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既有美的也有醜的,世俗生活由於功利的眼光和邏輯的眼光,遮蔽了有意義、有情趣的世界,從而喪失了現在,而審美活動去掉了這種遮蔽,照亮了本來的世界,在自然中越是醜的,在藝術中越是美。
藝術家對世相百態的體察入微 ,內心蘊蓄欲吐的激情 ,生活醜在作品中也因為其他對於美的表現而更加突出,使得形象更加豐富更就真實,達到化醜為美的境界。
雨果筆下《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就是這麼一個集生活醜和藝術美為一體的藝術形象。卡西莫多有著醜到極點的相貌,但是作者賦予了卡西莫多一種「美麗」,一種隱含的內在美,一顆美麗、純潔、善良的心靈。
魯迅《阿Q 正傳》中的「阿Q」可謂生活醜,但這部作品卻反映了典型人物的社會思想價值。在"生活醜"變"藝術美"中,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對生活醜進行生動的表現,充滿著生命的活和創造力。
通過審美,提升發現美的眼光,以美的眼光去鑑賞醜,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生活中美的真諦,領悟人生底蘊,追求高遠境界。審美境界是一種特殊的、自由的人生境界,高於一般的人生境界。
它可以說是對人生境界的一種詩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說是一種詩化的人生境界,使我們的精神得到升華的同時也得到重組和塑造,將以新的姿態重新返回現實並改造現實。
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自我實現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更有情趣,更能感受世界之美,他們能夠從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東西,他們帶著一種敬畏、興奮、好奇甚至狂喜來體驗人生」。
審美的人生是愛的人生,是感恩的人生,是激勵自己追求高尚情操和完美的精神境界的人生。
我們所處的現實生活中是具有醜惡的現象,但這並不是生活中的全部,以美的眼光看待這些,激發我們對真善美的嚮往與追求,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有情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