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你喜歡垂釣的話,那麼你一定會在釣魚的時候有這樣一個煩惱,那就是在把魚釣上來的時候,在河邊的時候還好好的,還活蹦亂跳的,但是準備收竿回家的時候,還沒等到家的時候魚就一命嗚呼了。魚是一種極度依賴水的動物,而且也有個如魚得水的成語,那些垂釣愛好者他們都希望魚離開水也能依舊活著,但是在生活中又很難做到這一點,畢竟魚本身就是生活在水裡,就如同我們人體需要氧氣一樣,魚也需要有水才能存活。
神奇的弓魚之術,綁過之後,魚離水一天不會死,你見過嗎?
弓魚之術是我國福建處理魚的一種奇妙的技術傳承,至今已經有600多年了,從他的名字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弓魚術就是把一個魚綁成一張弓的形狀,如此來延長魚離開水之後的存活時間,同時還能去除魚身上本來帶有的土腥味兒,讓魚的味道更加鮮美。
傳說這技術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還曾經引起過一場官司,漁夫把綁成弓形的魚拿到市場上去販賣,而那些買魚的人卻認為他這是耍小手段,想把魚肚子裡的水也稱作魚的重量,便告到了衙門那裡,漁夫在百口莫辯的情況之下,他便把供過的魚和沒有弓過的魚分別煮給人們品嘗,大家吃過發現,那些弓過的魚味道更加香甜,紛紛讚嘆不絕。
那麼弓魚術到底是怎樣操作的呢?首先把繩索的一端從魚的鼻孔穿過扎牢固,另一端則扎到魚的肛門之下,然後把魚放到水裡或者是魚塘裡,讓魚吐淨身體裡的汙泥,這個過程需要兩個小時,這叫做初綁。然後再把魚肛門上面的部分用繩子綁起來,儘量綁牢靠一些,形成一個弓的形狀,這一步叫做重綁,然後再把魚放到河水裡或者是活水裡就可以了。經過這樣手法綁過的魚,可以至少保持一天的存活時間,不管是拿到家裡自己做著吃,還是拿到市場上去販賣,這樣處理過的魚都比那些死掉的魚更加有市場競爭能力。
其實弓魚這項技術的原理也並不是很複雜,他主要是加大了魚離水之後接觸氧氣的面積,被捆綁的魚會一直張開口,而它的魚鰓也會被迫打開,這樣就加大了對溼潤空氣當中氧氣的吸收,同時由於自身沒有活動了,因此它的消耗也就理所當然的降低了。不過弓魚術並不是適合每一個地區,如那樣整日高溫乾旱的地區,就沒辦法使用這種技術,除此之外黃鱔,泥鰍這一類的魚類也不適合這種技術。
其實關於弓魚術,在民間還有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弓魚弓右不弓左,為什麼會傳下來這句話呢?很多漁民表示,弓左魚的存活時間會大大縮短,因為魚的內臟不能向左邊受到擠壓,魚就會感到不舒服。但根據我國央視的《走近科學》欄目對其的研究,無論弓左還是弓右,其存活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漁民向右弓魚的原因,可能只是一個習慣使然,同時魚身體裡左邊的器官可能會比較多,而向右弓會更加省力一點。
這種神奇的弓魚術,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那些愛好釣魚的朋友也可以去釣魚的時候實際操作一下,不過小編所說的流程可能會較普通的流程更為繁瑣一點,我們愛好釣魚的朋友,可以直接用草繩將魚嘴合約綁在一起,形成一個弓的形狀,需要吐汙的話放在水裡泡兩個小時就可以了。對這個神奇的弓魚術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