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說到凱撒就任了終身執政官,走到了羅馬共和國權力的頂峰,再進一步就是稱帝了。但是你要知道,權力這東西,從來都是一種零和博弈,既然凱撒獨攬大權,那麼必定有人大權旁落?誰呢?當然是那一群曾經和龐培聯手想要拿下凱撒的元老院貴族了。
比如,凱撒所發布的大多數法令,都是在未經元老院討論的情況下直接發出的。當然,受制於羅馬幾百年的共和傳統,為了表示法令的合法性,他甚至會在法令上偽造元老的籤名。
再比如,當時所有的官員認命,雖然還是要走選舉的流程,但是大家都知道最後誰能當選全憑凱撒定奪。凱撒對共和制度的踐踏徹底激怒了以共和制為榮的元老院貴族,也為自己埋下了死亡的種子。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時候獨攬大權並不見得是壞事,某種程度反而是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凱撒雖然獨裁專制,但是並不殘暴,對待內戰中曾經與自己為敵的元老院諸人也比較寬容,不僅赦免了許多昔日反對他的元老,甚至還讓他們重用了他們,比如曾經和龐培聯手的布魯圖斯就很受凱撒賞識。
凱撒既有中央參政經歷,又有地方統治經歷,他對羅馬當時存在的各種問題,洞若觀火。既然大權獨攬就馬上開始了自己的一系列變革。
比如他推行新的土地法,為即將退伍的老兵提供土地,讓他們退役後也能安居樂業;擴大了各地行省人民的權力,甚至將地方實力派引入元老院。當然,除此之外共和國末年的各種貪汙腐敗和奢侈浪費也是其重點整肅對象。
看上去一個煥然一新的羅馬馬上就要誕生了,但黎明前的黑夜註定是最寒冷的,這一切都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這一天戛然而止,是日凱撒大帝被眾元老聯合刺死於元老院,身中23刀。
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一天的現場去看看。
3月15日這天,凱撒按原定計劃持去元老院主持會議。雖然,此前已經有相關刺殺傳言,但凱撒還是拒絕帶衛隊參會,在他看來那是膽小鬼幹的事。
會議開始時,大家像往常一樣圍攏在凱撒周圍,一位元老假意上前提交陳情書,請求凱撒赦免他被流放的兄弟。看起來一切如常。突然,他用手拉下凱撒的袍子,大喊一聲:「朋友們,你們還等什麼呢!」
一名元老上前對著凱撒的脖頸砍下了第一刀,接下來,凱撒遭到了60多名元老的圍攻,每個人手裡都握著一把刀子,誓要讓每把刀子都嘗到凱撒鮮血的滋味,以清洗元老院的恥辱。
凱撒起先還竭力反抗,但當他發現自己一向信任有加的布魯圖斯也拿著刀刺來時,驚呼了一句:「啊,還有你,布魯圖斯?」便用袍子蒙住了臉,停止反抗。刺殺者在確定凱撒死亡後歡呼著「暴君已死」的口號離開了會場。
這樣一個巨人,為什麼會落得被人刺殺慘死的結局呢?因為他低估了共和國的政治程序對於很多元老院貴族的意義。在他們看來,程序正義遠大於實質正義,愷撒破壞了羅馬的政治規則,不管他實際推行的政策是好是壞,都是對羅馬光榮傳統的踐踏,該殺。
元老院眾人如願以償讓凱撒血濺五步,但這既不能挽回共和制,也無力得到羅馬人民的擁戴,重塑元老院榮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自有其軌跡,從不因個體興亡而改變。
這次刺殺充其量不過是共和制的一次臨死反撲罷了,凱撒就是那高貴的祭品,當然為凱撒陪葬的還有千千萬萬的羅馬人民。凱撒死了,但權力總要有所歸屬,為爭奪凱撒遺留的專制權力,爆發了持續14年的內戰,給羅馬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最終,愷撒指定的繼承人屋大維在激烈的廝殺中最終勝出,並順勢完成了凱撒未竟的事業,徹底結束了羅馬共和政體,讓羅馬進入了帝國時代,再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