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三年級下冊單元習作》專欄的第14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其它單元的內容。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單元習作
說起大熊貓,同學們一定會在頭腦中呈現出它嬌憨可愛的形象吧。大大的腦袋,黑色的眼圈,蹣跚的走路姿勢,還有愛吃一口竹子,真是人見人愛。
同學們知道嗎?大熊貓是我們國家的國寶,別的國家就沒有,所以特別珍貴。
既然大熊貓既可愛又珍貴,我們三年級下冊七單元的作文,就要特意寫一次《國寶大熊貓》。
一、什麼是命題作文
我們以前寫得作文,寫作範圍比較大,一般可以自主地選擇素材。比如一單元《我的植物朋友》、三單元《中華傳統節日》、四單元《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五單元是《奇妙的想像》,六單元是《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這些作文只是給我們提示了寫作的範圍,至於寫什麼,由自己做主。這樣的作文叫自命題作文。
今天的作文恰恰是相反的,是確定了要寫的題目,就是大熊貓,這樣的作文就叫命題作文。
在這裡,老師只提醒同學們注意區別一下命題和自命題這兩個概念就可以,至於更深的認識,等我們升入高年級再慢慢學習。
二、怎樣寫好命題作文《國寶大熊貓》
雖然我們對大熊貓都有了解,但總不像身邊的貓貓狗狗更了解,那怎麼辦?怎麼才能寫好它?
老師告訴大家,寫這篇作文,首先需要我們去查找和搜集資料。
當我們帶著問題去查資料的時候,總會比平時隨便看更留心,特別是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一定要有意識地記下來,這樣就可以做為我們作文的素材來使用。
現在網絡時代,信息這麼發達,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大熊貓的資料吧。
打開百度百科,找到了大熊貓的內容,資料很多,什麼才是我們需要的?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簡單整理一下吧,其實就是把關鍵的詞語和意思記下來。
三、大熊貓的資料整理
收集和整理要同步進行,一邊看,一邊記,覺得對自己一會兒寫作文有用的東西就記下來。
下面是老師整理的要點: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哺乳動物,身體分黑白兩色,有黑眼圈。是我國的特有種,棲息地有四川、陝西、雲南,愛吃竹子,稱為「活化石」。樣子像熊,頭圓尾短,黑白分明。習性,一半時間吃,一半時間睡,善於爬樹。愛吃竹子,不愛活動。繁殖,鑽進樹洞裡,寶寶很小,僅145克左右。意義,喜愛,也是送給世界人民的最好禮物。
四、如何寫好動物的作文
寫動物,先寫它的整體樣子,毛色,然後再寫局部,如頭部、軀幹、四肢、尾巴,當然要挑選有特點的部位寫,不必面面俱到。
另外,可以寫它的生活習性,比如愛吃什麼、愛做什麼,有什麼樣的動作、神態等。
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我和動物的聯繫,把自己的情感加進去,比如喜愛等等,這樣作文看起來就帶上了感情,有了意義。
不過就是一般性的寫作方法,具體寫得時候,還要看自己掌握的材料來定。
五、準備充分,開始寫作。
1. 開頭點題,突出國寶。在茂密的竹林中,盤坐著一隻可愛的動物,它正捧著一枝竹子津津有味的啃著,懶洋洋的神態,真有點悠閒自得,不用說,每個小朋友都知道,它就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國寶大熊貓。
老師這裡的開頭,是用一種情景描寫的方法,引入了我們作文的主角大熊貓,同學們也可以試著用一下這種開頭法。就是自己設想一種情景,然後在情景中安排主人公出場。這種方法寫起來語言更生動,更吸引人。
2. 根據上面整理的資料,展開描寫大熊貓各方面的特性敘述。按照一般描寫動物的順序,我們先進行它的外貌描寫。
顧名思義,大熊貓與熊很相像,不過它比熊可愛多了。腦袋圓圓的,白白的,惟獨長了兩隻黑耳朵,還戴著一副墨鏡似的黑眼圈,把兩隻眼睛都圈在裡面,很難看得清楚。大熊貓的身體也分成黑白兩色,身體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很像黑色的身上套了白色的馬甲,特別的分明。
這一自然段,我們就是按照上面資料展開來寫得,要點就是,像熊,黑白雙色這兩點。但怎麼才能寫得生動有趣呢?那就需要我們仔細地觀察,一方面抓住特點寫,一方面用上修辭的手法。
作文寫了一半,到這裡我們學習了什麼是命題作文和自命題作文,也學習了如何收集整理資料,並學習了怎麼樣根據資料撰寫作文,而且還提到了一些如何使作文語言變得生動的技巧,是不是收穫滿滿呢。
下面,我們將進行其它方面的描寫,如愛吃竹子,爬樹高手、嬌小的寶寶等。會寫得同學自己開動腦筋來寫吧,不會寫得同學,那就跟著老師一起寫。購買專欄不僅可以看這篇作文,還可以看其它單元作文,真得對完成習作很有幫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