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縣是中國辣椒之都。不僅盛產辣椒,辣椒產業還形成了種子繁育、規模種植、冷鏈運輸、精深加工、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環環相扣的全鏈條發展態勢。因為獨特的氣候、土壤等原因,柘城縣辣椒具有辣度較高、香味濃鬱的特點。
市場上大規模銷售的辣椒醬一般是幹椒醬。因為這個原因,外地消費者並不能品嘗到柘城辣椒的原汁原味。比如,四川老乾媽的辣椒醬使用了很多柘城辣椒。但消費者吃辣椒醬時一般會認為是老乾媽的醬做得好,而不會認為是柘城辣椒好吃。
韓錦友,這位土生土長的柘城人,經常苦心鑽研,生產出瓶裝的鮮切椒醬,讓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品嘗到新鮮的柘城辣椒好味道。
在2016年全國第十一屆辣椒產業大會和2019年第十四屆辣椒產業大會上,韓錦友生產的「辣德鮮」辣椒醬連續(三年評一次)兩次榮登辣椒風味評選冠軍寶座。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韓錦友1975年出生在普通農家,18歲就南下廣東打拼。憑藉著勤奮、厚道和一顆追求脫貧致富的心,韓錦友積累了一定的財富。2003年,韓錦友從廣東回鄉創業,他的產業涉及餐飲、汽車、酒店等多個行業。
韓錦友在農村長大,老家廣闊的辣椒田是他小時候最美麗的記憶。創辦一個辣椒方面的公司,為柘城縣辣椒產業錦上添花,是韓錦友頭腦中一直縈繞的夢想。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2014年春,韓錦友隨一個團到歐洲旅遊。在旅途中,一位新加坡老華僑突然暈倒。韓錦友立即過去救助,在餘下的旅途中,他一直對老華僑悉心照料。這樣一來,兩人就成了無話不談的異國朋友。老華僑的名字叫何俊明,是一位常年研究辣椒製作工藝的美食家。何俊明曾經到過中國很多盛產辣椒的地方,專程到柘城縣考察,就有多次。
那次旅途結束後,韓錦友又兩次到新加坡拜訪何俊明。何俊明被韓錦友發展辣椒產業的執著精神所打動,不僅將他對辣椒製品研究的心得傾囊相授,還把他研究成熟的一個鮮椒製作工藝傳授給了他。
用何俊明的製作工藝生產的新鮮辣椒醬,風味厚重獨特,回味悠長,真的是「吃了還想吃」。
遺憾的是,2015年7月,何俊明因病去世。韓錦友知道了鮮椒配方,卻沒有獲得瓶裝技巧。
彩虹總是出現在風雨之後
用新鮮辣椒做醬,相比於市面上一般用幹椒做醬,是一個前景特別廣闊的產業。韓錦友獲得配方後非常興奮。但冷靜下來之後,問題接踵而來。新鮮辣椒做醬,三五天之內吃可以,但不能放時間長。想放時間長,必須瓶裝。
相比於幹椒醬,鮮椒瓶裝後會自然發酵,發酵產生氣體,就會把瓶蓋頂掉。鮮椒發酵頂瓶蓋,成了橫亙在韓錦友前進道路上一個亟需攻克的技術難題。
韓錦友又請教了很多專家,然後進行實驗。因為這個試驗,韓錦友天天泡在廚房裡180餘天,手工剁切了成噸的鮮椒,因為實驗不成功而導致成批購進的上百噸鮮椒壞掉。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韓錦友實驗成功了一種乳酸菌發酵技術,終於破解了鮮椒瓶裝頂蓋問題。這種技術,是對鮮椒先進行一年的乳酸菌發酵,然後再進行調製加工,最後盛裝。這既能保持鮮椒的原汁原味,又能破解瓶裝後再發酵產生氣體頂瓶蓋的問題。因為這個製作工藝的發明,韓錦友還被評為商丘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韓錦友註冊了商標「辣德鮮」,首批手工製作了4000餘瓶,自己駕車,歷時73天,途經河南、安徽、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等10餘省、30多個城市,以消費者直接體驗的方式,讓一些飯店的廚師和喜歡吃辣椒製品的消費者品嘗,徵求了上百條建議。再進行改進,最終確定了「辣德鮮」食品幾十個品類的配方。
2016年9月,在新疆和碩縣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辣椒產業大會上,韓錦友帶著他的「辣德鮮」參加辣椒食品評選,一舉奪得總分第一名的成績。
來自中國辣椒之都的新鮮辣椒製品,第一次成為中國辣椒風味小吃的領頭人。
2018年9月,中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商丘分會場在柘城舉辦。韓錦友的「辣德鮮」製品成為來訪人員關注、品嘗的熱門對象。豐收節結束沒多久,韓錦友的鮮切椒醬就進入了省、市、縣三級政府的食堂。
真的像風一樣,鮮切椒醬很快就風靡開來。創業再次成功的韓錦友,不忘回報社會的初心。他每年堅持向慈善總會捐贈辣椒醬。在今年的疫情期間,他向奮戰疫情防控一線的人員捐贈了價值28萬元的辣椒醬和1萬元現金。
2019年12月,韓錦友發起成立的「辣德鮮」慈善基金獲得批准運行。
辣椒產業是柘城縣產業扶貧的支柱產業。作為辣椒食品領域的佼佼者,為扶貧貢獻力量,「辣德鮮」當仁不讓。「辣德鮮」食品公司先後與柘城縣邵園鄉、起臺鎮、牛城鎮、慈城鎮等多地的1000多戶農戶籤訂協議,原料直接供應種植面積6000畝椒田,走「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確保辣椒無公害種植,確保高於市場價回收,充分保障椒農利益,讓很多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致富。今年4月,韓錦友為董事長的「辣德鮮」食品公司被評為商丘市第一批市級扶貧龍頭企業。
讓世界嘗到柘城鮮椒味,是韓錦友更大的夢想。今年4月,辣德鮮食品公司成功獲得出口食品企業資質,現在已經獲得多批出口訂單。韓錦友說,世界抗擊疫情取得勝利後,他的鮮切椒醬一定會端上世界上很多家庭的餐桌。
編輯:蔣友勝