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如果守大魚的話,最好不用子線;也就是說直接用通線,釣過大物的老釣魚人應該都懂。如果主線子線分離會多增加幾個結,我們都知道線的結節拉力不好,少一個結少一半跑魚概率。通線單鉤是釣大魚最好的選擇。
子線長短對釣魚的影響 子線太長就會導致浮漂的反應變慢,相對來說比較頓,又粗又長的子線用來釣大魚,短的子線釣小魚,子線只要合適,鉤餌的下頓口全是上魚的表現。
結合魚兒的大小來定,相同品種的魚個體相差挺大!就拿鯉魚來說,一兩斤的很多,幾十斤的也有不少,如果一概而論肯定是不行。總的原則就是:個體越大,使用的子線可以越長。但是我們可以假定一個理想狀態,因為我們設定目標魚之後沒辦法控制上鉤的目標魚個體大小。不過有一個方法就是:上了五六條魚之後,評估一下平均大小,然後再選用合適長度的子線。再或者你對目標釣點比較了解,可以提前綁好。 鯽魚對摺後15CM左右; 鯉魚對摺後25CM左右; 草魚對摺後40CM左右; 羅非魚對摺後15CM左右; 鯪魚對摺後12CM左右,根據魚的個體大小,和魚種類的不同,我認為這些長度是相對比較適合的長度,具體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
子線粗細,對釣魚有哪些影響 子線如果選擇的太粗了,很容易出現擋口的情況,而且被魚發現的機率也比較大,當然這是在魚口慢的情況下,同樣在釣小魚的情況下,這樣選擇粗線也是很不合理的。相反如果是釣大魚,魚情也比較不錯的情況下,選擇比較粗的魚線是比較好的,它可以承受不容易被切線,大家也都知道,切線是釣魚的大忌,並不是魚線越細就越好,還得看魚情。子線如果選得比較細,首先是可以降低檔口率,而且會使得垂釣的過程更加靈敏,給釣友爭取了更多上魚的機會。同樣細的子線適合垂釣小魚,而且是魚密度不是特別高的那種。在釣到大魚的時候很容易被拉斷,這是細子線不足的地方。
子線顏色對上魚影響 魚線顏色我選擇的是綠色尼龍,接近說水的顏色!還有一個就是紅色或者粉紅色的尼龍線,因為紅線對人來講是警戒線,但在水裡對魚來講是誘魚的顏色!這也就是人常說的,白天釣魚在河邊千萬不要穿紅色,魚對紅色很敏感。有色子線比較少,但是可以用主線代替使用,而且感覺有色的比透明的強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