝福》《孔乙己》,還有魯迅《故事新編》中的經典篇目,孫教授整合資源,給讀者呈現了一個更系統更深刻的魯迅專題探究。
孫教授在選編文章時也傾向於中國「四大名著」中的經典篇目,《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水滸傳》中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這些解讀文章或是注重細節,或是宏觀把控,讓讀者閱讀過收穫很大。
外國小說經典《最後一課》,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的優秀作品,孫教授都信手拈來,舉重若輕,語言深刻,思考有力。本以為這些解讀文章會很晦澀,但我真正閱讀時,我的體驗不亞於閱讀一篇篇生動有趣的小說作品。
二、我的收穫
孫紹振在書中介紹了一種文本解讀的方法——打出常軌,情感錯位。在文本解讀方面,孫教授根基小說創作的特殊性,打破小說人物的日常軌道,讓小說人物之間出現情感上的錯位,這把解讀文本的鑰匙讓一部部經典小說原形畢露。
我很佩服孫教授的這套理論,以作者的心理去揣摩文本是一條有效解讀小說的套路。我會在日後的教學工作中靈活採用和借鑑。好的方法我們要拿來,但也要有自己的見解。結合本書的閱讀體驗和我自己對小說的理解,我覺得小說的解讀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加強:
1.辨清小說文體的「特殊性」
目前高中語文教材文體多樣,但教師的解讀卻是千篇一律。孫教授在舉例《長恨歌》和《長生殿》時給了我一個啟示。每一種文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文體基礎常識的講解和文體問題的追問,學生也會關注這種文體的唯一性。
小說的人物為主題服務,散文的人物為情感服務,話劇的人物為劇情服務,了解文體的特殊性是文本解讀的鑰匙之一。
區別中國傳統小說和現當代小說,兩者表現形式的不同,解讀文本的方法也是要有區別的。中國和外國的小說也有本質的區別,比如中國重人物與情節,國外重象徵與形式。
2.提倡小說文本的多元解讀
小說之所以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於它給了我們更多的解讀可能。孫教授批判淺顯、流於形式的小說文本解讀現象,但我們也不能一味接受一種文本解讀答案。有些經典小說隨著時間的推進,隨著社會背景等一些因素的淡化,已經開始逐漸去除妖魔化的粉飾。
我們一定根植小說文本去探尋這篇文章最大的價值。畢飛宇的《小說課》也解讀了一些經典小說,有些文本的解讀和孫教授大相逕庭。我們需要承認小說文本的多元解讀,我們更需要引導孩子去多元解讀經典的文學作品。
3.找到小說文本的「最……」
每一部優秀的小說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巧妙構思與才情展示。正因為作家個性的千差萬別才成就了不一樣的小說作品。我們一定要結合不同的小說採取不同的文本解讀方法。這種解讀的關鍵就是找到這部小說文本的「最……」。
《最後一課》情感錯位最強烈,《麥琪的禮物》結構設計最巧妙,《林黛玉進賈府》線索設計最出彩,《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埋伏設計最用心……,如果我們在文本解讀時抓住了這部小說的「最」,就像打蛇你已經瞄準了七寸。
這需要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增強我們的閱讀品味,小說最特殊的地方就會呼之欲出了。
三、拿來主義,任重道遠
這本孫教授的《經典小說解讀》對我的幫助很大,它給我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打開了一個天窗。有用,有效,我就要拿來,但我也不能照搬照抄,一味模仿。孫教授解讀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把童話和小說混淆,我覺得有些不恰當。
盡信書不如無書。閱讀此類偏學術性的專著更是如此。文本解讀,我還在不斷嘗試和總結。孫教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能,剩下的千千萬萬的可能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做了。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